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辦銀行

自從給楊鵠泉拜完壽之後,李恪仁的生意就變得格外興隆,他本是辦了一個小小的麪粉廠,每天撐死了產量也就1000包,可是當地百姓並不怎麼吃麪粉,只有富人士紳吃,可富人士紳客戶較散且吃不吃都可以,需求量並不是很大,但是軍隊開風氣之先,每日所耗麪粉量十分之可觀,麪粉廠正是有了這個大主顧才得以盈利,但是李恪仁並不十分滿足,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讓麪粉廠的麪粉全部賣出去呢?如何能擴大機器設備投資,生產更多的麪粉,又爲麪粉找到合適的買家呢?直到一日,他去六國飯店參加各國使節薈萃的酒宴時,他看到了西式的麪包和甜點,頓時眼前一亮,這種西方傳來的糕點和夏國本土的傳統點心口味完全不同,更加細膩濡軟,更適合大衆的口味,說幹就幹,他從租界花三倍薪水挖了一個日拉曼人糕點師,在付出可觀的一筆教學費後,日拉曼廚師開始極爲認真地教授中國徒弟做西式糕點,李恪仁已經承諾學徒中誰學得好就加一倍薪水,於是師傅教的認真,徒弟學得也格外賣力,過了一個月,李恪仁的西式糕點房已經開業了,燕都的達官貴人家中的女眷、新式學堂的青年學生成爲了李恪仁主要營銷的對象。

李恪仁深知自己來北京的使命是什麼,他覺得自己辦一個有一個的小廠,盈利太慢,自己也不可能是個天才,投資總會有失敗的時候,如何能穩賺不賠呢?他想到了銀行,只有開銀行,才能讓各行各業爲自己打工,只有開銀行才能更快地實現財富積累,只有開銀行才能接觸更多的達官顯貴、上層名流,達到自己父親當初派自己來燕都的目的。但是開銀行所需動用的資金可是一個大數字,另外銀行業牽連甚多,需要足夠的人才來幫自己做好,自己的身份太過於特殊,要找一個身份相對中立的人牽頭辦銀行,自己在幕後出資,方能讓存貸款客戶放心,不會因爲派系背景而不敢放心把錢放到自己的銀行。想到需要大量的錢來辦銀行,李恪仁就想去財政部看看,能否動用一些官場資源將財政部的小部分收入存到自己即將開辦的銀行中。一番活動後,發現自己的能量小的可憐,財政部的資源皆被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把持,這些交通系大佬絕不是自己一個小小的工廠主能招惹的。但在財政部也不是一無所獲,有一個人對自己開銀行的想法很感興趣,此人叫周淮安。雖是不能拉到存款,但是能交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非常不錯的,李恪仁就拉着周淮安去喝酒,一夜暢談,李恪仁被周淮安的學識和見識震驚了,這周淮安肯定是個金融天才,他與自己創辦銀行扶持民族工商業發展同時獲取豐厚利潤的想法不謀而合。李恪仁馬上做出決定,砸鍋賣鐵也要開辦銀行。他馬不停蹄地給他在營州的叔叔伯伯們發電報,告知了他們自己要開銀行的消息,希望他們能幫自己一把,也是入股,將來也有個錢生錢的好去處。周浩明接到電報後,哈哈大笑,直呼李家有此子,我輩事業後繼有人!周浩明立刻拿出了三萬龍洋,李福祥、石漢章、官靈榘、韓國昌看見周浩明如此支持,便心中大定,要知道周浩明可是營州軍的財神,老周看好的一定是賺錢的,起碼虧不了錢,對於這樣一個又不虧錢又能結好營州軍少帥的事情,大家還是很熱心的,便每人拿出了一萬五龍洋,李律禛從不理財,錢都花在了營州軍上,自是窮鬼一個,李夫人雖然節儉,但多年勤儉持家,還是積累了一萬龍洋,看到兒子辦正事,便悉數拿了出來,一共湊了十萬龍洋,但是還是不夠,無奈,李恪仁將麪粉廠、點心廠、西式糕點廠及燕都、沽城十幾家銷售鋪面全數抵押給了周浩明新接手的遼東官銀號,又湊了十五萬龍洋。還是不夠,李律禛將股份分成一千龍洋一股,由他親自給營州軍幾十名中高級將領推銷,自然有些經濟不太寬裕的將領是敢怒不敢言,又跑遍了燕都、沽城所有大大小小的認識的軍官大帥府,周淮安也沒有閒着,他將燕都、沽城大大小能結識的名流政要全部跑了個遍,推銷新開辦銀行的股份。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李恪仁在報紙上大肆宣傳新辦銀行即將開業,吸收社會資金充實股本。多管齊下後,終於湊夠了五十多萬龍洋,自己的銀行總算開業了,周淮安做總經理,負責全部運營事宜,李恪仁做董事長,負責幕後監督,新開辦的銀行叫做富民銀行,一個本分而土氣的名字,一看就是出自李恪仁這個窮鬼之手。

不得不說,李恪仁還是非常有識人之明的,新銀行一開業完畢,李恪仁就跑回去做自己的實業去了,完全放任周淮安放手施爲。這周淮安也是個經營天才,他知道夏國目前最有錢的不是商人,不是文官,而是大大小小的軍頭,這些武夫天天用着外國的洋槍洋炮,自然覺得外國的銀行也更安全可靠,而不信任本土的銀行和錢莊票號。他每日舉辦酒會,邀請軍官政要、社會名流、商人士紳進行投資交流,以極高的大額儲蓄利率吸引他們將自己財富分出一部分存到富民銀行。同時,對於中小客戶,周淮安也是極力服務,對一些取款頻繁的客戶也抱有極大的尊敬來服務,慢慢地,富民銀行不欺弱小,服務態度良好的名聲就打出去了。爲了應對不同客戶的金融需求,周淮安大膽地進行創新,推出針對不同存取頻率客戶的存款新品種,極大地擴展了富民銀行的經營範圍。在放款上,周淮安對關心民生密切地一些民族企業大膽放款,如紡織、麪粉、火柴、煤炭、化工等,對於官府機關、學校機關的貸款需求也盡力滿足,而對於軍閥及部隊的放款則採取敷衍態度,一時間富民銀行的盈利直線上升,而壞賬卻控制在了一定範圍內,富民銀行名聲大噪,燕都、沽城乃至青州省都開設了分號。

第五章,懲石第十五章,新篇兩百零四章,出關兩百零三章,淮敗兩百零二章,總動員一百零一章,苦盡甘來第三章,大將南征膽氣豪第二章,長風破浪會有時兩百零二章,總動員第八章,經濟第二章,平亂第十九章(上),蒙商第十七章,輕視與看重兩百零四章,出關第九章,籌款第三章,大將南征膽氣豪第九章,籌款第四章,發財第九章,籌款二百零一章,調停冀淮第五章,懲石第五章,懲石二百零一章,調停冀淮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一章,兵變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第十四章,立足兩百零四章,出關第三章,救兵第一章,獨在異鄉爲異客第十九章(上),蒙商第九章,籌款第十二章,寬與嚴第二章,長風破浪會有時一百零一章,苦盡甘來兩百零四章,出關兩百零二章,總動員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第二章,長風破浪會有時一百零三章,爭論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五章,懲石第十四章,立足兩百零四章,出關第三章,救兵一百零二章,重整旗鼓第十九章(上),蒙商第十四章,立足第十六章,抗災與移民兩百零四章,出關第十七章,輕視與看重第十二章,寬與嚴一百零一章,苦盡甘來一百五十一章,整合第十八章,辦銀行第二章,長風破浪會有時第十三章,兵工第三章,大將南征膽氣豪第二章,長風破浪會有時第六章,善後第十三章,兵工一百零三章,爭論第十七章,輕視與看重第十三章,兵工第十章,傷患第十六章,抗災與移民兩百零三章,淮敗第八章,經濟第九章,籌款第七章,投連第十四章,立足二百零一章,調停冀淮一百零一章,苦盡甘來第八章,經濟第四章,發財兩百零四章,出關兩百零二章,總動員一百五十一章,整合一百零三章,爭論第十七章,輕視與看重第十四章,立足一百零三章,爭論第十四章,立足第六章,善後第二章,長風破浪會有時一百零三章,爭論第二章,長風破浪會有時一百零一章,苦盡甘來兩百零二章,總動員第十八章,辦銀行第十五章,新篇第一章,獨在異鄉爲異客兩百零三章,淮敗第十七章,輕視與看重第十二章,寬與嚴第五章,懲石二百零一章,調停冀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