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居然錯了

“沔州偏遠,難以得到外力相助,這是缺點。但是太守的權利更爲集中,受到的掣肘也少。如果是長安縣令,累死累活出點成績,在上面看來也是應當的。沔州則不然,容易出成績,只要有暢通的上達渠道,不難被朝廷看重。”

說着話,李誠端起茶杯抿一口,這會還沒端茶送客的說法,白松陵坐直了身子,突然發現去沔州也沒那麼糟糕了。李誠放下茶杯繼續:“到了沔州,首先要與府兵都尉達成一致,其次是分化地方豪強,打一批拉一批。”

“這些都好理解,勞役的事情,還請自成先生詳加解釋。”白松陵也是積年老賊了,李誠說的這些自然是很容易就想明白的,很自然的就接受了。

“本朝立國以來,實行均田制,意在耕者有其田。本意是好的,現實是均田制難以爲繼。別的地方不知道,長安周邊算是天子腳下了,土地兼併的情況你應該清楚。更不要說說沔州那個地方,天高皇帝遠。有點災害,百姓就得買掉賴以爲生的土地求活命。”

白松陵的表情非常尷尬,作爲白氏的族長,他也幹過這種災年買地的勾當。一旦有個天災,朝廷也不是不救濟,而是地方官員的節操不靠譜。往往消息會被壓一段,壓不住纔會上達,等到朝廷做出反應,災情往往已經很嚴重了。

幹過地方官員的白松陵,太知道這一套了。草民草民,跟野草一樣,在統治者的眼裡,有時候就不算人。這跟統治者和制度沒關係,單純的人性問題。嗯,大英帝國的工業革命初期,普通百姓的生活了解一下。

好的制度帶來的利益,自上而下的瓜分後,落到百姓的頭上少之又少。國家整體上穩定,沒有內亂,百姓餓不死。這就能稱爲盛世了!有的盛世,內憂外患不斷,照樣厚顏給自己戴頂盛世的帽子。嗯,我說的是康乾盛世。

“長安尚且如此,沔州的情況只會更惡劣,五倍,甚至十倍於長安治下。身爲太守,到了沔州要立威,知道找什麼人下手了吧?打擊豪強得了錢財,不用着急往口袋裡裝,拿出來招募百姓興圩田。得到的公田租給百姓耕種,三年免租,五年半租,稅要交。”

白松陵的眼睛亮了:“明白了,所謂的勞役要付錢,指的就是這些免租半租吧?自成先生好手段,百姓勞役,給點糧食吃,加上這些手段,就能大大的激發勞役積極性。”

李誠有點暈,這傢伙的思維跟自己似乎沒法在一條線上,誰說不用給工錢了?等一下,李誠明白過來了,自己還是錯了,其實白松陵的辦法更好。還是那個問題,人性!

李誠陷入了思索之中,白松陵沒再說話,小心翼翼的看着他,以爲自己說錯了。想的越多,李誠的心裡涌起的苦澀就越多。鬥米恩升米仇,這纔是人性啊。就像天朝的扶貧,寧願躺着等救濟也不去幹活的人少麼?

同理,歐美的福利政策下,寧願乞討也不去找一份工作的現象,不也比比皆是麼?這就是人性的問題了,老祖宗一句話,解釋的很清楚了。所以說,別看自己是個穿越者,實際上在對待人性的問題上,真的不如白松陵。

“你說的對,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三五年之內,圩田得耕地百萬畝,封個爵位都不在話下。”回覆冷靜的李誠,順手描繪了一下遠景。白松陵頓時看見了前途和希望。

“然也,等到太子登基,由此政績在手,也能得到重用啊。”白松陵越想越美了,人不在太子身邊,固然是少了親近。但是鏢局在白氏的掌握裡,每月都給東宮送錢的。不在跟前,太子也會記得白松陵的好處。

作爲一個能臣,不管誰在皇帝的位子上,總是要重用的嘛。不就是三五年的時間呢?辛苦咬牙奮鬥,堅持下來前途就是光明的,沒準將來混個宰相當一當呢。

覺得前方一片坦途的白松陵也不多留,恨不得明天就能飛到沔州,這會趕緊起身告辭回長安。明天去吏部辦完手續,三五天內就南下沔州。這年月從長安到沔州可沒高鐵飛機可以做,你得先往東出潼關,到了洛陽再轉道南下。

李誠也沒打算留他,只要白松陵接了這個差事,在沔州勤勤懇懇的做老黃牛。回頭太子事發了,白氏還不得來跪求李誠出手搶救一下麼?到時候,整個白氏都能捏在手裡了。

李誠很客氣的送到了大門口,臨了還來了一句:“地方前方賬目必須要搞清楚,並且掌握在手中。這樣吧,白氏送來培訓的幾個人,白太守可以帶在身邊。有他們幫忙整理錢糧賬目,就憑地方上那些土鱉,做出來的賬本他們都看不懂。”

白松陵頓時大喜過望,別看是他送來的人,這會的情況是他根本不敢往回收。李家別的不說,培養出來的賬房,輕鬆吊打全長安。在外做官呢,最重要的是兩個權利,一個是人事權,一個是財權,有這些人相助可謂如虎添翼。

白氏倒是也有自己的班底,但是那些錢糧幕僚,如何比的了李家出品的賬房。

白松陵再三謝過,高高興興的踩着夕陽回去了。李誠也鬆了一口氣,又一樁事情了了。

最初李誠沒打算動白氏的念頭,他的想法是跟崔氏聯姻之後呢,漸漸的把崔氏綁在一起。這個想法的可行性是很高的,但是他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崔氏藍田房就沒覺得大家是對等的。這個就很討厭了,崔氏的目的是捏住李誠,培養在朝中的代言人。

李誠的想法是大家平等合作,互爲守望,兩者之間實際的想法相去甚遠,這還怎麼合作?加上崔氏藍田房慾壑難填,導致現在與崔氏的關係非常糟糕。崔寅倒是一直在努力的彌補關係,但這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決的問題。

崔氏藍田房唯一靠譜的人,現在看來就是崔成了。這爲結義兄弟,在登州乾的真不賴,配合許敬宗、劉仁軌、程處弼,死死的守住了李誠的底線。李誠的底線很明確,水師不動。

這其實也是皇帝的想法,水師不能碰。崔成的努力也不是沒有得到回報,短短兩三年,登州從下州升格爲中州,太守自動升級一格。再幹個三五年的,再升一級,還不耽誤掙錢。何樂不爲呢?所以說,崔成藍田房最靠譜的,看問題很清楚。

沒有崔成的支持,登州水師這一塊,還真的不好說。不然地方上單單一個錢糧,就能卡死你。別以爲賣鹹魚就能解決大問題,地方要刁難你,鹹魚都收不上來。

與崔氏聯姻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李誠現在想起來,自己犯了不小的錯誤。就是對仕途的追求,沒能達到崔氏的預期。也就是說,李誠並沒有真正掌握崔氏的意圖,而是單純的認爲,崔氏就是想賣婚。實則不然,崔氏更主要的目的,還是培養代言人。

反觀當時的李誠,其實是可以選擇靠向山東士族的,但是他還是選擇了靠向皇帝。原因很簡單,李誠不想做傀儡。更不想捲入長安這個是非之地,至少在貞觀一朝,都不合適。這麼做的原因就是因爲皇儲之爭。

貞觀朝的皇儲之爭,可謂波詭雲譎,其中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李世民其實一直都沒有放棄李承乾。這是誰都沒想到的,如果李承乾是可以搶救的,李誠倒不介意入東宮爲幕。但是李承乾屬於那種教育不好的。

李誠回去的路上,一直在反思自己穿越之後做的事情。最終的結論是錯誤很多,終歸是上一輩子太吊絲了,層次太低,很難理解這種高端羣體的思維。這就導致他就算有歷史可以對照,學習的過程照樣非常的漫長。

有的事情,還是要經歷纔會有深刻的體會。好在穿越之後的李誠,顯得很年輕。而且他上一輩子的積累也不差,至少在基層的積累,對他的幫助很大。看起來很高調,實際上一直小心翼翼的憋了好幾年,現在的李誠今非昔比了。

一份拜帖送到李誠的面前,一個陌生的名字,李順。後綴很重要,西市三江金銀鋪。這是李道宗的人,典型的白手套。這張拜帖的出現,說明錢莊的事情李世民已經交給李道宗處理。這個情況讓李誠很意外。

難道說李道宗的命運發生了變化麼?李孝恭去世之後,他成爲宗室的管事人麼?如果不是這樣,沒道理讓李道宗來處理這個問題。錢莊的事情,牽扯到的人數其實不少。其中主要是宗室,還有少量頂級士族。

李世民怎麼處理那些預備股東退出的事情,李誠根本就不關心。拿出四成的股份丟給李世民處置,就沒有必要再操心什麼了。儘管能收到很多錢,但是代價真的很大。這個錢莊,今後要說大股東,應該就是李誠和皇帝爲首的宗室了。

這是李誠面對士族咄咄逼人的態度,做出的選擇。外人看起來,李誠這是導向皇室。

那麼實際上呢?李誠真的倒向皇帝和宗室了麼?

第十五章 遇敵第二百六十五章 小人物差點壞大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牢房夜話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出所料第五百六十三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四百六十九章 聽話和不聽話第五百三十章 再離長安第二百五十章 牛進達第五百三十六章 惡例之開第七章 救不救?第八十一章 書友會和小黑屋第十章 開講了第八十八章 長安紙貴第四百六十九章 聽話和不聽話第五百二十六章 留與不留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婚第一百四十五章 擰老道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能說第四百五十六章 同是天涯失意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沒必要追究第五百四十四章 崔慎行問計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羅場第三百二十二章 出海第三百四十六章 難以爲繼第五百五十三章 立場問題第十六章 功名馬上取第五百三十三章 我其實在騙人第四百四十七章 回程偶遇故人第二百八十章 鄖國公府的面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好事近第三百八十九章 日常第四百四十六章 西州第五百四十七章 告密第八十三章 指條明路第三百零六章 猜不到第四百九十五章 分贓不均麼?第三百八十八章 涼爽工程第一百三十九章 歡呼第三百二十五章 有趣第三百九十九章 清奇的腦回路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差錢第一百二十三章閒着也是閒着第七十五章 印刷術成第七十三章 李治上課(上)第七十四章 李治上課(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愚不可及第四百五十五章 忠義之士李自成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賊第三百零四章 最有錢的個人第五百一十章 順利到不正常第一百七十三章 剋制第三百七十章 陌生的感覺第五百四十七章 告密第三十七章神仙打架第二百一十七章 程咬金求見謝恩第五百零三章 被躺槍的倒黴蛋第一百零九章 春節第四百五十五章 忠義之士李自成第一百二十章 真相大白第四百三十二章 玉門關第四百六十八章 百濟使者第九十九章 最頂級的酒樓第九十九章 最頂級的酒樓第五十一章 一夜成名第五百三十七章 腦殘二人組第三百一十二章 泥猴第二百三十四章 得到和付出第二百四十四章 龍骨第二百二十一章 嚴懲第三百九十七章 一個錯誤第五百二十七章 今非昔比第四百六十五章 三國使團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碗賤肉收買第四百四十八章 豎子,欺朕不敢罰功臣耶?第六十八章 放棄治療第二百七十九章 打上門!第四百二十四章 高昌第五章 殺出一條路第三百五十二章 怨氣第四百七十五章 奸臣的定義第五百六十章 做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此必豎子之謀第九十四章 接納、豪氣第五百三十二章 鐵板一塊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口拐帶的鍋第一百五十章 李誠:臣有罪第四百八十一章 黑心資本家第五百七十七章 餘勇可賈第四十八章 煙花之地遇故人第三十四章 回長安第五百四十一章 一騎破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又有事第四十六章 心急的李世民第三百七十三章 歲月靜好第二百九十二章 和親之議第三百七十九章 消消火第一百九十七章 給朕滾出大理寺第四百零二章 大跌眼鏡第五百八十一章 皇帝身邊不好呆第五百三十六章 惡例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