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中貴人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蕩四方!

公公很歡喜,用人者,不拘一格。

達音布、牛柱、費古倫、胡裡海四人,除牛柱乃是漢民出身,餘三儘是女真出身,但所謂出淤泥而不染,在公公屠刀的感召下,四人棄暗投明,正是英雄輩所爲!

公公相信,在他的英明領導之下,此四人將來必大有作爲。

正所謂: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

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公公信心百倍,局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今大明皇帝親軍已然擁兵萬餘,拓土百里,南有吳淞口,北有皮島,陸軍將士很豬突,海軍將士也很馬陸,不遠的將來,赤旗必將插遍宇內。

至於達音布四人會否如佟某人,石某人等明軍體制內的女真將領般叛變,公公渾不操心。

因爲,四人在寬奠地區所做所爲,已然絕了建州退路。

古往今來,拉人入夥者,哪有不納投名狀的道理。

想那黑圖阿拉的黑臉老漢,對他魏公公縱是恨之入骨,但怕更想把這四人剝皮拆骨。

時也,命也。

做不了大清的開國功臣,便做咱魏公公的鷹犬好了。

“昔日蒙古鐵木真有四傑,博爾忽、木華黎、博爾術和赤老溫,均是能征善戰之輩,今公公亦有四傑,真是可喜可賀!”

蔣方印這人真是有趣,很多時候表現的都很古板,或者說過於鄭重,但突然間也能說出番讓公公很高興的話。恐怕這也是心態變化使然,之前與魏公公相處,多少還有些矜持,如今得了魏公公重用,投效之人哪能再不識趣呢。雖然他拿蒙古四傑來做比不合公公正統之心意,但出發點還是很好的,意思也很貼切。

公公笑道:“卻不知咱家這四傑能否比得上人鐵木真四傑呢。”言畢,忽的心中一動:卻不知那鐵木真寶藏解凍集資計劃搞了多少錢,待回了江南後,卻是要好生把賬盤一盤。

什麼鐵木真四傑?

達音布四人均目不識丁輩,不知其意。公公也不與他們細說,“四傑”一說既傳了出去,這四人回頭定然會尋人問個明白。

“爾等好生聽了,咱家這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往後爾等便安心在這皮島住下,替咱家好好帶兵,好生把士卒操練起來,待咱家北來之日,便是爾等建功立業之時。”

公公寄語。

皮島旅團真皇軍人數並不多,大部分都是寬奠的降兵,因而需要倚重這四人。

稍後,公公命旅團諸將隨他一同吃飯,席間自又是一番勉勵。

當日,公公仍留在皮島,次日方命起船赴金州。蔣方印、東村太郎及達音布等人往碼頭送行。

臨行前,公公又吩咐蔣方印務要將皮島港口擴建,並建一船廠,重金招來工匠造一些船隻。

蔣方印問是否打造戰船,公公說不必,只造些能運人運糧的船隻便可。建州並無水師,朝鮮水師又斷不敢來襲擊,所以打造大型戰船沒有必要。

錢要用在刀刃上嘛。

海軍王大力親自帶船來接公公去的金州,寬奠及朝鮮之役海軍功不可沒,雖然不曾參與主要戰事,但在後勤和物資、人員輸送這塊立了大功,公公特命嘉獎。

計劃帶到南方補入大明皇帝親軍的降兵和精壯也將由海軍分批運送,爲此除動用了金州衛的船隻外,還徵調了不少民船。

開支這一塊不是小數目,但公公說話算數,命海軍盡數撥付。義州衛參與北上行動的民間忠義挺進隊的賞金也都盡數撥了。

在船上,公公讓新任的親兵隊長魏學文去把王大力叫來。魏學文是公公的族侄,按輩份算的話,當呼公公爲“十三叔”。

學文戰鬥勇敢,攻打小奠堡戰鬥表現突出,公公喜悅之下將其提爲百戶,又調到身邊當親兵隊長,便是要好好栽培一下族中子弟。

這個魏學文也是到目前爲止,公公家鄉子弟中表現最優秀的一位。其餘人等如那七舅姥爺郭大風、馬文慶、自家姐夫王有喜等,都只能算是中人之姿。忠誠有餘,但才幹不足,未來可進步空間有限。

誠然,公公重視親情,重視鄉情,但卻也不敢將這些七大姑八大爺都給提到高位,便是給高位,也是虛權。唯實戰檢驗能用者,方放手提任。

朝鮮特別行動支隊和皮島旅團組建抽走了不少皇軍精銳,公公現在身邊的人手並不多。

當日北上官兵陸軍勇士400餘,海軍將士500餘,飛虎兵300餘,降倭300餘,外加徵用的500多金州兵,連同公公身邊的親衛總共是2000餘人。

現在,海軍沒有動,陸軍那裡調了200多人,飛虎兵和降倭抽去了400多,金州兵被“自願”留下300人,親衛這一塊也留下了100多人,火銃全部留給了朝鮮特別支隊和皮島旅團,公公帶回金州的已然不到800人。

不過這800人加上留守金州的人馬和楊鎬送給他的降倭、飛虎兵,還是能震住場子的。

尚學禮來信說李如梧的十萬兩和公公要求的一千名礦工已經到位,就等公公回去清點放人。

公公這人說話肯定算數,很講信譽,準備回去清點之後就把李如梧放回去。

船行兩日,順風順水,直達金州。

“學文你親自帶隊押船,把三十萬兩銀子送至天津,到那邊自有人會與你接頭...”公公下船之後就吩咐大侄子辛苦一趟,把皇爺要的三十萬兩銀子送去。

“十三叔放心,銀在人在!”

魏學文“叭”的行了個軍禮,帶着手下上船清點銀兩,然後補充了些淡水就出發了。

碼頭上,尚家父子早在那等着了,見着魏公公的滷薄,尚學禮不由有些激動,與身邊長子尚可進低聲道:“總算回來了。”

二人身邊卻另有幾位文官服飾的官員,遠遠見着那魏閹打出的長幡和旗幟,俱是露出厭惡之色。

“魏閹既回來,諸位便與本官去會他一會吧。”

說話的是一箇中年官員,官袍之上繡有麒麟,卻是分守金、蓋、復諸州的遼東布政使司左參政袁可望。

袁可望乃受遼東巡撫張濤之命特來金州等侯,原因是魏閹在義州封城閉門,使者根本不得入,內外交通斷絕。無奈,聞魏閹要回金州,便早早使人來此等侯,看他見還是不見。

諸官聞言,即隨袁可望之後,人人臉色鐵青。

“父親?”尚可進看了眼父親。

尚學禮苦笑一聲,示意長子隨他一同過去,多聽少說。

一衆官員氣勢洶洶而來,自是有人早早稟報魏公公。

公公“噢”了一聲,卻不加理睬,叫滷薄不停。

袁可望一衆本以爲魏閹定會與他們會見,可對方儀仗竟然從他們面前徑直穿過,根本沒有停下之意。這讓袁可望大怒,冷哼一聲,上前揚聲喝道:“中貴人魏某何在!”

第三百一十四章 禇英,你敢坑我!第八百八十八章 中伏第七十八章 我禇英是不可能簽字的!第八百二十四章 殺良冒功第七十二章 本宮不背那黑鍋第四百二十三章 老人不老第四百四十九章 求神問醫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辦事,我放心第九百九十四章 貴妃爲人老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咱家是太監第三百零七章 維新的銀子何處來第三百二十章 天命汗之死第二十五章 小的想進宮第一百三十六章 魏公公海上浪蕩戰(中)第一百六十九章 貴妃娘娘駕到第一百七十章 讓我兒看我一眼第六百八十九章 加官晉爵第一百二十四章 牢獄之災第九十一章 給你一頂大帽子第六百八十八章 東亞最強海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眼不見,心不煩第一百九十五章 截胡第六十四章 搶先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王安第一百八十六章 明治時代的正式開啓第八百四十七章 知識分子第七百二十九章 良臣啊,叔要闊了第三百六十章 母舅提過你第二章 請許兄幫個忙第七百二十八章 魏閹猛如虎啊第四百六十五章 來給咱家唱個曲第七百七十一章 尊皇討奸第四百七十五章 你倒是放炮啊!第九百一十四章 牛車拉貴人,錢財配公公第三十章 此乃吾家千里駒第二百七十章 攪他個天翻地覆第一百八十一章 想當官,爲什麼交白卷?第二百二十六章 奴才明白!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不走我就走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上,還是好人多啊第六百四十七章 尊皇攘夷第七百二十六章 做太監就得有逼格第二百六十七章 娘娘待我可好了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許抵抗第三百四十九章 舍人幫幫忙第二百七十五章 一國之基第七百九十三章 黃金萬兩可備好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雙十一大開拓第二百五十六章 裁撤驛站 內廷堪驗第六百一十三章 你替咱家殺個人第六百五十章 魏公公哭喪第六百四十四章 老師先死,弟子再死,此即大道第一百三十九章 魏家老三要闊(二更)第八百六十八章 錦衣衛辦案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十二太保第八一十章 終是見彩了第八十九章 要廣泛發動建州人民第五百八十二章 當標兵,送喜報第七百九十四章 咱家給你寫一道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人有個厲害的侄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不絕我劉大刀第六百三十九章 去東林書院!第三十一章 鈕祜祿家的漢子第二十一章 沒有剪刀有大刀第二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有壞人吶第六十八章 啊,忠誠!第二百五十四章 八千女鬼代大明第三百章 忠心爲國孟國忠公公已結束西南各省督稅第一百二十六章 上頭讓多關兩天第九百五十四章 民團第三百三十八章 賞,得賞!第二百三十二章 捲土重來的明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良臣縣第二十八章 你是老李頭什麼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陛下,我幫您收了禮第九百章 英明神武魏公公!第八百三十一章 魏良臣的投名狀第五百八十八章 東林要反擊第九百八十二章 這種人,咱家惹不起第一百四十三章 虎虎虎第四百七十章 二呆子,你還年輕第二百八十一章 炮擊山海關第一百六十八章 人有靠山,你們怕什麼第五百零七章 動身第五十八章 下官真想手刃一二建奴啊第二百六十三章 吾義不屈節以辱國第一百七十三章 統一的大決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平埔殲擊戰(七)第三百一十七章 額駙李永芳(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再去東宮第二百九十五章 凡事要提前準備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小別勝新婚(中)第二百零四章 今日血濺女真故土,足矣第二百零九章 阿瑪要去告發他們第三百零六章 告訴你大哥,我還活着第一百六十三章 欲破浙黨,先誅魏閹第二百三十七章 日語的不要,漢語的吆西第三百五十七章 公公莫見怪第六百零八章 大家都是同僚,何必動刀動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