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追兵

膠東和遼東之間的渤海海域雖有衆多大小島嶼,但魏良臣都不滿意,因爲這些島嶼面積都較小,且不適合開發軍港,風季弊端太大,遂命海軍直奔金州。

十四日,船隊經老鐵山水道抵達旅順口。此地原名獅子口,洪武四年太祖皇帝派馬雲、葉旺二將率軍從山東跨海收復遼東,因海上一帆風順,遂將獅子口更名旅順口,一直沿用至今。

登岸之後,魏良臣便讓在天津上船的蔣方印和王維棟二人前往金州中左所,聯絡遊擊尚學禮,命將降倭及飛虎軍餘部帶來旅順口登船南下。

未幾,王維棟卻來急報,說是兩日前李成樑七子李如柏前來金州,將降倭和飛虎軍餘部盡數帶往蓋州去了。

魏良臣聞之驚怒交加,忙率左右打馬奔向金州中左所。到時,蔣方印正和尚學禮交談,因知蔣方印是老恩主得用的幕僚,尚學禮很是愧疚。

“此事和你無關,都是那李家欺人太甚…”

蔣方印安慰幾句,尚學禮不過是中左所遊擊,李家七子李如梧親來提人非小小遊擊可以抗拒的。見到趕來的魏良臣,忙上前將情況細說了。

尚學禮不識得魏良臣,但見對方是宮中太監,蔣方印對其又十分恭敬,自也不敢怠慢。

“鮑承先?”

李成樑七子李如梧未讓魏良臣變色,倒是那相助的蓋州參將鮑承先讓魏良臣眉頭挑了起來。

原因無它,李如梧小角色而矣,這鮑承先卻是大名在耳——乃一大大的漢奸!

鮑承先其人相當可惡,比之天啓年間降清的三順王還要惡劣,概因其爲滿州出力太大,最大的本事就是招降納叛。

其降金後便以副將職從徵洪太攻明,隨濟爾哈朗由龍井關入關進攻馬蘭峪,招降守將。到了北京城下,又招降御馬監牧馬廠太監,使得明軍在京畿的數千匹上等戰馬盡數落在滿州手中。據傳,以反間計殺袁崇煥的點子就是鮑承先所出。

鮑在滿州的地位十分高,可以說是滿州的第一任內閣首輔,後金的政治體制多是鮑承先助其完善,而後面的三順王和大量降清的明軍將領也都是由鮑承先招攬,洪太主稱帝也是鮑承先領頭勸進。

要說比較的話,鮑承先和水滸中的軍師吳用很像,真正是爲滿州的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其功,范文程、寧完我等人都不如。

“公公,現在怎麼辦?”蔣方印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魏良臣擺了擺手:“不過兩日,走不了多遠,去追便是。”說完,看向默立一邊的尚學禮,“勞遊擊將所中戰馬盡皆付於咱家,事畢還你。”

言畢,擲出自己的名貼。

尚學禮猶豫了一下,接過名貼,命部下將所中百餘匹馬都交出。魏良臣點了點頭,又見尚學禮身邊有一年輕人相貌頗端正,面相亦忠義,便問是何人,得知乃尚長子可進,便點可進帶路。

尚可進遲疑看向自己的父親,尚學禮想不過帶路而矣,若是拒絕恐惹這位魏公公生氣,又易叫老恩主輕視,便示意可進速去帶路。

魏良臣對尚學禮也無其它話說,尚可進年二十左右,想來那尚可喜不過十來歲。此子雖是漢奸不假,但此時父兄尚在,歷史也將因他魏公公到來改變,故也不必爲了不可能再發生的歷史誅了這尚可喜。正如他魏公公不可能這會派人到陝北去找那才五歲的李自成一般。

明朝自個不爭氣,何怪別人爲了活命而造反。

……….

金州往北必經南關,在此之間有一木場驛。

奉李如梧之命,蓋州參將鮑承先領兵押送降倭和飛虎餘逆往蓋州。因隊伍人數過千,行動遲緩,因而兩日之後方至木場驛,此地距南關四十餘里。過了南關便是金州衛城,由此往北是奔復州、蓋州至廣寧、瀋陽的官道;往東則是奔定遼右衛、朝鮮國的官道,寬甸六堡便位於此官道最東頭,現爲建州治下。

李如梧交待鮑承先後便先行去了金州衛城,爲了防止降倭和飛虎軍那幫土匪脫逃,李如梧將自己的衛隊交給了鮑承先,並給鮑承先嚴令不得脫逃一人,若有人敢跑可就地格殺。

鮑承先一心在李如梧面前表現,自積極領命,一路催趕衆人,苛責毆打很甚,使得飛虎餘部和降倭怨聲載道,不時發生小規模衝突,但皆被鮑承先部彈壓。

至木場驛時,天降大雨。

木場驛不過是一驛所,如何有地安置衆人避雨。鮑承先便讓降倭和飛虎餘部在外,其領官兵入驛躲避。這使得在外千餘人苦不堪言。

雨停後,天上很快出現一道彩虹,太陽也從烏雲中露出頭來。

鮑承先領部下從驛中出來便令驅趕降倭繼續北進。昨日趕來的門下寧完我見着那些降倭和飛虎軍餘部在泥濘地中掙扎模樣,眼神中莫名露出一絲擔憂。

“將軍,這些過往都是強人,雖赤手空拳,但匹夫也有一怒。爲防不測,我以爲當分批押解,先擇強壯者北進,再解餘者。”

寧完我之言讓鮑承先意動,此間他所部加上李如梧的衛隊不過數百人,降倭和飛虎卻有千餘衆,若真發難,縱是不怕,也難保不會有人趁亂逃跑。因而便讓部下先擇一兩百強壯者解走。

又問寧完我:“南關那邊可有兵來?”

寧完我道:“我在時七公子已招呼過,想來因風雨所阻在路上。”

鮑承先點了點頭,示意寧完我隨他上馬。他對寧完我甚是器重,此人雖無功名在身,但精通文史,腦瓜十分靈活,但有什麼疑難事只要問了便能給出合理建議,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材。

另一邊,鮑之部下已奉命從人羣中抽選健壯輩,這使得長長的隊伍頓時騷亂起來。但在明軍刀劍的威脅下,降倭也好,飛虎軍餘部也好,都是敢怒不敢言,任由明軍挑人。不一會便抽出兩百餘健壯者,其中便有沈世魁和劉興賢二人。

“他孃的,不讓我們躲雨就算了,把我們分出來幹什麼?”劉興賢嘟罵着。

沈世魁沒有作聲,他雖是市井小販出身,但也粗通文墨,知官兵此舉不過是防止他們作亂。

鮑承先待人選出後,便讓李如梧的親兵隊長李明國帶所部把人先解走。

“公甫也先走,路上遇見南關的兵叫他們快點過來,”鮑承先吩咐了幾句,遠處卻傳來馬蹄聲,繼而有百騎在官道上馳騁而來。

鮑承先等人大是奇怪,不知中左所的人爲何趕來。待百騎近後,鮑承先隱約看到最前面騎馬的小將似是中左所遊擊尚學禮的長子尚可進,但其身後卻非中左所的兵,軍服瞧着有些怪異。

第四章 是打還是和第二百九十八章 可憐的二叔第二百三十四章 是誰?是誰!第四百三十一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五百一十八章 一文錢都記賬第十六章 番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愛臉紅的公主第八百二十三章 信者無敵第八十七章 過了今晚,你就走吧第五十二章 國書第六百六十九章 我信你有個鬼第三百四十四章 這書比《趙高傳》好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的個人意見——一張揭貼第九百零四章 三流軍隊第二百七十九章 諸位,京都見!第四百三十五章 公公有話屋裡說第一百三十二章 皇爺哎,日本多銀山第一百九十二章 形勢變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股東大會第二百三十四章 殺人者,洪太主第一百四十二章 富士山,咱來了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問題是沒錢第一百五十八章 第一混成旅團第三百七十七章 倭寇在手,天下我有第八百零四章 史黑,無有正義第六百二十九章 孔家是胡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捨命搏富貴第四百四十七章 愛臉紅的公主第八百六十六章 日久,終見人心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行了,快扶我上去第五十六章 事變第五十四章 親密第三百一十一章 奉旨誅奸第四百六十九章 狗富貴,勿相忘第一百三十一章 秉筆 提督 圖謀第七十二章 情操第五百九十九章 以後苦了你孃兒倆了第六十九章 你不能窩裡橫啊第五百三十章 用刑之道在於誅心第五百二十章 做侄子,得牛逼第四百六十六章 老哥心裡難受咧第一百四十七章 風林火山的傳承!第二十七章 三阿哥,敵襲第六百零六章 來人啊,給陳公公聽個響第二百五十九章 阿布達裡崗大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女真人民站起來了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十二太保第四十七章 千歲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四司八局(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公公,你叔完蛋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那小子是貴妃娘娘的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公如俞、戚再生!第三百三十四章 配合,配合,再配合第九百四十五章 人不能俗氣第三百一十九章 七阿哥能做得更好些第一百八十章 今日才知陛下之苦第一百六十一章 莫要欺負老實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終於,該我上場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殺人者,洪太主第二百六十四章 從外海歸來的聯合艦隊第一百四十三章 虎虎虎第八章 舉世無雙的金大腿第一百九十四章 魏士奇第六十二章 摩天嶺第四十八章 四不第六章 有點拉風第六百九十九章 議什麼議,杖死得了第二百零一章 娘娘聰慧過人第二十四章 雁過要拔毛第六百八十二章 你們說咱家好不好?第五十四章 陛下又有皇子了第七百零八章 此地是寶山第一百一十七章 包吃包住第九百六十六章 娘娘,我還您清白第十一章 戰鬥吧,諸君!第五百四十八章 殿下好人哪!第二百六十二章 逆流順流第一百零三章 放蕩了一生第三百三十八章 小魏公公哪來的一腿?第一百八十五章 有錢就可以招私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陛下待咱...真好第三百三十八章 做人,得有良心第六十七章 小兒輩們可破敵第一百八十六章 明治時代的正式開啓第一百六十一章 莫要欺負老實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叔,侄兒回來咧!第一百九十三章 以後,你就是駙馬爺第二百六十一章 莫給戚少保丟人第一百九十章 殿下,我來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千總大人別嫌累第二百七十五章 諸君,事變的機會來了第一千二十三章 我負天下人,也不負你第九十三章 假的,統統都是假的第三百二十九章 萬曆朝的奪門之變第三百八十一章 公公救我,我是駙馬!第一百二十章 此物便如咱的膽第七百二十八章 魏閹猛如虎啊第四百八十章 莫要怕,咱家給錢第五百二十八章 羅織成罪 酷法拷訊第二百九十八章 可憐的二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