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陳默穩坐中軍

十月,正是初冬,南方的天氣感覺比北方要更冷,那種溼冷的感覺讓已經習慣了北方氣候的陳默有些難受。

從推測到劉備可能入川開始,到聚集各路兵馬南下,前後總共也不過三月時間,也算得上是神速了。

“王上,末將無能,失了三軍銳氣。”新野,建立的大營中,張遼一臉慚愧的對着陳默一禮。

“文遠不必如此,這勝敗乃兵家常事,事情我也看過,這諸葛亮突然出手,計策雖不算多高深,卻環環相扣,尋常將士不查之下,很容易爲其所趁,與你無關,快些起來吧。”陳默將張遼扶起來。

“謝王上!”張遼再度一禮後,跪坐在陳默下手。

“如今局勢如何?”陳默詢問道。

“荊州軍構築的襄樊防線頗爲棘手,對方在漢水對岸多設弩砲,末將曾遣人嘗試渡河,卻盡數被對方以砲石擊退,王上,對方弩砲射程極遠,能隔河攻擊我軍,如今要攻襄陽,便是渡河都困難,更莫說攻城。”張遼將最近的情報跟陳默說了一遍,就算是身經百戰的張遼,對於襄陽的防禦也是無可奈何:“依末將愚見,襄樊一體,如今既然難以渡過漢水,不如將重心放在樊城之上,只要攻破樊城,則襄陽孤立,我軍可將襄陽圍困,而後徐徐圖之。”

陳默點點頭,他在來之前已經着人根據襄樊附近的地形做成沙盤,陳默的判斷跟張遼差不多,先取樊城,再下襄陽,則荊州可圖。

“聽說江東援軍已至?”陳默皺眉詢問道。

“不錯,此番江東援助兵馬多少尚未探清,對方屯駐於黎丘,與樊城相去不遠,隨時可以支援,襄陽、黎丘兩地隨時可對樊城支援,此前我大軍未至,賊軍甚衆,末將不敢輕易相試。”張遼點點頭,樊城看似是個破綻,但實際上同樣不好得。

陳默想了想道:“且叫我先看看這襄陽防禦。”

張遼點點頭,當下,陳默命徐晃負責安置大軍,自帶馬超、龐德、張郃等人與張遼離開新野,前往鄧縣觀望敵情。

鄧縣便在漢水之北,隔着漢水能看到對面的山巒,陳默等人在張遼的帶領下來到鄧縣城外,想要靠近時,卻被張遼攔住。

“王上,不可再前,對岸多設弩砲,一旦靠近被敵軍察覺,立刻便會有弩砲打過來,那弩砲射程極遠,兩百步外,猶能以弩石傷人。”張遼攔住陳默勸道。

“這不去看,如何知道敵情?”一旁典韋皺眉道。

“諸位請隨我來!”張遼帶着衆人往北走了數裡,便見河岸外有一處箭樓,高有三丈,建設的頗爲堅固。

“此乃末將所設望塔,此處江面頗寬,敵軍弩砲也難以觸及,末將曾想在此設下渡口想要以舟船渡江,但這江面之下,不知何時被打了不少暗樁,船隻渡到一半,便被困在江心,船上將士被敵軍射殺不少,是以末將在此設了望塔,以觀望敵情。”張遼一邊請沉默等人上箭塔觀望,一邊解釋道。

說是箭塔,但到了近處才發現這箭塔像座小城寨,高有三丈,長寬皆有兩丈,人進入其中,絲毫不覺擁擠,而上了箭塔頂部,還有一座寬約兩丈的望樓,又能拔高一丈,人在上面,視野極遠。

隔河而望,這麼遠的距離,能夠依稀看到對岸建有不少塢堡、石臺,不是太清。

“王上,這麼長的防線,他得放多少人防守,那襄陽城裡還有人嗎?”典韋看着遠處的河岸,皺眉問道。

“自然是有的。”陳默看了看對岸,又看了看遠處道:“看似多,實際上適合登岸的地方就那麼幾處,只要將這幾處守好,最多兩三千人便夠了,還可再留一軍援助四方,以烽火爲號!可惜,守的太嚴,我倒想看看後方他是如何佈防的。”

這些江岸石臺、塢堡,應該只是最外層防線,再往後,肯定還有其他防備,只可惜在這裡是看不到的。

“王上說的不錯,末將曾派人向西到五十里外渡江,想要從那裡深入後方,但派過去百人,只有兩人回來,那邊有座亂石崗,不知有多大,人進入其中,便難找出方向。”張遼皺眉道。

“還有這事?”陳默聞言有些驚訝。

“正是,這襄陽四周,便是沒人的地方,似乎都難渡過。”張遼肯定的點點頭。

“回去吧。”陳默下了望塔道。

現在看來,想要渡江直取襄陽是不可能了,張遼先下樊城的策略倒是可以一試,不過在此之前,陳默還需準備一番。

“主公,我們何時出兵?”回到新野之後,馬超忍不住問道。

“不急,先做些準備,以防諸葛亮斷我後路。”陳默跪坐下來,讓人將沙盤做好,看着馬超道:“你去將馬鈞叫來。”

“喏!”馬超點頭答應一聲,告退離開。

不一會兒,馬鈞被馬超帶來。

“參見王上。”馬鈞躬身道。

“免禮吧。”陳默擺了擺手道:“有件事需你去做。”

“請王上吩咐。”馬鈞連忙躬身道。

陳默看着眼前的沙盤,指了幾處地方道:“諸葛亮的襄陽防禦用時不短,我可沒有這麼多時間防他,這幾處,你竭盡所能,做幾處塢堡,共十九處,每處可容納百人,幾日可以完工?”

馬鈞看了看沙盤,思索片刻後道:“王上,臣需前往勘察才能知曉。”

“準。”陳默點點頭:“直接帶着工匠去,每勘察一處,做出圖紙,便讓工匠動工,所需人力、物力盡管提,不惜一切代價要在最短時間內完工。”

襄樊的防禦工事,顯然不是一朝建成,陳默也沒那麼多時間在這邊經營防禦工事,他指出的十九處,是十九個節點,不算險要,卻能將所有來自四面八方可能的進攻都算在其中,百人塢堡,留下一支人馬馳援四方足夠,後方穩固了,陳默才能安枕無憂的去攻伐襄樊。

“喏!”馬鈞答應一聲,領了陳默軍令之後便告辭離開,帶着幾個徒弟,召集大批工匠開始勘察地形。

陳默開始派出大量斥候刺探江夏到樊城這一帶的情況。

“主公,江夏多半城池已是空城,若想得之不難,但似乎沒有用處。”三日後,張遼前來複命,躬身道。

陳默看着江夏地圖,沉吟不語,片刻之後搖頭笑道:“這江東是在逼我等與他們在襄樊決戰,這天時、地利卻是被他們佔盡了。”

天時地利人和,如今若算的話,陳默兵力雄厚,可勉強得個人和,除此之外,其他的並不佔優。

張遼點點頭,地利自然是佔據襄樊的孫劉聯軍佔優,天時的話,這幾天明顯能察覺到北方將士到了這邊後有些不適應,不少人甚至出現精神萎靡,食慾不佳的跡象,襄樊之地的氣候跟中原、北方差別很大,這天時、地利之上,明軍確實佔不到便宜。

“先覓地立寨吧,不管如何,這仗還是要打的!”陳默笑道。

“喏!”張遼躬身領命而退。

這般又是過了一月,到了十一月,這南方的天氣更冷,而且那種溼冷之感讓人很難受。

陳默命人從北方拉來碳石供軍中將士取暖,除此之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可想。

馬鈞也已經勘察過地形,十九處塢堡已經開始動工,陳默似乎並不急着打仗,這段時間一直在處理軍中一些瑣事。

這邊陳默不急,襄陽這邊,關羽、張飛卻有些急了。

“孔明,你說這陳默在幹什麼?這麼多人馬帶過來,卻也不打,這一天天糧草消耗得多少,你說他怎麼想的?”張飛找到諸葛亮,他最近有些暴躁,自陳默南下之後,軍中就下了禁酒令,張飛已經兩月未曾飲酒了。

“他在等!”諸葛亮翻看着賬冊,嘆息一聲道。

“等什麼?”張飛皺眉道。

“等春季來臨!”諸葛亮說到這裡,面色也有些不好看,陳默這擺明了是知道局勢對自己不利,並未盲目的仗着兵多就一股氣壓上來,一個冷靜且不着急的敵人,纔是最讓諸葛亮難受的。

陳默據有中原,他耗得起,可以選擇春季開戰,但荊州就這麼大地方,一旦選擇了春季開戰,勢必會影響到春耕,這麼耗下去,就是耗,都能把荊州給耗死!

而且春天來臨之後,天時上的差距就小了,到時候開戰,對陳默反而是最有利的,他能看清楚自己最大的優勢,並善加利用。

一個冷靜理智,不盲目自大的敵人,這樣的敵人,不容易對付啊!

諸葛亮有些頭疼,襄樊防禦固若金湯,但襄樊的底蘊卻沒陳默那麼厚,如果拼消耗的話,縱然有江東相助,撐過一年,那第二年呢?要知道,荊州這邊可還要供應劉備遠征西川呢。

“那怎麼辦?”張飛皺眉道。

“我當去黎丘,見一見周都督,這件事需商量個策略!”諸葛亮起身,看着門外喊道:“備船!”

“我陪你去!”張飛連忙跟上。

諸葛亮看了看張飛,沉默片刻後點點頭,二人一起往城外走去。

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二百九十六章 老兵第九章 學藝第四十六章 聚散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三百四十九章 荊州易主第七十九章 氣運大增第四百六十一章 舌辯第一百二十八章 孫郎第五十五章 出路第九十三章 變心之始第四十九章 黑山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局勢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四百六十四章 當陽第四百四十四章 瑜亮第四百六十五章 順利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外異士第三十六章 西園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四百零五章 曹操欲退第二百三十三章 識破第二十二章 蒲桃第三百九十八章 絕命伏殺第七十八章 拜師第十九章 教授第一百二十一章 薦師第二百八十六章 禰衡遊諸郡第四百二十二章 夜宴第六十九章 晚宴第一百四十章 陰招第四百一十六章 還朝第二十二章 蒲桃第一百五十一章 底線第十四章 黃巾落幕第四百四十四章 瑜亮第一百零六章 預測第三百五十七章 審問第三百一十六章 結束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事第三百一十六章 結束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牢第三百一十六章 結束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強迫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一百四十二章 馬超戰子義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三百八十九章 家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攔路第四百四十章 聚將第二十七章 特殊人才第十七章 出其不意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降第一百九十四章 暗濤第二百八十四章 審配論道第五十六章 人性第四百四十四章 瑜亮第四百七十七章 與周瑜的初次交鋒第九十一章 激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一十七章 朝廷急招第一百零二章 伐謀第八十章 女人第二十三章 童子郎的日常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戰開啓第三百八十章 兵力優勢第九十三章 弱點第三百三十章 大火焚江第四百七十章 江東論戰第四章 新朋友第四百七十九章 強攻建業第四百九十七章 暮年第三章 英雄必問出身第十六章 設宴第一章 新的開始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第一百六十三章 問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袁氏家眷第五十五章 連環計(上)第九章 學藝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十六章 鄉情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牢第四百四十六章 陳默穩坐中軍第三百九十三章 故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反出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四十章 衝突第三百四十章 少犯錯第一百五十六章 賜字第八十九章 謀破長安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打算第四百六十一章 舌辯第一百三十二章 荀攸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的投誠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