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歪念頭

一場動盪之後的登州治安變得極好,清除了在登州搞風搞雨的門閥白手套,本地的城狐社鼠被連帶陷入了末日。在成建制的軍隊面前,所有的抵抗都是渣渣。

逃跑成爲了唯一的選擇,登州漏網的豪強和地頭蛇們,自然不甘心就此逃離。多數人選擇了齊州,因爲那裡有李佑,將來還有報復李誠,做還鄉團的機會。

登州城並沒有徹底的安靜下來,崔成和許敬宗成爲了最忙碌最滋潤的兩位。這兩人一個負責收人情,一個負責收錢,然後把那些被羈押的門閥子禮送出境。他們倆做好人,李誠和劉仁軌則負責做惡人。

李誠不缺錢,也不需要所謂的人情,所以這點好處就讓給這兩人。至於劉仁軌則是不屑。

劉仁軌可謂生逢其時,否則他這種寒門出身,就算放在開元盛世,想出頭也難比登天。階級固化,不是唐朝一家的問題,而是個全世界任何王朝都會有的問題。因爲本質上階級固化是個人性問題。

劉仁軌看着崔成和許敬宗得好處,倒也沒有嫉妒的意思,當着看不見就好了。這傢伙倒也不是那種呆板的人,該妥協的時候也妥協。比如現在,不能把事情做絕了。不然登州就是衆矢之的,大家一起完蛋。

不管怎麼說,李誠不在乎登州的偏遠,別人不會這麼想。別說唐朝了,就算是交通、通訊及其發達的現代社會,在地方做土皇帝和在京城做官,完全是兩個概念。上升的通道和信息的來源,根本就是天地之差。

李誠因爲知道歷史,躲在登州躲麻煩。人在長安,看似能精準操作,實則不然。李泰也好,李承乾也罷,都不會放着他不管的。蕭未央連親妹妹都送出來了,可見手段之無底線。

後來的各朝代史家總是在詬病李世民得位的問題,這種觀點其實是政治正確,不這麼說會被噴死的。涉及到君權的爭奪,刀光劍影血流成河那可太正常了。無他,利益太大。那個位置的吸引力,無人能敵。

沒機會就算了,有機會的人死都要搏一下的。

李泰和李承乾之爭,根子還是在李世民身上。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你立了太子!既然立了太子,就不該讓其他兒子對太子構成威脅。還有就是教育問題。總的來說,李世民這個皇帝雄才大略,還不喜歡守規矩。

躲在登州的李誠不等於睜眼瞎,他時刻緊盯着長安的動靜。等待着一個最合適的切入點。

李誠專心練兵,兩年的時間把陸戰營練出來,兵不在多而在精,一千人馬好吃好喝的供着,每日操練。在這個時代,每日一操算是絕無僅有。

兵靠練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還得拉出去打才行。跟誰打?海匪都是李誠的人,似乎沒有目標可以作對對手。實際上兵甲精良的唐軍,在這個時代唯一有點像樣的對手,只有高句麗了。李誠沒打算跟高句麗搞大,讓陸戰營扮成海匪,沒事就去高句麗搶劫一番。

長安城裡的看似歌舞昇平,實則並不然。隨着李承乾經常出點簍子,一干太子師頻頻噴太子,李泰對於君權的野心就像春天雨後的野草一般,怎麼都收不住了。

伴隨着李泰的野心是押注者,其中以韋挺和杜楚客最爲積極。這倆都曾在魏王府爲官,深的李泰信任,同時自身也是朝廷重臣。

因爲李世民頻頻表現出對太子的不滿,這就給了李泰希望。韋挺出身關中韋氏,基本盤在長安,標準的地頭蛇。韋挺借身份,經常交接官員,爲李泰造勢。杜楚客則沒事就給人送黃金,反正李泰的費用上不封頂。

關於魏王府費用這個事情,還曾經出現過一次風波。褚遂良也不是說看李泰不順眼,而是這個人本質上還是相對正直的官員。他只是看李誠不爽而已。

李世民在對待李泰的待遇上,算是比較出格的。只要李泰需要,基本沒有駁回的時候。因爲這個錢不是走的內府,而是走的國庫,這樣以來問題就出現了。

李泰的費用很快就超過了東宮,這個讓比較古板,謹守規矩的大臣們看不下去了。褚遂良就是其中之一,別人看不下去頂多是不說話,褚遂良直接去噴李世民。

褚遂良啥意思呢?他對李世民說,太子的待遇,應該向皇帝看齊,其他皇子的開銷則應該低於這個標準。這話沒毛病,太子就是太子,未來的儲君啊,待遇好點沒毛病。

但是李世民飄了,當面笑眯眯的表示我知道了,轉過身就下旨:魏王府開銷上不封頂。

這事情怎麼說呢?站在李世民的角度看問題,這是他處理事情的一貫手法。他也覺得沒毛病,因爲他需要李泰來刺激李承乾。但是李世民太過自負了,對李承乾的期望值太高了,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同時還引發了另外一個隱患,那就是臣子們的看法。李泰覺得自己距離儲君的位子原來越近了,同時怨恨上了褚遂良。或者說褚遂良直接跟李泰成爲了敵對方。這事情可不簡單,如果李泰是聰明人,應該拒絕李世民的超標準待遇的。

但是李泰並不聰明,或者說情商不足。他反倒恨上了褚遂良,這一下可就虧大了。因爲褚遂良自身看着沒啥,但是他背後有另外一個大佬長孫無忌。可以說爲將來李泰的失敗,埋下了禍根,只不過李泰春風得意的時候,根本沒察覺到。

在李泰的造勢之下,各種李承乾要被廢太子的傳聞甚囂塵上。這個時候李世民還沒對李承乾放棄治療,所以李世民說了一番話。大概意思是《禮記》的規矩不能壞,嫡長子沒了,就立嫡長孫。太子沒犯大錯,朕不會放棄他。

這話就算給李承乾吃了顆定心丸了!一場風波看起來很快就平息了。

隨着文成公主的和親,西南安定,李世民開始琢磨泰山封禪的事情,問題又來了,他有歷史污點啊,尋思着是不是粉飾一下呢?所以他動了歪念頭。

第二百五十一章 冷遇第三百四十五章 到底誰過分第七十三章 李治上課(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求見第二百六十章 夜襲冷水寨第二百二十三章 冤家聚頭第五百七十九章 下雪了第五百八十七章 炙手可熱第四百二十二章 意外的驚喜第二百七十六章 李莊新貌第二百八十三章 初長成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事可謀第一百四十九章 不懂別裝懂第十四章 備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有所求第二十一章 缺乏互信第二百零二章拿來還是來拿第五百六十六章 爲時晚矣第一百一十九章交通工具震第五百五十五章 合作愉快第三百五十三章 求見第五百三十八章 齊州序幕第五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臉面第二百三十七章 賊膽第一百二十六章 魏徵:臣請誅李誠第三百六十一章 勝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掩飾第三百四十五章 到底誰過分第四百五十四章 這傢伙要搞事第五百六十四章 首倡退休第一百一十七章 遊俠賽朱亥第二百四十三章 給個交代第二百一十章 又坐牢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捷報至長安第一百六十章 彈棉花第五百六十一章 馬周快瘋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灰飛煙滅第四百章 李誠之威第二百五十三章 毒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於國於民皆有裨益第四百章 李誠之威第二百三十八章 夜黑風高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用栽贓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探監第五百四十章 因爲那個人是李誠第三百五十四章 做該做的事情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李家第一百零七章 農莊日常第三百九十一章 所謂文會第四百二十六章 《千金方》第二作者第三十八章 初見天顏第五百三十一章 慈不掌兵,噩夢開始第四百六十五章 三國使團第三百一十六章 新船下水第五百七十二章 說法第五百七十一章 爆破第八十章 熬夜看書第五百一十二章 難逃青史詬病第二百五十七章 兇殘!更兇殘!第二百三十六章 齊州第三百四十一章 金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先後第三百六十四章 孤獨第一百四十五章 擰老道第三百五十九章 很好笑麼?第五百七十二章 說法第一百九十八章 種荷花第三百六十一章 勝第七十七章 心好累第五百零一章 雨中邂逅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動作第三百二十八章 指路第三百八十一章 又要搞事第五百七十二章 說法第六十四章 追殺第四百五十六章 同是天涯失意人第五百章 聲望更上一層樓第四百一十九章 皇帝的無奈第二百五十八章 殺神!第二百九十八章 海商第三百四十七章 假惺惺第二百九十七章 聚義第五百二十一章 正確的決斷第五百九十七章 慎重對待第一百零三章 評價起伏第三百九十六章 驚天大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慘慘慘!第五百二十三章 脈絡清晰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爭利第三百四十章 新羅,到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假惺惺第二百四十二章 鹽山第三百六十一章 勝第二百五十三章 毒計第四百七十四章 先易後難第一百四十章 國之脊樑也第五百五十三章 立場問題第三百二十六章 驚變驟起第一百八十四章 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