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終有報應 松山破

松山大敗的罪魁禍首……

本來還準備拿腔拿調的這兵部主事張若麒,聽到這句話之後,好像是被打了當頭一棒,立刻就懵了,官場之中上下分明,可也講究個體面尺度。

官場之上起起落落,誰也不知道將來會如何,所以說話辦事之間都是留三分餘地,不把話說絕。

何況這張若麒還是兵部派下來覈准兵馬數目發餉的,等於是這兵部尚書的代表,張若麒的喜怒,直接和核查的結果,以及發餉的多少相關。所以即便是張若麒是六品,但衆人卻不能用對待六品官員的態度來對待。

最起碼要有幾分客氣,還要討好奉承,按照官場常規的確是如此,張若麒雖然在濟南城內外感覺到有些不對勁,但進這正堂裡來的時候,還在琢磨着如何先刁難對方一下,反正皇帝和尚書都在京師,張若麒拉大旗作虎皮也方便的。

想當初在山海關外,洪承疇那是起居八座、名震天下的重臣,在他面前,一向是桀驁不馴的武將們也都是俯首聽命。

但這樣的豪傑人物,在自己的面前,還是被忠君的大義,還有朝廷旨意壓的擡不起頭來,這法子用在洪承疇頭上好用,用在山東巡撫和總兵身上,肯定也是好用。

誰想到一進門就被對方揭開了瘡疤,罵人不揭短,對方這可是一點情面不留了,何況關於松山的大敗,也沒有蓋棺定論,張若麒打死也不承認自己要承擔主要的責任。

張若麒什麼京官的風度和盛氣凌人都是丟在一旁,瞬時間臉紅脖子粗,直起身來。在那裡粗着嗓子說道:

“怎麼能如此說,張某不過是小小的監軍,出關的大軍乃是洪承疇統轄,這戰敗之責全在那洪亨九身上,與張某何干,張某這次奉朝廷的旨意,兵部陳尚書地支派,來這山東清點兵馬,發放餉銀……下官一來,大人就這般的血口噴人。莫非山東的兵馬有什麼不可告人之處!”

這番侃侃而談,張若麒倒是不含糊,不過到最後好歹是驚醒過來,自己身份你在這裡,把這張某換成了下官。

說到這裡才發現。一進門因爲光線明暗的轉換,他根本沒有看清楚到底是誰說的這句話。

李孟坐在那裡紋絲不動,顏繼祖卻扭頭看了看坐在李孟身後的鐵面人,這句話應該就是這鐵面人說的,這聲音依稀有些印象,不過倉促間卻想不起來。

聽着張若麒又是扯大旗,又是帶威脅的一番話。李孟對邊上的顏繼祖淡然的說道:

“顏大人,這主事是六品,按照禮節規矩見你我二人應該如何來着?”

那張若麒一進門地那些做派,讓巡撫顏繼祖極爲的反感,在山東顏繼祖雖然沒有實權,可除了李孟之外,其他人都是對他客客氣氣。沒有絲毫的失禮處,這一個小小的主事有什麼猖狂的。

說起來顏繼祖在京師地時候做吏部都給事中,也是個七品。但這個七品只要是坐滿這個位置,馬上就有地方上督撫和六部的侍郎位置等待着,屬於京師中一等一的人物,他在京師呆的久了,自然知道張若麒這等人物到底是怎麼回事。

聽到李孟發問,顏繼祖毫不客氣的說道:

“禮部對此事有明文定例,這主事應該跪下磕頭請安之後方可談論公事,不然要以失儀論處。”

李孟點點頭,冷眼看着面前這張若麒。開口說道:

“果然是個無禮狂悖的小人。讓他跪下磕頭”

一說完,兩名親兵走了過來。朝着那張若麒的腿彎猛地一踢,這兵部主事措手不及,馬上是跪在地上,後面地親兵手上不停,一名親兵直接按住張若麒的腦袋碰到了青磚地上。

張若麒在松山之敗的時候,腿腳雖然飛快,可還是個文弱書生,那親兵的力量他如何抵擋的了,直接就是按在地上,碰碰的磕了三個頭,好在這堂上的親兵力量把握地很有分寸,人沒有傷到。

不過即便如此,這張若麒額頭上還是青紫一片,親兵鬆開手站在他身後,勉強擡起頭的張若麒終於是感覺到害怕了。

“巡撫大人,李某這邊有些話想要問這張主事。”

李孟開口客氣了下,顏繼祖拱拱手,李孟冷聲的開口問道:

“張若麒,洪督師率領十三萬兵馬出關,那關外本就是兇險之極地地方,本就不太有可能獲勝,頂多是守成,我不明白,你爲什麼還要設置重重的阻礙,松山之敗,於你等還有什麼好處嗎?”

張若麒的腦袋嗡嗡作響,聽到李孟問話還想反駁幾句,後面的兩名親兵好像是動作了一下,身上的兵器和盔甲相碰作響。

文人的風骨有的是寧死不屈,有的則是給點小的苦頭,骨頭立刻就軟了下來,這張若麒明顯就是後者。

開始地囂張氣焰已經是蕩然無存,他現在心裡害怕地要命,生怕對方直接就在這正堂上結果了他。聽到李孟的發問,也不管李孟地問題有多麼的觸碰忌諱,他也顧不得了,趴在那裡一動不敢動,恭恭敬敬的說道:

“洪督師何等的人物,小的有天下的膽子,又怎麼敢去做什麼,小人記得,臨出關前,兵部陳尚書叮囑小人,說是洪亨九這次若救援成功,回返之後,這兵部尚書的位置也就得他做了,所以這功勞萬萬不能讓洪督師獨吞,一定要搶過一些來,小的這纔有膽子說三道四,再者說,自離開薊鎮一路北行,聖上的一道道旨意一直沒有斷過,若沒有陳尚書,小人哪有那麼大的膽子……”

這張若麒竹筒倒豆子的全部說完。正堂上一片的安靜,李孟回頭看看坐在那裡的孫傳庭,儘管帶着鐵面地孫傳庭坐在那裡看着很鎮定,但手腕卻在那裡輕微的顫動,呼吸也是粗重了些,顯然是激動之極。

李孟自然知道這孫傳庭到底爲什麼激動,不過在這正堂之上,許多外人,有些話也不能多說,卻又是轉向坐在一邊的顏繼祖。開口詢問到:

“顏大人,我山東兵馬在冊的數目有多少?”

張若麒嘴上回答的恭恭敬敬,可心中卻已經是把山東的文武祖宗八代都是罵了幾十遍,心想在這山東我暫且忍着,等回到京城。肯定是要找你們好看,不過聽到上面的問話,又是糊塗了一下。

心想這山東真是詭異,先是問這無關的松山之事,然後山東的主帥居然自己還不知道自己手下的兵馬有多少。

那邊顏繼祖琢磨了一下,欠欠身開口說道:

“山東兵馬,朝廷中向來都是按照兩萬五千兵發餉。這兩萬五千應該是在兵部地定數了。

李孟伸手拍拍額頭,笑着說道:

“這數目我總是記不清楚,有勞顏大人費心了。”

兩個人對視一眼,嘿嘿的笑了起來,他們兩個這麼打趣,坐在身後的孫傳庭多少也覺得心情好了一些,可下面的張若麒卻聽的是滿頭霧水。不知道所以然,他倒是覺得這山東兵馬搞不好有極大地漏洞。

要不然身爲山東總兵,怎麼能連自己麾下的兵馬數目都記不清楚。或許這就是山東總兵李孟絲毫不顧朝廷的體面規矩,給自己下馬威的原因。

跪在那裡的張若麒根本沒有人理睬,李孟聽到顏繼祖說出那個數目之後稍微琢磨了下,就開口說道:

“張主事,這次是來點驗我山東兵馬,你已經是耽擱了這麼多天,明天我就安排你去城外點驗,做完了你的差事,快點滾回京師。”

兩萬五千兵馬。說點驗就點驗。連作假都不用嗎,本來張若麒琢磨着。山東總兵李孟手中也就有一萬左右的兵馬,這就是他敲詐勒索地理由,今天吃了這個虧之後,就把這個理由轉變成大罪過,準備回京稟報。

誰想到對方是滿不在乎,大大咧咧的說讓自己去點驗,莫非是腦子壞掉了?

這一天總算是住在城內了,張若麒一行人可沒有在來的路上那般氣勢高昂,琢磨着如何敲一筆錢財出來,住在這城內的客棧之中,晚上誰也沒有睡好,院子外面有兵丁環繞,誰也不知道外面這些人到底是在看守的還是準備半夜進來殺人的。

不過一夜無事,第二天一早,就有幾十名騎兵過來引領,爲首的是個把總,進門來沒什麼客套,直接說要來領張主事去點驗兵馬。

張主事這行人到現在,對這山東種種舉動已經有所麻木了,反正這邊和大明也就是衣服差不多,其餘地好像都有不同。

也有兵部主事張若麒的下人,偷偷摸摸的到張主事跟前說,還是不要出城地好,千萬別一出城,帶到個僻靜地方,把大家直接宰了,這名素來是張若麒最親近的下人,說完這番忠心耿耿的話語之後,被張若麒擡手打了個嘴巴,開口罵道:

“腦子壞掉的奴才,你看今日這局面,莫非在城內就宰不了我們嗎,莫要多說,他們讓幹什麼,跟着去就是了!”

出城之後,這幾十名騎兵果然沒有什麼惡意,只是領着張若麒在城外的軍營一個個的點驗,山東的兵馬是脫產的士兵,每日裡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訓練之中,他們清晨出城,正好是趕到濟南城外地老營士兵列隊操練地時候。

點驗這一隊隊列成整齊隊伍的馬步士卒,倒也是方便快捷,這局面真是讓張若麒等人目瞪口呆,二萬五千,這個數目當真是不小,要一個個數出來都要花費不少地時間,更不要說清點着兩萬五千名兵馬。

整整折騰了一天,回到城中的張若麒已經是面如土色,一個個營那麼走過去清點,實在是疲憊異常。

二萬五千人是個實數,而且張若麒還發現那些騎兵領着他們圍着濟南城順時針的轉,肯定還有軍營沒有轉到。

感情這山東的兵馬比起兵部記檔的還要多。想要藉着山東總兵吃空額的削減這李孟地實力是不可能了,這面如土色,還有個別的原因,巡視各個軍營的時候,列陣操練的那些山東士兵都是殺氣森森。

盯着自己這幫人的眼神也是極爲的不善,點驗的時候,好像感覺芒刺再被,渾身上下都是冷冰冰的,萬軍中走過,這張若麒好歹是十幾萬大軍的監軍。在關外見識過的,還算是能保持個鎮定地狀態。

可跟着張若麒那些伴當和小吏,在點驗的時候,有好像是渾身篩糠一般的顫抖的,有走了幾處。就癱軟在地再也爬不起來的,一個個醜態百出,山東士兵們看着這些京官本就不善地眼神中更是多了幾分鄙夷。

這樣敵對加上鄙視的眼神和態度,即便是張若麒這種打熬多年的厚臉皮,都是覺得渾身的不舒服。

山東這方面做的可是滴水不漏,既然實有兩萬五千兵馬,點驗完畢。就有總兵衙門和巡撫官署的小校和官吏拿着相關的文書過來,由兵部主事張若麒在上面簽字畫押,再由山東巡撫和總兵用印之後,裝入信封,用火漆奉上,然後派專人送往京師。

用地理由很是冠冕堂皇,說是如今這個局面。既然點驗軍馬,想必是要大用山東兵,所以出來點驗兵馬的結果。要儘快的給京師送去,讓有司知曉,不要耽誤了事情。

張若麒什麼反駁的理由也說不出來,何況在此處也沒有他反駁的資格,只得是乖乖的接受了。

他心中可氣得要氣得要吐血,對方先把這點驗的結果快馬加急地送到京師,自己就算是想做什麼手腳也沒有地方下手了。

點驗完兵馬的第二天張若麒這幫人就被打發上路了,山東倒是沒有一點的客氣,直接就是趕人。

這次比起來時。倒也有些不同地。就是多了幾十名騎兵護送,這一路上務求不讓他們這些人出一點事情。給他們安然無恙的送回京師。

張若麒出京師之前渾渾噩噩,這這次從山東回去,精神狀態倒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同樣是毫無精神。

點驗兵馬一點油水沒有撈到,反倒是被對方羞辱了一番,偏偏自己找不到一點的理由來刁難對方,點驗兵馬的文件自己是確定署名,自己這一行人去的時候多少,回來的時候就有多少人都是安然無恙,也不能說山東脅迫威脅自己。

整件事好像有一股氣鬱積在心口,這麼被對方折辱和逼迫,但卻找不到一絲一毫能打擊報復或者是誣陷對方法子。

想來想去,目前能說給這山東兵馬下眼藥的機會,也就是說這山東總兵李孟心懷不軌,欲行大逆的勾當。

但自己這確認點驗地文書纔到京師,回去就誣陷對方心懷不軌,怕是倒黴地不是山東總兵李孟,而是自己,那賀人龍和左良玉,所在之地,地方官和言官御史不知道有多少彈劾的奏摺和文書,那有一樣起到作用。

張若麒心中有數,若是回京就告對方有不軌之事,做那謀逆地勾當,只要山東一個反駁的摺子上來,那先下獄問罪的肯定是自己,而且那兵部尚書陳新甲會不會再這麼庇護也很難說,趁這個機會讓自己不能翻身都有可能。

越想,這張若麒越是咬牙,目前對對方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是心中在那裡暗自的放狠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二月十七那天回到了京師,到兵部尚書陳新甲那邊交卸了差事,陳新甲沒有給他什麼好臉色。

雖說是給肥差美差塞住他的嘴,可這差事也不能辦的這麼差勁,事先已經是叮囑了要“認真仔細的查“,在官場那種談話只說三分的慣例下,這話幾乎就等於明着告訴你了,一定要在點驗山東兵馬的時候查出些毛病來。

結果你卻報備一個人數準確無誤,山東兵馬不曾吃一個人的空額,這不是天方夜譚嗎?這麼多年一份餉銀也沒有發下去,他山東的軍兵都不是不吃飯的木頭人。怎麼可能一個空格不吃還在那裡挺着。

這到底是辦地什麼差事,你張若麒拿了山東多少銀兩,莫非還真以爲自己手中有松山的把柄可以要挾誰不成,松山大敗的罪名,你做爲監軍也應該被殺頭。

交差的時候,陳新甲的臉色極爲的陰冷,只是說張主事辛苦了,先回家休息幾天,等部內有事了再派人叫你回來。

事已至此,張若麒也是沒有什麼辦法挽回。只得是灰溜溜離開兵部回去“休息”。

陳新甲倒是給這張若麒一個機會,若是在山東收取了多少好處,最起碼要把這大頭送過來,這樣事情還有轉圜的餘地。

可這張若麒在山東什麼也沒有拿到,自然也沒有什麼去分給兵部尚書陳新甲。這樣則是讓陳新甲更爲的厭惡。

辦差不利,又對上官不敬,張若麒徹徹底底的失寵了,在家歇息的第三天,就接到了兵部一名小吏傳來地消息,說是管理檔案的林主事那邊事務繁忙,尚書陳新甲準備調你去協助。

對這樣明顯的貶值。張若麒也是無話可說,從山東回來的他心中一直是感覺不妙,在松山回來之後,他還以爲那件事情已經是過去,不會再有人追究。可卻還有人一直記得。

離開山東之後,在山東總兵衙門正堂上受到的那些折辱和對待,甚至是山東地那些和大明天下有許多不同的詭異之處。記憶都是模糊不清,張若麒只是記得坐在山東總兵李孟身後的那個鐵面人。

在那個做工粗糙的鐵面具的眼孔露出的一雙眼睛,眼神中帶着無窮的恨意。那眼神極冷,張若麒在剛離開濟南城地時候,還有些納悶,心想自己平時爲人處事還算是圓滑婉轉,不記得得罪過什麼人,怎麼會有人對自己有這樣的恨意。

可從山東到京師的這段時間,那雙帶着恨意的眼睛卻在他的記憶中越來越清晰,而且漸漸的和無數人影重合起來。

這無數人的形象張若麒在隨着大軍出關地時候,僅僅是一瞥。沒有什麼太深的印象。可此時,這些或許被困在松山。或許是死在那場大潰退之中的士兵和軍官們,那些一瞥而過地印象卻變得無比的清晰起來。

松山之戰死了那麼多大明的士兵,應當擔負很大責任的張若麒心中一直有一種恐懼,自己害死這麼多人,那些冤魂會不會來找自己索命。

現在人一衰頹,這種想法更加的不可抑制,知道自己被調任去整理文檔之後的第二天,張若麒就陷入了這種恐慌之中。

既然是調到清閒職事,心境又是極差,張若麒索性是在家多呆幾天。

目前他這種狀況,什麼人也不願意和他來往,就連老婆都是帶着孩子回了孃家,傍晚的時候,張家的門前就很是冷清,不過調任侯第三天的傍晚,一名更夫模樣地人出現在他家地門外。

這等六品小官的宅邸並沒有什麼太嚴密地防衛,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那名更夫打扮的人小心翼翼的潛入張若麒的臥房。

這沒有什麼懸念,但繩索套在張若麒脖子上的時候,他拼命的掙扎,從嗓子裡面擠出來聲音問道:

“是陳新甲派你來……”

那名“更夫”雙臂用力,湊到張若麒耳邊說道:

“我家大帥帶句話過來,松山死了那麼多的大明官兵,斷沒有留你活着的道理。”

不知道爲什麼,那名更夫說出這句話,張若麒渾身上下抵抗的力氣都是消失無蹤,聽任那絞索一點點的收緊。

第二天,張若麒的門房發現了自家主人的屍體,被人吊在高處,看來是上吊自殺,這消息傳開,沒有什麼人關心,有人說是報應。至於兵部尚書陳新甲,在心裡則是鬆了口氣,這張若麒死了,總算是去了一個心頭的隱患。

崇禎十五年二月二十一,松山城中已經沒有什麼糧食了,下面的士兵窘迫無計。就連統帥這些人的督師洪承疇也只能是喝點稀粥。

留在松山城中的大明官兵從去年被圍時候起,就斷斷續續的有逃散的人員,不過城內地軍將也懶得管了,這大軍的糧道被斷,又被滿清韃虜挖掘壕溝層層的圍住,此處已經接近死地,要是跑就跑吧。

洪承疇和孫傳庭、盧象升都是大明的文臣之中有武將模樣的範例,所謂的文生武相,身材高大,相貌威猛。而且這三人都是身體健壯,能騎馬開弓的角色,除卻統領總兵率領的兵馬之外,也有自己的直屬部隊。

當然這樣,統領下面的武將比起那些文人出身地統兵文臣。也有許多的優勢。

在城中的洪承疇官署所在,幾名親兵在哪裡稟報,一貫是威猛的洪承疇雙頰深陷,已經是瘦的脫了形,不過還算是有精神。

“大人,副將夏成德地兒子昨日在他們駐守的南門帶着幾個人跑了出去,沒什麼人過問。看着夏副將已經是知道這件事了。”

洪承疇點點頭,站在下面的一名小校看着他沒有什麼回話,禁不住上前稟報說道:

“大人,身爲副將卻縱子私逃,若是不追究,下面的那些兵丁如何看待,大人。末將帶兵去把夏副將抓來,聽大人問罪處置。”

洪承疇擺擺手,嘆了口氣說道:

“松山已經是這樣的局面。夏成德就這麼一個兒子,由得他去吧。”

看着洪承疇如此蕭索的語氣,那名小校張了張嘴,沒有出聲,默然的退了下去。

自從被圍之後,洪承疇組織了幾次兵馬突圍,都是毫無懸念被清軍打了回來,整個松山城周圍都被清軍挖了深溝,對方憑藉這工事。打起來也是格外地輕鬆。本就沒有給養的明軍戰鬥力下跌的厲害,更是打不過。

進入崇禎十五年之後。督師洪承疇、巡撫邱民仰、總兵曹變蛟還有一干的軍將都已經是放棄了突圍。

本來等待朝廷會組織援軍過來救援,事實上,在崇禎皇帝的組織下,的確是組織了幾次援軍,但每次剛出山海關,就被清軍的打援部隊擊敗,有兩次甚至沒有真正地接戰,碰見韃虜的小股輕騎,就是全軍震恐,大潰而逃。

內外如此的局面,松山城內地大明兵馬慢慢的陷入了絕望之中,出擊突圍無用,援軍也指望不上,只能是慢慢的等死了。、

洪承疇和一干文武知道毫無生機,就在這裡勉力支撐,等待松山城破的時候,盡忠殉節,爲國捐軀就是。

二月二十三晚上,洪承疇還官署內準備睡下的時候,聽到外面猛然間喧譁混亂起來,洪承疇被驚醒,猛地坐起,拿起牀邊的佩劍。

外面的聲音越來越大,好像是整個松山城都混亂起來,洪承疇心中一陣惶然,心想莫非是清軍打進城中,看來殉國就在今日了。

“大人,韃子在北門和西門進來了,曹將軍的兵馬正在那裡抵抗,看看能不能把韃子趕出去。”

外面的親兵頭目大聲地喊,洪承疇心中卻安穩不下來,清軍圍城這麼久,既然是能突破城門,那大勢恐怕是不能挽回了。

城中地喊殺喧鬧雖然越來越大,但督師官署這邊還算是安靜,洪承疇勉強的平緩了下心境,就準備下令調集各處地兵馬。

不過他這邊還沒有做好準備,督師官署周圍突然是亂了起來,嘈雜聲就是在這個官署周圍,洪承疇就聽見外面的護衛和親兵大喊道:

“這是督師的衙門重地,誰敢亂闖!”

這句話喊完,洪承疇所在房間的周圍喊殺聲猛然間大了起來,有人驚怒的叫罵道:“夏成德你個狼心狗肺的混賬,竟然要悖逆叛國,老子和你拼……”

外面的喊殺聲猛地高起,可能聽到這喊殺聲越來越靠近自己所在的這間屋子,“大人大人,頂不住了……”

聽到這句話,洪承疇長嘆一聲,把手中的佩劍架在了脖子上,想要用力,卻總覺得使不上力氣。

第354章 南直隸 潁上 開戰第125章 縮手縮腳第532章 那是在武昌這是在襄陽第391章 打完了 或許第155章 猥瑣第411章 勝未必喜第382章 求戰 使命感 戰始第195章 炮不是越大越好第316章 意料之外 野心何來第182章 再提親第422章 一試便知 神秘厚禮第211章 考試第231章 人定勝天 家政第307章 火器之利 伯仲之間第371章 暗誹 士氣高漲第504章 絞殺戰第86章 新火銃第337章 點驗兵馬的張主事第39章 河畔第481章 賊世道 就位第358章 大意 近身肉搏第273章 草莽羣像第329章 爲家 爲天下 爲誰第533章 天下人心所向第87章 迴歸 京師第212章 通過第74章 我進爾退第373章 一個有故事有本事的傭兵第325章 大軍 大陣 大戰第146章 開新田第450章 謀定 懸殊 輕而易舉第103章 家宅平安第77章 有客第413章 西門宣勝 欲害不能第380章 士無良 夜行船 蠻兵驕第478章 郟縣和襄城之間第437章 元帥府 開封城第444章 大車和馬匪第526章 齊王制度第429章 柳家 求殺人第447章 將有大事第445章 戰小疑多 步步麻煩第41章 人棄我取第285章 兵事生財 處處不平第120章 兵營初設第344章 追殺 遇虎 風雨將至第99章 老兵 相問第155章 猥瑣第181章 懾服第196章 孫和鬥第347章 正陽鎮前的戰鬥第176章 人要有兵須跋扈第73章 火器 城中第203章 敵衆我寡第105章 看明白 孔三德第108章 奇遇第477章 迷茫 破局 自信第135章 不負君心第356章 血戰 僅僅是開始第53章 本是同根生第350章 濟寧的悠閒時光第312章 王府密宴 禽獸之兵第87章 迴歸 京師第277章 始料未及 大事第92章 錯對錯 不尷尬第123章 真名第195章 炮不是越大越好第310章 官賊使者 因緣巧合第332章 風起微瀾第362章 亂紛紛 圍城打援第38章 城門所見第40章 貨棧掌櫃第166章 孟浪第446章 索性火併 殺將 嚇城第504章 絞殺戰第87章 迴歸 京師第63章 炒作第161章 俗套段落第526章 齊王制度第43章 狹路相逢第31章 馬百戶第144章 請校閱第529章 買田作進身之階第128章 明察秋毫第57章 鳥銃第77章 有客第153章 南京 南京第237章 談定第141章 八閩鄭掌櫃第362章 亂紛紛 圍城打援第29章 有人找第467章 滿洲包圍圈第2章 販私鹽改善生活第124章 突然硬氣第116章 不通生意第382章 求戰 使命感 戰始第119章 類似演習第461章 漢城城下 以攻爲守第39章 河畔第363章 聞風知意 東西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