第二百九十四章 齊楚浙宣

葉向高不能讓李成樑出事,科道風聞彈劾雖是成憲,但正如當年申時行對皇帝所言那般科道就是一羣烏鴉,只會呱呱亂叫,哪會辦得成什麼事。他們的本事,也就是毀事而矣。

人證、物證,葉向高不信。

他信李成樑的解釋,舒爾哈齊之所以誣陷於他,不過是與其兄奴爾哈赤爭權失敗,這才鋌而走險,妄想混水摸魚。

進京的舒爾哈齊子扎薩克圖現關押在錦衣衛,葉向高已令人去再三審問,雖對方咬死其伯父奴爾哈赤和李成樑勾結造反,並出示種種證據,但終歸還做不到鐵證如山。

有關草帽頂子山一戰的詳細經過,遼東都司和遼東巡撫都有奏報,雙方對此戰都用了一個詞定性,那就是誤會。

但不約而同的是,不管是遼東都指揮使李成樑還是遼東巡撫李炳,都對文華殿舍人魏良臣頗多不滿,直指小臣誤事。

唯一替魏良臣說話的是楊鎬,這個讓葉向高頗爲玩昧,想到是司禮太監金忠在陛下面前替那魏良臣求來文華殿舍人一職,而金忠在宮裡又素來是貴妃一派的內監,葉向高便一肚子數了。

遼東方面的奏疏如何說,葉向高不理會。大事小事,關鍵不在地方,而在朝堂。而朝堂,關鍵在小臣,即科道。

擺平科道就能擺平朝堂,朝堂無憂,地方再亂,終是小患,朝廷有足夠的時間和手段去解決。

李成樑坐鎮遼東數十年,要說葉向高對他完全放心,亦是不可能。別的不提,就李成樑壟斷遼東關利這一點,就爲黨內同僚詬病不已。若非需要他穩定遼東,並且聯手對付皇帝派去的礦監高淮,東林黨也不會容李成樑安穩這麼多年。

接替高淮的新任遼東礦監張曄就是東林黨派在遼東的釘子,這個張曄早前做過御馬太監,和東林黨的智囊李三才關係極好。通灣稅關一設,李三才僅靠地皮就謀利數萬不止。

高淮是徹頭徹尾的唯皇帝馬首是從,張曄卻不同。有張曄在遼東監視李成樑,葉向高相信李成樑縱然有什麼異心,也斷然不敢爲。

按李三才的想法,既然朝廷阻止不了皇帝往各地派礦監稅使,那就來一個斧底抽薪。說白了,就是發動各地的官員士紳趕走那些聽皇帝話的太監,迫使新來的太監和地方合作,從而使礦利稅利能夠留存一部分在地方。

由此便能解釋爲何這十多年各地屢屢發生暴亂,而地方當局對此卻是無能爲力,或直接參與其中了。

效果是很明顯的,一切都在往李三才設計的方向轉變。

所以,眼下出不得一點亂子。

尤其是遼東,此地雖是邊陲,可卻是京師側塌,萬不能有事。

葉向高派自己的弟子李邦華爲說客,想要說服發難的御史張鶴鳴他們收回彈章。

李邦華也是東林黨人,其與東林黨骨幹鄒元標是同鄉,與其父李廷諫一同考中鄉試舉人,成爲一時佳話。

之後,父子二人互相激勵,身穿布衣,徒步至京師參加會試。結果父親李廷諫落榜,兒子李邦華卻考中了進士。那年,主考官正是葉向高,故而按規矩,葉向高就是李邦華的座師。

李邦華現爲都察院御史,早前增補閣臣辦法就是由他提出來的,即內閣不當專用詞臣,詞臣不當專任翰林,亦不當任東宮教習。

李邦華提出的這個建議經顧憲成加工後,就變成閣臣不當專用詞臣,亦不當專用南人這一爲李三才量身訂做的意見了。

同爲都察院同僚,李邦華對於張鶴鳴和朱應轂十分了解,雖黨派不同,但平日還是有些情份的。

葉向高原以爲李邦華能夠說動張、朱二人,不想張、朱二人卻不爲所動,甚至於李邦華爲說客的第二天,吏科給事中任應徽就上書直指葉向高幹涉科道,把葉向高弄的灰頭土臉。

…………

崇文門東城角有一條錦秀河,這錦秀河離觀象臺不遠,那裡窪然一水,東西是堤岸,岸上廣種高槐垂柳。水面上蘆荻叢生,下有魚上有鳥,碧水澄清,塵埃罕至。南北則是達官貴人的園林,有樹有水有亭有廊,曲徑通幽。實是京師一處風景勝地。

這日,錦秀河邊亭臺來了幾個儒衫文人,這幾人都非尋常人,皆是朝廷官員,其中便有剛從北直提學御史任上返京的黃彥士。

黃彥士提學北直有功,此次回京按例會高升,卻不知是左右副都,還是六部或地方佈政巡撫。但不管是六部還是地方,黃彥士總算是多年媳婦熬成婆,仕途從此順達,將來督撫不在話下,入閣亦不是不可能。

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日京師竟有小雪花落下,黃彥士便邀了好友官應震等人往錦秀河邊一遊。

老朋友相邀,官應震自是不會推辭,往院裡說了聲,就叫了車馬直奔錦秀河而來。到了地方,便見黃彥士還有幾人立在立在一處亭中翹首以盼。

遠遠見到官應震的車馬,黃彥士當即從亭中迎了出來,爽朗的笑聲飄然而至:“東鮮兄,兩月不見,別來無恙啊!”

“抑美兄,你也別來無恙啊!”

官應震笑着從馬車中跳下,施了一禮後,目光落在黃彥士身後那幾人身上,幾個面孔都生,他不曾識得。

見狀,黃彥士忙爲他介紹,指着最前面那鬍子最長一人道:“這位是翰林院湯霍林!”

噢?

官應震目中一動,湯賓尹乃是左春坊左諭德,萬曆二十三年的榜眼,這幾年朝廷內外製書多出其手,號稱得體,深得皇帝讚賞。但這不是讓官應震動容所在,原因卻在於這湯賓尹於齊黨、楚黨、浙黨、東林之外自創了一黨,名爲“宣黨”。

宣黨人數雖少,但也有一定影響力,眼下朝中東林一家獨大,齊楚浙三黨都有些力不從心,若有宣黨相助,則力量自是大了一分。

...............

感謝斐度、請叫我斌仔、7歲丑三位大佬的百元打賞!

第八十章 其實不想走第三百一十八章 未經許可第九百零八章 老湯,有埋伏!第八十一章 劉公公還想着我呢第一百四十一章 公公出新書(重發,已訂勿訂)第七百一十五章 魏公公,你手機不行啊第八百二十四章 殺良冒功第三百八十三章 壽寧公主第七百三十九章 板哉!第六十三章 一動不動是王八第三百一十四章 誓留清白在人間第三十七章 慈父第九百章 英明神武魏公公!第一百零四章 貴妃娘娘嚇癱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買買買!第六百七十二章 你怕咱家沒錢賭?第四百零三章 騙你是小狗第七百六十六章 海上三大寇第一百四十章 皇明特色帝國主義第一百八十六章 這李進忠,什麼來頭?(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七章 含笑半步顛第二百九十八章 吃他娘,穿他娘,魏公來了不納糧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六百二十一章 吆,二公子還有密室咧第一千零八章 代廠公第二百九十七章 天下軍隊是一家第三十三章 飛到半空中的鈕祜祿第六百三十九章 去東林書院!第七百八十四章 海軍這幫馬鹿!第二百九十八章 吃他娘,穿他娘,魏公來了不納糧第六百九十八章 公公,您發發慈悲吧第三十八章 都不是好人第一百零二章 押來押去都是蘋果第四百三十四章 相公要入閣第六百二十九章 孔家是胡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太監,也要戰鬥!第一百九十一章 鄭朱李客,四大金剛第三十八章 進退兩難的三阿哥第二百九十八章 黑圖阿拉城外的爆炸聲第七十九章 忠僕第二百七十四章 其人之道還治其身第一百二十章 此物便如咱的膽第二百一十一章 那小子是貴妃娘娘的人第二百零二章 你一路來,我也一路去第九十五章 錢越多多隨你搞第六百四十九章 十三太保有沒有?第八百七十六章 公公,真善人第三十二章 要想活,多殺韃第五百八十五章 朕將來找誰託孤第二百零九章 阿瑪要去告發他們第三百一十三章 有委屈不要緊,跟我說第二百七十六章 武裝保衛貴妃娘娘!第九百一十四章 牛車拉貴人,錢財配公公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託了,一定要勝利啊!第三百四十六章 親兄弟明算帳第一百四十六章 海陸官兵要緊密團結第二百一十五章 此子日後,國之大器也!第六百九十五章 老李頭,你弄啥咧?第三百六十七章 公公們都是好人第二十四章 公公皆是浮雲第七百九十二章 咱很快樂,你們快樂麼?第七十八章 我禇英是不可能簽字的!第九百零七章 豐城貴人第三十六章 臥虎藏龍的肅寧縣第二百五十七章 七大恨的主人公第二百九十三章 這算不算認賊當爹?第五百一十二章 通州,好兆頭第三百五十章 兵仗局大拿公公第九百八十三章 閣老很生氣第一百二十六章 渾河血戰的強兵第六十九章 不願分家產的魏公公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我要自己練第四章 夫子,我錯了第八十一章 這纔是名將啊!第四百零三章 騙你是小狗第五百零四章 選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得巨鯨兮吞扶桑第三十一章 小哥,請留步第八百六十章 馬克沁?加特林?第二百六十九章 本宮要搶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秉筆 提督 圖謀第六百八十八章 東亞最強海軍第六十八章 相對兩無言第七百一十六章 鬧大了,沒人能保你第七十六章 太子者,有如我這般麼第三百四十二章 此女日後,貴不可及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南拓海,五省聯動第一百零九章 殿下,你的債務到期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殿下請你吃宴呢第九百五十四章 民團第十九章 批評朝廷不殺頭第一百九十二章 膽小鬼,莫怕第三百五十七章 公公莫見怪第八百四十八章 東廠救我!第二十二章 封刀第八百二十二章 上帝的繼承者魏第一百七十六章 這小傢伙淨瞎嚷第二百零九章 杜鬆在此,何人還敢領軍而來!第七百九十三章 黃金萬兩可備好了?第六十二章 摩天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