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端倒是沒有理會朱氏的冤枉,他的關注點在貴妾和周姑娘上,他兒子什麼時候納貴妾了,周姑娘又是誰?
得知是周婉嫁給陸鳴做了貴妾,且已經爲陸鳴生下一個兒子,陸端很是有點不喜,他以爲周婉父親仍是戴罪之身。
“糊塗。”陸端訓了妻子一句。
不得不說,朱氏還是很瞭解自己丈夫的,見此忙說:“這事說來也是巧,皇上要起復幾名懂水利的官員,正好二郎向皇上推薦了我那個妹婿,我妹妹感念二郎,提出把婉兒嫁給二郎,兩人也彼此熟識。”
陸端自然也猜到事實真相不會這麼簡單,可因着青釉幾個丫鬟在,他也不好追問個中詳情,不過他倒是對周婉父親能這麼快又被起復心存疑慮,他可不認爲是自家兒子的功勞,要知道,皇上曾經在朝堂當衆斥責過陸鳴的,怎麼可能會給陸鳴這麼大的面子?
想到這些,陸端對這個兒子略有點失望,覺得陸鳴花在女人身上的心思太多了,早先和顏彧私定終身,回來養個傷又勾搭了自己的姨表妹,心思全沒用到正地方,難怪他在前線二年多還不如大兒子在前線幾個月功勞大。
還有,因着這件事,陸端對周婉也有些不喜,好好的一個官家女孩出身,就算嫁不成官家子弟,嫁一個尚未功成名就的讀書人或是鄉紳地主什麼的也可以,何必自甘下賤給人做妾?
青釉對周婉和陸鳴之事不妄作評議,她來,只是把顏彥和朱氏以及顏彧之間的過節說清楚,不想讓陸端被朱氏等人的一面之詞所矇蔽,因而,說完自己該說的話,青釉起身告辭。
“回去告訴你們主子,等過幾日我身子復原了,會帶着你們夫人去給看她。”陸端本來想說帶着朱氏去向顏彥賠罪,可轉而一想,朱氏不管怎麼說也是顏彥的婆母,當着下人的面,他得給朱氏幾分面子。
青釉恭恭敬敬地答應了。
事實上,她對陸端的做法很是失望,明明是在說朱氏的事情,陸端最後卻拐到陸鳴和周婉一事上,不痛不癢地放過了朱氏,因而,她很爲自己的主子不值。
顏彥聽青釉學了這番對話後,倒是一點不意外,她早就知道陸端是一個十分冷血冷情的利己主義者,要不然,也不可能放任陸呦這麼多年不管不問的。
若是他對這個兒子哪怕有一分的關心,朱氏也不敢這麼對陸呦,這些下人們也不至於敢這麼明目張膽地欺負他。
哪怕後來,顏彥嫁給陸呦了,陸端也並不曾真正對陸呦稍加過辭色,也就是後來陸呦學會了說話,進了書院,拜了先生,陸端這才正眼看待這個兒子了。
因此,顏彥猜到陸端是不會休妻的,即便他現在知曉朱氏插手了當年的退親事件,他責怪的也只是因爲朱氏的插手害陸鳴錯失了顏彥這個人才,而非朱氏做錯了。
而朱氏之所以敢插手這件事,想必也是清楚丈夫的性格,知道這件事即便翻出來,丈夫也不會拿她如何,因爲丈夫和她一樣看不上顏彥的先天條件!
可惜,他們都漏算了一件事,原主死了,顏彥頂替她活了下來,這就不好玩了。
事實也是如此。
陸端的合離只不過是口頭說說而已,十天後,他果真帶着朱氏上門了。
這次登門,陸端不但給顏彥拿來了幾幅名貴的字畫,還給陸衿陸初帶來了一份厚禮,陸衿是一堆珠寶玉石,陸初是一堆筆墨紙硯,全是難得一見的上品。
顏彥規規矩矩地給陸端行禮問好,對朱氏,她依舊只招呼了一句“陸夫人”。
陸端看了一眼屋子裡的衆人,倒也沒說別的,提出要看看陸衿和陸初,顏彥一面命人去抱陸初,一面解釋說陸衿去了宮裡,是太子妃打發人來接的,說是讓陸衿做李然小郡主的陪讀。
陸端聽了微微吃一驚,朱氏則暗自撇了撇嘴。
她可不認爲是太子妃的意思,多半是太子的意思,也有可能是皇上的意思,都是愛屋及烏。
由此,朱氏又想起了之前的懷疑,這孩子的父親究竟是誰,和皇室究竟有無關聯。
顏彥自然想不到朱氏的心思會如此齷齪,不過她倒是留意到了朱氏的神情,只是她以爲朱氏是想到了皇上送給陸衿的那枚玉佩,以及外界關於這枚玉佩的傳言,因而,她淡淡一笑,“回父親,那一年京城鬧瘧疾時,太子和太子妃曾經把李熙皇長孫和李然小郡主委託兒媳照看過一段時日,因而幾個孩子比較相熟,也能玩到一處去,年齡也相近,故而太子妃纔有意讓衿娘做小郡主的伴讀。”
說話間,青玉把陸初抱了出來,陸初此時已有小半歲了,五官和臉長開了些,越來越像顏彥,不過這眉眼倒是和陸呦很相似,或者說,和陸家人相似,都是內雙,眉眼比較狹長,迥然有別於顏彥的杏仁眼。
因着孩子是第一次見陸端,故而陸端打量他的同時孩子也瞪着一雙黑葡萄般的眼睛好奇地看着陸端,陸端見孩子沒有被他嚇哭,倒是也有幾分喜歡上了,伸出手來要抱抱孩子。
只是陸端從沒有抱過這麼點大的孩子,因而孩子到了他手裡有一種手足無措之感,很快他就把孩子還給青玉了,同時扯下自己身上的玉佩遞到陸初手裡。
不知是不是玉佩的關係,還是陸初臉上難得露出了一個笑臉,因而,手握玉佩的陸初也向陸端綻放了一個笑臉。
“這孩子不錯,我很喜歡,還有衿娘也很好,看得出來,你花心思了,辛苦你了。”陸端見孫子衝他笑了,着實很開心,順帶表揚了顏彥幾句。
顏彥伸手接過兒子,笑道:“作爲一位母親,照看好自己的兒女是我的職責和本分,何須父親來道辛苦?”
“說的好。”陸端說完看了一眼朱氏身邊的幾個丫鬟婆子,顏彥見她們都退到了門外,也把陸初交給青玉,示意她們幾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