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情與法

“孟德兄何往?”隊伍突然變得有些安靜,對於習慣熱鬧的陳默來說還是有些不適應的,但周圍的人顯然不敢再隨意答話,陳默只能找曹操來說話了。

“友人相招,去趟洛陽。”曹操是自來熟的性格,兩人說話不太方便,乾脆跳到陳默的車上與他並肩而坐。

“正好,在下也是去洛陽進學,可與曹兄同行。”陳默聞言來了興致,開始跟曹操討教一些執政要訣。

曹操在濟南爲相,不畏權貴,清正廉明,陳默最欽佩的便是這種人,只是曹操就任一年之後,便辭官歸去,陳默猜測,估計跟自己的老師一樣。

兩人一個久經仕途,一個年少博學,初入仕途卻能含蓄內斂,不浮誇,不張揚,也沒有那種自視甚高的感覺,很容易與人相處,而且見解獨到,一路上倒是相談甚歡,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公子,曹先生,吃些果子。”娟兒端着果盤遞到陳默和曹操身邊。

“娟兒也末叫我先生,我與你家公子同輩論交,你便喚我曹公子吧,好多年沒人喚了。”曹操看着娟兒乖巧的樣子,打趣道。

陳默:“……”

混熟了以後,他發現曹操這個人除了有學問之外,臉皮也挺厚的,不過想想也不難理解,自家老師在人前不也是謙謙君子?但私下裡,也挺詼諧和厚臉的。

“曹……曹公子……”娟兒斂衽一禮,在外人面前,可不敢跟在公子面前一般,那樣別人會笑話公子門風的。

“孟德兄莫要欺負娟兒,來,吃些果子,孟德兄離開青州已有兩年,正好嚐嚐。”陳默笑着將曹操的注意力拉回來。

“是啊,兩年了,操在青州的名聲可不怎麼好!”曹操捻起一顆果子,搖頭嘆息道。

當初他可把濟南權貴給得罪慘了,當時濟南國甚至不少豪紳逃往別處,等他辭官之後方纔回來。

“這人情有利也有弊,如今看來,卻是弊大於利了。”陳默聞言也嘆息一聲,就如曹操所言,雖然陳默對他挺佩服的,但事實上哪怕到今天,曹操在青州士人之中也是罵聲居多。

“哦?”曹操捻起一枚青果丟進嘴裡,酸的有些疼,看着陳默笑道:“賢弟覺得法治與德治,究竟哪個好?”

“說到底還是人治。”陳默看着遠處的大河道:“法治的優點,在於有法可依,但凡事過猶不及,不能一概而論,但德治的話,優點在於節省人力,但太過考教個人品德,人是會變的,說句不太恰當的話,人性本就自私,我輩學者所學的,便是將人性中這些劣根剔除,但便是高德之士,又有幾人敢稱自己絕無私心?”

陳默提筆在車轅上畫了個太極的團,笑道:“縱觀古今,歷代王朝,建立之初,大都經歷過戰亂,體驗過疾苦,正如這太極之中的陽極,那時候的先輩們多是想要讓王朝強盛,最初幾代天子若是賢明一些,多能有所作爲,但正如這太極,陽極音生,初代之後,德治一些弊端就出來了,太依靠人性的自覺,人性若是向上,自然是好的,但人性在沒有外力約束的情況下,如何保持始終向上?德治其實有它的方法,那便是通過輿論、道德來約束,但這種力量太過薄弱,而且有時候,所謂的高德,其實是可以僞造的,就比如我,雖然未出青州,但名聲已經初具,這便是輿論,說句小人的話,便是我一無是處,傳到孟德兄耳中,大抵與現在差不多。”

“高德之人的後代未必就有德行,而人總會有些私心,哪怕真正德高之人,也希望自己子孫能夠過得更好,如此一來,就爲其造勢,讓其步入仕途,誠然這其中大多數都是有才之人,但總會有差的,第二代不會太厲害,但第三代呢?第四代?爲了讓自己子孫多福,大家互相聯手幫助對方造勢,形成黨派,如此壞的便越來越多,這新生出來的陰便越來越大!”

“法治又如何?”曹操原本輕鬆地表情漸漸嚴肅起來。

“像這樣。”陳默又畫了一個圈,然後在中間劃了一條槓:“善與惡涇渭分明,但這卻是不可能的。”

“需要大量人力。”曹操摸索着下巴點點頭道:“而且如你所說,那些不好的東西始終會因人性而出現,他們會不斷試圖破壞這條線,一但破壞,那結果……”

“是啊,天崩地裂!”陳默嘆了口氣道:“就目前的格局來看,一州乃至一郡施行法治還是可以做到的,但前提是君王必須是一位雄主,而且每一代都是。”

那是不可能的。

曹操嘆了口氣道:“賢弟所言,頗爲新穎,但仔細思之,卻不離大道,如此說來,德治更好?”

“沒有更好的,只有不是最壞的。”陳默笑道:“從先秦到如今,其實無數先賢都在尋求兄長所言更好的方法,如今的漢律其實並不差,只可惜,施行中很容易出問題,就比如各地冤案,越來越多,其實很多時候,是爲了擔心這些影響到政績,草草了事,這個便是知道也難以杜絕,更難杜絕的卻是人心,一味求法,過鋼易折,但一味以德治,容易出現道貌岸然之輩,此番去洛陽,默也希望能找到最好的答案。”

曹操看了看那太極圖,又看了看另一個圖案,良久方纔嘆了口氣道:“操雖癡長賢弟幾歲,但若論才學,卻遠不如賢弟,汗顏,今日一番言語,操受教。”

“不敢,只是平日閒暇時多,也便有空琢磨這些。”陳默笑道。

陳默與曹操聞言只是笑笑,一旁抱刀的大郎聞言,扭頭看了他一眼,悠悠道:“你莫要誤解,能找到的書,我家公子大都已能倒背如流,你一個連字都不識之人,有何顏面說這話?”

四周的空氣再度陷入了尷尬,絡腮鬍子臉上豪邁的笑容彷彿被凍結一般……

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雲再起第九章 學藝第三十一章 月旦評第九十八章 董卓得勢第二十四章 搶糧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一百四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二百五十六章 袁氏家眷第七十三章 榜樣第一百二十一章 說服第三百六十五章 司馬懿第四十五章 立威第一百四十章 首戰必勝第十三章 奇貨第五十九章 生亂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爭陰雲第二百七十六章 計中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張飛兵敗第十二章 夏夜第一百五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四百三十一章 霸道第一百四十章 首戰必勝第十二章 商道第三百一十三章 柳城破第三十五章 高順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退路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四十二章 兒戲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點兒狠第二百九十六章 老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說服第十五章 歲月如梭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丘之會第六十七章 機會第五十八章 定計第四百五十五章 疑惑第五十章 大雪第一百零九章 後知後覺第一百八十一章 自掘泔水第二百四十七章 定計第五十三章 心繫黎民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四十三章 鬧劇落幕第十五章 歲月如梭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定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四十二章 噩耗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一十章 棄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忠良可存否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十四章 黃巾落幕第九十八章 朝見天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憤怒第五十七章 怒火第二百七十四章 空城否第十一章 言語第五十二章 冷暖第一百九十章 擒王第五十章 軍營日常第一百九十三章 謀天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不厭詐第九十三章 弱點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規劃第二百零九章 奇特之人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一百二十一章 薦師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六十章 發泄第二百三十五章 逢絕境許攸遊說第七十五章 去留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九十一章 激戰第七十三章 榜樣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牟第四十六章 天子籌謀第二百零二章 由明轉暗第一百一十章 棄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學興起第二十二章 蒲桃第四百三十一章 霸道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行第二十九章 又一條潛龍第四百五十三章 戰樊城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第三百三十二章 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