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重回德州 大勝大功

禎十二年正月十七,清軍在濟南的部隊開始驅趕濟南城以及附近的擄掠來的居民出城,將近二十萬餘人,清軍不住的驅趕急行,稍有落後者立刻是砍殺射殺,一路哭聲震天,悽慘不看。

清軍一萬五千餘,只有四千餘人驅趕和看守擄掠來的居民,其餘的主力則都是在親王多爾袞的率領下給這隊伍斷後,如臨大敵。

二十萬餘人,牲畜財物也都是衆多,卻沒有人敢於逃跑,老老實實的在四千多人的看守下一路的前行,回程經過德州的時候,膠州營花費大力氣修築的工事卻被山東總兵丘磊廢棄不用,率領所部兩千餘人龜縮城中,不敢出外攔截。

爲什麼山東總兵丘磊的兵馬從六千餘人突然變成了兩千餘人,在聽到清軍大部進入山東之後,總兵丘磊彷徨無計,唯一能想起的卻是德州城李孟把那邊修築的好像是鐵桶一般,是個可以憑藉守備的好去處,帶兵朝着那邊竄了過去。

清軍距離他們還有幾百裡,可丘磊部惶惶然如喪家之犬,雖然不是潰逃,卻讓他們硬生生的跑出了潰逃的架勢,全軍在轉移到德州的路上差不多崩潰,到德州的時候只有身邊直屬的一千多人,之所以到現在這個數目,還是慢慢收攏起來的。

當清軍過境的時候,山東總兵丘磊連德州城城牆的都不敢上去,只敢呆在城中的宅園裡面拼命的給神像磕頭,乞求神靈保佑,讓清軍不要攻城。

那些被擄掠的漢民哭聲震天,站在城上的明軍士兵都是不忍觀看,被擄掠的漢民都是抱着一絲不切實際的希望,希望德州城的駐軍能出城來救援他們,當然他們要失望了。

德州城也是山東的大城之一,周圍的人口也不算少,按理說韃子這次來擄掠人口財物。彌補自己在關外地勞動力缺失,這德州城在回程擄掠的計劃之中,肯定不會輕易放棄。但這次清軍卻放棄了德州一帶,行色匆匆。

事實上,率領這次入關清軍的主帥睿親王多爾袞也是有擔憂,從牆子嶺和青山口入關地之後,北直隸連下州府縣城,把敢於野戰的明軍都是紛紛擊潰,可就算是打盧象升的幾千兵的時候,清軍的死傷也不過三百多人。而且那幾乎算是困獸猶鬥的死戰了,不能當作大明官軍的正常水平判斷。

在齊河縣附近的那場戰鬥,全是正白旗戰士地一千多人的騎兵隊伍,居然只有兩百多人跑了回來。還有一名參領折損在戰鬥中,跑回來的那名領軍的貝子和參領都是說遇見了明軍地大部隊,多爾袞對這個也是深信不疑,如果不是明軍的大部隊,怎麼能一下子吃掉自己的七百多騎兵。

多爾袞和代替嶽托領軍的杜度合計一下之後,認爲這股明軍搞不好有八萬到十萬的數量,而且很有可能是從南直隸或者周圍調動的精銳明軍,從蘇北北上來勤王作戰,本來清軍就是孤軍深入擄掠人口,並不敢在大明糾纏的太深。眼下出現強敵,又是到了春天,就怕是回程路上河流開化,大隊人馬渡河的時候遇到麻煩。

此次入關。也算是多爾袞替自己積攢人望的機會,雖然眼下的皇太極頗爲地器重他,諸貝勒之首的位置就是多爾袞的,但雙方從根子上畢竟有不同,多爾袞不願意自己的行動和做事上被人挑出毛病,招致些莫名地禍患。眼下已經是擄掠了大批的人口財物,擊潰了大明境內的軍隊。還擊殺了總督盧象升這樣的高官。目的已經是達到,不用繼續耽擱了。如果和“明軍的大軍”糾纏,萬一出個閃失,那可不值得了。

所以清軍並沒有繼續朝着高陽縣的方向派出探馬,只是在全身戒備那個方向,同時召回在周圍擄掠人口地小隊,稍加準備之後就朝着北直隸地方向撤離。清軍大部斷後,小心翼翼的朝着北面移動。

多爾袞有些小小地鬱悶,現下進入大明作戰是清朝內部的高層親貴人人爭搶的差事,看似老大的明帝國就好像是一隻肥羊,只要是有領兵出征的機會,肯定就能在這塊肥羊上割一刀,本以爲這次來了也是輕而易舉,有大筆的財富,還有增長的聲望撈取,誰想到遇到了這樣的麻煩,當然是小麻煩。

離開山東境內之後,急行的清軍發現自己身後五十里之內並沒有明軍跟隨,這纔是放下心來,開始從容的搶掠河間府境內的人口、牲畜。

在東昌府和濟南府交界處的分守四府參將李孟,他自然不知道賊酋多爾袞如此的小心提防,李孟在取得那場遭遇戰的勝利之後,再也不敢輕師冒進,後撤十里之後,和趙能領着的後隊匯合,然後派快馬傳信給馬罡率領的軍隊,讓他等待與李孟率領的軍隊合軍之後一同行動。

面對比自己人多的清軍,嚐到了苦頭的李孟已經不敢有絲毫的大意了,被幾道調撥命令搞得有些頭暈的馬罡部和李孟的軍隊合兵一處的時候,已經是正月二十五了,清軍已經是離開山東,進入北直隸的境內。

李孟的大軍緩緩前行,馬隊的一半騎兵被派出去搜索,周圍三十里內的大隊人馬動向都被騎兵探馬監視。

經過那次遭遇戰的教訓之後,李孟再也不敢輕易的冒進,嚴格的按照靈山衛所那些老軍官的傳授,每日行進多少,規規矩矩的紮營,並提前查看周圍的地形和戰場,從東昌府重新出發到濟南城的時候,山東境內中斷了幾天的消息又是開始流轉起來。

雖說清軍進入了北直隸,可只要在河間府一天,身在德州城的山東巡撫顏繼祖就不敢有稍微的放鬆。

看着山東總兵丘磊的窩囊樣子還有手下那些無用的兵馬,想來也是指望不上了,思來想去,還是分守四府參將李孟的軍隊放心,而且聽說這支軍隊追擊韃子回到山東境內,當即是派人急召。

重新進入德州城的時候,李孟可並沒有什麼舊地重遊的心情,整個山東地面上的鄉紳豪強。在清軍一出德州之後,從前些日子的惶惶然不可終日,變得又是極爲地活躍起來。參將李孟,膠州李二郎,眼下是山東唯一說話管用的角色,丘磊現在空掛着個總兵頭銜,手中的兵馬充其量也就是個守備都司地規模,可以不用去管他了。

豪強地主們,特別是在濟南府境內那些殘存的豪強的討好,讓膠州營的耳目重新變得靈便起來。

李孟現在知道若是自己追擊。清軍大可用擄掠來的漢民當炮灰,到時候自己殺是不殺,對方可以不當漢民的性命是回事,膠州營卻不能不重視。無論是如何,追上追不上是一個問題,追上了卻肯定是必死。

所以在山東巡撫顏繼祖調膠州營重入膠州駐守的命令傳來後,李孟沒有什麼別的意見,欣然前往。這命令與其說是命令倒不如說是請求,言談之中頗爲地客氣,時至今日,膠州營李孟的地位愈發不同了。

雙方相見的地方依舊是在德州知州的大堂,不過這次地過程和上次卻有些細微的不同,因爲押運糧餉來德州的登萊道柳清嵩已經是回到了掖縣。負責迎接相請的人變成了德州知州,這德州知州在李孟面前的態度就好像是謙卑的下人一樣,絲毫文貴武賤的姿態也看不見,客氣到了極點。

進入大堂。李孟卻小小的吃驚了下,山東巡撫顏繼祖和監軍劉元斌按照身份,本應該端坐在哪裡,可這次居然是站在了堂前,見到李孟過來,兩人頗爲客氣的拱手作揖,雖然說幅度不大。但這已經是壞掉所謂官場規矩。

儘管這兩個人的態度客氣。不過那臉上地笑容就連李孟都能看出來是強擠的,但肯定不是對李孟虛假。而是心情本就是低落。

巡撫顏繼祖和監軍劉元斌臉色差不多是完全灰敗的模樣,正是所謂強顏歡笑,濟南城失陷是小事,十幾萬山東子民被擄掠是小事,死傷同樣是十幾萬這也是小事,可親藩德王,奉國將軍被滿清擄掠,這就是大事了。

失陷親藩,在大明律裡是極重的大罪,而且崇禎皇帝極爲看中此事,巡撫總兵參將什麼地死了,他老人家未必動心,但死掉一個宗室,即便是關係再遠,崇禎皇帝也是看得比天要大,何況是這種近支的藩王被擄掠。

按照崇禎那種嚴苛的性格,顏繼祖和劉元斌都已經是覺得下場不妙了,見到李孟還能笑出來已經是多年爲官的養氣功夫了得。

雖說預料到自己的下場不好,可這山東還是要守好,如果再鬧出什麼亂子來,恐怕自己的家人子侄就要受到株連,崇禎皇帝並不是做不出來。

對面兩人頹喪,李孟的心情也未必好到什麼地方去,三個人都是陰沉着臉坐在大堂上,幾個人客氣了幾句,山東巡撫顏繼祖就直截了當地開口說道:

“李大人一路辛勞,不過本撫卻不能讓你歇息,實在是抱歉,而今韃虜尚在北直隸河間府、天津三衛一帶活動,魯地未脫險境,還要勞煩李大人鎮守了。”

李孟客氣地拱手說道:

“巡撫大人哪裡話,這本就是下官的本份,本官進城時候已經是佈置了下去,各路兵馬各安本份,盡責防禦,還請大人放

顏繼祖臉上又是擠出些笑容,點點頭。不過終究是前途灰暗,禍患重重,坐在那裡嘆了口氣,找不出話來。邊上地監軍太監劉元斌臉上在開始的假笑之後,更是沒有一點的亮色,直接開口喪氣道:

“咱家當時豬油蒙了心,一邊是江西的監軍鎮守,一邊是山東,本想山東距離京師近些,找個機會回去尋個好差事,誰想到命不好,趕上這韃子進關,竟是處處大禍,沒有一場勝仗,就算是把銀子都使上,恐怕也沒用了。”

這話灰心之極,就連太監慣有的那種尖利嗓音都變的低沉下來。方纔這番話本來不是能當着人講的,可監軍太監劉元斌絲毫不在乎,沒有避諱的就說了出來。可見他的心思差不多已經是絕望了。

聽着看着這兩個人的表現,李孟本就不好的心情也愈發的低沉,不過聽到劉元斌說起戰事無勝,李孟雖然不覺得在齊河縣那邊的遭遇戰如何地光榮,但畢竟自家的兒郎拼死作戰取得了勝利,不能就這麼埋沒掉。

李孟清清嗓子,朗聲說道:

“劉公公,若說是無勝也不盡然。末將率軍從東昌府來濟南路上,和千餘韃虜激戰一場,斬首七百二十,自損四百。這也算是小勝了。”

李孟這番話說完,坐在上首的巡撫顏繼祖無精打采地喝茶,對面的太監劉元斌低着頭完全是一副沒有仔細聽的模樣,李孟也覺得有些無趣,準備起身告辭,誰想他還沒有張口,上首“啪啦”碎響,茶杯和茶碟掉在了地上,巡撫顏繼祖突然站了起來,手上端着茶杯已經是不自覺掉落。太監劉元斌的動作更加的誇張。指着李孟,手指不住的顫抖,嘴巴一張一合卻說不出一句話。

“斬首韃虜七百二十!!”

“正是!”

聽到李孟斬釘截鐵的回答,巡撫顏繼祖的神色愈發地激動。邊上的監軍太監劉元斌顫抖着從座位上站起來,朝前走了幾步,用完全變調的聲音問道:

“李大人,咱家可是知道這軍中素有殺良冒功的事情,你方纔所說地七百二十,有多少良民的首級!”

大明中後期也是講究個斬首記功,軍功犒賞。職位升遷。全都是要靠者斬殺的首級,可官軍的戰鬥力已經是完全的弱化。就算是和手持木棒農具的農民軍作戰都是一觸及潰,那裡去搞這些首級。

結果就有無恥的軍將斬殺平民百姓的首級,冒充賊兵虜寇的腦袋,去領取軍功賞賜,某地有軍兵追平民,口呼“借而首級一用”。又有某地軍兵殺良,連官學的秀才和童生一併屠戮地惡劣事例。

監軍太監劉元斌整日裡和軍兵打交道,自然是知道些貓膩,分守四府參將李孟在他腦中的印象,也不是什麼良善的角色,做這樣的事情自然是無比正常,巡撫顏繼祖也是從最初地激動冷靜下來,也不出聲,等着李孟的回答。

雖然說心中懷疑,可巡撫和監軍兩人的臉上卻有無限的希翼神色。

“自然是真韃子,兩位大人要是不信,派人去驗看就是。”

此時,女真人、蒙古人和漢人的相貌還是有不小的分別,而且因爲飲食生活習慣的不同,牙齒和其餘地各處都有不一樣地特徵,驗看很是容易。

監軍太監劉元斌也顧不得得罪不得罪李孟了,連聲招呼外面的親兵衛士,讓他們跟着李孟地手下去驗看韃虜的首級。

那場遭遇戰結束之後,戰場上還有不下兩百名重傷未死的韃子,李孟也不多事,直接命令手下把所有韃子,不論死活,腦袋都給砍下來,衣甲兵器都是扒下來,至於屍體直接是丟在野地裡面,災荒時節,野狗野狼都是餓得眼睛紅了,屍體放在外面,一晚上就被撕咬的乾乾淨淨。

這些腦袋都是用石灰硫磺處理過之後,丟在麻袋裡,一起運到這德州城過來,軍功需要首級,李孟也不想浪費掉。

監軍太監和李孟的親兵得到命令之後,急忙的跑了出去,這知州衙門大堂上的三人又是沉默無話,不過氣氛倒是比方纔要活躍了許多,顏繼祖和劉元斌直接就是站在大堂的門口,什麼斯文體面,上位做派,全然的丟掉,就是等着那邊的消息。點驗首級,還是七百多個腦袋,可不是短時間就能做完,李孟心情相對的輕鬆一些,可那兩人在門口走來走去,就是不坐下,幾次轉向李孟,都是欲言又止的模樣,大概是要問首級的事情,可李孟說的這麼斬釘截鐵,倒也沒有什麼繼續問訊的必要。

還是李孟先開口問了個其他的事情,沉聲的說道:

“請問兩位大人,丘總兵在何處,怎麼今日沒有見到!”

一提山東總兵丘磊,山東巡撫顏繼祖和監軍太監劉元斌都是沒有什麼好氣。還是太監劉元斌回答道:

“丘磊這混帳那還有臉見人,他那六千兵可真能跑,一天一夜居然跑出了一百五十里。兵剩下了不到兩千,進城就在城北縮着,連門都不願意出。”

聽到這個,李孟點點頭,嘆了口氣,太監劉元斌看着李孟這麼老神在在的模樣,對那首級的事情又是多了幾分把握,有心拉近點關係。禁不住開口問道:

“李大人有何事,派人去叫過來就是了。”

做軍將的手中要有兵纔有張揚跋扈地本錢,山東總兵丘磊眼下已然是喪家之犬一般,誰還把他當回事。空掛着個總兵的頭銜而已,李孟聽到劉元斌的問話,坐在椅子上笑着點點頭,溫和地說道:

“末將覺得丘總兵也是心中不安吧,畢竟這山東地界鬧出了這麼大的事情,身爲總鎮大將,慚愧自責也是有的。”

李孟和丘磊之間勢同水火,這可是巡撫和監軍親眼見到的事情,此時卻聽到李孟說出這麼體恤的話來,真是讓人驚愕。巡撫顏繼祖和監軍劉元斌都是驚愕的轉過頭看李孟,卻看見李孟神色如常,臉上略微帶些悲天憫人的表情,真真是怪事一樁。

不過這件事和他們無關。李孟是諷刺是慈悲都由得他,還是等着外面親兵點驗的結果要緊。

差不多一個時辰過去,德州知州過來問了幾次是否用飯,都被顏繼祖和劉元斌擋了回去,李孟覺得好笑,索性是在這裡等着,看看這兩位高官如何地表演。

兩個人走的累了。索性是坐在門邊的椅子上。依舊是翹首以盼,突然聽到外面急促的腳步聲響。巡撫和監軍兩個人騰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大堂前面那門口幾乎是被撞開的,嚇了李孟的親衛一跳。

就看着監軍太監劉元斌的屬下衝了進來,還被門檻扳了下,踉踉蹌蹌的到大堂前,什麼也不顧得,扯着嗓子喊道:

“老爺,是韃子的首級,是七百二十韃子的真腦袋!!”

這些親兵家丁和自家的主人榮辱一體,眼見着失陷親藩,自家的主人要倒黴下獄,自己也沒有什麼好日子過,這些親兵家丁對這些官場勾當也是多少了解,看見這七百多韃子首級,卻知道事情有了大轉機。

跑進院子的這些下人臉上都是狂喜異常,巡撫顏繼祖和監軍太監劉元斌看到下人地神色,立刻是明白李孟所謂的小勝、斬首韃虜七百二十的事情是真的了,這件事對他們來說如何地不可思議姑且不論,但這些實實在在的韃子腦袋,卻讓他們應該是很悽慘的下場,變的有些轉機了。

顏繼祖和劉元斌對視一眼,兩人臉上的頹喪神氣已經是一掃而空,巡撫顏繼祖咳嗽幾聲,卻又把丟掉半天的巡撫官架子撿了起來,衝着下面揮揮手,沉聲的呵斥道:

“吵吵鬧鬧地,成什麼體統,快些散去,本撫有要事商議!”

下面地這些親兵下人聽到這訓斥,立刻是作鳥獸散,可每人臉上都是濃厚的喜意,等到這知州衙門大堂上就剩下這三個人之後,山東巡撫顏繼祖斯文全無,臉上好似笑開花似地,轉身對李孟連聲說道:

“斬首七百二十,那裡是小勝,這是大勝,這是大功!!”

第500章 順 明 魯第118章 三清觀第7章 正義感第222章 理由第113章 盧氏縣城第292章 扶國之利 有意無意第48章 前任師爺第495章 大潰敗第420章 推脫 驚懼 躲避第411章 勝未必喜第388章 爲大明而戰第531章 暗流涌動的襄陽城第223章 願者上鉤第276章 煤鐵 逼迫 因由第264章 不可能知道的改變第366章 成局 離間第168章 鎮守府私宅第65章 潦倒的宦官第326章 騎兵爲錘敵爲砧第421章 勝者得利 吳某來拜第38章 城門所見第239章 急報第305章 軍依水動 有旨不尊第39章 河畔第415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354章 南直隸 潁上 開戰第463章 尺度差異 定計長圍第64章 收穫 河邊第225章 大魚吃小魚第420章 推脫 驚懼 躲避第185章 平第123章 真名第62章 濟寧 青鹽第326章 騎兵爲錘敵爲砧第115章 順手救人第39章 河畔第507章 雖退非敗 以少圍多第313章 兵不如賊 先禮後攻第21章 遭遇 殺第163章 要魚死網破第232章 後宅第349章 好大一盤棋 十之八九第41章 人棄我取第362章 亂紛紛 圍城打援第180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408章 氣象興旺 紛紛來投第354章 南直隸 潁上 開戰第147章 贖金第391章 打完了 或許第47章 自首第523章 遇陛下 此生無憾第348章 不合常理的行軍佈置第249章 這裡和那裡第214章 賓客如雲第87章 迴歸 京師第156章 下南京第337章 點驗兵馬的張主事第182章 再提親第398章 只能戰 鐵騎兵第176章 人要有兵須跋扈第127章 剿匪第50章 設卡厘金第113章 盧氏縣城第102章 酸第441章 再入城 終有報應第266章 紅利 萊黨 忽視 軍議第58章 花多了第144章 請校閱第248章 穩第97章 低烈度戰爭第138章 不值得一提第221章 喜事臨門第180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162章 很俗套第130章 鼓舞士氣第101章 另闢蹊徑第419章 齊王第453章 崇禎十七年初第125章 縮手縮腳第239章 急報第242章 上路第421章 勝者得利 吳某來拜第7章 正義感第259章 膠州營 向前第224章 地方不靖第389章 大亂第242章 上路第223章 願者上鉤第492章 無路可退第519章 迴應 助你上煤山第250章 敵不在外 相逢不如偶遇第530章 殖民先行者第524章 小偏廳定天下策第27章 殺雞牛刀第54章 遼民苦第489章 言善 填壕第9章 驚變遭難第210章 家有急事第76章 騎術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