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裡快哉風】(六)

當那些木槌墜落之後爆炸,最先崩潰的不是左效統領的騎兵萬人隊,而是他們胯下的坐騎。

先前蕭幹山部衝進地雷陣的時候,因爲距離相隔較遠,而且西吳騎兵對於戰馬的操控技術上佳,左效的部屬並未受到太嚴重的影響。但眼下的狀況截然不同,誰也沒有想到那些木槌竟然能夠爆炸,這已經完全超出所有人的認知。

很難用言語來形容西吳騎兵此刻的想法,大抵是驚懼與恐慌交織,以及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抹去的茫然。

他們胯下的坐騎當先有了反應,在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起後,核心區域的戰馬登時狂性大發,完全不受控制地左衝右突,騷亂隨即朝着四面八方擴散,猶如巨石入水之後造成的連鎖反應。原本西吳騎兵以完整有序的陣型衝擊着樑軍後陣,此刻已然陷入混亂之中。

木槌不止會發出劇烈的聲響,在爆炸時還會激射出窄小的鐵片和碎釘,正常情況下或許無法擊穿西吳鐵騎的盔甲,然而在黑火藥悉數燃燒之後的加持下,這些細小的銳器便具備了極其可怕的殺傷力,頃刻間便造成大量西吳騎兵的死傷。

尤其是那些處於木槌爆炸附近的士卒,幾乎是被迎面而來的碎屑紮成了馬蜂窩。

“將軍!將軍!”

幾個帶着哭腔的喊聲震驚了周遭的所有人。

一枚土製手榴彈就在左效側前方五六尺左右炸開,這位被謝林寄予厚望的萬夫長甚至來不及做出反應,便被氣浪和碎屑衝得仰頭倒下繼而墜馬,身上的盔甲出現十餘處破損,咽喉處有一道極深的傷口。

倖存的親兵們幾近於瘋狂地衝過去想要扶起他。

左效擡手止住,口中不斷吐着血,拼命地呼吸着,艱難地道:“退……退兵……告訴……大……大將軍……”

便在這時,只聽得遠方樑軍陣中響起激昂的鼓點聲,隨即又是先前那個中氣十足的聲音吼道:“放!”

數百枚土製手榴彈再度凌空而起,在空中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落在西吳騎兵陣中。

無數聲驚天動地的爆炸連綿響起,左效眼中閃過一抹悲涼,死死拽着自己親信的手,目眥欲裂地吼出最後一個音節:“撤!”

生命到此終結。

然而爲時已晚,

第二輪轟炸讓這支騎兵萬人隊徹底陷入混亂,兼之主將陣亡導致指揮完全失靈,在尚未展開短兵相接的白刃戰時,西吳騎兵便六神無主地各自爲戰。

戰場上的時機稍縱即逝,在左效的親兵們剛剛發出撤兵的號令,其餘將官尚在猶豫之時,第三批土製手榴彈兜面而來,被爆炸的氣浪衝擊和被破片殺傷的士卒數量大幅度上升,這支騎兵萬人隊旋即陷入潰敗的態勢。

此間一片鬼哭狼嚎,遠處樑軍後陣倒還能維持平靜,畢竟步卒不需要操控戰馬,而且穀梁早已通告麾下的各級武將,他們雖然同樣震驚於這種木槌恐怖的效果,至少還能約束住部屬。

而且看着不可一世的西吳騎兵下場如此悽慘,靈州中衛的西軍老卒們無不覺得暢快淋漓。

中軍之內,穀梁站在挑車上觀察南北戰局,北面蕭幹山率領的騎兵步步敗退,而且與谷芒統領的長弓騎兵陷入混戰之中。南面後陣的危險已經解除,西吳騎兵在三輪手榴彈的轟炸之下損失慘重,而且短時間內絕對不能重整陣型。

“傳令,前軍與中軍向北衝鋒,協助己方騎兵圍殲北面西吳騎兵。左軍、右軍和後軍向南進攻,由谷範領敢死隊爲先鋒。”

穀梁洪亮的聲音傳遍四周。

傳令官興奮地大聲道:“遵令!”

穀梁又道:“陽曲衛可以動了。”

傳令官大聲應下,隨即只聽得陣中的四面大鼓轉換節奏,旗手同時發出指令,又有十餘人快馬飛馳而出。

軍令迅疾傳達,只見樑軍後陣最外圍的槍盾陣朝兩側分開,谷範手持長槍,身後是近千名膀大腰圓的虎賁之士。

“殺!”谷範平舉長槍,一馬當先。

“殺!”不光是他身後的銳卒,周遭幾乎所有樑軍將士異口同聲地呼應,聲震雲霄。

先鋒如猛虎下山,在谷範的率領下朝着左效部疾衝而去。

此刻西吳騎兵還在和自己的戰馬糾纏中,雖然左效臨死前的命令已經傳達下去,可是在如此混亂的狀況下,想要立刻調整陣型順利撤退卻難比登天。

從上空俯瞰而去,只見大梁步卒以千人先鋒爲刀尖,後軍緊隨其後,左右兩軍層層疊疊,猶如一股咆哮洶涌的洪流從北向南,朝着死傷慘重隊形渙散的西吳騎兵掩殺而去。

西吳騎兵有人想打有人想撤,這在戰場上是最危險的狀況,還沒等他們統一想法,更南面接連幾聲號炮響起,無數軍卒漫山遍野而來!

原長弓大營陽曲衛,年前與靈州左衛對換防區,一直被穀梁藏在身後。

他親自率領靈州中衛北上,途中壓根沒有想過隱藏蹤跡,沿路在靈州百姓的歡呼聲中前行,吸引了幾乎所有人的目光,因此極少有人注意到後方還跟着一支陽曲衛。

這支軍隊新兵極多,而且還不是兩年前進入長弓大營的軍卒,而是大半年前長弓主力返京勤王之後招來的新兵,整體實力在西軍中幾乎墊底。讓陽曲衛正面迎戰西吳騎兵顯然不現實,恐怕擋不住對方的一輪衝鋒,但是在己方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讓陽曲衛從後方包抄西吳騎兵的退路,痛打落水狗卻也不難。

對於這支嶄新的軍隊而言,這樣的歷練顯然是最好的方式。

大軍合圍完成,谷範銳不可當,將近兩萬人的步卒將西吳騎兵萬人隊圍在中間大肆砍殺。

與此同時,靈州中衛先鋒前軍與主力中軍北上,配合谷芒率領的長弓騎兵圍攻蕭幹山部。

天地蒼茫,殺聲盈野。

穀梁不再理會兩面的戰局,面色平靜地坐在馬背上,手中攤開一張裴越派人制作的縮略版高陽平原地圖,目光落在貝苕江西面遼闊的疆域上。

從長弓大營往西,渡過貝苕江之後,西南面是固原寨和虎城,此外便是一馬平川的平原,也是西吳北路軍撤退的方向。

在將士們無比振奮地攻擊西吳騎兵時,穀梁的心思已經飄到遙遠的西北方向。

約莫過去一個多時辰,日頭漸漸西斜。

谷芒、谷範以及一衆武將滿身血跡地返回中軍, 相繼稟報道:“啓稟軍機,西吳蕭幹山部騎兵死傷近六成,被俘千餘人,僅有千餘人逃回北方。”

“啓稟軍機,西吳左效部騎兵潰敗,僅有兩千餘人逃走,主將左效已經斃命,屍首已經找到!”

“啓稟軍機,此戰我軍大勝!”

穀梁將那份地圖交給文書收好,轉身看向士氣高昂的武將們,頷首稱讚道:“諸位及將士們奮勇死戰,方能得此大勝,本侯必定上奏朝廷爲爾等請功!”

衆人不禁大喜,這一戰的軍功實在驚人,因爲在大梁過往近百年的歷史上,從未有過僅僅依靠兩衛步卒加上兩千五百騎兵的兵力、在正面作戰中擊潰西吳兩萬騎兵的先例。

晚霞染遍天際,朔風吹拂的戰場上,無數軍卒興奮高呼。

“大梁萬勝!”

489【蒼生何辜】318【東北偏北】(三)130【出鞘】441【顛倒黑白】439【驚堂】822【消失的騎兵】(上)578【萬物生】454【提一根線】433【翻手爲雲】5【傷疤】681【生殺之權】778【刺裴】(五)612【談笑間】124【天不收你】712【時有英雄】442【雲霧層層】194【成安候】175【人間冷暖】1085【大梁的未來】(下)292【破】請假一天425【見虎城】303【梟首】706【前車之鑑】41【星火】1104【提刀赴京都】573【看今朝】561【一眼生死】414【席捲】(十)250【賞月】548【卿本佳人】61【生與死】469【血淋淋】798【往事只堪哀】568【自古多情】567【鐵鎖橫江】261【兵臨】831【天降大任】348【長歌當哭】(五)573【看今朝】22【邀請】992我以我血薦軒轅288【死士】22【邀請】568【自古多情】836【騎卷平崗】860【地如棋局】997【勾勒江山之始】1249【家天下】466【立碑】92【摘桃子】753【遇刺】254【陳希之】1326【九萬里風鵬正舉】745【得時無怠】51【效忠】533【直抒胸臆】1221【直掛雲帆濟滄海】(三)729【翻手爲雲】1148【磨刀霍霍】1313【劍氣橫秋】740【江傾尺浪】193【鬧事】101【進山】318【東北偏北】(三)494【豁然開朗】793【刺裴】(終)720【舉重若輕】153【後手】90【暮虎】251【摘心】196【雨打風吹去】231【南下】768【混亂之始】61【生與死】1261【我欲乘風歸去】730【孰輕孰重】1064【人間正道是滄桑】(一)120【心狠】156【九迴腸】1291【歷史的天空】198【月下】258【一箭】466【立碑】555【心戰】618【御街行】790【刺裴】(一十七)196【雨打風吹去】407【席捲】(三)856【逐鹿】163【封爵】1005【今人不見古時月】845【宜將剩勇】1269【故事裡的錚鳴】(上)436【絕殺】698【犬吠】105【破陣】198【月下】345【長歌當哭】(二)141【綺水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