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燁、劉備等人到了江夏,諸葛亮卻沒有馬上起行,似乎是在等什麼人。雖說諸葛亮沒有本事算準魯肅要來,可是他卻能掐算到東吳使者一定會渡江打探曹兵虛實,而最瞭解曹軍實力的,莫過於和曹操打了幾仗的劉備了。
在江夏的一間密室當中,劉備、諸葛亮正在密談,只聽劉備道:“國師令我等聯合江東共抗曹操,使南北相爭從中取利。可江東不乏智士,必有遠謀,豈會令我等如願?”
諸葛亮道:“曹操引百萬之衆虎踞江漢,江東豈能不畏?便明知是計也不會將我等推向曹操一邊。亮至江東憑三寸不爛之舌,定能說得南北兩軍互相吞併。若南軍勝,共誅曹操以取荊州之地。若北軍勝,則我等乘勢取江南可也。”
劉備聞言喜道:“先生此論甚高!只是攻取江南有失仁義,最好還是戰勝曹操。”
諸葛亮道:“主公放心,此戰曹操十有**要敗,只是荊州之地卻不一定能被我等所得。”
劉備奇道:“這又是爲何?”
諸葛亮皺眉道:“亮早聽聞光華國師百戰百勝,如今國師助我等攻曹,恐怕曹軍必敗。我所憂者並非此戰勝負,而是光華國師是否有吞併荊州之心。”
劉備猶豫道:“國師一向不與諸侯爭鋒,荊南四郡太守若不投國師,國師也不會攻打荊州,又豈有吞併荊州之意?”
諸葛亮搖頭道:“國師絕非主公所想的那麼簡單。若非早有準備,交州兵馬豈能迅速入主四郡?國師又豈能趕來協助主公?不費一兵一卒盡得荊襄九郡,恐怕國師纔是最後的勝者。”
劉備聞言驚訝道:“若真如此,我等又該如何?”他知道在諸葛亮的計劃中只有先得到荊州才能得到益州而後成三分鼎立之勢,如果這第一步都做不到,劉備真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機會成就大業。
諸葛亮道:“主公不必憂心!事情或許未必如我所想。不論如何此時國師與我等相善,待我此去江東試探國師一番再做定奪。”
次日有人來報劉備,江東孫權差魯肅來弔喪,船已到岸。諸葛亮聞言問劉琦道:“孫策亡時,襄陽可曾遣人去弔喪?”
劉琦搖頭道:“江東與我家有殺父之仇,豈有弔唁之理?”
諸葛亮道:“如此說來魯肅此行非爲弔喪,乃探聽軍情也。我等要聯合抗曹還要落在此人身上。稍後魯肅若問曹操動靜,主公和公子只推不知,若要再問時,主公可令他來問我。”
劉備問道:“是否請國師前來相見?”
諸葛亮想了想道:“主公可遣人去相請,來與不來全憑國師定奪。”
三人商議完畢便遣人迎接魯肅。魯肅入城弔喪祭拜奉上禮物,劉琦便請魯肅來與劉備相見。魯肅道:“久聞皇叔大名,無緣拜會。今幸得見,實爲欣慰。近聞皇叔與曹操會戰,必知曹軍虛實,敢問操軍約有多少人馬?”
劉備聽魯肅果然探聽曹軍虛實便道:“說來慚愧。我兵微將寡,一聞曹軍將至便走,竟不知曹兵虛實。”
魯肅也不好糊弄,對於兩軍交戰情形江東細作都打探到一些,劉備又豈能不知?於是魯肅追問道:“我聽聞皇叔用諸葛孔明之謀,兩場火燒得曹操魂亡膽落,又如何不知虛實?”
劉備見魯肅有備而來,便推脫道:“子敬先生可問孔明,便知詳情。”
魯肅來打探虛實也不拘於問誰,於是道:“孔明何在?願求一見。”
劉備聞言便令諸葛亮前來與魯肅相見。二人禮畢,魯肅道:“久慕先生才德未能拜會,今幸相遇卻是在大軍壓境,生死存亡之時。不知先生應對曹軍可有高見?”
諸葛亮搖着羽扇道:“曹操奸計,我已盡知,只恨力不能敵,故且避之。可惜!可惜!”
魯肅聽諸葛亮說有計無兵心中一喜,面上卻不表現,而是道:“趨避一時絕非長久之計,曹操若攻江夏,皇叔還要避往何處?”
諸葛亮道:“我主與交州光華國師有舊,欲往投之。”
魯肅還打算拉上劉備、劉琦打曹操呢,一聽劉備要去投南燁,當時急道:“國師一向不與諸侯爭鋒,又與曹操相識已久,豈會因護佑皇叔冒犯朝廷?”
魯肅話音剛落,便有一個聲音從門口傳來道:“我與曹孟德雖然相識,可與玄德公更爲交厚。如今曹孟德挾持天子早已不復當年英雄本色更不能代表朝廷,我自然會保玄德公安然無恙。”
衆人聞言往門口看去,便見南燁正站在門前,笑眯眯的望着魯肅。魯肅一聽南燁之言便嚇了一跳,結巴道:“閣下莫非便是光華國師?”
南燁進門道:“正是!”說完便施放技能對準魯肅存星、取星。
將星錄: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人。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魯肅幼年喪父,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周瑜爲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爲好友,共謀大事。赤壁之戰時力主聯劉抗曹取得勝利,周瑜逝世後,魯肅繼任爲大都督,終年46歲。智力96,政治95。
魯肅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南燁會在此處,假如真讓南燁將劉備挖走,他聯合劉備抗曹的計劃也就落空了。不過魯肅的智商也不容小覷,想到南燁之前從未與諸侯爭鋒,他便有了一絲希望,問道:“國師到此可是爲了與皇叔聯合攻曹?”
南燁搖頭道:“我此來非是爲了與曹孟德爭荊州,只是爲了救援玄德公而已。玄德公若投我,我當保其平安。曹孟德不來便罷,若來相攻,我也只能被迫迎敵了。”
魯肅聞言眼前一亮,南燁不想主動與曹操交鋒正是他的機會,於是對劉備、劉琦道:“國師雖可保皇叔平安,卻難保荊州之地。我家孫將軍虎踞江東,兵精糧足,又極敬賢禮士。依我之計皇叔可遣心腹往結東吳與我家將軍共結盟好,抗擊曹軍。如此即可保皇叔平安,又可保荊州之地,豈不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