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荊州變局

官渡的戰鬥只是一觸及分,在無法突襲拿下官渡的情況下,直接攻打官渡反而會遭到來自中牟、陽武方向的夾擊,於曹軍而言,直接強攻官渡並不明智。

而一旦曹操全力來攻,引起的必然是陳默這邊的主力應對,所以真正引起戰端的反而是在平原,曹操命大將臧霸率領青州兵配合呂虔向西而進,進取清河一帶,若以冀州爲戰場的話,曹操的目標顯然是將陳默的地盤切成兩段,如同當初陳默佔據鄴城,切開袁曹一般。

而陳默這邊駐軍的是武義和徐晃,武義沒有動,他得屯駐東郡,防備河面冰封之後,可能來自兗州的進攻。

徐晃則率高覽在清河一帶與臧霸、呂虔展開交鋒,戰火幾乎蔓延到整個清河郡,雙方兵力加起來足有近七萬,清河一帶血流成河。

同時開戰的還有南陽,曹氏大將曹仁親自領兵與張遼在魯陽一帶發起交鋒,不過這邊畢竟只是牽制,意在聯合劉表,讓劉表主攻南陽,打的倒是不如和激烈。

但陳曹之間的戰爭,至此算是全面爆發,一場波及整個中原,決定天下走向的戰爭,在漢授七年的冬天,終於爆發了。

荊州,襄陽。

“玄德公,楚王身體抱恙,不便見客,玄德公請回吧。”王威從王府中出來,看着等在門外的劉備等人,抱拳一禮道。

“王將軍,可曾告知中原戰起?”劉備皺眉問道。

“已經告知,只是楚王如今實在不便見客,請玄德公見諒。”王威搖了搖頭,肅容道。

“唉~”劉備輕嘆了一口氣,帶着衆人轉身離開,跟着伊籍來到伊籍府中。

“兄長,這怎生是好?”張飛看着劉備,皺眉道,爲了趁此機會發兵南陽,他們可是已經在諸葛亮的建議下,準備了數月,只等這陳曹大戰爆發,趁機攻佔南陽以爲劉備立身之地,一切都如諸葛亮預料的一般,甚至連雙方爆發戰爭的時間,都跟諸葛亮推測的差不多,誰知就在這個時候,劉表卻病倒了。

這可真是時候!

劉備聞言無奈一嘆,按照諸葛亮的計劃,先奪南陽,再向劉表借兵,借荊州之勢謀奪關中,將陳默徹底困死在幷州,這是諸葛亮爲劉備規劃的戰略,如果成功,不管最終陳默和曹操誰輸誰贏,真正的贏家都是劉備。

爲此,諸葛亮還專門做了不少破城計劃,走武關入關中,封鎖函谷關,切斷陳默與關中的聯繫。

誰知道這第一步,就遇到了問題,劉表若不願出兵,僅憑劉備那不到萬人的兵馬,守住荊州門戶尚可,但要想進取南陽,沒有劉表的支持根本做不到,張遼可不是白給的,更別說張遼手下的將領雖然沒多少出彩的,但也沒有那種太差的,指揮起來更是得心應手,沒有足夠的兵力,想要以取巧的方式攻入南陽根本不可能。

如今曹仁來攻,正是南陽最薄弱的時候,按照諸葛亮的算計,只要劉表能支持五萬兵馬,再加上劉備麾下這些精兵猛將,借勢拿下南陽完全不是問題。

但現在看來,這五萬兵馬怕是借不到了。

第一步便在自家這邊受挫,實在叫人心亂。

“機伯可有高見?”劉備看向伊籍,詢問道。

“玄德公有所不知,今日之事,恐怕非是楚王不見,而是有人從中作梗!”伊籍嘆息道。

至於是誰,伊籍沒說,劉備也沒問。

能在這個時候控制王府,並且讓王威出面的人,除了劉表之外,也只有一個,那便是蔡夫人了。

“兄長與楚王都是漢室宗親,如今楚王病重,難道連見上一面都不可?”關羽皺眉道。

“玄德公莫要着急。”伊籍聞言嘆了口氣,看着劉備溫言勸道:“眼下這陳曹交戰,波及整個中原,這一仗恐怕得打許久,或許楚王病情有所好轉,能夠重新理事,屆時再去請兵也不遲。”

劉備聞言點點頭,這個時候連門都進不去,也只能寄希望於劉表能夠儘快康復了。

衆人又商議一番之後,劉備告別了伊籍,帶着關張二將離開襄陽,渡河回到樊城,直接去見諸葛亮。

“孔明,王兄如今病重,我等卻無法得見,如之奈何?”見到諸葛亮之後,劉備有些無奈的嘆道。

“主公且默憂慮。”諸葛亮將一封書信遞給劉備,微笑道:“且看看這個!”

劉備聞言,接過竹箋看了看,眉頭皺的更緊了。

孫策在柴桑屯兵,這個時候不是該攜手共伐中原麼?孫策這是何意?

“孫郎怎如此短視!?”劉備放下竹簡,皺眉道。

“非其短視。”諸葛亮搖了搖頭道:“江東最善水戰,有長江天塹在此,曹軍難以傷他,但此前孫家數次渡江都無功而返,蓋因江東水軍雖可縱橫江淮,但這江北之地終究不似江東那般水道縱橫,而且江北之地,多平原,少丘壑,江東軍縱然善戰,但卻缺乏騎兵,登岸之後,難與曹軍相抗,謀奪荊州,而後以荊州爲基取南陽、下洛陽,纔是孫家如今之策。”

劉備聞言皺眉道:“國賊未除,又生變故,唉~”

“主公莫憂,於主公而言,江東來襲,卻也非是壞事,或許反更利於主公。”諸葛亮微笑道。

“此言怎講?”劉備聞言意外道。

“那孫策素有勇名,雖曾敗於呂布之手,但亮觀荊州,若主公不出,其餘將領皆非其敵,若孫策來攻,蔡瑁必不願主公插手軍務,到時候不論誰人領兵,必敗!”諸葛亮篤定道。

不是荊州沒有良將,而是荊州良將不掌兵權,掌兵權的大將,卻非孫策對手,而孫策爲此戰顯然謀劃已久,雙方一戰,正給了劉備可趁之機。

“孔明是要備在其戰敗之後,奪取兵權?”劉備笑道。

“最好不要,那蔡瑁對主公頗有戒備,主公可先聯絡大公子,以大公子名義臣蔡瑁戰敗之際奪取兵權,但莫要出戰,只需請叔至陪大公子鎮守江夏,主公則率部屯兵江陵即可。”諸葛亮笑道。

江夏乃江東水軍西進必經之路,而江陵卻是整個荊襄兵馬糧草囤積之所,只要佔據這兩處地方,就等於拿住了軍中命脈,到時候再趁機奪了蔡瑁軍權,到時候,莫說五萬,十萬人馬都能拿出來。

“屆時只需遣一員上將守住江陵,主公便可率軍北上,直取南陽!”

“孔明!”張飛突然插嘴道:“何不趁此機會,一舉滅掉那孫策?”

諸葛亮聞言,幽幽的看了張飛一眼,還真敢說,孫策若是如此好滅,劉表早就佔據江東了,何必等到現在?

當然,話不能如此說,容易滅自家威風。

“如今我軍便是得勝,也難趁勢吞併江東,而眼下最重要的是北伐,不好與江東結下深仇,倒不如先穩住局勢,北伐南陽,待奪得南陽之後,伺機與孫氏結盟。”諸葛亮不疾不徐的解釋道。

“那孫策不過一小輩爾,聽說當年差點被呂布打死在江夏,這等後輩,有何可懼?”張飛不屑道。

孫策當年在江夏差點被呂布打死的事情,如今在荊州可說人盡皆知,劉備等人後來,也沒與孫策交過手,但呂布的話,雖然厲害,卻也沒厲害到那種地步,所以本能的,張飛覺得孫策不行,對其多少是有些輕視的。

劉備思索片刻後,搖頭道:“翼德休要胡言,如今當以大局爲重,先取南陽,再說其他。”

事實上,諸葛亮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他們要取的可不只是南陽,趁此機會拿下荊州實權纔是諸葛亮真正的目的,只是這些話,不好明說,但劉備卻是聽出來了,雖然心有猶豫,但眼下實在是千載難逢之機,也是決定天下局勢,劉備未來運數最關鍵的一步,劉備不想錯過。

“喏~”

張飛見兄長有些不快,只能悻悻的點點頭,感覺自從這諸葛亮來了之後,自家兄長對這孔明有些過分看重了,感覺比對陳宮都要好,這讓比較重感情的關羽和張飛有些爲陳宮鳴不平。

“孔明,現在我等該當如何?”劉備重新看向諸葛亮,詢問道。

看着張飛那不爽的目光,諸葛亮也有些無奈,微笑道:“主公只需繼續操練兵馬,等待時機便可,依亮愚見,江東來犯,應當不會太遠。”

“好,便依孔明之言!”

第一百三十八章 貌合神離第二十一章 疑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中原三分第一百七十章 袁紹欲出兵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七十二章 義氣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南陽戰火第一百五十五章 見面第三十二章 暗手第一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十一章 倒退第一百零五章 初見第四百八十七章 歲月如梭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七十一章 閒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小兵第七章 瑣事第十一章 言語第三百七十九章 南陽戰火第二十六章 不同第四百章 曹操的奇兵第六十五章 我困欲眠第四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不厭詐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病倒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七十章 推薦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二百八十六章 禰衡遊諸郡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三百五十四章 莫名煩躁第七十一章 家族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四百八十九章 長安對問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二百零三章 袁術末路第九十四章 雙虎鬥第四百章 曹操的奇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陳晉入仕第十章 觀念衝突第九十三章 變心之始第一百八十一章 自掘泔水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弩第三章 人才第四百九十一章 稱帝,推演未來第四十章 衝突第三百一十八章 公孫氏第三十四章 機會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一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七十八章 顏良敗北第三十二章 暗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難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三百八十二章 迴歸第二十九章 再見鄭屠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一百四十一章 野人渡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十章 觀念衝突第七十四章 知音難覓第八十八章 內亂第一百一十四章 年關瑣事第四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曹操求戰第九十三章 變心之始第九十二章 無奈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師第四百七十三章 雨幕來客第十七章 改變第三十七章 天子的籌謀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陽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渡第一百零九章 後知後覺第四百七十七章 與周瑜的初次交鋒第一百二十章 人脯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十三章 結案,誰人無罪?第二百三十二章 議東征第四百二十章 陳晉與江東第三百二十章 回朝第十章 突破口第四十五章 遊戲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戰第三十四章 贈書第二百六十一章 震驚莫名第九十一章 激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諸侯進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勝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雲再起第六十二章 王家第五十章 情苦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之前第五十八章 定計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學興起第三百八十三章 風起青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