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伊川缸
從目前來看,裴李崗文化時期,甕棺葬並沒有形成一種流行的葬俗,在其他遺址中尚未發現有甕棺葬。kxs7.com到了仰韶文化時期,這種葬俗才流行起來,併成爲仰韶文化埋葬制度中的一個重要特‘色’。
仰韶文化的甕棺葬分幼兒甕棺葬和‘成’人甕棺葬兩種。在大河村仰韶文化第四期,共清理出甕棺葬137座。(www.kxs7.com最快更新)埋葬的均爲早夭的嬰兒。可見,這些甕棺主要的用途是用來埋葬死去的嬰幼兒的,它一種特殊的葬具。這些甕棺中,大多是用一件葬具,如用陶鼎、罐、盆、缸等作葬具,以陶鼎作葬具的最多。用2件葬具的,則是兩件器物相扣合,如大口尖底瓶與鼎扣合、大口尖底瓶與豆扣合、大口尖底瓶與鉢扣合、鼎與鼎扣合、罐與罐扣合、罐與缸扣合缸與缸扣合等。這些甕棺葬大多埋在圓形坑內,也有少量埋在橢圓形坑內,墓坑較小,僅能放下甕棺葬具。甕棺的放置,有豎立、斜置和橫放三種形式。一般情況下是尖底瓶橫置於坑中,單件的鼎、缸、罐等則多豎放在坑中,兩件器物相扣合的,橫放的比較多。kxs7.com
類似的甕棺葬在淅川下王崗、鄭州西山、鄭州后王莊、洛陽王灣、長葛石固等仰韶文化遺址中均有發現。這種處理小孩屍體的方法,與裴李崗文化有別。仰韶文化的小孩甕棺葬集中埋在‘成’人墓之間或房基附近,而裴李崗文化的墓葬,‘成’人墓區內不見兒童墓。
‘成’人甕棺在仰韶文化遺址中並不是普遍使用,而是出現於特定的區域。它是仰韶文化閻村類型所盛行的一種葬俗。在這類型的墓葬中,?甕棺葬既用於兒童,也用於‘成’人。有一種被稱爲伊川缸的葬具,屬於大型的甕棺。以這種甕棺作爲‘成’人葬具,具有地方的特‘色’。
因爲它是在豫中地區如伊川土‘門’、臨汝閻村、汝州中山寨、魯山邱公城等遺址發現的,而且是首先發現於伊川土‘門’,故以伊川缸名之。這種缸直筒深腹,平底,有蓋,腹部和上腹部有3個鳥喙狀扳,便於捆梆。缸底有一圓孔,系燒製陶缸前戳穿的,是死者靈魂出入的地方。伊川缸中,最爲着名的如在臨汝閻村出土的鸛魚石斧圖陶缸,這是迄今發現最大的一幅原始社會時期的彩陶畫。
陶畫的內容,一組爲鸛叼魚;一組爲帶柄的石斧。鸛昂首‘挺’立,正在叼食一條大魚。右側的石斧,捆梆在一個豎立的木‘棒’上端。鸛鳥、魚、石斧三者之間含義深刻,似在極力表現某種觀念或社會背景。在出土伊川缸的遺址中,尤以汝州洪山廟最爲引人注目。洪山廟遺址位於汝河北岸的Ⅲ級臺地上,高出周圍地面1.5米-3米。在這裡考古發掘最重大的收穫是M1大型甕棺葬合葬墓。M1是一個東西長6.3米,南北寬3.5米的墓坑,坑內發現136件大口直壁缸,且不說尚有部分被破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