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蠱惑

師父乃是父皇摯交,我大梁臣子。

蕭月仙的話傳如李恪的耳中,李恪哪還不知蕭月仙的身份。

蕭月仙既口稱大梁,口稱父皇,以她的年紀,自不會是南朝時的那個大梁,而是蕭銑所主,前後存續了不滿五載的南樑,那蕭月仙自然就是蕭銑之女了。

李恪沒想到那個當初與自己同牀共枕月餘的仙娘竟是蕭銑之女,心中詫異,但臉上還是故作淡然地對蕭月仙問道:“蕭銑有子女數人,仙兒又喚作何名?”

李恪的神色看上去倒還算是平淡,也出乎了蕭月仙原本的預料,蕭月仙對李恪回道:“我喚作蕭月仙,乃父皇幼女。”

李恪聽了蕭月仙的話,慢慢地點了點頭。

隋末亂世,能稱得上雄者,除了李淵外,只有竇建德、王世充、李密三人,他們分居關中、河北、中原、山東,也唯有這四家有一統天下之力,餘者諸如蕭銑、徐元朗、孟海公之輩不過是稍強些的地方勢力,就連雄踞江淮的杜伏威也不過是個添頭。

李恪對於蕭銑其人本就不甚熟悉,李恪對於他的瞭解還大多是自岑文本口中得知,其實對於這個舊主,岑文本也提及甚少,所以李恪對他的子女便所知更少了,至少岑文本絕沒有跟他提過蕭月仙這個名字。

不過縱然李恪不知蕭月仙的身份真假,這些於李恪也無甚影響了。

李恪強笑道:“想不到仙兒竟是故蕭樑王之女,還留在本王宮中伺候,每日隨本王左右,倒是委屈你了。”

蕭月仙道:“殿下乃人中龍鳳,當今天下罕有能與比擬者,我隨侍殿下身邊時日雖短,但卻也受益良多。”

李恪聽着蕭月仙的恭維之詞,道:“仙兒率衆人圍我,本王的性命已危在旦夕,仙娘此事尚能有這番話,本王也算是知足了。”

李恪話音放落,蕭月仙一旁的左遊仙道:“殿下尚且年少,尚有大好時光,又何必一心求死呢?”

李恪不解地問道:“哦?聽你之言,本王竟還有活路?”

左遊仙回道:“那是自然,貧道今日在此,非是爲了取殿下的性命,而是爲了助殿下一臂之力,爲殿下解憂。”

左遊仙的話不禁叫李恪覺得好生不解,李恪問道:“你今日引來本王麾下衛率,率衆在此圍我,也算得是爲本王解憂?”

左遊仙笑道:“那是自然。”

李恪問道:“不知閣下要爲本王解何憂?”

左遊仙道:“殿下雖貴爲親王,但與林遠圖鬱郁不得志何異?殿下文武雙全,更大功在身,卻一直久居人下,甚至被逼出長安,外放地方,豈非是憂?”

李恪聽了左遊仙的話,心中已經隱約猜到了左遊仙的意思,左遊仙之言意在挑撥李恪對朝廷的不滿,以爲他們所用,而左遊仙看上李恪的,無非就是李恪的官職和他手中的兵權。

不過縱然李恪心中已有猜想,但卻仍舊故作不知地回道:“閣下的意思,本王聽不明白。”

這是,蕭月仙上前道:“殿下手握東南十六州兵權,橫行一方,何必去看旁人的眼色,與李承乾爭那儲君之位。殿下若是有意,大可振旗舉兵,再立新朝,以殿下仁德,必定四方響應,屆時殿下金陵稱帝,與唐劃江而治,豈非美事?”

再立新朝,劃江而治。

蕭月仙的話傳入李恪的耳中,李恪的臉上不禁露出了一絲譏色。

蕭月仙話說的容易,又怎知這背後的代價。大唐立國之初,正是長安禁軍兵鋒最盛之時,普天之下莫有敵手,更何況,李恪以子反父,本就與道義相悖,東南百姓會心向與他纔是怪事,李恪若是如此作爲,便是自尋死路。

李恪雖有野心,但他也不是李佑那般利慾薰心之輩,還不至全然失了理智。

李恪雙手輕垂,在不經意間輕觸着手邊的佩劍,對蕭月仙笑道:“起兵反唐,仙兒莫不是在同本王玩笑?”

蕭月仙道:“殿下非但爲唐皇之子,更是前隋煬帝之孫,天下正朔,殿下登基稱帝,本就是順理成章之事,只要殿下還願同我等合作,殿下便還是主子,妾身還願隨侍殿下左右。”

李恪聞言,搖了搖頭道:“起兵之事,豈是兒戲,你想的未免也太過簡單了吧。我大唐光是關中便有百戰精銳十餘萬,李靖、李績、侯君集、秦叔寶等俱爲當世名將,誰能當之。”

“如此說來,楚王也是有心無膽之人了?”李恪話音方落,蕭月仙便對李恪道。

李恪搖了搖頭道:“本王對父皇,對大唐忠心耿耿,絕無二心,縱是身死此處,也絕不會動半分謀逆之心,本王方纔所言,不過是規勸你等,還望你等知難而退,好自爲之。”

左遊仙方纔所言,本就是爲了借眼下之勢,威逼、誆騙李恪,以李恪之力爲己用,可李恪既不識擡舉,左遊仙當下便生了怒。

左遊仙對李恪道:“李恪,你當真好大的心氣,莫不是你真以爲沒了你,我們就成不了事了?只要我們拿了你,還不是一樣。”

李恪不屑道:“拿了本王?你們以爲拿了本王東南半壁便是由得你們做主了嗎?本王心腹馬周奉本王之命坐鎮揚州,有便宜行事之權,只要本王失了蹤跡,便可暫代本王之權,穩住東南。更何況王玄策和本王的楚王府衛率尚在盱眙城,若是本王失蹤,他自會警惕。本王可以告訴你,莫說大了,就連這盱眙城,你們都做不得主。”

李恪有奪嫡之心,聲望這種東西自然就至關重要。爲了皇位,李恪可以起兵戈,但那一定是在最合適的時候,爲了他自己,而不是現在,爲了蕭樑餘子。李恪沒有同他們虛與委蛇的心思和餘地,當場便回絕了他們。

李恪的反應,倒也在左遊仙的意料之內,左遊仙冷笑一聲道:“就算你不助我,只要我拿了你,取了你的親王金印和御賜節鉞,一樣能代掌你之權柄,調動東南府軍。”

十幾年的苦侯,左遊仙的執念豈是李恪三兩句話能夠破開的,李恪看着左遊仙篤定的模樣,心中清楚,他口中所言之事已是勢在必行。

李恪對左遊仙道:“左遊仙,枉你自稱道門中人,卻起水災,興兵亂,行人屠之事,你這是要整個東南給你陪葬。”

此時的左遊仙早已近乎癡狂,擺了擺手,對麾下道:“不必多言,給我拿下。”

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十章 拉攏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十章 收局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二章 端午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二十章 馬周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十八章 聘禮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七十章 騙鉞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四十章 墜馬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八章 山路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八章 婚成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二十章 馬周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四十章 定儲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八章 鞠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