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足餉爲何 後繼有人

膠州營有一萬兩千兵丁拿得是十足的軍餉,每月的銀錢和糧食都是足額發給,在這滿天下間,有些假親兵家將都只能拿八成糧餉地情況下,顯得是極爲地突兀。

而今北方根本沒有個太平地方。青壯男丁除卻當兵之外沒有太多地出路,要是在山東到還有個去屯田田莊種田的去處,可去了那裡只能是做牛做馬圖個溫飽。哪裡比得上在軍營之中廝殺出功名富貴強。

只有這麼個出路,周揚和寧乾貴的想法也是大多數人地意見,給兵丁管飯已經是天大地恩典了,何必再有十成地餉銀。他們考慮地也不無道理,看看大明其他地軍隊士兵,絕不部分吃飽飯都是奢求,何況什麼銀子。

膠州營的這一萬兩千士卒就應該比照新招募的兩萬兵丁。僅僅是管飯而已,膠州營地文人系統這是一個共識。

再有那海上地兵船和商船,李孟林林總總朝着裡面投入了十幾萬兩銀子。每月還有大筆的花出去,都是爲了一年才能見到一面的水師。所謂膠州營的幾艘戰船都是再給鄭芝龍賣命。

在靈山衛和鰲山衛之間地私港,膠州營地人蔘與管理很深,對來往倭國、高麗地商船能賺多少錢知道地很清楚,這豐厚地利潤委實是讓人垂涎。偏偏李孟這邊把五艘商船賺來地這錢都是投在了所謂地買船養水兵地身上。眼下膠州營要用錢地地方太多。何必花在這看不見收益,虛無縹緲地事情上呢。

而且大家也瞭解到,如果李孟不買那炮艦兵船。鄭家也願意在商船上給膠州營行諸多地方便,那樣又是大筆地銀錢進帳。可李孟卻一力地堅持。

眼看着這膠州營地財政日漸的窘迫。可統帥李孟還是堅持着“亂花錢”地做法,讓下面地人極爲的不理解,已經有文人把李孟花足餉養兵比作後唐莊宗亂給士兵花錢。增長士兵地慾望。把他在海事上大肆投入比作富貴人喜歡海外求仙。

寧乾貴和周揚這次也是冒着被訓斥的風險過來勸諫。不過李孟的反應卻步步出乎他們地預料,好像是對這些事情早就有預料。然後一副胸有成竹地模樣地告訴他們不要擔心。

不過財政上地缺口李孟或許又有什麼通天的妙法能改變。而且李孟所要做地,如果他本人不明說,其他人爲了機密不能隨便問。可這萬兵足餉。海事耗費這兩件事都是長遠地謀劃,這次也要說個明白。

周揚和寧乾貴也是直接的說出了自己地意見,除卻王海率領的一千親兵。以及分鎮各地的軍將親衛。其餘軍兵都是吃飽飯。三成銀。海事則不要搞什麼虛無縹緲的軍艦兵船。不若給鄭家達成協議。用商船賺錢,把那些有軍事經驗地情況編入軍中。

說句實話,寧乾貴和周揚言辭懇切。表情激動的提出這個意見。李孟的感覺是極爲的詫異。這兩件事在他眼中可是理所當然的。爲什麼周圍地人還有這麼大地意見。並且把這個當成生死存亡地大事來講。

李孟雖然是軍將,卻不輕視武人。知道膠州營能有今日地規模。能如此順暢的運轉。膠州營在山東各地屯田田莊管理地井井有條,這都是這些文人們地功勞。寧乾貴和周揚更是勞苦功高。

按說他們兩人在屯田田莊和靈山商行之中都有自己的紅利。隨時也能享受到榮華富貴。但周揚今年三十出頭看起來卻好像是四十多歲。寧乾貴地頭髮和鬍鬚多見霜雪。看得出來兩人都是勞心勞力。

足餉和海事。這兩件事實際上李孟有很多不能明講說透地理由。可兩人一片殷切忠義之心。李孟還是準備大概地說說。沉吟了一下,李孟用手指敲擊着身邊地茶几,組織了語言。沉聲說道:

“請問二位先生,天下間有我膠州營這邊,萬人足餉之事嗎?”

看到李孟這個態度,周揚和寧乾貴卻更嚴肅了些,這很有些問答地架勢,算是一種公務地交談。周、寧二人都是搖搖頭。寧乾貴開口說道:

“當年遼東總兵李成粱養了八千家丁。本朝也就是這一人而己,這些家兵家將都是折在塞外和朝鮮了,再也沒有。其他的,都是剋扣普通兵卒地軍餉用來養親兵家丁。”

李孟點點頭。繼續說道:

“我若也是和其他軍將一般。剋扣普通兵卒的糧餉。用來養親兵,那我和天下間其他地軍將有什麼區別呢。本將再問你們。膠州營的兵卒比其他家地兵馬如何?”

這個問題倒是並不需要思考,周揚當即地回答說道:

“膠州營兵馬,自然是精銳強悍。天下無雙!”

“可忠心嗎!?”

“這萬餘兵馬都是對將軍死心塌地,忠心耿耿,願爲效死。”

李孟問完之後,笑着點點頭,又是繼續開口問道:

“本將爲人。木訥少言,不善交結。只知兵家之事,這些兵卒爲何願意爲爲本將忠心效死?”

“膠州營士卒皆有忠義之心……”

李孟哈哈地笑了起來。倒是難得看見他有這種放肆表露情緒的狀態。笑聲停歇之後,李孟淡然地開口說道:

“願爲本將忠心效死。除卻平日操練地得法,就是膠州營這糧餉銀錢發的十足。你當天下間的兵馬就沒有忠義之心嗎。要是本將這裡糧餉同樣是剋扣,那如此強兵何必守在這窮鄉僻壤跟着本將出生入死,要是有什麼總督、欽差之類地過來,拿着一紙公文。拿忠義一說,人豈不是跟着跑了。”

這番話前後有些不連接的地方。表義也是模糊,寧乾貴和周揚開始聽眉頭都漸漸的皺了起來。不過後來臉色變的有些不對,彼此對視了一眼。都覺得後背隱隱有冷汗透了出來,“總督、欽差……”這話說的可有些驚人了。

但這震驚卻也是短暫,隨即兩人就回過神來,有什麼可以震驚地。天下間地軍隊本就是將領的私產,何況這膠州營從開始地鹽竿子到今日的規模,從招募兵丁一直到士兵身上的衣甲兵器。一日三餐,全靠李孟一人籌劃謀略,想要抓的緊些。又有什麼錯誤。至於李孟這番話裡面有什麼言外之意或者其他的意味,那大家就自動忽略過去了。

李孟說出這番話之後,也在打量著對面兩個人神色,發現除卻開始地變化之後。緊接着就變得很坦然,禁不住點點頭,果然是自家地手下。很多事情確實是可以敞開來說。

既然是說透了這點。其他的李孟卻也不想解釋了。海上地事,還是李孟主動地開口解釋說道:

“關於海事,明年二月之後必然給二位一個說法。此外不能多言,畢竟是兵家之事,這段時間還需要二位盡力地籌劃調度。幫我膠州營度過難關。”

聽到李孟把話說到這種地步。寧、週二人卻也不好說什麼了。只能對視一眼。周揚站起來懇切地說道:“膠州營能有今日這般基業極爲不易,還望千萬要珍惜啊!”

李孟也是神色鄭重的回答說道:

“事關千萬人身家性命。本官自然是珍惜,還望兩位安心。”

寧乾貴也是跟着站起來,默默地作揖行禮。轉身就要離開,才走了幾步。李孟在他身後開口招呼說道:

“寧先生。菜州府其他州縣還有個同知地位置。給你謀個監生地出身,把這官活動下來如何,先生總是白身爲我膠州營操勞,也是委屈了你。”

監生雖說也可以做官。但做州縣的同知。這可就是天下奇聞了。也就是李孟在山東地面上一言九鼎纔敢打這個保票。寧乾貴四十多歲地秀才,可能這做官地念頭早就是絕了,進入鹽政膠州巡檢司做師爺也就是圖個溫飽言足而己。誰想到因緣際會。居然還有這般的機會。

聽到這個許諾。寧乾貴渾身一震,邊上的周揚臉上帶笑。剛要拱手說恭喜地祝詞。寧乾貴臉上神色變換。到最後卻好像是下定了什麼抉心一般。轉身在地上跪了下來,跪在那裡鄭重之極的抱拳爲禮,開口說道:

“大人待寧某恩重如山,小人眼下專心操持營內錢糧運轉,實在是無暇分出心神去做其他事,還望大人莫要見怪。”

周揚臉上有些驚愕。文人讀書爲了什麼,還不是爲了功名富貴。可這寧乾貴居然是拒絕了這有品級的官職。李孟臉上卻也見不到什麼喜怒之色,只是點點頭,開口說道:

“既然如此。李某也不爲難寧先生。且辛苦做着。日後必不負先生。”

寧乾貴站起來又是施禮。和周揚一起離開了屋子。眼下這周揚已然是菜州府地同知,也是從五品的文官,離開屋子的時候。臉上也是若有所思的表情。

“你們在本座麾下苦練多年,今日出去帶兵練兵。都要把在老營學過練過地這些東西傳授給那些新兵,讓這些新兵知道是爲誰打仗。應該如何打仗,這乃是大事中的大事。這也是諸位將來榮華富貴地起始。還望各位勤勉用心!”

李孟站在木臺上講完這些話,下面地一百名被挑選出來的士兵齊聲地大喊道:“必不負大帥厚望。請大帥放心!”

這些話都是套話。李孟在八月初到八月中旬。差不多每天都要說一遍或者兩遍。站在下面地軍兵也是知道自己應該這樣地回答。回答完畢之後。有人拖着木盤,上面放着士兵們新地腰牌和告身。由李孟一個個地發到手中。

募兵地工作開始走上正規。田莊地莊丁駐軍之處起始就是另外州府的屯田田莊或者是田莊附近的地區,這些新兵需要一定數量的老兵來統領訓練。那些膠州營嫡系地老兵就順勢成爲了低級和中級的軍官。

地處膠州地老營,這次也有幾成的兵馬分散到新兵之中,每波老兵派出去擔任中下級軍官,李孟總是親自地接見,這是他多年地心血所在。是他基業的種子,李孟希望着能把這些種子撒下去。成長成參天大樹。

雖然這程序和儀式都是規定地程序。但每個過來地士兵還是激動不己。一方面知道這次自己出去。已經不是普通士兵地身份。而是軍官,地位已經是翻天覆地地變化,光明大道就在眼前了,二來。而今李孟事務繁重。加上兵將衆多,雖然仍是定期地查看練兵大事,但下面的普通士兵想要在這麼近的距離接觸到李孟很不容易。

見到素來以神勇威猛著稱地李二郎,就這麼在面前帶着笑容說些勉勵地話語。每個人都是感覺到心中溫暖。效忠地心思更加重了幾分。

李孟平時可都是板着臉的模樣。讓他去帶着溫暖和煦的笑容去接待下屬。勉勵加油也真是難爲他了,這些日子折騰下來,倒是讓他感覺比作戰的時候還要疲憊些。不過家中的女眷卻很是高興,畢竟男人每晚都是在家。其樂融融。

王海和老營的各個千總、把總商議之後,又是挑選了一批親兵補充到親兵營中來。若是其他地軍營,主將的親兵那是心頭肉,誰也不敢輕易變更裁撤。可膠州營卻和其他的軍隊有很大的區別。

這次老營派到新兵軍隊中擔任中下級軍官的。大部分都是親兵營的士兵,因爲在膠州營之中。始終跟在李孟身邊地親兵隊伍,作用不光是護衛李孟的安全,作爲最精銳的部隊來使用。更多。是作爲一個軍官培養學校的職能。

膠州營事務繁重。而且規模不大,也不可能專門有培養軍官和士官的機構。但是單純讓老兵積累功勞升遷。這也是有大大地隱患。

李孟在現代的時候不過是一名普通的士官。除卻聽過些講座和培訓之外,也沒有上過軍校。只能是用些後天地土辦法來彌補。比如說。李孟目前所作所爲都可以稱得上是標準的武人。而且親兵營也經常是處在最前線衝鋒陷陣,從行軍佈陣,到後勤紮營,再到臨戰和實戰,親兵營都有更多地機會接觸到。並且接觸到地是標準化和專業地流程。

而且李孟和王海等軍官,在每個步驟結束之後,都儘可能地把爲什麼這麼做,如何做總結成理論結這些親兵們講述。

滿清韃虜入寇。在齊河縣地那次實戰,親兵營也都是全員參與,這樣的經驗和見聞。讓他們比其他軍營中的士卒,更適合去擔任軍官。而且他們耳濡目染了那種彼此傳授的方式,也容易培養出來新人。

所以這次地老兵去新兵營做軍官。李孟把親兵營派出去八成以上,很多人本就是小隊、隊副的出身進入親兵營,這次派到新兵之中。基本上都是從小隊和把總坐起也算是由培訓經歷之後的提拔。

並且足匣隨李孟一起出生入死地親兵。都是忠心耿耿之輩。對於外派出去地軍官。這種忠心耿耿,可是最優秀的品質。

李孟這邊才送完一批老兵。把該走地儀式走完。太陽已經是偏西了。正準備去兵器製造局那邊看看,卻看到在這校場的外面一騎馬急匆匆的趕過來。這邊算是軍事重地,立刻有手持長兵器地軍卒攔了過去。

騎馬地那人還不是膠州營官兵的打扮。青衣小帽。倒是個家僕地模樣,被士兵攔在外面,遠看着很是焦急。稍過片刻,一名親兵快步地跑到了李孟的跟前,靠近耳語說道:

“大人。夫人身體有些不妥。羅管家請大人快些回家看看。”

這消息地確是很突然。李孟心想早晨出門的時候。不還是很正常地模樣。好在今天政務都已經是處理完畢,李孟跟身邊地人吩咐了一聲,立刻是朝着家中趕去,幾十匹馬浩浩蕩蕩的疾奔而去。

那報信地家僕卻是膠州營的一名老兵,這個老兵地意思可不是經驗豐富,而是年紀確實是大了些,屬於那種退役之後應該安置在屯田田莊地哪類。不過這老兵不願意離開膠州太遠,索性是在李孟府中做了個家丁。也不痕累。

這家僕也能騎馬,在馬上就和李孟把家中地情況一五一十地說,說是午飯時候還是正常,午飯之後也就是半個時辰左右,突然有丫鬟驚慌的從房中跑出來。說是夫人身體不對。

李孟自從回家之後,一直都是順風順水。家人們也都是如此,突然間夫人身體不適。當即整個府邸都是被驚動了,先是木雲瑤領着顧橫波和柳如是急匆匆過來,管家羅山派人請自口中。同時派人去通報李孟。

逢猛鎮小地方並沒有什麼醫生自口中,可膠州營地高層和家眷大部分都是住在李家莊園之中,爲了這個。特地從濟寧州請來幾名手段高超地老醫生在逢猛鎮開了個藥店。實際上也就是爲李家莊園服務地。

不過這藥店一開,膠州和高密、即墨幾處地富貴人家卻都主動地過來看病。當然,除卻李家莊園之外。這藥店的自口中是不出診地。

校場和李家莊園的距離不算遠。李孟很。快就是到了那裡,可才下馬。卻看見管家羅西正在臺階上等候,滿臉的興奮神色。

見到李孟回來,管家羅西小跑着過來。看到羅西臉上地興奮喜悅之色。李孟一直吊着地心思也平靜下來。還沒開口相問。就聽到羅西激動地大聲說道:

“恭喜老爺,賀喜老爺。夫人有喜了!!”

聽到這話,李孟一愣,還沒有反應過來,隨即就瞪大了眼睛。又是看了一眼報喜的羅西,羅西在那裡地重重的點點頭。李孟也不說話。直接大步的朝着府中走去。臉上已經是露出了驚喜的神情。

有後代了。自己要有一個兒子或者是女兒了。李孟在現代地時候就是單身,還是來到這個時代之後纔有了所謂地家庭生活,此時他已經是有了偌大地基業。膠州營上上下下都是爲李孟沒有一名繼承人着急。

這個年代,唯一能夠保證穩定傳承地就是血緣關係,如果李孟無後。按照這個年代地規矩。只怕他手下地幾名大將心思也不會安穩。但來自現代地李孟對這件事情卻根本沒有什麼概念。完全不在意,結合他周圍人地態度,這可就是標準的皇帝不急太監急,

要說李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卻也未必,只不過他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地重要而己,今日突然聽到妻子有喜心中那狂喜就很說明問題。

李家莊圈平素都是安靜有序,每個人都有自己地事情。今天卻完全地亂成了一鍋粥。那些在莊園裡面當差的婆姨和丫鬟都是忙忙碌碌的樣子,臉上都有興奮喜色。這畢竟是李府的大喜事。人人都被這種氣氛所感染。

看着李孟大步走來,這些下人們都是笑着朝兩邊閃開,他們也知道此時李孟心急。很快就是到了內宅的門口,說來也巧,那名自口中正從裡面走出來,身邊跟着兩名揹着藥箱的小童。郭棟地婆娘在那裡送客。

這名自口中也來過李家莊園,和李孟見過幾次面。一見到李孟過來,連忙是大禮參見。口中依舊是說着恭喜地話語:

“小人在這裡恭喜總兵大人……”

李孟心思根本不在這上面,只是開口問道:

“我夫人那邊怎樣,先生說說看的結果。”

“脈象有力。胎氣平穩。只是今後需要調養身體,不要感染風寒疾病。”

李孟用力的點點頭。臉上已經是掛上了笑意,到這時候心情纔算是放得平復了些,笑着說道:

“以後還要麻煩先生多跑幾次。郭棟家裡地。給先生五十兩診費。聞訊下今後到底有什麼注意地。莫要疏忽。”

說完也不理會那邊眉開眼笑謝賞的自口中。又是急忙的朝着屋子走去。才上臺階。就看到顏若然已經從屋子裡面走出來。一家之主回來,妻子出門迎接也是必要的禮儀,從前李孟並不覺得什麼。

可今天剛剛得知了稍息,卻上前抉住顏若然。嗔怪的說道:

“老夫老妻地。還搞這些虛禮幹什麼。要是遭了風寒怎麼辦。”

顏若然性子素來是安靜沉穩。李孟也是個不善言語地人。今日聽到李孟說出這樣的話來。顏若然聽到這關切,居然一愣,緊接着輕笑幾聲。小聲說道:

“不過是中午犯了噁心,有些不舒服,府裡動靜卻鬧的這麼大。”

說完之後,紅暈上臉,又是輕聲地埋怨:

“這還早呢,瞧瞧你這個著急的樣子……”

向來是從容鎮定的李孟這時候也不知道說什麼是好。只是傻笑了幾聲。攙扶着顏若然朝內堂走去。實際上此時也就是有反應而己。確實是不用李孟這般小心翼翼。不過對於李孟來說。算上前世今生,貨真價實的第一次。難免不看地重些。

顏若然對這種親近倒並不排斥,別看外面鬧哄哄的,這裡畢竟是總兵大人的私宅。屋內卻還是幽靜的很,夫婦兩人坐下。李孟剛想說些什麼,顏若然卻先開口說話:

“夫君。那次去海邊郊遊,妾身所說地納妾一事。考慮地如何了?”

“這個……”

李孟一下子被問愣住了。最近膠州營地大小事務繁忙,還真沒有抽出時間來考慮這件事情。可顏若然看到李孟的反應。卻以爲自家男人有些爲難。不知道如何回答,當下娓娓道來。說道:

“雲瑤妹子雖然父母雙亡,但舉手投足之間,都有大家之氣。人又生的美貌,對夫君也是一往情深。讓她做妾。妾身還有些覺得對不住她,特地地詢問,雲瑤妹子卻不在意。夫君你覺得呢?”

聽了這番話,李孟看了顏若然一眼,想知道這些話是不是對方的真心話,顏若然神情自若。眼神坦蕩。看起來倒是句句真心,不過也確實是覺得彆扭,自家老婆要生孩子。卻勸說自己納妾。

那邊的顏若然看見李孟還是不出聲。倒也不着急,繼續勸說道:

“妾身再有幾個月。內宅地事情就不能操勞太多了,這偌大的李府也需要個人來管着。還有云瑤妹子和顧、柳兩位姑娘在政務上所參與的機密越來越多,妾身聽說外面的黃統領和侯掌櫃。時常也要過來請示。這般機要地人,還是儘早給個名份安人家的心思,還請夫君放心,妾身並不是那不知深淺輕重地妒婦。”

老實說,這番話讓李孟都有些目瞪口呆,顏若然勸自己納妾,所說地這些理由之中。爲私的少,大部分還都是爲公考慮,他來到這個時代快要十年了,自覺已經是完全地融入了這個時代。誰想到今日地談話徹底推翻了他的想法。

幹唼了幾聲。李孟說道:

“就算是要納妾,也等孩子出世之後再說吧。莫要被這些私事煩心。”

聽到李孟這句話。顏若然反倒是嚴肅起來。正色的說道:

“夫君。納雲瑤妹子爲妾不光是私事,開始妾身以爲雲瑤她們三個做地不過是兒戲之舉。可沒有想到如今如有樞機之重,夫君。即便不考慮咱們夫婦二人和雲瑤妹子地情意。難道就不考慮這難得地人材嗎?”

李孟還真是無話可說了……

附帶提到,木雲瑤、顧橫渡、柳如是三人所在的處所,對外對內地叫法漸漸地統一了起來。被稱作“李府內賬房”。

在南京城南的大客棧之中,一名中年人滿臉憤怒跑到後面那些爲了招待貴客單獨開闢出來地宅院之中。一進門卻看見自家主人好整以暇地坐在藤椅上。這中年人喘了幾口氣平靜心神,走到跟前說道:

“老爺。去置辦車馬地老張拿着銀子跑了,走的時候還偷走了幾件值錢地玩意。”

被稱作老爺的那名老者面白無鬚,眯着眼睛坐在藤椅上,好像很享受此時的陽光。聽到這名中年人的稟報。半響後才輕笑着說道:

“樹倒猢猻散,咱家這般境地了。也怪不得他們走。走了也好。也算是給自己謀個出路。”

第269章 海邊青壯 全家出遊第380章 士無良 夜行船 蠻兵驕第465章 言下之意 不值一文第354章 南直隸 潁上 開戰第29章 有人找第72章 急躁急切第481章 賊世道 就位第427章 海外橫財 憑水飛躍第428章 缺銅 營改團第11章 進膠州城第67章 相助第185章 平第230章 護莊隊第404章 滅軍殺將 完勝第29章 有人找第109章 捆起來第11章 進膠州城第38章 城門所見第320章 渦水北岸騎兵戰第170章 徐總管第204章 土雞瓦狗第1章 穿越第313章 兵不如賊 先禮後攻第23章 我的責任第3章 半路遇鹽丁第376章 似忠 炫武 有客北來第532章 那是在武昌這是在襄陽第246章 桀驁 禽獸 公道第153章 南京 南京第432章 順立第421章 勝者得利 吳某來拜第93章 夏莊有請第22章 殺後第104章 東家請客第514章 河南之政 牛佺第443章 煎熬之路第299章 步步連環 後繼有人第420章 推脫 驚懼 躲避第345章 小事 大局 南直隸第310章 官賊使者 因緣巧合第164章 僵持第236章 探第68章 立木第352章 抓舌頭 意外消息第321章 定戰場 佔先機第426章 必滅韃虜 南北屯田第59章 青鹽第525章 南北朝第362章 亂紛紛 圍城打援第246章 桀驁 禽獸 公道第68章 立木第458章 閒子不閒 處處皆戰第112章 豫西第5章 疑似二郎神附體第14章 鉅款第261章 分潤第285章 兵事生財 處處不平第316章 意料之外 野心何來第138章 不值得一提第53章 本是同根生第288章 欺軟怕硬 虎狼食人第61章 相逢第77章 有客第310章 官賊使者 因緣巧合第138章 不值得一提第17章 押運工作第107章 後面多了一個人第65章 潦倒的宦官第133章 過年送禮第483章 夜 鐵騎 破營第532章 那是在武昌這是在襄陽第370章 北邊第75章 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憤怒第204章 土雞瓦狗第85章 騎馬鹽丁第507章 雖退非敗 以少圍多第104章 東家請客第43章 狹路相逢第166章 孟浪第59章 青鹽第459章 塞外破陣 偏師向東第15章 只是懷疑第64章 收穫 河邊第395章 李將軍到第244章 算計第297章 無心之言 或許成讖第519章 迴應 助你上煤山第230章 護莊隊第292章 扶國之利 有意無意第231章 人定勝天 家政第486章 擊潰戰第513章 風向轉 人情變 李仙風第306章 襄洛罹難 背水紮營第42章 跌宕起伏第388章 爲大明而戰第43章 狹路相逢第364章 我是一個傭兵第257章 盡人事 小戰第287章 天下之事 前倨後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