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回

有兩個小猴子在身邊,當媽的沒時間傷春悲秋。

畢竟這裡是古代,拍花子的人不少,萬一把孩子丟了,就算把孩子爹找來也不一定找得到。

人販子,自古以來都是人們最痛恨與防備的。

剛來的頭兩天,孩子不習慣,一整天無精打采要找爸爸。因爲他們平時在家一覺醒來見到的是爸爸,然後纔是媽媽。

不是爭寵,而是媽媽被爸爸累倒了,孩子們一早醒來只能由他負責。

聽到孩童的哭喊聲,日常在附近巡山的寧家人聞聲而來。

看見一羣裝束怪異的山民,倆孩子愣了。

接着看到一羣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孩童,有男有女,好奇心起便歇了哭聲。

小菱小野的五官與當地小孩有些差別,但是不大,又有什麼關係呢?蘇杏和婷玉一向神出鬼沒,就算她們帶回幾隻妖怪頂多心驚膽顫,跑不了。

況且當代來朝貢的外邦人士不少,有些見識的人們紛紛幫忙解釋

她們住在一座深山裡,離秘室不算太遠。附近一座山谷裡住的全是婷玉救回來的山民,這棟小木屋就是他們以前幫忙建的,因爲婷玉不喜人羣,在周圍撒滿了藥。

平時沒什麼人進來,只有她們時不時出去走走。自從兩個小包子來了,她們出來露面的次數纔多了起來。

在吃食方面,成年人腸胃好,可以隨當地民衆入鄉隨俗。但小菱小野依舊用現代的奶粉、小米之類,不能儘讓姐弟倆吃當地的粗糧。

這不能說是一種幸福,當地的小孩子啥都能吃,小菱小野他們就顯得金貴嬌弱多了。

不過,小姐弟倆的衣裳是從本地繡孃家訂製的,布料有好有壞。還好,小姐弟並不挑,大人讓他們穿什麼就穿什麼,包括吃食方面。

孩子好養,蘇杏當然很開心。

小孩子之間很容易就玩成一堆,他們偶爾隨村裡的小夥伴到處跑,衣裳破了就需要她這當孃的縫補。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但躲在山裡的山民日子過得比外邊自在。

四歲以下的孩子還可以盡情玩耍,但偶爾學着幫父母做些輕細活。

五歲以上的小孩幾乎可以幫父母分擔一小半了。

蘇杏廚藝雖不行,縫補技術還算不錯,手也靈活。她想抽空給孩子爹也縫製一套下地幹活穿的衣物,儘量用好一些的料子,趁晚上孩子們睡着的時候。

婷玉一如既往的行醫,僅限村裡,她不敢讓蘇杏一個人在這個年代看着一雙兒女。

既然來了,難免要帶小姐弟倆去探望一下負責在秘室造機關的寧先生。

她們家與寧先生的家不遠,同在一座深山的半山腰,一個南一個北而已。

寧先生以前身居高位,如今落魄了,住的那間茅舍也要選在半山腰橫凸出來的一塊空曠地,也算是身居高位。地方選得好,旁邊有一個山泉眼,一個大水車在緩緩轉動,以水流爲動力帶動屋內的設施。

一隻掉隊的大雁從屋頂上空飛過,啪的一聲,被一支穿雲箭給射中。沒掉下來,而是隨箭支回到一棵樹上,再順着一個凹槽直接滑入廚房。

看得倆小目瞪口呆,小嘴裡的哇哇聲充滿了驚歎與讚美。

當然,拔毛這些步驟必須人工完成。

寧先生行動不便,可他的後人被婷玉救回來了,一家子過着安穩和樂的日子。

家遭難,讓他成了一個性情孤傲的人,日常不喜見人,見了也是板着一張黑臉,哪怕是面對兒孫。他對救命恩人的婷玉尚且冷臉,更甭說對小菱、小野有多和顏悅色了。

不過沒關係,小菱小野還小,臉皮厚,對感興趣的東西或者人一向很有耐性,經常跑他身邊蹲着看,眼睛眨巴眨巴的。

寧先生脾氣再不好也不會衝孩童發火,所以蘇杏很放心。

她縫衣裳的手藝是向寧家媳婦們學的,寧家的男兒們經常帶領村裡壯實的年青人出山購買一些山裡沒有的生活用品,譬如食鹽。

他們也算官家子弟出身,懂得如何避開外界的紛擾與麻煩。

寧家的孫輩大的有十幾歲,最小的也有六七歲了,天上飛的家裡有,地上跑的要靠他們去其他山頭打獵。除了身手不錯,他們在山林裡設的機關幾乎永不落空。

小菱小野想跟去,那肯定不行,他們太小了。

“乖乖在家呆着,哥哥們給你們抓一隻小兔子回來。”寧家少年們一個個輪流摸摸姐弟倆的頭頂,很成熟穩重地許諾。

他們家現在沒有這麼小的孩子,一個個稀罕得很。

要求被拒,小菱小野被兩位小姐姐拉着,倆小站在院門裡愣愣地看着大哥哥們雄糾糾地離開。

婷玉和村民下山進城去市集了,蘇杏正和寧家夫人、大嫂子們坐在院裡做針線活,一邊和衆人說笑,一邊不時看孩子兩眼。

忽然,小菱小野無精打采地跑過來,趴在她的膝前揉揉眼睛。

“怎麼了?怎麼不跟小姐姐玩?”蘇杏問。

倆小不吭聲,努力往她懷裡鑽,然後趴在她身上一動不動,小眉頭糾着。

“孩子想爹爹了。”寧夫人笑容慈藹,才四十多歲的婦人已經做了祖母,對孩童的心理十分清楚,“你們呀,該回去了。”

一聽到爹爹二字,小菱和小野頓時淚眼汪汪地仰起小臉看着孃親,直接證實寧大娘所言不虛。

蘇杏微怔,隨後笑了笑,一手一邊地摸着倆孩子圓嘟嘟的臉蛋。

“好,等你們姨母回來一起走。”

婷玉一早去市集,現在已是下午,傍晚就能回到。

她向來是個說走就走的小女子,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相處幾年了,寧家人對她倆的作風非常熟悉。一聽說要走,女人們馬上開始做飯做麪餅給娘幾個路上吃。

蘇杏也不阻攔,面對熟人,有些情分她從不客套。

來的時候她給寧家小孩帶了很多零食,帶來的方便麪也和大家一起分享。當然,垃圾要帶回現代的垃圾桶扔,她不想後人將來挖出一個千年不腐的方便麪袋或者塑料叉子。

傍晚的時候,婷玉和寧家人一起回來,得知要回家,便讓寧家其中一名少年幫忙分撿她帶回來的藥草,定時定候給村民們熬水喝,防外來病源的。

臨走前,蘇杏帶着小菱小野給寧先生磕頭辭行。

兩個小包子畢恭畢敬地磕完頭,寧先生難得地招呼他倆來到膝前,摸摸他們的小腦袋殼,最後目光落在小野身上。

“回去多教教這孩子機關之術,”他淡淡地擡眸瞅了蘇杏一眼,“相信你家有不少術數書籍。”

蘇杏忙搖頭,一臉老實,“木有了,全給您拿來了,要不借您的手抄我拿回去印出來?”

寧先生一臉漠然:“……”

老了,有點耳背,聽不見她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