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一章,調停冀淮

關內局勢一天比一天緊張,掌控燕都政權的淮系絲毫不覺得自己的末日已經來臨。去年,淮系的嫡系部隊訓練完成,淮系最後一塊短板被補上,有政權,有軍隊,有東瀛人大額的貸款支持,淮系領袖楊鵠泉越來越覺得武力統一不再是夢想,他終於能超過他的大哥連農庵,完成連農庵一生未竟的事業。他最信賴的助手,徐又錚本就是少年成名,張狂不知收斂之人,眼見天下一統在望,不自覺地更囂張跋扈起來。近年來,楊徐二人連連對國內各藩鎮採取強硬手段,各軍頭均敢怒不敢言,再加上冀州系領袖馬大人過世之後,淮系一手遮天。最先看不下去的是冀州系新秀吳玉,他手握精銳之師,又有冀州督軍曹三爺鼎力支持,連連挑戰淮系,爲天下諸侯做仗馬之鳴。徐又錚本是極端自傲之人,自覺上馬能擊賊,下馬能露布,已經決定堂堂正正擊敗吳玉,給天下的各個藩鎮一個警示。遼系的李律鎮深知,淮系新軍編練不久,未經戰陣,實則不堪大用,也怪這小徐雖上過幾天軍校,但實則是個政客,不是個合格的軍人,他不知道真正的好兵是打出來的,而不是練出來的,李律禛曾派人多方瞭解淮系新軍的虛實,得出的結論是將驕兵惰,軍紀不嚴,擾民頗多。李律禛深知冀州吳玉部官兵的戰力,本就是先大總統的心頭肉,訓練有素,建軍以來,南征北戰,軍中培養出了大批有着豐富作戰經驗的老兵和士官,戰鬥力可謂是當今第一。本來,曹三爺和吳玉以一省之軍力敵一國,本是力有不逮,但是淮系楊徐二人驕橫跋扈,不僅將冀州系老將不支持他們,國內一些本無派系的中立軍頭也在徐又錚多方的蠶食擠壓下與淮系反目成仇,連淮系內部的軍頭們也紛紛和徐又錚不對付,一旦開戰,淮系將只能依靠自己編練的新軍與曹吳軍隊作戰,沒有兵力優勢,沒有援軍,士兵素質低下。李律禛已經將淮系看成一具行將就木的老人,他一直憂心地是如果冀系軍閥贏了這場決定夏國命運的大戰後,自己所代表的遼系該如何自處,本來,淮系當權,淮軍弱小,並不能給遼繫帶來實質性威脅,且淮系領袖楊鵠泉乃是北海軍元老,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楊鵠泉在位一天,關內就安定一天,同時,遼系就能安心龜縮在關外積蓄實力,慢慢發展壯大。可是這冀系突然冒了出來,關內的平衡突然就被打破,冀系軍閥可不是淮系,他們將勇兵悍,一旦壯大,極有可能危害遼系的生存。大總統徐壽眼看冀淮一場大戰爆發,自己地位不保,急忙給遼系首領李律禛發報,請他出關調停冀淮糾紛,安定關內局勢,徐壽的眼光還是不錯的,當今冀淮勢均力敵,遼系作壁上觀,遼系偏袒冀系,則曹吳勝,遼系偏袒淮系,則楊徐勝。況且李律禛一心想關內均勢,使得遼系安心壯大,故欣然應允,進燕都調停冀淮糾紛。

一入燕都,淮系首領楊鵠泉便邀請李律禛敘舊,大談當年在北海軍時楊鵠泉對李律禛的提攜,以及冀州系以地方無端反抗中央,乃是武夫干政的大患,此例斷不可開,否則地方反抗中央成功,則中央之威權掃地,日後無論是誰主政中央,夏國都將陷入軍閥混戰之中,永無寧日。李律禛深以爲然,坦言此次入關,必將全力調停冀淮爭端,還國人以和平。徐又錚則更加直接,大言冀州軍閥禍國亂政,實乃國賊,遼軍只需保持中立地位,坐看他徐大元帥帶兵平定叛逆即可,有言淮系新軍訓練有素,遼東有東瀛作祟,實則警告李律禛謹守中立,否則他徐大元帥就要聯合東瀛滅了遼軍。李律禛忙道不敢不敢,遼軍是國家之軍隊,無中央之號令絕不敢擅動。楊鵠泉假意斥責了徐又錚一番,又對李律禛多加撫慰。

李律禛從楊府出來後,急忙坐上軍列往營州趕,看來此番調停事不可爲,楊鵠泉絲毫沒有意識到即將到來的危險,徐又錚還想着先把冀州軍打趴下,然後八成就要收拾遼東軍。李律禛的本意是遼東軍入關,幫助淮系壓制蠢蠢欲動冀系,爲關內再換得幾年和平,爲遼東再贏得幾年的和平發展時間,就像兩年前遼東軍入關助淮系重新執掌燕都政權一樣。看來這個願望已經完全落空了,驕兵必敗,李律禛此時已經在思考淮系失敗後,遼系該如何行動已保障遼東集團的利益最大化。到了火車站,卻發現淮軍已經堵在了那裡,而且言明接到了命令,不允許李律禛出關。李律禛皺起了眉頭,看來這小徐夠黑的,他是想把李律禛留在燕都做人質,以保障冀淮大戰時,遼東軍不敢輕舉妄動。值此天下大變之際,李律禛必須回到侯城,坐鎮遼東,李律禛思索了一番,終於想出了脫身之計。翌日,李律禛召開了新聞發佈會,邀請中外記者共聚一堂,表明了自己對冀淮爭端的看法,冀淮乃是一家,皆爲先大總統之心血,兄弟鬩牆,實爲損耗國家元氣,望冀淮能捐棄前嫌,共襄國是。同時言明,遼東軍乃是國家之軍隊,無中央之命令,絕不入關,嚴守邊防。待發佈會開完,又去楊鵠泉府中請求楊鵠泉能放自己回關外,家中髮妻不豫,實在心焦,況自己乃一武人,實無處理國家大事只能,在京塗靡官府費用,不如回關外爲國家守邊。楊鵠泉聞言後一開始頗爲疑惑,待弄清事情原委後,心中也有些動怒,阻礙李律禛回遼東乃是徐又錚私下妄爲,楊鵠泉深知此舉實在令人不齒,故親自給徐又錚打電話,讓其立即放行,不得有誤。徐又錚接電話後,表明馬上照辦,原本徐又錚是要極力勸諫楊鵠泉將李律禛扣下,以控制住整個遼東軍,不讓其儘管搗亂,饒是徐又錚再自大,他也深知冀州軍和遼東軍聯合起來反抗中央的厲害,故而不得不採取非常手段,小徐深知楊鵠泉是正人君子,做不來這些下作之事,他便私自下令阻礙李律禛出關。但此時事情又有了變化,李律禛居然自縛手腳,在國人面前承諾自己不出關干涉冀淮紛爭,這可是個大好事,眼見自己心中大石已下,徐又錚便不好再繼續徒做小人。至此,李律禛方纔順利出關,回到侯城。

第十六章,抗災與移民第十章,傷患第四章,發財第十八章,辦銀行第七章,投連二百零一章,調停冀淮第三章,救兵兩百零四章,出關第七章,投連第三章,大將南征膽氣豪兩百零二章,總動員第十二章,寬與嚴第二章,平亂一百零三章,爭論第四章,發財兩百零二章,總動員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十二章,寬與嚴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七章,投連兩百零二章,總動員第八章,經濟第四章,發財第十六章,抗災與移民第十九章(上),蒙商兩百零四章,出關第十七章,輕視與看重一百零一章,苦盡甘來一百五十一章,整合兩百零二章,總動員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四章,發財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第一章,獨在異鄉爲異客第五章,懲石第三章,大將南征膽氣豪第十一章,練兵兩百零三章,淮敗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第一章,兵變第十四章,立足第十五章,新篇一百零三章,爭論第六章,善後第十七章,輕視與看重第六章,善後兩百零二章,總動員第十一章,練兵二百零一章,調停冀淮第六章,善後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十五章,新篇第二章,平亂一百零一章,苦盡甘來第十七章,輕視與看重第十一章,練兵一百零一章,苦盡甘來一百零三章,爭論第四章,發財第二章,平亂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十九章(上),蒙商第十章,傷患第九章,籌款第九章,籌款兩百零二章,總動員第十六章,抗災與移民兩百零三章,淮敗第六章,善後一百零三章,爭論第十三章,兵工第十一章,練兵第四章,發財第一章,兵變第三章,大將南征膽氣豪第十五章,新篇第十六章,抗災與移民第一章,兵變二百零一章,調停冀淮第十八章,辦銀行第三章,救兵二百零一章,調停冀淮第九章,籌款兩百零二章,總動員兩百零四章,出關兩百零三章,淮敗第十五章,新篇第十八章,辦銀行第六章,善後第十七章,輕視與看重第六章,善後第十八章,辦銀行第十三章,兵工第三章,救兵第九章,籌款第十九章(上),蒙商第十三章,兵工第十六章,抗災與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