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漢城城下 以攻爲守

自從努爾哈赤整合女真諸部,建立後金政權以來一直到皇太極統治的時期,滿清的對外政策一直是向外擴展。

對內則是不斷的去深山老林之中抓捕生女真,對外則是在朝鮮、蒙古和大明幾個方向上進行攻擊,而且倚靠着蠻族軍隊的精銳,對外從來沒有什麼失敗,一直是戰無不勝,節節勝利。

河間府的大敗之後儘管收縮,可滿清韃虜的根本之地依舊是保持完全,甚至還在遼鎮取得了幾百裡的進展。

這樣的局面,也是滿清韃虜不斷向外擴張的本錢,畢竟自己的家園安然無恙,出外征戰就有先天的心理優勢。

作戰也是如此,在敵人的國土上作戰,被破壞的是敵人的家園和田地,死傷的是敵人的平民百姓,自己勝了,可以削弱敵人的實力,搶掠大量的財產人口,自己輸了,敵人的實力同樣是被削弱,自己可以跑回本國從容回覆。

在這個時代,滿清的地理位置也可以說是優勢,遼西走廊易守難攻,滿清本就是蒙化的建州女真起家,在草原上有自己的盟友和優勢,東邊和北面是深山老林,都是些零零散散的通古斯小部落。朝鮮已經是被征服,而其餘的位置上則是大海。

大海,渡海而戰的大戰役,在這個時代,也只有倭酋擊朝鮮,準備越過朝鮮攻擊大明,結果卻被萬曆年的大明精兵打的慘敗,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豐臣幕府的垮臺,也是目前德川家康鎖國的原因。

而大明除卻那些見利忘義的海上商人之外,在海上也沒有什麼辦法,鄭和的榮光早就是過去了兩百年。

所以沿海的地方,滿清一直是沒有佈防太多,即便是孔有德等三人曾經是坐海船從登州來滿清遼鎮之地投降。他們仍然覺得這是天塹。

東江鎮之後,滿清在沿海,在朝鮮邊境,甚至是在朝鮮內部的鎮守都沒有佈置太多地力量,主要的力量都是對草原上的蒙古,對大明。這裡面或許有蠻族天生對海洋的排斥(維京人當然不算),也有對大明和朝鮮的徹底輕視。

這樣的政策持續了將近二十年,事實證明,這個政策一直是頗爲成功的,滿清也一直可以專心的對大明和蒙古的方向。

滿清地上層人物之中。除卻皇太極之外。二十年前還是部落蠻族地親貴們根本沒什麼遠大地戰略戰術地眼光。這一代攝政王多爾袞所做地。只不過是把皇太極地政策延續下來。並且是把自己那些似是而非地漢學理解融入其中。比起皇太極那時候。或許多爾袞唯一地優勢就是身邊有洪承疇這個未必忠心地謀士。承疇這等傳統士子。又怎麼會把目光投注在海洋上。更別說他地三心二意了。

正是因爲這樣地忽視。所以朝鮮駐屯軍地統領王海纔會如此輕易地從海上突入。進入漢城。並且能夠封鎖將近半年消息。而不被發現。

這時代消息溝通不暢是一個方面。被征服地朝鮮官員百姓。與其做滿清女真地奴僕。他們倒是更願意做大明地僕從。畢竟自己地主子是個文明大帝國。可比自己地主子是個開化未久地蠻族要光彩許多。

只是。滿清發現了朝鮮地中樞地帶已經是被大明兵馬控制在手中地時候。那就好像是自己地肋部有一把逐漸靠近地毒刺。不拔除這根毒刺。滿清在對大明和對蒙古作戰地時候。都必須要提防會不會有人在側翼插過來。

從朝鮮地邊境到盛京。這一路上可沒有什麼天險和地形地阻隔。甚至都沒有佈置什麼部隊。

一聽到這個消息。八旗驚恐。盛京震怒。原本已經準備開始進攻地多羅豫郡王多鐸接到了盛京地加急命令。要求他立刻率軍返回。去朝鮮肅清來敵。

朝鮮有敵。滿清腹地受到威脅,原本一直是不願意出兵相助的各旗兵馬都是行動起來。眼下這樣地局面,就算想窩在關外享福都不可能。捕生女真和索倫的鑲藍旗鄭親王濟爾哈朗不能回來之外,除卻領軍地多鐸之外,鑲黃旗都統鰲拜率領鑲黃旗兩千,蒙八旗兩千,漢八旗三千一同從政,算上豫郡王多鐸率領的三千鑲白旗旗丁,三千蒙八旗和漢八旗兩千一共是一萬五千人,攜帶二十五門大炮,去往朝鮮平亂。

隨着消息越發地明朗,滿清這邊得到的消息也是越來越清晰,比如說在進入漢城的大明軍馬差不多有六千左右,火器精良。

還有朝鮮上下,從國王到領議政大臣,甚至是朝鮮南部的領兵將領,都已經是歸附於這支明軍,開城向南的所有滿州兵馬都已經是全軍覆沒,儘管這個人數並不太多。

崇禎十五年的天氣不如從前那麼寒冷了,所以這雪一年比一年下的大,崇禎十六年的大雪也是不小,固然是瑞雪兆豐年,可開春大雪化凍,卻讓地面極爲的泥濘不堪,騎馬的騎兵還有步卒到還好說。

可這次因爲漢城的城高牆厚,又是大城,所帶的大炮和各種攻城的器械,以及輜重卻實在是南走。

有沒有什麼從盛京直通朝鮮的水路,所以這一路的行軍走的特別慢,三月底出兵,差不多四月下旬才走到朝鮮的邊境,這邊還駐紮着鑲藍旗和正紅旗的三千兵馬,是屬於常駐在遼東朝鮮邊境一帶的。不過這支兵馬,與其說是常駐在邊境提防朝鮮的反攻,倒不如說是爲了防備遼南從復州和金州兩個方向的漢軍士兵,儘管三順王和續順公的部隊有一部分在那裡駐守,並且都知道是忠心耿耿,可滿漢大防,不能輕忽,要防備還是要防備的。

當了一路的蝸牛,走到這個邊境附近的時候,速度開始快了起來。因爲在朝鮮他們可以徵發大量的本地的民夫和牲畜,不惜代價的向南運輸。

越向南走,多羅豫郡王多鐸地臉色就越發的陰沉,因爲按照邊境和朝鮮北部這些駐守兵馬的稟報,自從消息傳開以來,大批的朝鮮平民百姓向着南邊逃去,目前已經是用能控制住的朝鮮兵馬封鎖路口,可效果不大。

朝鮮的人口本就是不多,如果這麼大批的朝着南邊跑去,將來的很多事情都是大麻煩。

更讓多羅豫郡王多鐸心驚的是。隱約間有消息傳過來,說是在漢城的那些軍馬是來自山東地大明軍隊。

河間府大敗的傷口看似已經撫平,可實際上每個足夠地位的女真親貴都是忌憚異常,如果能不碰那是儘量不會去碰,在這種道路泥濘的季節打仗開戰本來就是頗爲麻煩的局面,如果再是山東的強軍,那真是不堪設想。

但在滿清側翼的朝鮮有敵的,必須要拔除。不然人心不穩,整個的局面都要出大問

從盛京去往朝鮮,鰲拜和多鐸彼此之間真是水火不能相容,儘管一個是多羅郡王,要不是第三次徵明攜帶軍妓,現在地多鐸就是親王,而鰲拜不過是個二等公而已,可鰲拜依舊是硬頂,雙方極不愉快。

做下屬的都是難過之極,上面的命令下達。兩位主子很少有一樣的時候,下面的奴才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可指望這兩位能統一意見,那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在朝鮮的平城(平壤),太陽還真是從西邊出來了,鑲黃旗和鑲白旗的兩位大佬達成了統一的意見,郡王多鐸用將軍印不管不顧的調來了朝鮮邊境的那三千多旗丁。然後又是去往金州和復州一帶調集三順王兵馬。

多鐸和鰲拜率領大軍先行,這些後調地兵馬隨後跟上。如果全部到達,人數總共會有將近三萬。這樣的大軍規模,對滿清來說是驚人地。

可滿清的後勤供給只是爲了這一萬五千兵馬的行進。驟然增兵,後勤補給壓根跟隨不上,無奈之下,只得是在遼東遼南的漢民農戶,朝鮮的平民百姓之中徵發民夫糧草,在滿清從遼北開始擴張地戰鬥中,整個的遼地漢民苦不堪言,這些年滿清統一了整個遼是安穩下來,朝鮮地平民百姓也是如此。

此時突然又是徵發搜刮,北地天寒,這三四月間正是農忙的時候,卻突然鬧出這麼一個事情來。

本來還算是平靜地遼南、遼東和朝鮮的局面頓時是崩潰了,大批地漢民逃亡入山野之中,朝鮮則是朝着東邊的山區逃亡,而且地方官報到盛京的消息,讓范文程和寧完我嚇得去找多爾袞。

原因是遼地已經是平靜很久,可這段時間,居然有小規模的聚衆反叛的,按照皇太極的想法,滿清若要強大,就必須要多吸收和消化漢民,讓他們去打仗種地,這幾年好不容易朝着這個目標前進,可卻又是有了反覆。

攝政王多爾袞聽完寧完我和范文程聲淚俱下的勸諫後,第二天就和幾個旗的親王商量,得出來的結論,一邊是派漢官去安撫,一邊則是讓英親王阿濟格和貝勒勒克德渾去往遼陽一帶鎮守。

這兩位大佬可以隨時動員軍隊去往遼南和遼東鎮壓,到了現在,有些事情就要撕破臉來做了。

朝鮮的地形是西平東山,靠着黃海的區域都是平原或者是淺灘,而東邊則都是山區,從義州(此處義州不是義州衛,義州在今丹東一帶,而義州衛則是靠着蒙古草原)進入朝鮮,可以沿着平地一路向南。最狹窄的地方,就是開城,開城儘管在朝鮮也是小地方,朝鮮國卻單獨在這裡設置了一個府。就連駐紮在朝鮮的韃虜兵馬也在開城放置了百餘名兵馬,這邊是朝鮮南北的咽喉所在。

膠州營登陸之後,也在開城佈置了千餘兵馬,並且在這裡殲滅了前來換防的幾百名女真韃虜。

趁着開春化凍,朝鮮駐屯軍驅趕本地百姓在開城以北挖掘了大量的壕溝,設置了許多阻礙行動的道路。

等到豫郡王多鐸率領的大軍來到這邊的時候,發現就連唯一那條還算完好的道路,都是被破壞掉了,這麼多地輜重裝備。想要行動,必須要有相對完備的道路,這樣又是延遲了這韃虜兵馬的行進時間。

等到修復完畢,前進到開城,準備開始攻城大戰的時候,卻發現開城已經是人去城空,空無一人。

這可是讓多鐸驚訝異常,只要是一名合格的軍事將領都會知道,想要守漢城就必須要守開城,一過開城這片地域。漢城以北幾乎是一馬平川,完全沒有任何的險地可以憑依防衛,只能是被動的據守城池。

接下來的路程就比較順利了,直接就是到達了漢城之外,在距離漢城十里的地方紮營,多鐸和鰲拜帶着人去往漢城邊上觀察城防。時候,鰲拜是跟着過來打地,可看到如今的漢城城防之後,直接就是張大了嘴巴。滿臉都是不可思議的表情。

現在的漢城周圍完全和從前不同了,甚至是兩個樣子,那城牆倒是原來的城牆,可城防的工事,足足的向外擴充了兩裡的範圍,到處都是胸牆,壕溝,拒馬,在城牆周圍差不多有一層兩人高的土圍,也不知道這樣地工程量會有多大。

即便是鰲拜號稱是滿州第一悍勇。可面對這樣的城防工事也是覺得頭皮發麻,甚至連他的胯下馬匹都能感覺到主人的焦躁不安。馬匹也是不停的打着響鼻,本來多鐸和鰲拜心中的難題不過是這漢城的城牆高厚,想要攻擊是個麻煩。

可如今滿眼全是外面的工事和土圍,想要把這個填平和推倒就要花費許多的功夫,更不要說城內至今還沒有見到真面目的所謂山東兵馬。

儘管豫郡王多鐸年紀很輕。可也是有決斷地人物,要不然在阿巴泰始終是個多羅貝勒的爵位下。他都已經是親王,儘管後來被降爵。

但如今多鐸和鰲拜對視一眼。卻都是從眼神中看出了對方地爲難,這樣的城要攻。恐怕會折損不少的兵馬。可如今八旗離心,各個旗中的兵丁奴才那都是各旗的財產,折“豫郡王,您是此次地主將,您來拿這個主意,末將聽令就是!”

猶豫了下,鰲拜先是開口,儘管鰲拜的年紀比起多鐸還大,平時也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地,可這次卻把責任完全的推卸了過去,多鐸皺皺眉頭,他自然明白這鰲拜地用意。

末將聽令歸聽令,可做不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反正回到盛京,有什麼責任罪過,可都是主將一力承擔。

豫郡王多鐸沒有回答鰲拜的這個問題,反倒是回身問身後地一名佐領:

“阿爾拉,各隊的兵馬都排除去了沒有,上午就應該有回報了吧,結果如何?”

“回主子的話,這漢城周圍百里內,已經是沒有人煙,在仁川那邊的人也都是逃的不見,想要抓丁還要再走遠一些。”

去往百里之外抓丁,這耗費的人工和精神可就大了,而且目前後續的兵馬還沒有聚齊,一萬多兵圍攻漢城這樣的大城,而且城內還有這麼多兵丁,實在是不能再分兵了。

聽到身後那名佐領的彙報,多鐸琢磨了一下,沉聲的開口下令道:

“靠着籤軍攻城,但是這前面的工事就過不去,我看城內的這些奴才是想要死守,明日間咱們只在這北面架炮轟打,試着從這一面衝進去!”

事情到了現在,也只能是此,鰲拜勇猛有餘,這用兵調度卻差了幾分,也只能是如此了,當下點點頭,再也沒有說話。

當天晚上,駐紮在定遼左衛鳳凰城的一支漢軍來和多鐸率領的軍隊匯合,這支漢軍是尚可喜的部下,好處是帶着五門大炮,而今這樣的局面,這等遠程攻擊的火器也是越多越好。

第二天清早起火做飯,大軍朝着漢城城下開始移動,這次圍城的情況倒是和草原上土默特部紮營的情況差不多。

漢城四周的都是這種層層疊疊地工事,那個土圍子把整個的漢城城牆包裹一圈,每個方向上所見到的工事都是一樣的。

想要攻城。自然要選擇距離大本營最近,有後路可以退守,並且行軍方便的北面,這一點多鐸會選擇這邊,城中的守軍也知道城外會如此。

一萬五千大軍浩浩蕩蕩的開拔,來到之後,就有兩千餘輕騎自動的離開大隊,去往城池的周圍機動偵察,這也是避免對方從其餘的城門出來,造成突然地驚擾。

紅衣大炮差不多有兩裡的射程。不過要想讓火炮達到最佳的威力,還是要儘量的靠近城牆發射,五百步或者是更近一些,這就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威力了,在城下觀察,漢城的城頭上也有大炮,看着口徑什麼的也是很巨大,不過城頭角度,只要在另外的方向佈置就可以。

尚可喜手下地這名都司看了這工事之後。鄭重的和多鐸還有鰲拜建議道:

“漢城的這種防禦,即便是就近轟開了城牆,依靠外圍的這些工事阻隔,裡面的賊人也可以用最快的時間把城牆的缺口修補起來,到時候朝着裡面突進,肯定還會遭遇打擊,得不償失。”

儘管鰲拜等人對這些漢軍的將領很是瞧不起,可此時卻不是瞧不起的時候,也是問訊這個都司的意見,那都司得了這等地尊重。頗爲的興奮,開口說道:

“咱們這次地將軍炮和大將軍炮差不多有三十門。小人覺得只要是擺開炮陣,從外圍一點點的推進去,總有到他們城牆下的的時候。”

這是穩妥萬全的意見,少兵圍大城,也就只能如此了。

牛在前面拉扯着。後面是朝鮮地民夫丁壯在那裡吆喝推搡,大軍則是跟着火炮緩緩的向前行動。

距離漢城那邊還有三裡左右地時候。軍隊還沒有進入列陣的狀態,突然間看見土圍這邊正對着地那扇門打開了。這時候,滿清的兵馬才明白那扇門地配置。土圍朝這個方向的門是那種類似反向的吊橋翻門。

裡面的人扯動繩索,這大門就會翻起,但是這個門到底,外面的人卻無法知道。

能看到是漢城城牆城門的部分,這邊的土圍都要向外擴充很大一塊空間,那土圍的木門打開之後,也能看到裡面的兵馬做好了出擊的準備。

翻門打開,聽到裡面一聲尖銳的哨音,在土圍和城門之間的兵馬蜂擁而出,居然是騎兵,看着能有四五百人的樣子,這點兵馬好乾什麼,難道想要趁着立足未穩打個措手不及,這些明軍以爲自己是誰。

豫郡王多鐸揚起馬鞭指着那邊笑道:

“這些賊人,莫非還以爲他們是岳飛的精騎,想要來個八百破十萬嗎?”

當年岳飛縱橫中原,痛擊金軍的段子,也是早有評話流傳,這些東西自然被喜歡享樂而且喜歡簡單文化的八旗親貴喜愛,不過也就是聽過就算,八旗親貴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這岳飛和金兀朮的段子,精彩是精彩,不過卻聽着彆扭。

豫郡王多鐸是滿清中極爲荒唐放蕩的人物,大軍出征攜帶軍妓,強奪內文院大學士范文程的小妾這等事都是做的,在府內的時候,經常是穿着戲服和那些倡優一起演唱,相比這岳飛故事沒少聽。

只是他這話一開口,身邊的幾名擺牙喇親兵苦笑着地頭,身側的鰲拜卻是睜着大眼瞪了過來,滿臉的不屑。

多鐸自覺得失言,嘿嘿笑,板起臉說道:

“用弓箭和火銃伺候這些衝出來的傻子,還真以爲是幾百年前嗎?”

主帥的幾句閒談,周圍一直是凝神聽令的傳令兵立刻是縱馬出隊,大聲的佈置命令,這邊命令一下,立刻有拿着鳥銃和弓箭的士兵開始下馬列陣於前。

三裡之外的襲擊,大軍的前陣已經可以作出從容的佈置,火銃兵列在前兩排,第一排蹲下,第二排站立,而弓箭手則是站在他們身後做仰角的射擊。

滿清漢軍的兵馬儘管在裝填彈藥和射擊方面。比不上膠州營那些正規軍地訓練,馬匹要奔馳三裡的距離,時間太充分了,而鰲拜開始下達命令,各有幾百名蒙古八旗的騎兵去往兩翼,準備兜住這些貿然出擊的兵馬。

他們也注意到了,別看城外的壕溝和胸牆密佈,但這夥突擊的騎兵卻是有道路可以跑出來,我們也可以跟着跑回去。

這些騎兵差不多有四百人,城門外的道路狹窄彎曲。騎兵幾乎是拉開一個長蛇陣,十分的麻煩。

跑出了防禦圈,越是衝到陣前,這些騎兵的速度和衝勢就越慢,看着不想靠過來,顯然對嚴陣以待的滿清大軍怯場

看着這些虎頭蛇尾地明軍,在嚴陣以待的滿清前陣甚至是有人發出了鬨笑的聲音,,看着氣勢昂然的騎兵在出城的時候。還都是決心赴死的模樣,越靠近心中的勇氣和戰意也就越發的削弱,甚至有出城衝了一段,就要轉身逃跑,結果城門關閉,方纔這些“勇士”下馬跪地投降的鬧劇。

看起來這些明軍也是這個德行了,歷來都是如此,明軍守城還算是能戰,可是要出城野戰馬上就勇氣全無。

率領這幾百騎兵出城地是朝鮮駐屯軍的一名團副守備,他騎在馬上一直是控制着馬匹的速度。眼睛則是盯着對面的韃虜軍陣,和自己這邊的距離和位置。

差不多一百步稍遠。馬匹的速度已經是近乎是走了,這名團副守備舉起了手臂,所有騎馬的騎兵都是勒住了馬匹,每十人有一人去把身邊隊友的馬匹繮繩接過,站在那裡。一隻手牽着五匹馬。

而其餘的人都是拿着火銃向前跑,每個人邊跑都是在朝着鳥嘴勾上掛火繩。方纔縱馬奔馳,火繩都是被拿了下來。用一隻手在那裡打着轉,保持火頭的燃燒。

雙方距離百步之外。端着火銃地騎兵已經是跑進了百步之內,在雙方距離九十步左右的地方開始列隊。

滿清兵馬這隊地鳥銃兵已經開始裝藥打響,可這個距離上,鳥銃的子彈甚至沒有威兵僅僅是低下頭,在後面的弓箭手都沒有拉弓射箭,這個距離射出去,用手就能輕鬆接住

這些火銃兵的陣列不是太整齊,那名團副守備站在前面,只要有有幾十名士兵就位,他就下令開火,這次雖然不是齊射,可卻是十分密集地一陣射擊。

滿清女真的那些火銃兵應聲而倒,山東地火銃威力果然和傳言一樣,第一排的火銃兵倒地,第二排地火銃兵已經是慌了神,轉身逃跑,身後全是女真八旗的弓箭手,臨陣逃脫可是要斬地。

這一遲疑就要了他們的命,密集連續的火銃立刻是打倒了沒有轉身的這些鳥銃兵,後排的那些八旗弓箭手還沒有反應過來,也是被火銃打死打傷了一片,這下,就連女真八旗的弓箭手也要逃了。

幾乎是轉瞬間的潰散,正當面的阻擊隊伍已經是完全的散掉,周圍的兵馬都是目瞪口呆,幾名參領在那裡扯着嗓子大喊“穩住”,可陣型完全是亂掉,這些兵丁都沒有參加過徵明的戰鬥,不知道山東兵馬的凌厲。

八旗兵馬,什麼時候有這麼一接戰就被人打了個灰頭土臉,如此死傷的戰鬥,各個營都是有些搔動了。

打完這一輪火銃之後,這幾百名騎兵絲毫不戀戰,那名團副守備嘴裡已經是嘬上了銅短的忽哨了幾聲,騎兵們拿起火銃朝着後面就跑,這就是訓練的成果,幾百名騎兵分別找自己的“馬樁子”,絲毫不亂,沒有什麼錯誤的地方。

動作極快的上馬,然後打馬朝着土圍後面就跑,這幾下動作極快,等上馬轉身跑了,鰲拜那邊才反應過來,前陣亂哄哄的,許多人忙着維持陣型,已經是顧不得,鰲拜勇猛,聲音也是極大:

“兔崽子們,去追,去追,這些漢狗手裡是燒火棍

多鐸和鰲拜率領的這支軍隊同樣是縱隊的行進,在行軍的時候也不可能是橫隊走,面對衝出來的那些騎馬火銃兵的韃虜隊伍也是個不大的橫面,兩側的輕騎還是臨時從後隊吊上去掩殺的。

前排混亂一團,兩翼的騎兵也是被擠壓的朝着兩邊移動,也漸漸的顯出混亂,後排鰲拜一喊,幾名傳令的親兵知趣的快馬跑向前隊吆喝下令,滿清的騎兵比起草原上的牧民來,就是多了戰鬥的經驗,平日裡也有訓練。

儘管隊形有些混亂,空間很是狹窄,可這些騎兵還是提起了速度,朝前追去,那漢城內衝出來的騎兵儘管動作迅速,可上馬下馬,依次離開,速度畢竟是無法太快,而這些輕騎則是隨時能夠啓動。

打馬追上前去,居然距離那城內衝出來的騎兵隊伍尾部個距離,肯定可以趁着門開合的間隙衝進去,足足有千餘滿蒙輕騎都是跟在了最後。

前面的騎兵排的是細長的隊伍,後面的追兵也是細長的隊伍,道路兩側都是壕溝矮牆和拒馬,馬匹無法通行,看着就讓人心驚,不過這些滿蒙輕騎卻得意非常,這麼緊跟着就能進去,讓你威風,爺爺讓你弄巧成拙。

跑到距離土圍子幾百步的時候,路邊兩側插着一邊插着一個紅旗,旗杆高高,很是顯眼,後面的滿蒙八旗的輕騎前鋒一邊是打馬,一邊是控制着馬速,過了這個紅旗的時候,還在琢磨這旗到底是做什麼用的。

“進入射程了,點火開炮!!”

城頭上正對着這個方向的火炮轟鳴,炮彈呼嘯而來……

第334章 父子 開礦 厘金 移罪第492章 無路可退第255章 送行 撲空第245章 奪門第347章 正陽鎮前的戰鬥第493章 懲罰 突圍乎第460章 蒙敗明勝 東進南下第55章 大隊長第441章 再入城 終有報應第253章 鉅鹿 賈莊 盧象升第311章 忤逆之心 結黨營私第425章 看似正常的軌跡第425章 看似正常的軌跡第424章 未到太平享樂時第300章 血裔傳承 首輔之才第365章 尚有不如 內外夾擊第463章 尺度差異 定計長圍第70章 招人 庇佑 正義第278章 信陽觀兵 寧周諫財第182章 再提親第503章 天搖地動 大炮火海第61章 相逢第316章 意料之外 野心何來第443章 煎熬之路第346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465章 言下之意 不值一文第419章 齊王第114章 一無所獲第456章 斬單于第170章 徐總管第180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326章 騎兵爲錘敵爲砧第25章 鹽竿子第243章 德州城第421章 勝者得利 吳某來拜第359章 打回去就是第139章 過晚年第219章 模仿第120章 兵營初設第524章 小偏廳定天下策第391章 打完了 或許第388章 爲大明而戰第469章 引蛇出洞 鐵血肅奸第152章 託付第236章 探第530章 殖民先行者第102章 酸第211章 考試第525章 南北朝第528章 天下銀河匯濟南第466章 雷大雨小 遼地南北第89章 戰戰兢兢第15章 只是懷疑第520章 兩道命令第409章 戰時百態 望夫 捷報傳第54章 遼民苦第100章 膠州守備第364章 我是一個傭兵第440章 山西 汾州 平遙第59章 青鹽第494章 迎頭痛擊 人命填壕第289章 責任之內 新戰心怯第66章 惻隱第88章 簡單報復第228章 既定事實第374章 盲點 招安 汝州陷落第100章 膠州守備第479章 順軍初挫第532章 那是在武昌這是在襄陽第257章 盡人事 小戰第534章 大勢所趨第270章 各色人等第401章 困獸 轟殺 合圍第457章 借刀殺人第198章 大宅門第227章 不要想回去了第404章 滅軍殺將 完勝第30章 有事相求第179章 劉澤清第25章 鹽竿子第219章 模仿第413章 西門宣勝 欲害不能第3章 半路遇鹽丁第265章 山東總兵第242章 上路第382章 求戰 使命感 戰始第477章 迷茫 破局 自信第74章 我進爾退第325章 大軍 大陣 大戰第526章 齊王制度第484章 夜戰 勝亦勞第166章 孟浪第408章 氣象興旺 紛紛來投第171章 姓費的洋人第176章 人要有兵須跋扈第72章 急躁急切第502章 戰爭從炮火開始第167章 私聊第85章 騎馬鹽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