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拜師

昨日陳默在衙署安頓下來之後,曾與母親提及拜師之事,對此,陳母自然是支持的。臧洪雖然只是縣令,不說這縣令對於他們這樣的人來說,已是極高的人物,單是臧洪所表現出來的談吐氣度,已叫人心折,陳默能夠拜其爲師,絕對是陳默的幸運。

所以今日對於陳默來說,可是個大日子,要正式確立與臧洪的師徒之名。

婢女送來的衣物有些複雜,陳默研究了很久才穿戴整齊,雖然沒有沐浴,卻也很認真的將身上擦洗了一遍。

“汪汪~”推門而出,便見一條黑圈歡快的朝着陳默撲來。

“黑子!”陳默有些興奮地俯身一把將撲過來的黑子抱起來,數日未見,着實挺想念的。

“公子,家主已在前廳等候。”那婢女見到陳默出來,連忙上前躬身道。

“有勞阿姊帶路!”陳默摸了摸黑子的腦袋,將它放在地上,對着婢女道。

“婢子身份卑賤,公子喚我娟兒便好。”婢女嚇了一跳,連忙退開一步,躬身道。

尋常人家都要有個長幼尊卑,更何況這等大戶人家,陳默是臧洪非常看好的人,雖然尚未正式拜師,不過應該已經沒有懸念了,身份自然也是主家那一級的,陳默不懂事可以亂叫,她可不能亂應。

陳默想起了里正阿翁,他家裡的僕役似乎也是如此,不過阿翁跟鄉民們倒是沒有太多講究,想到里正阿翁,陳默心中不禁有些難過,點了點頭道:“那便煩請帶路吧。”

娟兒頷首一禮,帶着陳默往前廳而去,曲陽衙署不算太大,但對陳默來說,這樣的院落已經很大了,陳默一路好奇的看着周圍的景色,一邊詢問道:“娟兒阿姊,可曾見到與我娘同來的三人?”

蔡嬸、阿呆還有大郎,跟母親是一同來的,應該也在這邊吧?

“回公子,在衙署安排了些事情。”娟兒又對着陳默一禮,這讓陳默有些不習慣。

在這亂世,能被這樣的大戶人家收留,其實已經算是好事了。

在婢女娟兒的帶領下,來到一處正廳,臧洪與張超並坐於正對着房門的位置,陳母則陪坐在側。

“娘。”陳默看到母親,欣喜道。

“沒禮數,當先拜見兩位縣令。”陳母這些時日已然明瞭了兩人身份,對於這些尊卑規矩,她是懂得的。

“見過兩位縣令。”陳默連忙躬身道。

陳母沒有多言,這種場合,她不適合多言,況且今日還關乎到自家兒子未來,陳母顯得有些拘謹。

“昨日問你之事,可有結果?”臧洪跪坐於右側的位置,看着陳默微笑道。

陳默下意識的看向母親。

“不用看你母親,昨夜你們應該已經商議過。”臧洪臉上的笑容被嚴肅所替代:“從你孃親、還有那位蔡氏處得知你不少事情,你爲人頗有孝心,這很好,而且自幼喪父,性情堅韌,我想知道你如何想?”

其實這年月收弟子很少會問弟子的看法,不過臧洪對這半大孩子很好奇,他跟別的世家或是寒門子弟不同,自幼受盡磨礪,雖然只有十歲,卻有常人所沒有的魄力,這樣環境中生長起來的孩子,對於臧洪和張超這樣的人而言,是很少見的。

當然,經過之前的交流,陳母的談吐顯然也是士族或是寒門所出,家教上應該比其他孩子好一些,但絕對有限,陳默是如何成長爲如今這樣的性格,他很好奇。

“弟子願意!”陳默也沒廢話,昨日若非考慮到這事應該與母親商議,他昨日便已經拜師了,如今已經得了母親准許,自然再無牴觸。

“我是問你如何看這件事。”臧洪沒有接受,只是看着陳默笑問道:“你可當這是對你的考覈。”

陳默想了想道:“弟子長於鄉野,規矩不是太懂,我父一脈家道中落,到我這裡,已然落魄,弟子不願祖上蒙塵,是以想要求學,可惜一直以來無門得入,如今能蒙老師看重,乃弟子之幸。”

簡單來說,陳默想振興自己這一支。

臧洪微笑着點頭道:“你倒是坦誠,如今戰亂,拜師禮就從簡了,今日有孟高兄見證,自今日起,你便是我弟子,我見你識字,不知讀過哪些書?”

“母親教過論語,此外昔日還曾得鄉間里正借我一部孟子,本想謄抄後喚於阿翁,奈何賊亂突起,阿翁爲賊人所害。”陳默躬身道。

“鄉間里正?”臧洪詫異的看向陳默,一般鄉里之間,家中有藏書者出身可不會太低。

可惜陳默也只是叫阿翁,至於里正名姓,反倒不知,不過其子乃蕭縣縣令,這個倒是不難查。

“孔孟之道皆乃儒家之作,既然你已學了論語,自今日起,我便從孟子開始教你。”

“多謝老師。”陳默聞言大喜,連忙躬身道。

“我如今告假回鄉,但如今大亂一起,這假自然也不能作數,如今曲陽之圍已解,需儘快趕回東萊述職,你是與我同行,還是留在此處治學?待太平教之亂平定以後,我再着人回來接你。”臧洪微笑着詢問道。

“自然是與老師同行。”

“兵荒馬亂,很危險的。”臧洪笑道。

“弟子不怕!”陳默搖了搖頭。

臧洪對這弟子更欣賞了幾分,不過想想也是,自己這個弟子一路護着母親從夏秋輾轉到了曲陽,甚至還幫他破了太平賊,這份膽魄和韌性,一般孩子還真比不了,自己也是想多了。

“陳夫人,不知……”臧洪扭頭看向陳母詢問道。

“正好,這曲陽城中有處莊園閒置,便勞煩夫人代爲打理如何?”

“這……”陳母有些猶豫,這份恩情太重,只是看着兒子的目光,陳母嘆了口氣,點頭道:“便依先生,此番恩德,我母子無以爲報。”

“言重。”

第六十七章 州牧第三十一章 月旦評第二百五十八章 無膽大將第八十四章 結怨第七章 太史慈第四十章 衝突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的投誠第二百三十章 下地牢陳默問計,故友聚許攸獻圖第四十五章 立威第十四章 黃巾落幕第三百二十八章 荊州變局第三百一十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郎第二百八十章 決戰第九十二章 李儒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所爲何求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四章 虛實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爭陰雲第三十一章 人散第一百二十一章 說服第六十四章 飢兵第七十三章 欺負小朋友第六十一章 要挾第二百七十四章 空城否第二百二十四章 言利害三公登門,查局勢陳默退讓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一百九十章 擒王第四百三十一章 霸道第五十一章 曲陽第一百三十四章 呂布治郡第五十四章 謄刻第三百三十章 大火焚江第四百零六章 緣,妙不可言第三百六十三章 叛徒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劉之爭第五十三章 荀爽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犬第三十八章 深入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不厭詐第七十五章 去留第十七章 路遇第三十一章 月旦評第一百三十八章 貌合神離第二十章 人命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八十三章 可能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牟第十七章 改變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十七章 出其不意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爭陰雲第八十章 女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苦來哉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四百六十五章 順利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雄第三百三十三章 曹孟德決意出兵第一百四十八章 社稷重器第三百章 孤城難守第二百二十章 缺糧草李儒獻策,謀冀州陳默動心第二十八章 名士風流第三章 英雄必問出身第二百九十五章 戰雲再起第八十八章 內亂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死於此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七十六章 入城第四百五十三章 戰樊城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一百零六章 要兵第七章 山賊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行第一百零六章 預測第三十五章 高順第二百七十五章 目的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三十三章 別離第一百二十一章 說服第二百六十三章 仁道?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四十八章 雲思第四百一十二章 進出第三百九十六章 曹孫聯盟第六十五章 滅門第九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七十三章 欺負小朋友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途第四十五章 遊戲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外異士第三百七十二章 只降朝廷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一百零二章 伐謀第一百三十章 徐州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