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隨行

待袁承範離去後,李恪便命王玄策前往籌備,欲往楚州一行,親自都督治水之事,而他自己,則命人調來了淮水和運河的水文水冊,對照着袁承範的奏本,仔細研讀。

李恪即將前往楚州主持水政,自然不可對江淮水文一竅不通,故而李恪看得也頗爲仔細,袁承範走時還剛是午後,李恪看着看着,不自覺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

“姑娘留步,殿下正在書房內理事,依例任何人不得擅入。”李恪埋頭看了半日的書,正覺着身上酸乏,卻聽見耳中傳來了王府衛率的聲音。

王府衛率的話音剛落,李恪又聽到了蕭月仙的聲音。

“仙娘見殿下在書房待了一日,擔心殿下乏了,特地煮了茶湯,爲殿下解乏,還望將軍通傳一聲。”蕭月仙和聲和氣地對門口守着的王府衛率道。

李恪聽着蕭月仙的話,擡頭看了看窗外的天色,這才發現,原來天色竟已漸漸有些暗了,口中也有些乾燥,於是李恪對門外守着的蕭月仙道:“可是仙娘在門外?進來吧。”

李恪發了話,門外的衛率自然不再阻撓,便放了蕭月仙進了書房。

“妾拜見殿下。”蕭月仙端着茶湯進了書房,對李恪行了個宮禮,屈膝拜道。

李恪笑了笑,對蕭月仙道:“仙娘快起身。”

“謝殿下。”蕭月仙站起了身子,對李恪謝道。

蕭月仙起身後,端着手中的木盤,走到了李恪的書案前,緩緩下身,跪坐在李恪的身側,一邊倒了杯茶,送到了李恪的手邊,一邊對李恪道:“殿下辛苦一日,歇息片刻吧。”

李恪聞言,也放下的手中的書冊,低頭看了眼手邊的茶碗,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李恪飲茶的習慣與常人不同,不喜那些混加了蔥姜鹽的煮法,而是隻飲清茶,蕭月仙是個有心人,李恪只提過一次,她記住了李恪的喜好。

李恪端起茶碗,一口飲下了半杯,頓覺身子通泰了許多,長長地舒了口氣。

蕭月仙看着李恪的模樣,對李恪問道::“殿下伏案許久,向來身上酸乏,可要妾身爲殿下揉揉肩?捶捶背?”

蕭月仙不說倒也還好,可她一說了,李恪頓覺得身上酸乏地厲害,於是點了點頭對蕭月仙道:“如此也好,便辛苦仙娘了。”

“殿下言重了。”蕭月仙盈盈一笑,走到了李恪的身後,輕輕地把手放在了李恪的肩上,緩緩地按壓了起來。

蕭月仙雖然看似柔弱,但不知是否每日練琴的緣故,她手上的氣力卻不小,摁着李恪結實的肩膀上竟也是遊刃有餘,不顯吃力。

“殿下,妾身手上的力度可還行?可要妾身再重些?”蕭月仙一邊爲李恪摁着肩膀,一邊柔聲地靠在李恪的耳邊道。

李恪感受着肩膀上傳來的力道,輕重適度,於是對蕭月仙道:“這般力度便很好,不必重了。”

“諾。”蕭月仙輕聲應了下來。

“嗯...”

也不知是因爲李恪實在是太過疲累了,還是蕭月仙的手法老道,李恪的肩膀被蕭月仙摁着,舒服地宛在雲端,靜不自覺輕呼出了聲來,就連雙目都緩緩闔上了。

蕭月仙跪坐在李恪的身後,看着李恪在她面前似是已然放鬆了警惕,蕭月仙甚至可以看到李恪脖頸上的青筋,而且蕭月仙的手指就放在李恪的肩上,離地很近,若是她的指甲再銳利些,甚至可以刺破李恪脖頸上的經脈,將李恪刺殺於當場。

不過蕭月仙顯然不會這麼做,因爲他的注意力被書房中的另外一樣東西吸引了,那便是李世民賜予李恪的節鉞。

持節一說起自漢初,起初的節仗只是以八尺長的竹竿爲身,其上綴以赤色旄羽,簡單地很。不過如今歷經千載,朝廷所賜的節鉞早已不是起初的那般模樣了。

李世民所賜李恪的節鉞乃是一柄通身以黃銅鑄造,黃金墜其刃、柄的金斧。這道節鉞就擺在李恪書案一旁的矮櫃之上,與蕭月仙相距也不過五步之遠,望之便覺華貴非常。

這道節鉞長尚不足三尺,又是銅質,自不可用於戰陣,但就是這樣一道節鉞,背後象徵着的權力卻大地嚇人。

凡節鉞所賜,無一不是地方大員,皇帝心腹。大唐開國至今,凡大將出徵,持節的不少,但真正賜節的卻只有寥寥數人,最近的一次賜節還是李世民奉命西征薛舉、薛仁杲父子的時候。

所謂節鉞所賜,江山之重,大抵如是。

蕭月仙看着案上放着的節鉞,心中念頭一動,對李恪問道:“妾身摁着殿下可還算舒服?”

李恪點了點頭,回道:“恩,本王從來只知仙娘琴藝了得,沒想到竟還有這般本事。”

蕭月仙回道:“妾雖是琴姬,但身爲歡場中人,在煙雨樓中乾的也是伺候的活兒,故而這些道道妾自然學過一些。”

“原來如此。”李恪點了點頭,笑道。

蕭月仙看着李恪似乎對自己的揉捏頗爲受用,於是接着道:“妾聽宮中人講,殿下明日便將往楚州督水,想必也是每日勞累的,不如殿下便帶着妾同往,妾每日也能爲殿下解乏,可好?”

李恪聽了蕭月仙的話,倒是沒想到她竟欲同往,於是轉過身去,對蕭月仙道:“本王此去楚州,乃是因水情緊急,非是爲遊山玩水,身旁若是帶着美姬,恐怕不妥吧。”

蕭月仙忙道:“殿下容稟,妾此去楚州也非是爲了玩樂,而是因妾的孃舅家便是在楚州盱眙,妾少時便在盱眙長成,此番盱眙遭水,孃舅家中又總無報安的家書送來,妾擔心地很,慾望一探,還望殿下恩准。”

仙孃的孃舅?李恪聽了蕭月仙的話,心中浮起了一絲疑色。

李恪身爲親王,身邊自然不能出現可疑之人,故而在蕭月仙入宮之初,李恪便曾命王玄策私下核察蕭月仙的身世,可王玄策暗查數日,除了知曉她祖籍嶽州外,竟再得不到絲毫其他的線索,彷彿蕭月仙這個人便是一年多前憑空出現在了煙雨樓一般,此外再無半點蹤跡可循。

李恪乃揚州大都督,淮南首官,他尚且如此,旁人便更難查出了。

哪怕是樂籍女子,也不該是如此,蕭月仙這樣的結果絕對算得上是反常。

如今李恪聽得仙孃的孃舅竟在楚州,倒是有些驚訝。

李恪對身邊這個頗爲神秘的女子越發地好奇了,於是應下道:“既是如此,那你便隨本王同往吧。”

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三章 結好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十七章 仙娘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五十章 隨行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三章 靈州軍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十章 收局第十八章 請旨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十七章 反常第十四章 求親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十章 收局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七十章 騙鉞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四章 藥箱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十二章 敲打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