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慶功大宴

頡利可汗此次南下伐唐,乃是大勝而歸,依例草原上下自當大肆慶賀,以記盛事,而頡利好大喜功,便更是如此了。

大勝的慶功宴自頡利回到汗庭便開始籌備,殺牛,宰羊,備酒,整個汗庭的女人們足足忙活了一個下午的時間。

金山地處漠北,而時已入冬,草原的夜晚來的似乎比長安還要早上許多,剛到酉時,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草原的男人、女人們紛紛聚集到了大帳外的草原上。

“我們是蒼狼的子孫,長生天賜予我們強壯的筋骨,彎刀是我們的牙齒,戰馬是我們的翅膀,陽光下所有土地都是我們的牧場。”

李恪在侍者的引領下,還未到地方,就已經聽到了不停傳入耳中的突厥民謠。

在李恪的身後,蘇定方和王玄策一文一武,一左一右跟隨在李恪的身後。

“殿下,今日之宴恐非好宴。”王玄策聽着耳邊不停的歌聲,對李恪道。

李恪回道:“倒也無妨,本王知道今晚這宴不易對付,心裡已有準備。”

王玄策道:“殿下已知便好,不過今晚這席雖不好吃,但卻也並非全不可取,今晚大宴,突厥各部權貴俱將來此,殿下可藉機看看突厥各部對我大唐的態度,也好叢中斡旋。”

王玄策的話,倒是提醒了李恪。

李恪此次雖是爲質北上,但這將來的北伐之功,李恪也未嘗不能沾上一二,以爲將來奪嫡的資本,所以李恪絕不會枯坐突厥,王玄策的縱橫之術便有了用武之地。

李恪問道:“先生既有此言,想必胸中已有腹稿,不知先生有何教我?”

縱橫之道,本就是王玄策所長,而此次王玄策隨李恪北上,本就是下了功夫的,李恪發問,王玄策當即回道:“頡利暴虐,連年征戰,突厥臣屬各部與突厥汗庭早已貌合神離,其中最爲甚者便屬鐵勒諸部,今日既有此機會,殿下不妨與鐵勒部首領接觸一二,試探試探他們的態度。”

鐵勒部十餘年前曾於燕末山稱汗,只因東突厥強盛,鐵勒諸部攝於其威,在突厥連番侵略之下,鐵勒部爲自保而自取汗號,入金山稱臣,可以說,鐵勒部對突厥本就存有異心。

而如今,隨着鐵勒諸部中薛延陀、回紇等部的逐漸強盛,鐵勒人的心思已經逐漸活絡了起來。

李恪道:“先生之言甚是,突厥上下絕非鐵板一塊,必能動之。然本王年少,此間門道還多有不通,還望先生助我。將來待我大唐北定突厥之日本王必當親自向父皇表奏先生之功。”

王玄策是讀書人,而且是一個頗有功名之心的讀書人。他此番不遠千里隨李恪北上,爲的無非就是一個晉身之機,李恪的話說正到了王玄策的心坎裡。

頡利安排李恪所住的大帳相距汗帳不遠,不過半柱香的功夫便到了,而突厥權貴們大宴的穹頂便在汗帳一旁。

當李恪推開帳門而入時,穹頂內已經坐滿了人,除了坐於上首主位的頡利,還有各自安坐的阿史那思摩、康蘇密等李恪見過的寥寥數人外,大部分的人李恪連一面都未曾見過。

不過在頡利的身旁,倒是還坐着一個四旬上下,漢人模樣的女子,正看着他,李恪能夠猜出,如今樣貌和地位,只能是頡利可汗的妻子,前隋義成公主。

“哈哈哈,諸位,唐的三皇子來了。”李恪方一入帳,上首的頡利便指着李恪,對大帳中的衆人笑道。

此次頡利南下,爲防給大唐備戰之機,頡利走的很急,只統領突厥人馬,並未大肆調動所屬各部,故而此時大帳中還有許多人是頭一次見到李恪。

大帳中的衆人聞言,齊刷刷地望向了入門的李恪,神色不一,或好奇,或冷厲,或思量,各不相同。

李恪面對如此局面,倒也坦然,只是上前俯身拜道:“唐皇三子,蜀王恪,拜見可汗,拜見可敦。”

坐於頡利身旁的義成公主聽得李恪以唐皇三子自稱,眉頭不經意地微微一皺,似有不悅。

義成公主對了李恪問道:“你我從未謀面,你是如何認得我的?”

李恪回道:“突厥女子中能有這般風姿的,必是可敦無疑。”

李恪之言,聽着雖是奉承之語,但義成公主聽在耳中卻絲毫不悅,因爲這不是義成公主想要看到的李恪的反應。

義成公主與李恪之母楊妃乃堂姊妹,義成公主便是李恪的姨母。

李恪如今是身在突厥,他鄉遇故親,還是有能力庇護他的故親,李恪絕不應該是這樣的反應,義成公主只從李恪的反應中看出了兩個字,那就是“疏遠”。

不過李恪畢竟年幼,義成公主也不知他究竟是可以疏遠還是因爲緊張所致,於是接着問道:“你來時如意的身子可還好?”

義成公主口中的如意是李恪生母楊妃早先的封號如意公主,義成公主所問的自然就是楊妃了。

李恪如何不知義成公主試探的意思,但當着如此衆人的面,李恪絕不敢與這個和大唐勢不兩立的前隋公主有太多瓜葛。

眼下義成公主確能護得李恪周全,可這個消息一旦傳回大唐,勢力引得李世民不悅,那李恪便等於和未來的皇位徹底無緣了。

李恪頓了頓,回道:“有勞可敦掛懷,阿孃身體康健,一切無礙。”

李恪稱可敦而不稱姨母,李恪的話已經清楚地表明瞭自己的立場,也觸怒了義成公主。

義成公主輕哼了一聲,指着大帳中的末位,對李恪道:“坐吧。”

李恪看着義成公主所指的席位,已經挨着帳門,在這寒冬數九的,想必是個吃冷風的好所在了。

李恪心中一陣苦笑,拱手謝道:“客隨主便,李恪謝過可敦美意。”

說着,李恪回身坐到了末席之上。

李恪乃大唐質子,更是唐皇親子,身份尊貴,在突厥便是代表了大唐,依理而言,就算是安排李恪坐於上上席,與小可汗突利並列亦無不可,可卻偏偏坐到了最末席,其中的意思不言自喻。

義成公主乃頡利之妻,在突厥身份很是尊崇,她的意思在很大程度上便代表了頡利可汗的意思,義成公主這麼做,衆人便都有了自己的心思。

若是此時上前叫李恪難堪,非但不會觸怒可汗與可敦,反倒能討好他們,博他們一樂。

想到這一句兩得之利,本就早有打算的康蘇密站起了身子,朝上首的頡利可汗與義成公主行禮一拜,然後指着桌上拳頭大的大角杯,似是玩笑對李恪道:“今日大宴,三皇子姍姍來遲,依例是不是該自罰三杯啊?”

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十五章 拒婚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十九章 狼谷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五十章 隨行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十四章 求親第三十章 破陣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六章 加註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十六章 質子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八章 鞠文泰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二章 將行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六章 加註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