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捷報至長安

距離太遠了,尤其是兩千裡沙漠就得花十天。一隊騎兵抵達陽關的時候,已經沒人樣子了。但是露布一展,守軍立刻飛奔上前迎接。

看見露布的時候,守將立刻派人接下來重新抄寫兩份,派兩組人快馬奔着玉門關而去。

到了玉門關,程序差不多,換人,換馬,一點時間都不敢耽擱,向着長安飛奔。

西征大軍順利滅國高昌的捷報,沿着隴右各鎮,一路往長安快速傳遞。

高舉露布的騎手,在身後一夥騎兵的護衛下衝進長安城時,距離高昌滅國已經二十天了。

在這個時代來說,所謂的新聞,很多都是已經發生很久的事情。

進入貞觀年以來,大唐開始了戰無不勝的節奏,露布出現的時候,市面再次沸騰了。無數青衫少年興奮的高呼“大唐威武!”,百姓也都被勝利的消息感染了,街上多數是喜氣洋洋的表情。儘管百姓已經見的多了,還是很開心又勝利了。

露布送到皇城,不敢片刻耽擱,轉送大興宮。李世民正在與羣臣議事時,接到了這個消息。“快,讓朕看看。”李世民興奮的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椅子這個東西,一開始還有人置啄姿態不端正,但架不住舒服,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

看罷露布的李世民,隨手遞給身邊的長孫無忌,接着在羣臣的手裡傳了一圈,最後纔回到李世民的手裡。篇幅有限,露布上的內容不多,但是使者還帶來了更詳細的奏報。

沒等李世民看奏報,羣臣已經列隊,手舉笏板,高聲齊道:“臣,爲大唐賀,爲陛下賀。大唐威武,陛下萬歲!”這樣的臺詞幾乎每次勝利都來一次,大家都熟練了。

李世民笑的眼睛都看不到了,儘管心裡很明白,這次勝利的難度不算太大,但勝利總是令人喜悅的,他已經喜歡上這種一個勝利接着一個勝利的喜悅。

“諸卿,侯君集有詳細奏報,勞煩閻卿家念一下。”李世民笑着擡手示意大家安靜,房玄齡上前來,接過奏報道:“臣忍不住先睹爲快,臣來吧。”

在閻立本哀怨的眼神中,房玄齡接過了奏報,打開後大聲唸了起來。

在場諸公,多數是懂行的,所以這個過程屬實的奏報,很快就引起了驚歎。大軍只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就抵達了田城,比預期的速度要快一個月呢。

因爲是要給皇帝和諸相看的奏報,侯君集沒敢作假,行軍的過程中,李誠的作用被詳實的寫在奏報中。李世民聽了不禁微微頷首道:“不想自成還有此能爲。”

等到田城一戰,又是李誠出來搶戲的時候,大家都有點暈乎了,這小子真不要臉。不過又不能不承認,這傢伙確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李世民都忍不住撫掌嘆息:“勇冠三軍!”

接下來奏報,李誠率一千騎兵牽制浮圖城的安排,大家都不說話,但心裡都在嘀咕。因爲奏報上寫的是李誠主動請纓,諸相也無話可說。但這幫人都是人精,心裡肯定會散發思維。

奏報繼續,侯君集先說主線,大軍在高昌都城下受挫,轉而清掃周邊,準備攻城器械。這套路沒毛病,最穩健的套路,侯君集用兵老成持重。本來打仗嘛,用兵之道,以正爲主。尤其是實力強大的一方,不會主動尋求變化。

接着是派使者往焉耆,邀約一起出兵,合圍高昌。焉耆答應了,並且出兵相助。可以說,成功了降低了戰爭的變數。儘管焉耆是個小國,一直被高昌欺負。但是他的立場很重要,得到焉耆的支持,對於唐軍來說後勤壓力大大減弱。

利用焉耆的兵力封鎖四周,唐軍主力穩穩的壓過去,結硬寨,打呆仗,這纔是求勝之道。都是隋末過來的老臣,怎麼會不懂軍事呢?現場一片點頭讚許,侯君集深諳用兵之道。

但是接下來侯君集畫風劇烈變化,三軍做好了一切準備,準備攻城的時候,李誠回來了。

然後,辛辛苦苦造的攻城器械都用不上了,駁馬帶着三千騎兵,在城下兜一圈,鞠智盛就跪着出城投降了,戰爭結束了!剩下的戰鬥,就是派人走一趟,然後開門投降的節奏。

李誠只用了一千人,就讓浮圖城的葉護駁馬投降的過程,更是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明明你的兵力對比懸殊,被人追着打才附和身份。偏偏李誠反其道而行之,帶着幾十個親兵就堵人家門口去了,還一箭把城頭大纛給射了下來。

還特麼的威脅人家,要三日不封刀。你這麼能吹牛,不怕被戳破了尷尬麼?

最初大家也是佩服李誠的膽氣,覺得他敢於故佈疑陣,迷惑對手,嚇唬對手。很大膽的戰術,希望西突厥人比較笨一點,能被李誠嚇住就行。

沒想到嚇唬的效果太好了,駁馬直接投降了。尤其是投降的過程,這是裴行儉的口述,原文寫的很詳實。“晨,駁馬率五千騎出城,南下十里,斥候阻之。駁馬乃之身往軍營,見李公,方知我軍不過千餘,悔之晚矣。”

房玄齡唸的聲情並茂的,衆人聽着忍不住都露出了原來如此的微笑。感情是李誠這傢伙,玩的是這麼一個套路。但是必須承認,這傢伙乾的真漂亮啊!

一幫大臣都聽傻掉了,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打仗的人麼?這份膽氣,這份心思,這份機變。在場的都是飽讀詩書的高人,沒趕上念奏報的閻立本,很自覺的給好盆友李誠捧場。

“昔日班定遠,今有李自成。”閻立本一句話,得罪的人多了。但是大家沒法記恨他,說的是實話麼。班超怎麼幹的?幾十號人,在別人的國家的驛站裡住着,聽說北匈奴使者在鄯善國,帶着幾十號人招呼都不打一聲,把匈奴使者給剁了,殺的乾淨。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是班超在歷史上留下的聲音,振聾發聵。

李誠呢?雖然有所不同,但是更勝一籌吧?畢竟當時的鄯善,名義上是臣服大漢的。

西突厥還是敵對勢力,李誠帶着幾十個人就把浮圖城的守將給嚇的投降了。

要知道,那是浮圖城,曾經的突厥王庭。即便是現在,那也是戰略要地,在突厥有很高的地位,具有象徵意義的城市。

李世民聽完了不禁心馳神往,讚歎道:“李自成可謂今之……。”

不等李世民說完,邊上有人開口打斷:“陛下慎言!”誰啊?魏徵,病秧子一個,還堅持來了。這會一看李世民要亂講話,趕緊開口打斷他。

把李誠封在西域好不好?理論上來說沒問題,但是更大的問題在後面。西域那個地方,放在別人的手裡,可能就是個苦寒之地,沒人願意去做這個差事。但是落到李誠的手裡,沒準就是個王霸基業的開始。

這人太能折騰了,必須放在一個不遠不近的位置上,才能讓人放心。魏徵也不是說,李誠有不臣之心,但是話說回來,有時候不是你想不想,而是你的部下推着你往前走。

這人,很多時候的行爲,不是由自己決定的,而是被天下大勢推着往前走的。就像劉邦,當一個亭長的時候,也只能感慨“大丈夫當如是”。他就沒想過要去當皇帝。

要不怎麼說諸葛亮被後人推崇呢?他是有取代劉禪自立的能力的,但是他沒這麼做。

反觀王莽,“新政”不好麼?放在當時來說,很好,非常好。前提是得到了徹底的貫徹。客觀的說,王莽就像一個穿越者,如果他的“新政”在漢朝的框架下,高舉漢的旗幟,並且把新政給幹好了幹成了,而不是選擇篡漢。

那麼,他的歷史地位和評價,將達到巔峰,甚至可能會扭轉中華文明的走向。如果你真的去了解一下王莽新政的內容,真的會覺得這傢伙可惜了。他就是一個失敗的穿越者。

“諸卿,封賞的事情再說,高昌如何處置?”李世民拋出了這麼一個話題,儘管被魏徵掃興了,並沒有特別在意。不過這個事情,心裡不舒服是肯定的。這東西日積月累的,時間長了一定會爆發的。

羣臣議論紛紛,但是卻沒有人主動站出來說話。對於大唐羣臣來說呢,高昌的問題確實很棘手。原因無他,太遠了。而且這個時代的交通狀況,太折磨人了。

漢朝的時候,開拓西域,接結果而言,牽着了漢朝的大量財力物力,最終因爲地域的緣故,一旦漢朝中央政權出了問題,西域不丟也就丟了。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主要還是人口問題。漢朝的人口,還不足以讓朝廷大量的往西移民。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移民的耗費巨大,移民的政策,與當時權貴的利益相悖。漢朝的問題,唐朝也必須同樣面對。人口增長與糧食產量密切相關,還有就是瘟疫。比如天花、鼠疫。

當然了,人口大面積減少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內亂。任何朝代都是如此。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上臺面的小伎倆第二百四十一章 先後緩急第二十四章 後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歡呼第四十八章 煙花之地遇故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宮裡來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還是錢的事情第五十六章 缺啥補啥第二百七十章 三觀盡毀裴行儉第九十四章 接納、豪氣第二百七十四章 偷第一百六十章 彈棉花第五百二十三章 脈絡清晰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正確的決斷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士第三百八十七章 謹受教第三百八十六章 文人的通病第七十九章 生意大火第二十九 章結義第四百五十章 報復來的很快第五百七十章 猜策第二百一十八章 水師第五百六十八章 隱秘第五百八十七章 炙手可熱第三百零九章 妙處第十三章 春聯第一百六十章 彈棉花第四百八十三章 顧全臉面第二百五十章 牛進達第五百八十六章 臭不要臉第三百零四章 最有錢的個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生活在幻想中的小娘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合作愉快第三百七十七章 背後的刀第三百五十五章 展現實力第五百四十五章 不得安生第三百一十五章第六百零一章 誰執牛耳?第五百二十章 正家風第一百七十五章 百鍊鋼化作繞指柔第二百八十一章 心生怨念第五百一十五章 不慣着第二百零八章 真不是要搞事第五十章 絕佳的選擇第一百八十七章 打個痛快第二百零五章 赴會第五百五十三章 立場問題第一 百三十八章 收穫日第二百六十八章 捷報!第一百八十六章 埋下一顆種子第二百五十五章 準備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奸臣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有所思第四百七十六章 威脅羣臣第五百五十二章 空氣的問題第三百四十章 新羅,到了第六百零二章 作法自斃第二十二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五百九十四章 亂作一團的朝會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能說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口拐帶的鍋第四百二十四章 高昌第三百四十四章 主辱臣死第二百三十八章 夜黑風高第二百五十章 牛進達第一百四十九章 不懂別裝懂第四百七十五章 奸臣的定義第三十一章 衛生運動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情之請第二百六十九章 保護對象李誠第四百五十六章 同是天涯失意人第七十一章 狗賊看打第二百七十二章 還是家裡好第二百八十一章 心生怨念第四十三章 跟本王混吧第三百二十二章 出海第四百一十章 沒有搶救價值的關係第一百五十九章 佳期定第五百八十三章 釜底抽薪之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主辱臣死第九十二章 哥哥說打就打第五百四十七章 告密第三百五十三章 求見第一百八十五章 要不要滅個口第五百七十六章 歷史的慣性第四百二十四章 高昌第二百六十章 夜襲冷水寨第二百零八章 真不是要搞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武二孃上課第四十三章 跟本王混吧第一百零七章 農莊日常第二百零八章 真不是要搞事第三十章 打擊報復第三章 差點作死第四百六十四章 春風得意閻立本第五百零五章 人緣意外的好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請自來第二百八十章 鄖國公府的面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反擊的力度第四百零一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