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鞏,安排人員把單子上面的這些零件都給我搬到安裝車間裡面。”姜言把一張紙遞給小鞏,吩咐了一句。
然後自己首先就去了這個安裝車間開始對最後的安裝準備了起來。
安裝車間其實就是一個大一點的車間,不過這四面之上都安裝了無數的支架,這些支架都有相應的編號。
零件上也有相應的編號,按照相應的編號把零件放到相應的架子上就可以了。
“小姜,我來給你打打下手怎麼樣。”正在安裝車間裡面準備工具的姜言聽到這個聲音粥一擡頭就看到徐總笑眯眯的站在姜言的面前。
“當然可以,有您的幫助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姜言開口道。
其實這一次徐總過來是想和姜言商量一下戰-7飛機的機翼問題,剛來之後就聽下面的人彙報,今天準備組裝精密儀器,徐總也就顧不上休息,直接就來到了組裝車間。
不是他這麼急,關鍵是這精密儀器哪裡都缺好不好,正是因爲這玩意國家太少,好多項目都在排着隊的等,能製造出來自然就解決了很多的事情,所以聽到開始組組裝他才這樣的火急火燎。
不大一會,所有的零件都已經到了安裝車間裡面,爲了害怕有人打攪,徐總還特意安排了警衛守着這個車間,並且要求,哪怕是天塌下來也不能打攪姜言的工作,
有了徐總的幫助,姜言非常認真,而又快速的,組裝着他親手生產製造出來的精密設備。
這臺精密設備的所有零部件和組裝步驟,都深深的烙印在他的腦海中,組裝的時候,可謂是駕輕就熟、遊刃有餘,根本不會出現任何的卡殼和錯誤。
經過了三四個小時緊張的忙碌後,姜言直起身,長呼了一口氣。
“弄完了?”看着組裝車間正中央這一臺已經組裝好的機器下意識的問了一句。
“這不是就在你眼前。”姜言擦着汗水說了一句。然後他用徐總聽不到的語氣喃喃自語道:“也不知道多了這麼一臺設備,會不會因此而改變某些歷史?”
歷史上,種花家對於機牀和精密機牀的生產也是相當的重視。
國家成立之初,包括機牀在內的裝備製造業幾乎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當時全國機牀保有量僅有9.5萬臺左右。1949年,我國第一臺車牀——六尺皮帶車牀,在盛京第一機牀廠誕生。這批機牀的問世及後來的批量生產,有力地支援了全國工業化建設,創造出了後來許多生產奇蹟。
1953年,原盛京第一機器廠更名爲盛京第一機牀廠,被列入國家“一五”計劃156項重點工程項目。研發製造自己的車牀是所有人的夢想,在毛熊專家幫助下,我國開始了第一臺普通臥式車牀的設計,短短兩年後的1955年8月,我國自主生產的第一臺C620-1臥式車牀誕生了,這臺車牀也是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2元券中工人所使用的車牀,象徵了當時工業爲主導的思想。
“一五”時期,在毛熊專家指導下,第一機械工業部(簡稱“一機部”)按專業分工規劃佈局了被稱爲“十八羅漢”的一批骨幹機牀企業,還建立了以四九城金屬切削機牀研究所(四九城機牀研究所的前身)爲代表的被稱爲“七所一院”的一批機牀工具研究機構。
只不過,當時我國技術人員的缺失,人手嚴重的不足,機牀發展比較緩慢,生產出來的機牀幾乎都是仿製的國外機牀,即便是這樣也只能生產出來那些中低端的機牀,因此國家每年還會花大量的價錢和人力,在國外通過特殊渠道購買這些精密的機牀。
60年代,我國和毛熊的關係日益緊張,和西方的關係也沒有太大的改善,因此我國購買精密機牀的途徑那是少之又少,每一臺能夠購買回來的精密機牀,都是寶貝一樣的存在。
“徐總,我們開始進行測試了。”休息了一會之後,姜言看着依舊站在那裡看着不停的徐總,只能開口。
“好,我來通電。”徐總說完就找到了通電的開關用力的按了下去。接通電之後,姜言也按下了啓動的按鈕。
轟鳴聲在組裝車間裡面響起來,姜言拿着筆開始記錄各項數據。
等所有需要的數據都記錄下來之後,徐總一臉緊張的來到姜言的面前開口。
“怎麼樣,情況怎麼樣。”
“沒問題,完全沒有問題,不過需要經過實際測量才行。”
在徐總興奮的眼神下,姜言走出安裝車間的大門,到一名上級派來的聯絡人員身邊說道:“好了,可以通知上級部門過來拉機器了。”
“好的。”聯絡員回答後,就快步跑去打電話,聯絡上級那邊了。
從姜言繪圖開始,這個聯絡員就一步不離姜言的左右,於是姜言也只能順手的用了起來,這不姜言剛開始組裝,他就和秘書小鞏一起等在了外面。
這次仿製精密設備的任務,不光是兩個部門那邊非常的重視,就連上級有關部門和領導,也是非常的關注這項任務。
因爲這臺代表着高精尖技術水平的精密機器,對我們的科研工作,尤其是對於航天航空項目的數據支持,實在是太過的重要了。
毫不客氣的說,姜言仿製成功了這麼一臺,哪怕就只是多了這麼一臺,那也絕對能改變很多東西的!
接到聯絡員打來的電話,相關領導都愣住了,這纔多久?
從接到任務成立項目組,到各種零部件的加工製造,再到設備的整體組裝,這纔多長時間?
連兩個月都沒有,這就把那臺代表着高精尖技術水平的精密設備,給生產組裝出來了?
研究院的相關領導們,簡直不敢相信!
要知道,哪怕是在國際上,這種機器設備,都是屬於高精尖的代表,而且這製造技術,還只掌握在某一西方大國手裡。
國際上許多的國家,包括某大國的一些盟友們,都千方百計的想弄一臺回去。可是,弄回這臺精密設備的代價,太大了。
而國內,也是勒緊了褲腰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纔好不容易弄回來兩臺,爲了這兩臺設備犧牲了不少優秀的人員。
可這姜言,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居然就成功仿造出一臺來,這意味着什麼?別人或許不明白,不過這些領導那是相當的明白。
大領導接到這個消息之後也是一臉的驚訝,他知道姜言厲害,從來不知道姜言厲害到了這個程度。
經過再三的確認,大領導才相信這一件事情,知道之後,大領導那是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