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誘殺

建州女真在沒有統合起來之前,倚靠着和大明的貿易爲生,也有的人給遼鎮的地主軍將做工。

他們在很多年之間都被認爲是下等的賤民,努爾哈赤當年也是給遼鎮總兵當乾兒子的,所以滿州韃虜的心中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自卑感。

隨着後金的成立,對大明取得了一步步的勝利,草原上的蒙古各部,遼鎮的漢民紛紛的投靠,女真八旗自稱是國族,要高出其他的民族一等,好像是這種自卑感已經是消失了,可實際上不然。

滿清韃虜隨着自己不斷的勝利,對大明和華夏文明就越發的瞭解,越發深入的瞭解,就越知道自己是多麼的野蠻,差距是多麼的遠,野蠻的下等民族這一特性永遠無法改變。

意識到這一點的蠻族,所能找到彌補方法一是瘋狂的毀滅比自己先進的文明,當年蒙古毀壞了中國和中亞和西亞大部分的灌溉系統就是如此,而對於女真來說,努爾哈赤晚年的瘋狂,正常歷史上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這種心態的體現,當然還有滿清對中國將近三百年黑暗愚昧的統治。

除卻瘋狂的破壞之外,女真八旗還要把自己僞裝的無比高貴,他們在滿清是所謂的國族,他們在其他民族的面前都是表現的無比驕傲。

當這個驕傲被人戳破,被人質疑的時候,比如說滿清王朝的文字獄,那些現在甚至是從前看起來都是可笑之極的判案理由,還有那些殘酷之極的處罰手段,這就是這種自卑心理歇斯底里地體現。

儘管如此。他們卻比任何一個蠻族都要努力的學習漢語,學習華夏民族的一切,甚至摒棄了他們本民族的一切,除了那根辮子和愚昧。

所以駐紮在漢城的正藍旗參領溫裡罕在聽到這句“下賤的韃子”之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也就可想而知了。

溫裡罕猛地勒住了馬匹,整個身體都是變的有些僵硬,他扭過頭瞧向聲音發出地方向。他不相信在漢城會有人跟戰無不勝的八旗勇士說出這樣的話語,溫裡罕看到在一間漢人的鋪面櫃檯邊上,有一名小夥子正在用輕蔑的眼神看着他。

或許是自己聽錯了,溫裡罕這麼想,不過這個小夥子的輕蔑眼神也是讓他很不舒服,一定要狠狠的教訓下。

“賤韃子!!!”

這名小夥子絲毫不避諱的張嘴說出了這句話,而且毫無畏懼的瞪着他,這個瞬間溫裡罕只覺得渾身上下地血液都沸騰了,整個人好像就要爆炸一般。他地兩名隨從的反應並不比他小多少。

“嗆啷”幾聲。刀劍都已經被拔了出來,在櫃檯裡面害怕,朝着街道上吐了一口吐沫,施施然的轉身走進了內室。

街道上的朝鮮商人還是漢族商人凡是能聽懂“韃子”這句話,而且認識溫裡罕到底是誰的,都已經是遠遠的逃走了,連看個熱鬧的心思也沒有。那些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地,看見拔出的刀劍,也都是遠遠的跑開了。

溫裡罕臉都快要成紫色了,嘴脣和鼻翼都在抽動,他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終於是動彈了一下,反應過來,翻身從馬上跳了下去,一舉刀,幾乎是在牙縫裡面蹦出的幾句話:

“殺光了這家店的漢狗!!!”

身後地兩名隨從嗷嗷的跟着大喊,三名女真的戰士殺光這一個鋪子的漢人,那是輕鬆之極的事情,哪有拿刀的打不過賣貨的。

這家店還在營業中,可前面的店鋪已經一個人也沒有了,想必是因爲那句話。都是嚇得跑到了後面去。這些地方溫裡罕來過多次,知道店鋪的後面沒什麼路可走。這麼短的時間跑不了幾個人。

鋪面空無一人,三個人氣勢洶洶地衝進裡屋,也是沒有人,內院有響動,千刀萬剮地漢狗,肯定是在哪裡了,你這口舌便宜,爺爺要在你身上一刀一刀的找回來了,溫裡罕和兩名手下地面孔都已經變的猙獰起來。路程,這路上雜貨之類的東西不少,三個人橫衝直撞的,倒了不少,稀里嘩啦的亂響。

所以他們根本沒有聽清楚身後店鋪的門已經是被關上了,三個人衝進內院,卻看見正面是晾衣服的繩子,上面晾着寬大的被單,把視線完全都給遮蔽了,溫裡罕心中憤怒根本沒有得到宣泄,手中的長刀劈開,劈斷了面前的晾衣繩索,視線一下子變得開闊起來。

“咣噹”一聲,裡屋的門在他們身後被關閉了,可溫裡罕三人根本顧不得身後的這個動靜,他們看見了對面是什麼。

十幾名錶情冷漠的大漢平端着火銃對着這一面,距離十幾步,他們甚至能聽見掛在鉤子上火繩燃燒的噝噝聲。

四方的院子,一邊站着的是火銃手,一邊站着三名女真八旗,這場面不管怎麼看都好像是在槍斃犯人,已經是來不及跑了。

溫裡罕這邊還有一股蠻勇,此時他居然是舉起刀向前衝,看看能不能再這樣的絕境中,博得萬一的機會。

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奇蹟,火銃打響,這三名韃子士兵毫無意外的倒在了地上,剛纔那一番話,外面已經是亂成了一團,誰還會聽這個鋪子裡是不是有一陣亂響。

在差不多封閉的院子裡,硝煙散去需要的時間可不短,個韃子,一名大漢有些納悶的伸頭問左側的同伴:

“不是說,靠門邊的火銃朝着下面打嗎,你們忘了?”

“沒啊,我們連木叉沒有裝,肯定是朝着下面打的。

然後衆人一起看向躺在門邊的那個韃子。有人笑着說道:

“莫非有個裝死地?”

這話說完,看見靠着裡屋門邊的溫裡罕的隨從,掙扎着從地上爬起來,他的一條腿血肉模糊,上身也有傷口,行動已經是頗爲的不方便。

所謂的勇士也是相對而言,此時這個人都已經是嚇傻了,好像是不知道對面有拿着火銃的敵人。這個韃虜士兵掙扎着到了門邊,打開門,拖着一條傷腿朝着外面走,嘴裡面帶着哭腔,不知道再念叨些什麼。

在那裡開槍射擊的大漢彼此對視微笑,邊上一個人丟下火銃,跟了上去,中間地那名頭目開口提醒說道:

“不要忘記用菜刀。”

跟出去那個人從角落裡拿出一把切肉的菜刀,笑着點點頭。大步跟了出去。店鋪內的人甚至都沒有用跑,就是好整以暇的走步跟着,前面那名韃子士兵受傷很重,儘管還能站着行走,可那個動作就和爬也差不多。

韃子士兵知道後面有人追趕他,可他的身體不可能跑得快,只能是這麼一步步的向外。後面跟着的那名大漢好像是在玩一般,手中拿着的切菜刀不斷的在轉,這名韃子士兵心中地恐懼愈發地劇烈。

什麼時候膽小如鼠的漢人也敢這麼嘲笑女真的戰士了,快些動作,走出這個門。走到街道上就安全了。

好不容易蹭到了門外,街道上已經是看不見什麼人,鮮血在流,韃子士兵的意識愈發的模糊,腳步踉蹌被門檻絆到,跌跌撞撞的朝着街道就要撲倒,跟在他身後的那名大漢冷笑一聲,向前快跑了一步,手中地菜刀猛地砍了下去。

“咔嚓!”一聲很清脆的聲音,這名韃子士兵撲倒在了地上……

這個漢城最繁華的街道上算是城中心的一個位置。距離城門很遠。儘管出現了這樣的大事,可城門卻沒有及時地關閉。

午飯時分過去。纔有怕事的朝鮮商人把消息告訴了漢城的官府,城防的武官對這樣的變故嚇得說不出話來,這些滿清太上皇的事情,他可沒有資格做主,事情到最後傳到了領議政大人那邊。

這領議政可是朝鮮官員的首位,僅次於朝鮮國王的大人物,而且以朝鮮這種大氏族操縱國政的體制,這領議政實際上就等於是真正的國王。

位高權重也只不過是在自己國內,面對佔領軍地普通士聽到在那條街道出了這等地大事,他一時間也是慌了手腳。

不過因爲街面上的人都已經是跑了個乾淨,那名告發地朝鮮商人只是說有漢人辱罵滿清上國,結果那三名上國的軍將拿着刀殺了進去。

聽到這個消息的領議政大人真是暗暗叫苦,心想這事情可是要鬧大了,儘管現在朝鮮已經是滿清的藩國,但大明仍在,這樣的龐然大物朝鮮還是得罪不起啊,爲今之計也只能是儘快平息了。

無奈之下,只能是先派人封鎖那條街道,把街道上和附近的人抓起來問話,然後親自領着一干朝鮮官員去滿清這四百多人的駐地去通風報信。

參領溫裡罕中午不會營地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事實上,每日裡這些駐防的韃虜士兵忙完了常務,都是去各處遊玩享樂,朝鮮的領議政大臣到了他們營地的時候,只有一百多人在這邊午睡。

聽到這位領議政大臣誠惶誠恐的通報,這些韃虜的士兵們都是怒極了,心想這些不值一文的漢狗居然這般的猖狂,溫裡罕大人殺了那家店鋪的人算得了什麼,應該是把把弟兄們全部點起來,把這漢城內全部的漢人都是殺個乾淨。

那名領議政大人在這裡苦苦的勸說,說是不過是些膽大包天的漢人在那裡,朝鮮自己罪了,還請上國兵馬息怒。

正在這個時候,城防的武官騎馬匆忙趕來,也不顧得什麼禮節,直接到了領議政大人的跟前,下馬沒有利索。差點一個跟頭摔在地上。

看見這個武官的狼狽模樣,那些正在咆哮的女真士兵都是哈哈大笑,朝鮮領議政大臣地臉也是陰了起來,城防的武官卻不管了,直接到了他跟前耳語了幾句,這位還算鎮靜的領議政大臣也是臉色大變。

等到這位領議政大臣說是溫裡罕三人已經被那些漢人殺死的時候,這些韃虜的士兵終於是狂怒了,方纔的那番表現不過是想要多訛點好處。可真聽到首領被殺的消息,那可就真是要屠殺全城的漢人。

根本不管拿朝鮮首席大臣地苦求勸告,先有幾十人騎馬朝着事情的發生地跑過去,其餘的人則是去城中糾集人手。

朝鮮一干文武官員都是面面相覷,可這個局面他們無可奈何,也只能是跟上去勸告了,同時都是讓自己的隨從回家稟報,說搞不好城內會有大亂子,先關門閉戶做好防備。免得被波及到。

正藍旗的這幾十名士兵騎馬趕到了那條街道。街道上的商戶居民也不是傻子,知道這些滿清的士兵搞不好要大開殺戒,早就是跑了個乾淨,冷清清的街道上橫着一具屍體,名掙扎着跑出來的人。

看到這個景象,所有地韃虜士兵都是憤怒地大喊大叫,離近了一看。那名韃子士兵渾身上下都是血肉模糊,邊上丟着一把菜刀。

有兩名漢城的差役在邊上小心翼翼的解釋說道,來這裡的時候,就見到街道上的這具屍體,店鋪裡面也有兩具。身上都沒有一塊好肉,看那傷口都是被菜刀和剪子砍和刺的,很是悽慘。

菜刀和剪子,或許還有斧頭造成的傷口,這肯定是民間地人士所爲,那些正藍旗的旗丁們看到了傷口之後,也是證明了漢城的差役所說,這些漢狗好大的膽子,真以爲收了他們的錢就不殺人了嗎。

這條街道上地八旗士兵越聚集越多,看見這樣的場面。都是憤怒之極。特別是參領溫裡罕的死狀更加不能看,身上沒有一塊完整的地方。腦袋也是砍了下來。

看着各個眼睛發紅的韃虜士兵,在這條街道上的漢城差役愈發的戰戰兢兢,講話都是有些不利落了,不多時,同樣是戰戰兢兢的差役頭目過來,結結巴巴的說道:

“方纔抓到了幾名住在附近的住戶,說是這條街上地漢人都已經跑出城去了,順着南門跑地,差不多有一個時辰

這話說完,幾百名滿清士兵都是翻身上馬,其中一名副領高聲的大喊道:

“今日間,一定要把這漢城城內城外地漢狗殺光,給咱們統領報仇!!”

這些人都是抽刀轟然答應,一起的大吼,說完也不理會坐轎趕過來朝鮮一干文武大人,縱馬朝着南門就追去。

這些駐紮在漢城的滿州兵馬喧囂遠去,兵曹判書(朝鮮的兵部長官)惶急的和領議政說道:

“老大人,這……這怎麼辦?”

領議政也是神色灰敗的看着絕塵而去的滿清騎兵,半響之後,才結結巴巴的開口說道:

“若是能讓上國的使者消消氣,死點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別牽扯到咱們朝鮮就好。”

衆人都是默然,不知道該說什麼是好。

那條街道上漢人的店鋪老老小小的不少,這些人也不會有什麼馬匹,這麼多人的逃亡,肯定不會跑遠。

四百名韃虜的旗兵並不着急,在趕路的途中幾名頭目調度安排,他們仍舊是憤怒,所以這次要把這些膽大包天,失心瘋了的漢人一個個全都殺光,不能讓一個人逃脫。

本來漢城的大門在中午已經是關閉,可爲了這些韃子騎兵又是重新打開,這時節,來來往往與漢城和朝鮮其他地區的行人客商當真是不少,路上也是熱鬧,本來這城門提前關閉已經是讓人驚奇。百姓正在城下叫嚷的時候,卻看見城門打開,如狼似虎的幾百騎兵已經是衝了出來,城門這邊頓時是大亂,人仰馬翻,哭喊連連。

可韃子的這幾百旗丁那裡管得了這些人的閒事,依舊是打馬前衝。漢城這邊有幾條水路,比如說連接仁川的漢江水路,不過那麼多人按照沿途的問訊,地確是沿着南門的大道去往南邊的仁川方向了。

漢江狹窄,乘船的速度又慢,可能是害怕岸上的人堵截,這纔是選擇了走陸路,可這些人雙腿狂奔。又怎麼跑得過馬匹。

算算這時間路程,雙方最多也就是相差十幾里路,騎馬用不了半個時辰就能追上,想到這裡,韃虜們都是吆喝連聲,拼命的打馬加速。

朝鮮是個小國家,這些年的年景也不太好,行人商戶,也就是在漢城附近纔多些。追出來五里左右的路程。行人已經是頗爲稀少了。

沿途上偶然遇到擋路地人和車馬,滿清騎兵可沒有什麼好心閃避,直接是撞了過去,有那行動慢的,直接是拿着刀斧亂砍,朝鮮人的性命對他們來說可是一文錢不值,只能怪這些人倒黴了。

也有那聰明的。遠遠的看見這凶神惡煞的韃子兵馬衝過來,連忙的躲在路邊,倒是少了些禍事。明,但平民百姓的打扮和漢人卻有很大的差別,這些滿清騎兵也能分辨地出來。就這麼騎馬追了半個時辰,還真是不出他們所料,那些從城內跑出來地漢人出現在視野中了。

這條勉強能稱爲官道的大路兩邊,全是朝鮮高官貴族手中的水稻田,那些漢人中或許騎馬的早就是跑遠了,剩下的這些,都是些倉惶小跑的,人畢竟不是馬匹,跑了這麼久,又是心中驚恐。早就是疲憊異常。

看見目標就在眼前。韃子兵馬都是興奮起來,拍打着馬匹上前。本還有一支不小的朝鮮商隊在他們前面,看見這些韃子騎兵氣勢洶洶地追來,連忙朝着路邊躲避,幾輛大車都是翻進了水田之中,人也是狼狽不堪。可這些朝鮮的商人們卻不敢多說一句話,只是恭順的趴在泥水裡。

前面那些漢人也是看見了後面的追兵,也是加快了速度,可明顯是疲憊異常,跑也跑不動了。

“一個活的也不留,都砍

率隊地韃子頭目大聲的發令道,這命令被從前到後一個個傳遞了下去,有的人從背上拿下了弓箭,殺平民百姓,那就是殺豬羊一般。

越追越近,距離也就是百餘步了,落在後面的那些漢民看着要被追上,竟然是朝着兩邊的水田跑去。稻田裡面去,那裡面泥濘異常,騎馬更容易追上,殺起來更加的容易,在馬上的這些韃子騎兵依稀找到了當年在山上打獵的感覺,眼前這些失心瘋、膽大包天的漢人百姓就是那些獵物。

不過這種嗜血的感覺也就是瞬間,那後面地漢人跑到水田之後,卻是把跑在前面地人顯現了出來。

前隊的人沒有在奔跑,藉着後面地人的遮蔽,已經是擺成了個陣勢,在這個不算是寬敞的路上,每排十五人,一共是五排,舉着火銃嚴陣以待。

衝得太快了,想要是剎住已經來不及,那些韃子騎兵方纔還是興奮之極的心情已經是跌進了冰窖之中,第一排和第二排的韃子兵士也只能是絕望的大罵。

“開火!!”有人在對面大喊,第一排的火銃打響,第二排緊跟着射擊,本來韃虜騎兵的後面幾排還以爲這些火銃打不到他們,何況這些久在朝鮮駐守的太平兵馬,哪裡知道山東火器的厲害,這些人還琢磨着打馬前衝,趁機砍殺呢!

五輪火銃依次的打響,這幾百騎兵早就是衝進了射程之中,這樣的路上想要轉彎還真是不容易。

就聽到爆豆一般的砰砰亂響,硝煙瀰漫,亂哄哄的根本騰挪不開,太平日子過久了,什麼士兵也都是喪失了戰鬥力,就算是這些女真八旗也都些退不得轉不得的騎兵只是琢磨着對方的火銃停下,或者是衝上去砍殺,或者是逃走。

很多韃子騎兵的眼力頗爲不錯,看到了排在路上的那些火銃是五排,聽着身前的同伴慘叫着紛紛落馬,後隊的人還在盤算着,等這五排打完了。趁着這個空檔衝過去。

看見身邊地同伴們身體上迸射出血霧,聽到他們慘叫着從馬上栽下去,這火銃可要比這朝鮮的火器還要厲害,他們早就是絕了繼續前衝的心思。

第五排的火銃打完,果然是稍微有了個停頓,打馬快衝,可僅僅是個小停頓而已,火銃又是轟鳴打響。

這些前衝的幾乎就是正好撞上。又是一片死傷,五排的隊形,已經可以讓火銃能夠實現不間斷的輪射了。

隊形的每次輪換,實際上都是這發射火銃地隊形稍微向前,這也勉強能稱作槍林彈雨,人從馬上慘叫着跌下來,馬匹被火器的發射驚擾,人立而起,亂竄亂跳。把馬背上的騎兵甩了下來。讓本就是擁擠的路上又是亂成一團。

不過趁這個時候,已經有後排的騎兵轉過了方向,拼命的打馬朝着來路跑回去,這到底是那來的軍兵,實在是太兇悍了,回到漢城,關閉城門動員朝鮮的本地兵馬。發信求援兵,開城那邊還有兩百人,有一百人……

可後面的人一行動,卻發現方纔閃避到一邊地那個朝鮮商隊卻都是走到了路上,是不是朝鮮人不清楚。可手中拿着火銃和長矛,列隊逼近了過來。

他娘地,前路被堵死,後面又有敵人,這些女真八旗也都是發狠了,齊聲的吆喝,朝着那邊衝了過去,剛纔儘管恥笑漢民衝入泥地,可他們也是知道,穿着甲冑。拿着刀劍進入路邊的泥地。馬匹恐怕比人還要狼狽。

後面的火銃也是打響,不知道什麼時候。那幾輛翻在泥地裡面的大車也是被翻了過來,橫在了路上,這麼一搞,想要離開更不可能。

這“朝鮮商隊”的火銃也絲毫不比前面的“逃跑漢民”含糊,砰砰地打響,後隊也是慘叫連連,更讓人心寒的是那些拿着長矛的漢子,也不知道那裡來的這麼大膽,一幫人列隊擠上去,就和韃子的騎兵硬

這等長兵器攢刺而來,在馬上慌亂異常地騎兵怎麼能抵擋,這次來得匆忙,而且以爲是屠殺平民,也就是拿着刀劍而已,甲冑都沒有幾個穿着的,而且這些正藍旗的軍兵又都是在漢城養富貴的,打不得硬仗。

前面被打的頭破血流,後面這邊又是逼得緊,中間這些知道要是再不跑,這火銃和長矛很快就要招呼道自己身上管他兩邊是不是水稻田的泥濘溼地,先離開這前後夾擊的修羅地帶,這些韃子騎兵之中有些腦筋靈活的這時候終於是看出了些門道,發生戰鬥的道路,在這塊區域是條完全的直道,前後地敵人可以放手攻擊,不需要擔心道路曲折地麻煩,而兩邊都是水稻田,沒有什麼硬地。

這個局早就是被設好了,就等着他們撞上來了,現如今也是顧不得那麼多事情了,趁這個機會快些跑吧。

兩邊的水稻田看着平整,可土壤依舊頗爲溼潤,又滑又軟,馬匹本來就是受驚,有地韃虜騎兵一到邊上的田地上,就是滑到在那裡,還有的沒有跑幾步,就是陷在泥中,速度一下子慢了下來。

方纔那些四散逃進水稻田中的漢民百姓,卻從田中拿出了早就放在那裡的長矛和武器,快步追了上來。

一方驚慌無比,一方早有準備,一方是太平富貴多年,一方則是百戰百練的精銳,儘管是步卒對騎兵,可卻沒有什麼兵種的差距。

韃子騎兵的一名頭目,縱馬來到水稻田這邊,好歹是保持住了平衡,可馬蹄卻陷入泥中,費了半天的力氣拔出來,卻看到一名穿着青衣的大漢手持長矛跑了過來,這名頭目連忙的大呼驅動馬匹。

手中的長刀也是舉起,準誰想到到跟前,那人居然稍微一偏,在這種泥濘溼滑的地面上,誰想要移動方向都很不方便,可持矛的大漢卻能這麼迅速的變動方向。

在馬上的那名韃子頭目防備不及,被下面的大漢一矛刺中了左肋,大聲慘叫,再也支撐不住,從馬上就是栽了下來,馬匹則是慘嘶着跑遠了,左肋被刺,一時間不得死,在那裡翻轉着慘嚎。

那名大漢手持着長矛走到跟前,倒轉手中的武器,猛地朝着地上那個韃子紮了下去,這個頭目立刻是無聲無息,臨死的時候看到那名大漢的腳上穿着闊底的草鞋,在這泥地上自然是行動方便許多。

果然是中了別人的圈套……

兩邊堵住,不光是韃子的騎兵朝着稻田裡跑,這些穿着青衣的“逃亡漢民”和“朝鮮商隊”也是拿着武器跟過去,還有得直接騎上那些韃子丟棄的馬匹,上馬追擊。

埋伏者武器精良,勇悍敢戰,這些正藍旗的騎兵措手不及,又是太平無用,一開始就落了下風,然後就是一步步走向崩潰。

現在這道路上的前後兩端的伏兵都已經不用火銃了,換了長矛,漸漸的夾了上來,所謂女真八旗,向來都是以冷兵器的肉搏格鬥自詡,和大明還有其他國家的戰鬥,往往是一到肉搏,敵人都是望風披靡。不用火器,單純的用長矛逼上來,這些正藍旗的旗丁絲毫沒有佔到便宜,一個個慘叫着被戳翻,這邊絲毫談不上士氣了,可那些撐不住想要跪地投降求饒的,也是被對方冷漠的殺死。

難倒這些伏兵想要一個不留?不過,看眼前這個場面,的確是快要一個不留了。

與此同時,仁川港的街道,平時都是來自各處各國的海商一干人等,都是熱鬧非凡的,可今日卻冷清的很,只有一名名身穿青衣的漢子來回走動。

在邊上的一家小酒肆中,店裡的掌櫃夥計都是躲得遠遠,兩名商人打扮的年輕人圍坐在靠近門口的桌邊,含笑看着酒肆的門口。

不時有青衣人過來,把一顆人頭丟在酒肆前面,門口已經是有個不小的人頭堆了,看着駭人。

“大人,仁川這裡的韃子都殺乾淨了,人頭正好一百零

強烈推薦:

第137章 不信第370章 北邊第160章 討價還價第467章 滿洲包圍圈第199章 “攘外必先安內”的歷史淵源第271章 放與收第464章 巧拙自知 百炮雷鳴第22章 殺後第51章 定價標準第81章 認親 忠心 巴結第156章 下南京第391章 打完了 或許第122章 無能 無膽 無品第302章 棄剿用撫 暗渡陳倉第94章 莫名第520章 兩道命令第292章 扶國之利 有意無意第155章 猥瑣第361章 棋局處處 笑對風雲第470章 挫虜示威 汝州始戰第218章 船 賣不賣第173章 甲冑 馬具 傭兵第481章 賊世道 就位第32章 商量第347章 正陽鎮前的戰鬥第343章 國有慶父 南顧北盼第434章 大火併 又得子第37章 總旗第362章 亂紛紛 圍城打援第61章 相逢第114章 一無所獲第342章 某人 秘密 盛京第176章 人要有兵須跋扈第221章 喜事臨門第462章 守城者攻 火炮殺敵第259章 膠州營 向前第491章 牆內外第365章 尚有不如 內外夾擊第200章 出不去門第386章 殺紅了眼 仍然是孤軍第67章 相助第273章 草莽羣像第254章 接旨勤王第210章 家有急事第331章 萬事不如錢 拿人第324章 官軍的填河 裂痕第419章 齊王第447章 將有大事第133章 過年送禮第135章 不負君心第116章 不通生意第220章 屯田第532章 那是在武昌這是在襄陽第439章 問船 公府所見 南邊第63章 炒作第280章 子侄應孝 無雲亦龍第463章 尺度差異 定計長圍第513章 風向轉 人情變 李仙風第317章 十八孩兒 讖緯之言第505章 穩如泰山 戰場轉折第121章 遠方來客第527章 多頭並進第96章 拼吧第452章 開封 楊承祖第281章 米粒之光 養虎做患第495章 大潰敗第199章 “攘外必先安內”的歷史淵源第469章 引蛇出洞 鐵血肅奸第25章 鹽竿子第197章 陷害 不知世情第526章 齊王制度第229章 屯田和垂簾第279章 足餉爲何 後繼有人第415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87章 迴歸 京師第100章 膠州守備第198章 大宅門第502章 戰爭從炮火開始第191章 河上第26章 鹽吃鹽第245章 奪門第88章 簡單報復第452章 開封 楊承祖第169章 所見所聞所感第130章 鼓舞士氣第393章 一往無前 鐵血洪流第293章 豆萁煮豆 亂世刀兵第269章 海邊青壯 全家出遊第136章 忙年第141章 八閩鄭掌櫃第368章 人心趨利 大喜第153章 南京 南京第506章 戰場激變 似潰實計第312章 王府密宴 禽獸之兵第245章 奪門第188章 輕重第340章 不聽調 納雙妾第377章 借勢 辣手肅貪 低頭第304章 秘抒胸臆 士人從賊第35章 楞馬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