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皇明特色帝國主義

鐵面判官程正己的辦事效率還是可以的,一個官要多少銀子,從何人處能買來,又如何做得叫外人說不出話來,在程序上完全合規,程主事早就有了腹案。

算起來,這人也是老油條了。

不是老油條的話,當年也不會打着公務名頭到處旅遊,結果一遊好幾年連班也不上,最後在無錫落入法網。

經過半年學習班的思想改造和勞動教育後,程正己這才痛改前非,成爲了一名堅定的魏良臣思想主義者。

同時,也是積極的魏公思想實踐者和傳播推動者。

魏公公之所以有給同志們買官的思想,便是源於程正己年初二月給魏公的一份個人思想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程正己提出了一個困惑,那就是魏公乃內廷中人,所以哪怕魏公的思想再利國利民,再具有時代性的超前意義,受限於出身,魏公的思想也很難得到大多數朝臣的支持。

“公之思想曠古爍今,然公之出身爲士人所恥,公之思想能走多遠?”

程正己甚至委婉的用“人走茶涼”來形容魏公的創業。

意指魏公如今所做事業皆是因爲皇帝支持,但皇帝年事已高,一旦新帝登基或皇帝不再寵信魏公,魏公之事業、之思想便是黃粱一夢,瞬間坍塌了。

收到這份個人思想報告時,魏公公正在遼東前線忙於部署對金兩白旗的圍剿工作,但他還是在百忙之中抽空回覆。

“正己同志,你的來信咱家收到了,也看了,你所提出的問題咱家咱家認真考慮,現給你覆信。

…咱家認爲,思想的偉大與否與個人出身並沒有實際聯繫,我們不當以一個人的出身來否定一個人的思想。

…凡事決不可只看它的現象,要去看它的實質。我們的讀書人和官員們很多相信內外有別,咱家的出身在他們眼裡一錢不值,甚至還被他們傳爲笑談,把同志們視爲閹黨…

這就使得我們的一些同志在傳播咱的思想時十分被動,甚至會因此動搖,若長時間得不到堅定的支持和理解,同志們必然會產生消極思想,認爲我們的事業註定不會成功。

咱必須要承認,這些情況是客觀存在的,也必然會在很長時間內存在,我們無法自欺欺人,將這些不好的事情當作不存在。”

魏公公在回信中就程正己提出的困惑給予了正面回答,他沒有迴避自己出身給他造成的影響。

態度誠懇,這是魏公一慣的處事態度。

問題提出來,就必須要有解決的辦法。

關於如何解決,魏公公是這樣說的。

“以少積多,以小積大,不盲求成功,先凝聚一小部分人,將之打造成牢不可破的同盟,將之打造成無堅不摧的團體,是謂以質量取勝,而非以數量取勝。”

信中,魏公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結黨論,並第一次在公開信件中就自己思想凝聚的團體當稱爲什麼黨給出了一個正式稱呼。

“東林以書院命名,浙、齊、楚、宣以地名命名,我黨不同於他們,當以一個新字命名,可稱新黨,以示與這些舊黨之區別。”

“新黨是同志們的新黨,絕不是咱一人之新黨…”魏公公並提出,新黨是一個團體,而非個人。

“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當前思想傳播和踐行的力量源泉還是來源於官僚…讓我們新黨的同志都能在官場上得到進步,都能掌握一定的話語權和權力,同志們還會感到困惑和迷茫,還會認爲我們的事業會被人恥笑,會止步不前?”

給現在的同志買官,讓他們進步,便是魏公公給出的解決方案。

“只要參加咱們新黨,便能從黨內獲得堅定的支持,我們的新黨便會成爲更多官員的選擇。一年兩年、五年十年,我們的黨員越多,我們的力量就越大,到時還存在正己同志所提出的問題麼?”

“新黨能壯大到什麼程度,取決於黨員們能做多大的官。同志們官越大,擁護咱們思想的人便越多。”

在這封回信不久後,刑科給事中毛士龍便接到了公公密令,讓他和程正己一起開展買官可行性的實際調研工作。

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後,接下來的事情便是簡單的報名工作了,在和毛士龍忙碌了一上午後,程正己最終將方案拿給了魏公公。

根據這份方案,參加西山聯誼懇談會的14人所需要的買官資金大致需要四萬兩左右。

這還是僅限於官升一級,即主事升員外郎,給事中升都給事中。並且是本單位內部晉升,不涉及外遷。

如冷衙門遷到熱衙門,所需開銷自是要更多了。

好比盧明德現在是詹事府七品的主薄,這個衙門雖說是太子東宮的輔助機構,但只要太子一天還是太子,這個衙門裡的官員便是最冷板凳的那批官員。

三千兩左右,程正己可以設法幫盧明德在詹事府所屬機構謀求晉升,如司經局主事,但要想將其調到戶、工、吏等熱衙門,這筆錢就遠遠不足了。

魏公公就此次買官定下了三個原則。

一是隻限本單位內部晉升;二是隻限於一級遞升;三是暫不涉及地方,即京官不外遷。

程正己問過魏公公爲何要定下這三原則,公公回答二字,謂“低調”。

“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我們要通過這一次嘗試確認有組織、大規模買官的可行性。”

魏公公提筆在方案上圈了三個圈,要程正己稍後將方案送到左安門海事衙門辦事處。

負責辦事處的陳默識得公公筆跡,收到之後便會撥銀。資金從何來來,則是陳默的事了。

稍後的午餐上,衆人品嚐了由陳和尚精心烹飪的野豬肉。

“魏公殖產興業中有關於發展養殖業,農業和牧業結合的倡導…”孫必顯夾起一塊五花肉放進口中,他心情很好,因爲程正己跟他保證三個月之內他肯定能官升一級。

“養豬好啊,既能殺了吃肉,又能賣攢錢,提高生活質量…”

“……”

新黨同志們對於養豬致富論興致很高,探討的很熱鬧。

楊嗣昌卻給衆人潑了冷水,他道:“近年我朝災難連連,一些地方受天災影響,糧食產出入不敷出,百姓連活命糧都沒有,要靠朝廷撥糧賑濟,哪來餘糧餵豬呢?”

聞言,毛士龍立即道:“是的,魏公提出的皇明特色帝國主義的一大特徵就是絕不能讓人民捱餓!”

第九百六十七章 本宮把你給切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公如俞、戚再生!第三百零二章 孫暹大老爺第二十四章 雁過要拔毛第二百八十六章 八弟難道白死了麼?第四百六十七章 魏公公衣錦還鄉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巨頭第一百二十六章 上頭讓多關兩天第四百五十四章 無助的巴巴第三章 東江羣英第一百六十六章 魏公公的親密戰友第七百三十七章 用心打、着實打第三百零七章 死馬當活馬醫第四十五章 倒黴的甲喇額真第三十二章 要想活,多殺韃第一百六十六章 卿等速起,勿爲關白所笑第九十一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一百三十一章 秉筆 提督 圖謀第三十九章 有本事,衝我來(求收藏)第七百九十三章 黃金萬兩可備好了?第四十六章 東奴免送第三十一章 小哥,請留步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憑咱年輕唄第五百九十二章 小臣不治國,豈知治國難第九百三十七章 糟老頭壞的很第二百四十六章 前赴後繼第一百六十二章 日之戰役(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東林強硬派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李,我來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案首真要孤身入關?第五十四章 親密第二百零六章 一路向西第九百二十一章 坐地還錢第八百二十五章 此人什麼來頭?第九十五章 錢越多多隨你搞第一千一十一章 陛下,要不您開個價吧第一百九十章 搶你們錢,搶你們的糧第三百六十五章 地圖開疆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不絕我劉大刀第三百三十四章 配合,配合,再配合第七百三十一章 趙家兒媳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是一個可憐人第三百零八章 十三阿哥的困惑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璫親征,絕不空手!第三百零三章 黑圖阿拉易幟第四百八十章 莫要怕,咱家給錢第一百二十七章 淑兒是你叫的麼?第二百五十九章 你怎麼知道的?第二百三十三章 魏公公的歷史是否清白?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九百零三章 魏太監的兵來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皇回憶錄(上)第七百四十六章 揚州三把刀第三百三十九章 又是一樁難爲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在日本那些年第五百一十六章 反東林大同盟第一百九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二百一十七章 聖鬥士!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自身功名,欲天下人自省第四百四十三章 冤大頭第一百三十四章 你可認罪?(一更)第八十九章 甲等師團第五十二章 國書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真是甲等第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公如俞、戚再生!第六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七百五十四章 哎吆,我的姑奶奶哎!第一百八十一章 想當官,爲什麼交白卷?第四百七十四章 新姑爺,討喜嘍第二百三十章 高瞻遠矚的魏公良臣第七章 不要瞎猜,真沒意思第三百一十八章 未經許可第十五章 補刀第三百九十一章 幸好你無能第八百七十一章 咱家優待俘虜第五百零二章 吃喝拉撒第一百零八章 輔臣不能持政,而臺省持之第八百六十一章 咱大明朝,缺的就是會辦事的第二百八十章 武裝超渡第二百四十九章 你有血光之災啊第二百二十二章 內官監 東廠第二百七十七章 軟弱是無法維新的!第四百章 喔?第二百六十章 不就死個兒子麼第七十八章 世上竟有你這厚顏無恥之人!第八百一十四章 合作的前提是先打第一百一十五章 殖產興業,維新強國第六十二章 你瞎我不瞎第二十五章 報復第五百八十九章 啊,原來是魏公公!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平洋上不太平咧第九百八十一章 陛下今天見過誰?第三百一十八章 大貝勒,玄武門,知道不?第六十四章 搶先第二百七十七章 軟弱是無法維新的!第六百五十二章 魏公公的哲學第八百零七章 不做虧心事,跑什麼?第二百六十九章 今日,或生,或死第一百六十六章 卿等速起,勿爲關白所笑第八十六章 你我心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