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

原本氣勢洶洶,準備與袁尚決一死戰的袁譚突然安靜下來,不但沒有攻袁尚,反而開始在樂陵、高唐、西平昌等地開始駐軍,防備曹操,而袁尚兵馬卻調往牧野、濮陽一帶,一副嚴防死守的樣子。

“不好,逼得有些緊了!”洛陽城,陳默在得知此事之後拍了拍腦袋,看着衆人,無奈道:“袁譚有勇無謀,但這袁紹三子卻是有些本事,我等在河內兵馬調動太過頻繁,以至袁尚不敢全力與袁譚一徵,我之過也,累的公達青州一行成了泡影。”

說着,還鄭重向荀攸一禮道歉。

“主公切莫如此。”荀攸連忙起身道:“袁尚繼承袁紹之位,身邊謀士如雨,田豐、沮授、審配、逢紀皆乃河北名士,智謀深遠,許攸、荀諶之謀,亦不在我等之下,恐怕是有人遊說,說服了袁譚,如何能怪主公?”

畢竟是親兄弟,打斷骨頭連着筋,被說服聯手也不是很難理解的事情。

“主公。”徐庶笑道:“袁氏兄弟迫於我軍與曹軍壓力,雖暫時聯手,但以我觀之,那袁譚如今手握平原、渤海之地卻未必會滿足,不如暫且退兵,放開一些,此兄弟二人沒了我軍壓迫,日久恐怕必然反目。”

河內之地屯集重兵,時日一久,這人吃馬嚼也支撐不住,不如放回各地暫且休兵,也能趁機休養生息,多儲備一些糧草,他日這兄弟反目時,再出兵震懾不遲。

陳默點點頭,這一仗暫時是打不起來了,若他繼續駐軍於河內,袁尚和袁譚只會對他更警惕,當下傳令,命河內各部暫且退兵,同時休書一封向袁譚表達了自己的不滿,畢竟盟也結了,兵也出了,最後你跟我說不打了?

先讓對方有些愧疚心裡,等他日時機成熟的時候也有個緩和餘地。

原本戰雲密佈的冀州平靜下來,隨着陳默散去河內集結的重兵,冀州上下,所有人都鬆了口氣,陳默帶來的壓迫感還是很大的,曹操雖強,但畢竟也只是打過袁譚,還沒有完全勝出,而陳默這邊,可是實打實的將袁紹十萬大軍都給擊潰,若真的打起仗來,沒人認爲袁尚能在戰場上勝過陳默。

如今兄弟聯手,總算是讓陳默放棄了進攻冀州的打算。

陳默這麼一退,曹操也沒有渡河的意思,青州的地盤他得消化,而且糧草方面,曹操可是比陳默更缺的。

接下來,袁尚開始繼續鞏固自己的權勢,而袁譚在得了趙國和渤海之後,也暫時沒了跟弟弟爭勝的心思,開始收攏地盤,名義上還是向鄴城朝廷效忠,但實際上卻是成了鄴城朝廷下割地一方的諸侯,冀州被實際上分裂開了。

洛陽,十月。

今年的第一場雪終於下來了,看着紛紛揚揚的大雪,不少人心中鬆了口氣,這幾年關中風調雨順,連年豐收,但實際上朝廷這邊的日子還是有些緊的,尤其是今年什麼都沒做,在河內屯兵半年,糧草上的消耗可不小,來年若不能有個好收成,日子會更苦。

現在這麼一場大雪下來,關中各郡也陸續開始出現降雪,至少明年的收成不會太差。

今年朝廷向民間購糧,雖說最終仗沒有打起來,但向民間的購糧卻並未停止,陳默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百姓可以將餘糧售給朝廷,來購買一些其他生活必需品,而朝廷也能有更多的糧食來養兵。

不過這一套策略的推行可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從七月開始到現在,被朝廷查出的貪腐之人便有近百人,其中百石以上被滅三族的便有三十餘人,其中不少還是各郡太守,使得陳默治下一下子多出了大量的空缺。

各地書院推舉出來的優秀學子陸續抵達洛陽,長安書院建立已有八年,第一批學子已經可以入仕了,而且這批學子多是軍中將領子弟,這些人的加入,對於一直以來掌握着絕對話語權的世家豪族來說,無疑是一個災難,這一批學子的出仕,也代表着他們能跟陳默角力的籌碼更少了。

當年蔡邕死後,蔡邕的藏書都被蔡琰全部送給了陳默,而陳默又將這些書謄抄出來,分發各地書院,加上陳默通過各種方式從各地招攬名士教學,後有禰衡不斷爲書院之事奔走,不斷完善書院制度,使得如今關中已經有了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

陳默對世家豪族的依賴自然也進一步降低,接連斬殺近百郡縣級官員,關中吏治卻沒有絲毫動盪,陳默很快便將各地空缺補上,反而讓陳默對地方的掌控力進一步加強。

這讓很多人感受到威脅,朝堂之上,對於各地書院以及禰衡的抨擊和排斥也越來越重,大有廢除之意。

不過這事陳默也沒興趣跟這些人扯皮,如今禰衡已經被召回朝中,整個關中、洛陽各地書院的事情都是由他來主持的,對於這些抨擊和打壓禰衡素來不懼,在朝堂上據理力爭,在舌辯方面,禰衡可從來沒讓陳默失望過。

不過這些人抨擊書院制度,自然也不是無的放矢,或是以過去的觀念來說事,是真能挑出一些毛病來,比如書院學子如何晉升,如何算是可以出仕,並無一個明確標準,全憑書院院長好惡,還有劃分並不細緻,書院和書院之間的區別模糊等等。

這些也確實是書院的問題,禰衡白天在皇宮跟人辯論,將人懟的爽了,但回來後,卻也認真思考過這些問題,並作出總結。

“三學紀要?”這日,陳默正在家中陪妻女,卻被禰衡拉出來也是有些無奈,今天他本沒準備做事的,看着手中的竹簡,陳默擡頭,看着禰衡笑道:“此書是正平新作?”

“主公,此乃衡這幾年遊走各地書院總結而出,之前我等雖對書院做出過大致劃分,但各位公卿所言也確實有些道理,這三學紀要便是衡歸結而出,請主公品鑑。”禰衡笑道。

既然人家說的有道理,但你把人家罵的吐血是怎麼回事?

陳默看了禰衡一眼,沒有多說,只是開始翻閱這三學紀要。

書院分級,在此前已經有了大致的規劃,但三學紀要可不只是規劃這麼簡單,內部還又進行了一次細緻的分級,而且還有對弟子的評測標準,不能由院長一人說了算,而最後入仕標準更是得由專門的衙署和書院共同決定,相互監察,禰衡效仿陳默這次朝廷購糧的制度進行了一些刪改,便成了書院弟子考覈的監察制度。

不管什麼制度,只要是人執行,總是有漏洞可行的,但禰衡此法,最大限度的保證了對書院學子的公正,而且禰衡還提出最後選拔出仕的弟子,最好由陳默親自把關,避免有濫竽充數之人,而書院方面,每年都會進行一次入仕考覈,爲朝廷提供人才。

過剩的人才,則入太學,一來等候空缺,二來也可進行再次深造,太學院會有各方名士不定期講學,也可申請遊歷,但朝廷需要出一部分錢財來支持這些學子游歷。

“好!很好!”陳默看着這三學紀要,忍不住拍案笑道:“正平此舉,算是給了天下人一個入仕的機會,利在千秋,足以名留青史!”

“主公謬讚,衡不過盡己所能爾。”禰衡話是這麼說,但那副模樣可沒有一點謙虛的意思。

“有功當賞,這三學紀要如何實施推行,還是由正平來主持,自今日起,正平可入尚書府,專門負責此事。”陳默笑道。

尚書令是李儒,專門負責朝廷用人之事,禰衡入尚書府專責書院方面的人才,也算是補全了尚書府職能。

“多謝主公!”禰衡拱手一禮,微笑道。

第二百六十八章 糧草問題第三百四十一章 烽火連天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二百五十章 城破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牢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二百九十八章 劉毅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二百二十三章 辯朝堂公卿吐血,聞噩耗陳默離京第三百零九章 再敗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打算第二十七章 困難第八十二章 博弈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分明就是詐降第一百零六章 要兵第三章 英雄必問出身第三百六十章 陳家幼虎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十一章 蒼天已死第三百一十六章 結束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禰衡遊諸郡第二百一十章 昔日小兒第五十八章 一計亂長安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勝第一百三十四章 呂布治郡第四章 新朋友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四百五十七章 難題第三百三十一章 奪權第八章 煉獄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打算第四百八十章 陳默的殺手鐗第一百二十九章 送別第二十八章 墾荒第三百二十二章 太學院第四百六十三章 憤怒第七十九章 氣運大增第六十七章 州牧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點兒狠第四百五十四章 轉攻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戰第一百七十章 袁紹欲出兵第三十四章 贈書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五十一章 禮第二十八章 墾荒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勝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二百七十四章 空城否第七十七章 新軍第三百零三章 忠魂難安第七十九章 勾心第二百零二章 由明轉暗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四百六十一章 舌辯第三百六十九章 曹操欲退兵第一百零七章 少年工匠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一百四十九章 特殊夢境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四十三章 鬧劇落幕第四百七十九章 強攻建業第九十九章 再度反目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牢第三百六十四章 劉能的憤怒第一百四十六章 疑心第十章 黑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推演世界第四百一十九章 兩年第三百九十章 破門第四十六章 聚散第八十章 女人第四百九十章 父子閒話第一百一十八章 變故第二百零九章 奇特之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戰雲再起第四百八十四章 真亂第九十六章 備戰第八十八章 救駕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六十三章 困難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八十二章 博弈第八章 煉獄第三百三十一章 奪權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三百九十八章 絕命伏殺第六十六章 夜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