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禍起

六月初一,當陳默得知張濟已經滅殺樊稠,吞併其所部之後,便迅速召集衆將議事,同時從太原到河東各路新軍也迅速調往蒲阪開始渡河。

“如今關中局勢紛亂,但最重要的,還是在京兆之地,此前李郭二人大戰,已然動搖了京兆元氣,此番我軍出兵,必須以最快速度拿下京兆,以避免傷亡加重!”陳默坐在主位之上,看着召集而來的麾下衆將道。

“請主公下令,末將願爲先鋒,直取長安!”太史慈當即起身道。

陳默點點頭,先鋒之位,他確實是留給太史慈的,眼下自己身邊衆將,太史慈能力算是最出衆的。

“不急,先聽聽如何打。”陳默看向徐庶道:“元直,爲諸將講解一下如今京兆局勢。”

“喏!”徐庶點點頭,讓兩人將地圖掛起,看向衆人道:“如今天子被郭汜劫得,在郿縣,同時佔據武功、美陽等地與李傕對峙,而李傕佔據長安,手中握着朝中大臣,根據我軍細作傳回的情報,如今李傕兵馬多一些,有近五萬之衆,郭汜少一些,約有四萬,雙方如今已經進入休戰期。”

衆將凝神看向徐庶,也難怪之前陳默不輕易招惹,就算是分家之後的西涼軍,兵力依舊不可小覷,若李郭二人相合,陳默如今能調動的兵力還真不是兩家對手。

“我軍加上去歲訓練的新兵,此番能夠出動約有六萬,屯駐於華陰的武義將軍身邊有兩萬兵馬,如今新豐已定,主公已傳命於武義將軍戰線前移,過新豐,直指長安。”徐庶用硃砂筆在地圖上畫出一條紅線,指向長安到:“雖只有兩萬,但對外號稱八萬,新豐至長安,無險可守,李傕必會派兵來擋,此前我等做過一些推演,雙方應該會在灞水一帶相遇。”

“先生!”崔耿看向徐庶道:“我軍難道不走新豐?”

“不走。”徐庶搖了搖頭,指着蒲阪津道:“新豐之兵,是爲吸引李傕主力,李傕雖有五萬兵馬,但據目前所知,並非皆屯駐於長安,其中至少有兩萬是在與郭汜對峙,我軍出兵,李傕便是腹背受敵,要扭轉局面,必須儘快與郭汜和解,而在與武義將軍對峙之際,長安必然空虛,此時我等借道馮翊,一舉攻入長安,李傕軍必亂。”

如果李郭二人沒有反目的話,長安守備必然不會空虛,但現在兩人已經反目,李傕要擋住陳默的大軍,在沒跟郭汜和解之前,必然會出現長安空虛的狀態。

“當然,此事李傕也可能不出長安,如此一來,便換另外打法,武義將軍會進佔灞陵、長陵等地,配合我軍主力圍困長安,到時候便是孤城一座,長安城內會有人配合我軍攻破長安,不過此時我們要做的不是攻城,而是防備郭汜來援。”徐庶微笑道。

他們之前做推演時,已經將李傕的反應都算在其中,當然,若是李傕決定困守長安的話,定然是與郭汜達成和解,到時候的重心就在防備郭汜,然後努力吃下李傕。

以陳默目前的兵力,還不具備一口吞下李郭二人,只能先把一人給吞下,另外一人就容易許多了。

“元直說的,便是此番仗如何打,此戰,太史慈領兵五千,爲先鋒,自蒲阪津渡河,以最快速度趕到長安,我將親率三萬大軍,白驃、韓凱、鮑庚爲副將,若太史慈難以攻克長安,迅速切斷李傕歸途,配合武義,繳殺李傕,若李傕居長安困守,便繞擊槐裡,阻住郭汜。崔耿,大軍走後,升你爲討賊中郎將,幷州之地的治安,由你負責。”陳默笑道。

“喏!”衆將起身齊齊應命。

……

當武義率軍越過新豐,直撲長安的消息傳到朝堂的時候,李傕大驚:“陳默的兵馬,怎會出現在此處!?”

司空趙溫思索道:“樊稠、張濟二人所部,恐怕已降,此二人所部兩萬,加上陳默所部,八萬大軍恐非虛言。”

李傕聞言,面色有些難看道:“不過烏合之衆爾,何足懼栽?便是他真有八萬兵馬,我有長安堅城,也未必能夠攻破!”

“將軍此言差矣!”侍中躬身道:“若將軍執意困守,則長安四維城池,將皆爲陳默所得,待到那時,陳默兵圍長安,以長安現存軍糧,恐怕難以支撐一年,將軍此時,該出兵攔截陳默,同時派人與郭將軍說和,若兩位將軍能夠罷手言和,聚兩家之兵,陳默又如何是對手?”

李傕也覺得此言頗有道理,只是如今自己麾下兵馬還在跟郭汜對峙,長安城中的兵馬不過三萬,守還行,但若出城征戰,長安要留多少人合適?

“將軍!”衛尉董承出列,對着李傕一禮道:“末將以爲,司空不通軍事,便是樊稠、張濟二人投了陳默,陳默恐怕也不敢在此時用兩人之兵吧。”

董承乃是牛輔舊部,其女也是在李傕的建議下嫁給了天子做貴人,算是自家人,李傕對董承的話,還是能夠聽進去的,聞言點點頭,換做是他,也不會立刻就起用降兵,一旦臨陣倒戈,那三軍可能直接就崩了。

董承看了看周圍面色難看的大臣,微笑道:“再說陳默得幷州,後來又得弘農、洛陽,北有云中、雁門等地胡患,西有華雄將軍掣肘,東面還有張揚、曹操,便是這兩年招募了一些兵馬,也需防備四方,且都是未經戰陣之新軍,如何能與我西涼悍卒相抗?依在下看來,此番新豐之兵,八萬不過是虛張聲勢,能有四萬已然難得,更何況皆爲新兵,以我西涼軍之精悍,末將以爲,將軍只需領兩萬之兵便可輕易敗之!”

“董衛尉未免太過小覷長陵侯一些!”趙溫聞言冷笑道:“長陵侯雖起於微末,但這些年來,可曾見他有過敗績?”

“中原無人,致使小兒稱雄,司空可曾想過那陳默這些年所遇敵手爲何人?汝南葛陂賊、河東白波賊,皆乃不通兵法之賊匪,當年與袁術戰於伊闕關,也不過借了我西涼軍之勢爾,如何能與我西涼悍將相抗?”董承朗聲笑道,隨即對李傕一禮:“將軍,末將願率軍迎戰陳默,只需兩萬精兵,便要教他知道我西涼軍絕非黃巾賊匪那等烏合之衆可比。”

這話李傕聽着舒服,不過兩萬兵馬可是如今長安大半兵力,樊稠跟張濟多半是降了陳默,也讓李傕對這些將領心中存疑,當下搖了搖頭道:“此戰,我當親自迎戰陳默,以樹軍威。”

雖然董承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李傕跟陳默共事過一段時間,此人年紀雖幼,但領兵打仗還是頗有一套的,更兼詭計百出,不聲不響的,便將樊稠和張濟給策反了,除了自己之外,李傕也想不出自己麾下衆將誰還能戰陳默,還是自己領兵保險,這世道,外人靠不住。

李傕要親自領兵,衆人自然沒有意見。

這次李傕出兵兩萬,幾乎將大半兵力拿出,留守長安人選自然就至關重要了,朝中這些大臣心裡不定指着自己戰死,讓外人來守,李傕不放心,最終李傕讓自家侄兒李暹擔任右中郎將,負責守備長安。

李暹是上過戰場的,當初雖然丟了大谷關,但作戰上,李暹其實不算輸,他也成功偷得了袁術的營寨,只是袁術兵多,李暹吃了兵力不足的虧,相比於外人,自然自家人更值得信任,自家三個堂弟領兵在外,防備郭汜,如今也只能矮個裡面挑高個了,李家下一代之中,還真的只有李暹領兵算是不錯的。

臨行之前,李傕還將李暹招來囑咐道:“朝中大臣不可輕信,我兒定要將軍權抓在手中,若遇敵軍來犯,切記當心城中那些大臣作亂。”

“叔父放心,孩兒知道該如何做!”李暹連忙拍着胸脯保證。

李傕點點頭,又將侄兒李利、李進,外甥胡封招來一一囑咐,讓他們好生配合李暹守城,李式則被李傕帶在身邊,隨軍出征。

安排完長安之事以後,李傕方纔點齊兵馬,率軍出征,直撲灞水。

李傕這邊一走,李暹便將三個兄弟招來道:“叔父臨走前,讓我等防備朝中這些大臣世家,你們說這些人既然靠不住,此等時候又何必留着?”

李利在一邊笑道:“兄長之意是……”

“我以爲,當助叔父掃平朝中障礙。”李暹嘿笑道:“比如那謝氏!”

李利三人聞言都笑起來。

旁人或許不知,但他們作爲兄弟,卻知道李暹爲何要對付謝氏,謝氏乃蜀中大族,至於跟李暹的恩怨,還要從皇甫家說起,皇甫嵩有一女,甚爲貌美,李暹心儀許久,上門提親卻被皇甫嵩毫不猶豫拒絕,隨後便嫁給了謝氏謝援,此事,李暹一直耿耿於懷,奈何皇甫家乃是關中大族,謝家有皇甫家撐腰,李傕也不想胡亂招惹,是以李暹也不敢造次,但對謝援卻是一直記恨着,如今李傕一走,李暹成了長安的實際掌權者,不知輕重,卻是打起了收拾謝援的心思。

三人在西涼蠻橫慣了,對此倒是頗爲贊成,李傕一走,這長安還不是他們的天下?

第八十章 女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社稷重器第七十二章 授業第三百一十六章 結束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第六十九章 暗流第四百四十六章 陳默穩坐中軍第六十一章 抄老窩第九十六章 備戰第四百六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三百四十六章 荊襄易主(上)第二百零一章 新帝第一百五十八章 中原三分第三百五十章 荊州易主(完)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四百七十三章 雨幕來客第二十三章 分別第三百四十一章 烽火連天第三百六十三章 叛徒第三十八章 宮中來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端倪第三百八十一章 意外的助力第九十五章 攪局者第十三章 獵虎第十七章 路遇第二百零三章 袁術末路第五十八章 定計第二十八章 名士風流第三百七十七章 排斥第二十七章 困難第九十三章 弱點第三百五十三章 見面第四百三十六章 水軍規模第十四章 黃巾落幕第九十四章 雙虎鬥第一百零六章 預測第十五章 小人物的悲哀第九十三章 變心之始第二百七十四章 空城否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四十七章 求存第二百六十一章 震驚莫名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牢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爭陰雲第一章 新的開始第一百九十章 擒王第十三章 奇貨第二百五十四章 高順的請求第二十一章 疑兵第三百九十三章 故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柳城破第九十三章 變心之始第四百七十四章 招募?第二十五章 傷人第五十二章 冷暖第三十三章 驚天秘聞第九十三章 變心之始第三百四十五章 人心無盡第四百九十一章 稱帝,推演未來第七十五章 劉宏託孤第二百六十章 難以接受的結局第四十七章 意外相遇第一百九十三章 謀天子第十二章 商道第一章 糞郎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六十四章 飢兵第九十九章 再度反目第一百九十章 擒王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患伊始第九十七章 來客第七十二章 授業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郎四百五十九章 破樊城江東退兵第七章 太史慈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三百一十六章 結束第四章 聲音第二百九十九章 父子第一百零一章 得失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一百二十八章 孫郎第一百二十一章 薦師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三百六十七章 請君移駕第七十五章 劉宏託孤第二十八章 名士風流第五十五章 出路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郎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六十四章 團聚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一百零七章 少年工匠第二百三十二章 議東征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