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

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對幕僚的建議,倒也沒有什麼火氣或者是憤怒,淮揚軍的確是駐紮在南直隸境內的兵馬。

而且按照職權的範圍,作爲南京鎮守太監的他,對駐紮在南直隸境內的軍隊都有調動指揮的權力,儘管按照程序來走,還需要和南京兵部尚書和南京守備合議決定,但他既然已經是率領大軍在外,實際上已經可以一人裁決。

現在河南境內的闖軍動向不明,南直隸境內的張獻忠部蠢蠢欲動,調動所有可以應用的力量抵禦,這也是理所當然。

不過這鎮守太監盧九德就是不願意去調動淮揚軍來支援,在他的幕僚眼中,無非是對淮揚軍在兩淮的橫行霸道,而且一分銀子也不送上來感覺到不滿。

可這是什麼時候,哪還管得了那麼多?

“公公,那張逆耗的起,咱們卻不能耗,張逆和革左五營的反逆,若是事情不順,直接退出這南直隸,再去其他地方逍遙,官兵若是不順,整個江南腹心之地恐怕要就要遭受着流賊荼毒?而且現在李闖和曹操在河南又是舉棋不定,若是北上還罷了,可最近鄉野風傳,說是即將南下……”

鎮守太監盧九德在壽州的駐紮之地,幾名幕僚言辭懇切的正在勸諫,這名幕僚還沒有說完,另一人就是接口過去:

“先下唯一的辦法,就是打垮這張逆的兵馬,然後全力籌備對付即將南下的李闖。”

“盧鎮守,我南省之兵,若是合那淮揚軍對張逆尚可有勝算,若是等李闖入南省,那就一切皆休!!”

話說到這裡,帥帳中的文武官員都是佔了起來,開口揚聲說道:

“事情緊急,請公公早下決斷!”

盧九德這些手下最近也都是鬱悶。心想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也是個殺伐決斷的人物。要不可能以一個閹人的身份,帶着大軍東征西討,怎麼這般的要緊關頭。卻遲疑不決起來,難道還因爲對方沒送銀子。那不是更應該調動過來嗎?

平日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行事都是霸道粗直,加上在軍中呆得久了,身上也有些丘八的習氣,換做平日,下面的人這麼相勸。要是不同意,恐怕早就是拍桌子罵起來了,不過今日地表現很是讓人不解。

盧九德趴在書案上,眼睛盯着桌面,好像是上面有什麼美景一般。不理會下面地懇切勸諫,半響纔是擡起頭,開口說道:

“你們這些兔崽子是串聯好了吧……”

但接下來卻什麼話沒有說,又是遲疑了半天才開口說道:

“現在的事態緊急,你們當咱家不知道嗎,可這山東兵馬,你們真以爲是那麼好用的,還調山東兵馬,你們看看花馬劉和黃鐵鞭那邊。又是什麼好相與地。”

花馬劉說的是劉良佐。劉良佐喜歡騎雜色地坐騎,黃鐵鞭說的是黃得功。作戰的時候都是用鐵鞭,這兩個人一人是當年被招安的闖營降將,一個人是當年遼東過來的軍將,出身不同,但這囂張跋扈卻是相同。

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抱怨完,才又是說道:

“要是囂張跋扈,咱家還不怕,可你們看看從頭至尾,這山東兵馬怎麼一步步塞到兩淮這邊,看着太不地道,咱家和南京城內地幾位大人都不願意讓他們在南省摻合的太多……這次若是讓他們進鳳陽府剿賊,怕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這句話說出來,整個的帥帳中都是啞然,山東兵馬在南直隸的所作所爲,從頭到尾,大家都是看着不順眼,但那時候,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也只得是當做是藥三分毒,捏着鼻子嚥下去。

自從在漕運河道上設卡收取厘金以來,山東兵馬更是在南直隸名聲大壞,有人攻擊山東兵馬囂張跋扈,除卻那些陳詞濫調之外,一些明眼人卻看出來山東兵馬這麼做,或許是有別地用意。

盧九德雖然算不上明眼人,但久在高位,也是打過仗,搶過權的人物,本能的覺得淮揚軍駐紮在兩淮之地,根本不是綏靖江北地方,倒有些意在南京的意思,偏偏又和地方上的豪族勾結的緊密,讓人頭疼的很。

身爲南京鎮守,想想隔江對岸,還有這麼一支“友軍”,盧九德睡覺都睡不安穩……

聽到盧九德的難處,那些齊聲勸諫的文官武將們彼此面面相覷,倒也是沒什麼話可說了,幾名幕僚更是心裡哀嘆,心想大明天下怎麼這樣多災多難,不光是流民肆虐,關外有大敵威脅。

就連自己地官兵武將,居然都是讓人百般提防,屋中安靜了會,終於有人遲疑着站起來,開口緩慢地說道:

“流民自亂起時,流竄各省,未嘗聽聞有善待士紳官宦者,所過之處,貧民黔首存身保命,士紳官宦,大都是破家滅族。”

帳中衆人都是點頭,盧九德也是直着身子仔細傾聽,那幕僚說的緩慢,不過卻字字清晰:

“讓淮揚軍入鳳陽府,縱使跋扈還能到哪裡去,比起花馬劉行軍,沿途州縣閉門戒嚴如臨大敵地模樣,總歸不會再壞……學生再說一句悖逆的話語,即便是真有不可言之事……山東兵馬總歸是官兵出身,看他在兩淮的表現,對待士紳豪門還算是體貼的,總歸是有點法度規矩,若是那流民真的得勢…….怕是一切休提了…...”

這名幕僚說完,屋中安靜異常,這幕僚話說的太實在,臉上有些蒼白,這話觸犯忌諱太多,大逆不道的話也是太多,說出來委實是要一番勇氣。

屋中的安靜持續的並不久,鎮守太監盧九德卻是在上首咬咬牙,猛地一拍桌子,尖聲的說道:

“你這話是逆耳的忠言,兩害相權取其輕,咱家明白。這就下文調淮揚軍入鳳陽府。先把這些天殺的流賊趕出去再說!!”

鳳陽府和廬州、安慶兩府,現在所謂的闖王南下的消息傳揚的是亂七八糟,已經什麼稀奇古怪地消息都有人講了。不過這個消息對許久沒有存進地八大王張獻忠卻不是什麼好消息,他把隊伍又是朝着廬州府靠了靠。和革左五營分開距離。

去年他帶着殘兵敗將去投奔李自成,本來想按照當年在谷城的例子,讓對方資助些衣甲兵馬,然後東山再起。

誰想到闖王李自成竟然想要用強讓讓成爲部署,那年張獻忠也曾說過這樣的話。不過只是問問而已,闖王卻大有不做我闖營地人,今後就不要做人的態勢,張獻忠也是不願意落於人下地角色,怎麼會同意。

到最後還是曹操羅汝才用了手段。才偷偷的把張獻忠放走,接下來的這一年多,張獻忠有勝有敗,而李自成的勢力卻是滾雪球一般的膨脹,彼此強弱愈發地懸殊,眼下大家都不是帶着苦哈哈求活的時代了,而是琢磨着給自己打個天大的富貴下來,彼此援手協助的事情不必講了。

防備着被人下黑手,吞併隊伍纔是如今的常態。八大王張獻忠心中也是鬱悶。心想老子這邊才略微打開了些局面,你闖王就要來摘桃子。這實在是太不講究規矩了。

這革左五營則是出於對闖王一貫心嚮往之地隊伍,雖說現在聽張獻忠的指揮,可闖王那邊要是過來,還真就未必誰聽誰的。

無奈之下的張獻忠一邊把隊伍和革左五營拉開距離,一邊催促着手下的骨幹力量猛攻,如果能在闖營到來之前,先在這鳳陽府打開一片局面的話,那可就是進退從容多了。

本來雙方這麼相持,官兵又是犯了些老毛病,在那裡有些懈怠了下來,結果張獻忠催動兵馬猛攻,革左五營自然也不閒着,也是跟着齊上。

結果劉良佐的兵馬第一個支撐不住,灰溜溜的被打回了下蔡,甚至都不敢在城外紮營,索性是進入了下蔡鎮上,不敢外出。

黃得功本來還算是能打,但劉良佐一跑,左翼立刻是露出好大的漏洞,無奈之下也只得是緩緩地撤退,好在是盧九德地兩萬南京禁軍還能壓得住陣腳,各處的兵馬總算沒在對方地追殺之下崩盤。

但遭受這樣挫折之後,以官軍的士氣和戰鬥力,無論如何也要休整才能再次的出戰,否則就要崩盤。

相持了將近一個月,流民軍隊在南直隸第一次有了主動權,而且還是在官兵增兵的情況下取得的。

這實際上不是八大王和革左五營的戰鬥力有怎麼樣的增長,而是在河南的百萬大軍的軍勢,在這種南下可能的威脅下,流民軍勇氣十足,而官兵打的縮手縮腳。

這場戰鬥,是在鎮守太監盧九德的調兵文書發出去四天之後發生的,官兵朝後退了將近三十里路,原本官軍的前鋒是在霍丘和壽州之間的正陽鎮駐紮,隨時壓迫流民軍隊,在這之後,正陽鎮則是被革左五營佔領,壽州一下子成了最前線。

盧九德無奈,只得是安排手下的親信去往鳳陽中都和南京去請求援兵,所謂的“中京”和“南京”還有部分的留守兵馬,眼見如此,也只能是把動用這些老底子兵馬了。

不過這求援的親信纔派出去,出去三個時辰不到,就灰溜溜的跑回來,驚慌失措的跟城中的人說道:

“有一隻大軍從東邊來了,看那旗號服色,不像是南直隸的兵馬!”

得到這個消息的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和一衆的軍將都是驚慌失措,不過隨即就是回過味來,這肯定是淮揚軍的兵馬。

儘管這是友軍,可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以及各隊手下的兵馬卻還是收攏隊伍,回到城內據守,在官兵眼中,防賊和防備友軍那是一個性質的事情。

南直隸官兵的哨探不斷的傳遞消息回來,說是淮揚軍已經是沿河急進,盤算這個時間,還有一天就能到達正陽鎮。

看這淮揚軍竟然是不想和友軍配合,孤軍深入去和對面的張獻忠以及革左五營作戰,南直隸江北的兵馬多有聽說過淮揚軍戰鬥力的,覺得倒也不稀奇。官兵的強兵。以一當十打賊軍並不稀罕。

那些不熟悉的,都是心中暗歎,心想這支援軍搞不好就要交待在這裡了。枉自大家爲了是否讓這隻兵馬前來費了那麼多口舌,看來是白費了。

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在人前表現地頗爲平靜。和壽州地地方官閒聊的時候,還誇讚了幾句,說是山東副將陳六識得大體,忠勇剛烈。

但私下裡,盧九德卻和自己的幕僚抱怨大罵。說是這山東兵馬真真不是朝廷地兵馬,那還有什麼顧忌,算算髮出調兵文書的時間,幾乎是文書一到,大軍即刻啓程。若沒有預先地準備,怎麼會如此迅速的拔營出發。

而且這淮揚軍在江北駐紮,平素裡就在那兩個府活動,什麼時候聚集了這麼多的船隻,看來是早有算計。

要說是立刻拔營,以淮揚軍的訓練和動員力,倒是可以辦到,儘管這個本事在其他的大明官兵眼中看着是如此地不可思議,在膠州營來說。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這隻能正在訓練的新兵。

但這麼多的船隻實在是太露痕跡了,南直隸水道交錯。水網密佈,船隻衆多,可大軍行動,人員和輜重,需要這麼多的船隻,倉促間哪能這麼容易湊齊,何況怎麼盤算時間,都是調兵文書一到,那邊就是即刻的啓程。

有異心,不讓人放心,但這樣地局面之下,那邊有河南百萬流賊即將入南直隸的威脅,又有面對面張獻忠和革左五營突然高漲的攻勢,周圍唯一有力量的軍隊,也就是這淮揚軍,結果讓人不放心的淮揚軍,成了此刻唯一的選擇,不是想用,實在是不得不用。

可盧九德以及下面的幕僚、軍將卻也是哀嘆,衆人下了好久的決心和口舌才調來淮揚兵馬,搞不好就要交待在二十萬流賊兵馬那邊了。

駐守在正陽鎮的流民軍前鋒部隊左金王劉希堯,革左五營,革裡眼賀一龍與左金王劉希堯地實力最大。

正陽鎮在東肥水和穎水交匯處地邊上,此地也是交通的要衝之一,扼守住這裡,就能讓整個大軍保持在進攻地態勢上,而對方則需要後退到壽州纔有站住腳的地方。但革左五營的部隊,實在是沒有想到,在南直隸,居然有這麼肆無忌憚的官兵,就這麼大搖大擺的在距離正陽鎮五百多步的位置停船靠岸,絲毫不在乎那邊的流民大軍,官兵們魚貫下船,民夫丁壯在那裡搬運輜重。

左金王劉希堯並沒有什麼驚訝和遲疑,在看到船隻的時候,就應是讓駐紮在鎮中的兵馬列隊,準備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突然到來的這官兵是逆流而上,劉希堯這邊直接是弄了十幾艘小船放上柴草,點燃了之後之後朝着下游放了過去。

這手段倒也是稀鬆平常,但這段時間,還真是燒了幾艘官兵的兵船,見到這兵船過來,兵丁們都是驚慌失措,急忙的跳下河去。

不過膠州營這邊卻是早有準備,這段的河道本來就不寬,火船到了跟前,官兵的船頭,就有十幾名的官兵拿着包鐵的長竹竿在船頭頂住,那火船本來就是澆了油,又是乾枯的柴草,被頂住之後很快就是燒漏了船,沉在了水底。

這燒船本來是個前奏,左金王這一營也不指望這個會給官兵造成什麼殺傷,火船放出去的時候,手持刀槍的士兵也是跟着跑了出去。

淮揚軍的士兵已經有許多人上岸,第一排按照作戰的操典,還是火銃兵在前,此時當先的火銃兵都是射擊完之後,準備肉搏的戰士。

他們都是半蹲在地上,火銃都是架在前面的矮盾上面,膠州營的火銃兵有部分是參加短兵相接的戰鬥。

手中拿着刀斧和盾牌,大明的刀盾兵一般都是圓盾,山東兵馬爲了架起火銃,盾牌都是長方形的,在上方有個缺口,類似木叉中間,正好是架住火銃。

第二排則是直立拿着火銃

和窮哈哈的闖營以及曹操軍不同,就在這一帶的革左五營裝備頗爲的不錯,地方富庶,不光是官軍有錢,就連這流民軍隊的裝備和給養也比同等的軍隊強出不少,衝在最前面的流民士兵手中拿着弓箭和鳥銃。

後面還有流民推着火炮朝着外面走,不過要着急打官軍一個措手不及,讓拿着火銃和弓箭的士兵跑在了前面。

膠州營淮揚軍在到達下船位置百餘步的時候,火銃兵們才從軍官們那邊得到火藥的分發,彈藥都是在大木桶之中存放着,這等大木桶用生石灰的布包環繞,就是爲了不至於潮溼,保證火藥的威力。

鳳陽府和廬州府交界一帶,本就是水網交錯,空氣潮溼,不管是弓弦還是火藥都是很容易被空氣中的溼氣影響。

革左五營的這些弓兵也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想要儘可能的跑到六十步左右的距離來拉弓射箭,革左五營拿着鳥銃的士卒們更是跑到前面來,啞火的比率肯定很高,但羣體射擊,總會形成火力密度。

但膠州營火銃有效射擊範圍是一百餘步,這個距離對於革左五營的士兵來說,就是死亡。

“開火!!”第一排的火器統領聲嘶力竭的大喊,這倒都是練熟的戰術動作,早就是裝填完畢,準備射擊。

第一排和第二排的火銃射擊,間隔很短,本來還準備給官兵下馬威的革左五營頓時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衝在最前面的人頓時是人仰馬翻,水道縱橫,沒有太大的空間能夠展開戰鬥,按照膠州營的編制,即便是一個營也無法完全的展開正面。

第一排和第二排的火銃兵災射擊完畢之後,並沒有撤下去,反倒是在原地裝填彈藥,後面的長矛兵則是按照這個陣列,把長矛放平,但前排站着火銃兵,後面的長矛斜上。

在岸上的膠州營,緩慢的朝前移動,革左五營的在弓箭和火銃被迎頭一棒之後,就開始吆喝着後排的火炮。

空氣中尖利的呼嘯響起,接着就是人仰馬翻,慘叫連連,淮揚軍的火炮也是被推上了岸,咋一接戰,革左五營就沒有站到一點的便宜,只得是步步的後退,船上除卻是士兵和軍官之外,還有大批的民壯。

前面頂住了第一波的攻擊,後面大批的民壯開始上岸,手中拿着工具,跟着最前面的士兵陣列一步步的向前。

左金王的隊伍遭遇小挫,稍微朝着後面收了一下隊伍,在軍官頭目的大聲吆喝下,開始準備第二波的反攻,不過卻看見對面的官兵卻停住不動,隱約聽見對面人馬翻騰,好像是在忙碌什麼.....

第408章 氣象興旺 紛紛來投第217章 下注而已第30章 有事相求第283章 草木皆兵 破竹不成第194章 小事 大事第54章 遼民苦第455章 塞下曲第265章 山東總兵第52章 分片第309章 欲見先縱 舍子求功第296章 猛虎驅羊 玄虛典故第357章 再戰第281章 米粒之光 養虎做患第94章 莫名第65章 潦倒的宦官第231章 人定勝天 家政第117章 跳河第433章 軍改 收納 天下太平第83章 照顧 事起第79章 謙卑的同知第121章 遠方來客第273章 草莽羣像第281章 米粒之光 養虎做患第415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279章 足餉爲何 後繼有人第407章 耀武 鎮怖 判斷 選擇第212章 通過第419章 齊王第112章 豫西第316章 意料之外 野心何來第419章 齊王第504章 絞殺戰第367章 南征動員 內有隱憂第64章 收穫 河邊第126章 送出去第374章 盲點 招安 汝州陷落第255章 送行 撲空第211章 考試第447章 將有大事第236章 探第378章 商事 入關第45章 震懾第424章 未到太平享樂時第350章 濟寧的悠閒時光第534章 大勢所趨第104章 東家請客第480章 似曾相識的決戰第220章 屯田第445章 戰小疑多 步步麻煩第275章 亂又起 練餉 斷煤第219章 模仿第238章 大時代的序幕第401章 困獸 轟殺 合圍第273章 草莽羣像第344章 追殺 遇虎 風雨將至第273章 草莽羣像第283章 草木皆兵 破竹不成第281章 米粒之光 養虎做患第259章 膠州營 向前第346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297章 無心之言 或許成讖第41章 人棄我取第253章 鉅鹿 賈莊 盧象升第239章 急報第328章 爲淵驅魚第156章 下南京第156章 下南京第152章 託付第32章 商量第228章 既定事實第496章 大勝 汝陽陷落第268章 歸鄉悲喜劇第206章 突進第155章 猥瑣第199章 “攘外必先安內”的歷史淵源第496章 大勝 汝陽陷落第144章 請校閱第79章 謙卑的同知第432章 順立第395章 李將軍到第437章 元帥府 開封城第456章 斬單于第413章 西門宣勝 欲害不能第151章 記憶的歷史 印證第433章 軍改 收納 天下太平第59章 青鹽第519章 迴應 助你上煤山第67章 相助第68章 立木第36章 年貨第167章 私聊第241章 堅持第289章 責任之內 新戰心怯第191章 河上第21章 遭遇 殺第409章 戰時百態 望夫 捷報傳第285章 兵事生財 處處不平第115章 順手救人第43章 狹路相逢第536章 初定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