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變心之始

“很嚴重?”陳登放下手中的竹簡,這是陳默將荀家的家學通過記憶刻下來的,便是陳默也沒讀過,是以這些時日有些愛不釋手。

“估計要亂!”陳默點點頭。

“要我回去,想要用陳家資源?”陳登笑問道。

“不錯。”陳默點點頭,相比於陳登留下來,他回去價值更大,他需要陳家的支持,哪怕陳登是陳家嫡子,有些東西,陳登說了也不算。

“你有何打算?”陳登問道。

“我想謀得一地,州牧之位可能謀到?”陳默詢問道。

“不可能。”陳登搖了搖頭:“默弟資歷太淺,而且地方豪強盤根錯節,便是勉強當了州牧,若無根基也難立足。”

“一郡太守?”陳默對於陳登的話倒是理解,目前朝廷外放的州牧之中,少有能夠抓住權柄的,他如今身邊也無人才幫忙,州牧確實有些勉強,但若是一郡太守,以陳默如今的聲望、功勞,卻是綽綽有餘。

“這個不難。”陳登點點頭,太守的話,陳默如今的聲望和功勳,外放很容易,目光看向陳默道:“不過這似乎無需家族幫忙。”

“不錯,弟如今雖已步入仕途,但人脈稀薄,便是得了一地,身邊卻無相助之人。”陳默思索道:“眼下本初公猶豫不決,但那董卓行事卻雷厲風行,頗爲果決,然天下割據之勢本不明顯,董卓此舉卻給了所有人一個脫離朝廷的口實,目下這場鬥爭結果如何尚不可知,但就算逼走董卓,朝廷政令也難達郡縣,是以我需一安身立命之地以觀時變。”

若有餘地,陳默不會走這一步,但今天的袁紹多少讓人有些失望,陳默這個決定,也是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默弟可有想過去何處?”陳登倒不着急,只是一邊仔細捲起竹簡,一邊看着陳默笑問道。

“中原之地自是最好,家鄉也可。”陳默思索道,他雖聰慧,但說實在的,對天下的瞭解,多半都出於書本,如果真的讓他牧守一方,他還需要時間來適應。

“你說若真的諸侯割據,這天下會如何?”陳登笑問道。

“一如當年周朝一般。”陳默想了想道。

周朝沒落,王室威信不在,只餘名義,諸侯亂斗數百年,天下方纔重歸一統,這是陳默最不想看到的結局,那樣的話,自己是繼續輔佐漢室還是……

“所以,若真是如此,默弟又當如何?”陳登笑問道。

“勇者盡其力,智者盡其謀,廣納英才……”說到最後,陳默無奈搖了搖頭,思索道:“除此之外,還當重開天地,建立秩序!”

大漢爲何會至此?禮崩樂壞,秩序崩潰,而要恢復天下一統,秩序不能等天下一統之後再重新建立,需要在一開始就立好了根基方可。

人才,也是陳默讓陳登回去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他成一方諸侯,便需要更多的人才來治理各方,幫自己重新建立規則秩序,這樣一個政體才能延續更久。

“好志向!”陳登點點頭,從書架上取下一張地圖,攤開在桌案之上:“不過默弟雖然聰慧,常人難及,但有些東西,默弟不懂,這中原之地雖肥沃,但一馬平川,先不說地方世族在中原最爲根深蒂固,就算你選徐州,陳家或許能助你謀一郡,但若想謀一州,卻需天時地利人和,便是日後要恢復天下一統,你在徐州,四戰之地,要向南或是向北?”

“徐州似乎只能向南。”陳默看着地圖道,徐州無險可守,若向北的話,後方等於完全暴露在四周,需要消耗大量兵力駐守,反之向南會輕鬆許多,後方有泰山山脈,防守壓力會小很多,當然,也可向西。

“不過……”陳默看向陳登:“我也未曾想過那般遠,只想有一塊根基之地。”

“若按你所言,最壞的結果,天下分崩,內若要立足,需考慮很多,家族會幫你推薦人才,支持財物,但在你成勢之前,不會有更多幫助。”陳登認真道:“所以這根基之地,不能亂選。”

陳默點點頭,皺眉看向地圖,從筆架上摘下一支筆來,思索片刻,將徐州抹除,而後是荊州、江東。

“爲何除去江東?”陳登好奇道。

“地廣人稀,世家宗族盤踞,雖有天塹之隔,但……若有選擇,此地最好不去。”陳默腦子轉的很快,剛剛陳登說了徐州優劣,陳默便看出了江東或能困守一隅,卻難進取,人口不多,世家宗族不少,還有宗賊、山越。

蜀地隨後也被陳默抹去:“天下未亂而蜀先亂,天下已定而蜀未定,此地易進難出,中原無險,那剩下的,便是關中、幽並之地……”

說到最後,陳默突然摸了摸臉笑道:“兄長以爲幷州如何?”

“此處雖有宗族,但相較其餘州郡要少很多,王氏、衛氏兩家,若能謀得一郡,以賢弟之能,若時機至,倒是不難謀得幷州,而且此地有蜀地之險,但只需佔據河東,要出不難,但唯有一點……”陳登看着陳默道:“常年胡患,此地糧草匱乏。”

“正因匱乏,才選此地。”陳默嘿笑道。

“哦?是何道理?”陳登來了興致,看向陳默道。

“糧草匱乏,我若攻其餘州郡,則可選秋季,只要攻下一地,便能就地補給,但若他人攻入幷州,一來盡是險阻,難以快戰,二來便是攻下一地,也無多餘糧草,只能從後方運輸,當年晉能於此立強晉,並非無道理。”陳默笑道。

至於糧產問題,若真能掌握幷州,陳默倒是可以試試糞肥之法,在幷州是否也能適用,若能的話,倒是可以緩解一些。

“況且此乃最壞打算,局勢也未必會如你我想象那般,只是爲防萬一,兄長還是儘早離開洛陽纔是。”陳默笑道,不到最後,他還想拼一把,穩住如今局勢。

“也好。”陳登點點頭道:“若董卓行廢立之事最終成功,爲兄有一言以教你。”

“兄長請說。”陳默笑道。

“那便先輔佐董卓。”陳登笑道:“若可堪輔佐,也未嘗不是一條出路,若不能,賢弟從董卓手中獲得幷州牧或有可能,但切記就算輔佐董卓,也莫要與士人對立,否則便是你得了幷州牧,也難得士人支持,最好能在董卓麾下卻能得士人認同。”

“間?”陳默第一次發現,自己這堂兄,其實並不像看上去那麼溫文爾雅,骨子裡壞得很。

“能否成事,就看賢弟本事了,只要做到,爲兄會盡可能說服許多大才於你。”陳登笑道:“此外糧草方面,也能爲你解決一些。”

“兄長說的太過遙遠,默此時只想自保。”陳默搖頭道。

“另外,若想得董卓信任,那雲思和娟兒最好留在身邊,否則他如何信你?”陳登起身道:“成大事者,不可爲兒女情長所困,況且,雖置身險地,卻也未必會有危險,還看默弟本事。”

“多謝兄長指點。”陳默沒有接話,只是抱拳道。

“可惜沒了時間,否則,你也該到了遊學年紀,去看看這天下,以你之才,其實未必需要我說這些。”陳登從書架上抱下幾卷竹簡笑道:“這些竹簡你是否還能刻出?”

“自然,皆已了熟於胸。”陳默點點頭,書架上這些書,都是他自己刻出來的。

“若是如此,可否帶一些會族中?”陳登笑問道。

“兄長拿去便是。”陳默點點頭,書這東西,對沒有的人來說,那是無價之寶,但對於有的人來說,當然也珍貴,但更多時候,是可以拿來當贈禮的。

最終,陳默還是讓雲思和娟兒留下來,不管如何,有個家在這裡,日後不管誰掌權,陳默都有讓對方放心的能力。

次日一早,陳登便帶着王彪和鄭屠離開了,陳默出府上朝,卻發現一夜之間,董卓已經掌控了皇宮,併成功兼併了衛尉以及羽林中郎將所部和虎賁中郎將,袁術被擢升爲後將軍,其部衆也被董卓奪走,甚至袁術當時根本不在營中,虎賁中郎將便被董卓強行命其帳下將領李肅奪取。

一夜之間,董卓兵力大漲,不但控制了皇宮,更將洛陽各處糧倉握在手中,如此一來,就算陳默這些沒有被奪走軍權的將領,也得受董卓節制,包括剛剛進京的丁原、鮑信所部。

“賢弟何必愁眉不展。”曹操在上朝的路上,拍着陳默的肩膀道。

“一夜之間,天子大義,兵力都被董卓奪取,小弟突然輕鬆了許多。”陳默搖頭笑道。

“這是爲何?”曹操疑惑道。

“因爲昨日我們還有一戰之力,今日可就不一定了!不用打仗,自然是最好的。”陳默看着前方的袁紹,故意將聲音說的很大。

前方袁紹聞言面色一黑,繼續往前走。

“其實朝中做事,向來如此,董卓此番不顧規矩來,本初有些措手不及罷了。”曹操拍了拍陳默的肩膀,示意他莫要再這般。

“諸位,今日早朝暫歇,董公請諸位復往溫明園去。”幾名衛士上前,爲首的將領對着衆人拱手道。

“我們若不去又待如何?”袁紹皺眉道。

這一次,陳默沒上前,只是看戲。

兩側一排排甲士出現,那將領微笑道:“本初公莫要爲難末將!”

袁紹沒再多言,帶着羣臣往溫明園方向去。

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丘之會第八十三章 可能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九十三章 謀天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謀天子第十章 觀念衝突第三百一十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外異士第五章 緩一緩第十六章 設宴第四十一章 無奈第四十五章 立威第三百六十七章 請君移駕第二十三章 分別第十章 黑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牢第三十八章 深入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二百一十九章 話連橫袁譚結盟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一百四十九章 特殊夢境第四百五十章 暗渡第一百五十五章 見面第九十九章 再度反目第七十七章 新環境第九十三章 弱點第四百零三章 曹操之悲第四百五十四章 轉攻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涼第一猛將之爭第七十二章 授業第二百九十章 論功行賞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一百七十八章 顏良敗北第六十章 發泄第三十六章 俘虜第一百七十六章 蔣奇再敗第三百七十二章 只降朝廷第二百零六章 暗鬥第一百三十八章 貌合神離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行第四百二十九章 封王第四百八十四章 真亂第三十一章 攔路第五章 出遊第一百六十四章 狂士論學第九章 學藝第二十九章 酒後第五十八章 定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年輕氣盛第十章 黑子第九十八章 朝見天子第三章 夏丘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雲再起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一百九十四章 暗濤第一百五十四章 壞消息第二百九十九章 父子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四百八十七章 歲月如梭第一百一十八章 再回洛陽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順戰顏良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九十九章 再度反目第三百章 孤城難守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五十六章 人性第九十四章 雙虎鬥第四百七十七章 與周瑜的初次交鋒第二百七十二章 腹背受敵第一百五十三章 生擒第三百零七章 三萬大軍的合圍第一百一十一章 洞局勢陳默設計,識人心衛覬示好第三十三章 驚天秘聞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分明就是詐降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八十九章 長安對問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四百五十章 暗渡第六十三章 說服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目第四百五十七章 難題第四十九章 袁紹的目的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二十五章 雨幕第五十三章 潰敗之後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二十四章 斷後第七章 瑣事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一百四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九十二章 李儒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