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帝國誕生(求訂閱!)

對於戎馬半生了的李衍和所向披靡的中軍而言,宋軍實在算不上是李衍和中軍交戰過的最強對手,甚至連前三都排不進去。

可這段時間卻實實在在是李衍最提心吊膽的一段時間。

這是爲何?

實是這段時間太過重要了。

是。

李衍早在三年前就已經登基當上皇帝了,甚至在更久以前就可以自立。

可在此之前,李衍其實只佔了漢人固有疆土的一小塊區域,根本就算不上真正大一統的帝王。

而如果大中將南宋的土地全都吞併了,加上李衍這些年相繼攻佔的燕雲、高麗、日本、臺灣、半個中南半島、羅侏國等地,那李衍才能成爲真正的大一統帝國的帝王,大中才勉強能的與漢唐兩朝相比。

而且,在此之前,大中的地盤是分割開的,只有吞併了南宋,大中的地盤才能形成統一的版圖。

另外,只有擁有了富饒的南方地區、有最優質兵源的陝西地區、盛產糧食的蜀地做後盾,李衍所建立的大中帝國纔算是真正擁有引擎,纔可以應對任何風雨。

大統三年秋,岳飛所率領的平南軍將南宋所擁有的東南地區大部分都攻佔了,令其併入大中的版圖。

不過——

也並不是南宋在東南地區的全都疆土都被大中吞併了——李成義軍和鐘相義軍也藉此機會吞併了不少疆土,完成了進一步的壯大。

目前,李成、鐘相這兩夥義軍佔據了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門、安鄉和南屯等地區,擁有十一州、一百二十二個縣(其實就是後世的大半個湖南,加上小部分湖北,再加上一部分江西),李成義軍壯大到了近十五六萬,鐘相義軍壯大到了二十六七萬,兩夥義軍的總兵馬數加到一起超過四十萬,以洞庭湖爲中心盤踞,形成了兩股頑固勢力,並且這兩股頑固勢力還有合併之勢。

而這兩夥義軍,其實就是岳飛和平南軍的下一步戰略目標。

不過——

雖說李成和鐘相在東南地區的中心建立了兩個國中之國。

可李衍卻對李成和鐘相這兩夥義軍一點都不擔心。

兩千多年以來,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不計其數,但卻很少有起義成功的。

像,秦朝有陳勝吳廣起義,東漢有黃巾起義,唐朝有黃巢起義,宋朝有方臘起義,明朝有李自成起義,清朝有太平天國洪秀全起義等等。

一場農民起義最終是否成功,首先與它對手的實力強弱關係重大。

具體表現來說,就是這個王朝是否被廣大士人和全國百姓所厭惡?

如果一個朝代被廣大士人和全國百姓所厭惡,那麼這個朝代纔有可能被最Low的農民起義給破壞甚至是推翻,否則絕無這個可能。

那爲什麼農民起義的成功率這麼低?

很多人,將其總結爲農民的侷限性。

例如,農民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甚至大字不識一個,沒有先進文化的武裝;

例如,農民起義的領袖,一旦稍有成功,就沉溺於享樂,不思進取,自己作死;

例如,沒有足夠的戰略眼光,小富即安;

例如,農民起義通常是官逼民反,沒有長遠目標;

等等……

按照大衆說法,無非就是一些,經驗不行啊,知識不行啊,只想着有飯吃活下去,等有飯吃了就不思進取,驕縱奢淫什麼什麼的。

其實,說白了,農民起義,大多數都是由於財富分配不公平,才爆發的,所以,在取得勝利了之後,自然就貪圖享樂,驕傲自滿,爭奪權利,到最後由於沒有成功的守護住勝利果實,農民起義自然就失敗了。

另外,在絕大部分農民起義的過程當中,起義軍的補給方式只有掠奪,作戰方式就是流竄,而且很容易被其他名氣更大、實力更強的部隊所收編,因爲跟着他們更可能有肉吃,並且吃得長遠,根本就沒有一套完善的發展戰略。

而縱觀歷史,農民起義成功的,也就劉邦、朱元璋外加上李衍了。

劉邦能起義成功,其實首先要感謝張良,是張良站在了國家的層面上替劉邦出謀劃策,才提升了劉邦的格局。

朱元璋能起義成功,要感謝朱升,是朱升爲朱元璋提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全局性戰略方針。

至於李衍能起義成功,則要感謝中國人數千年的積累。

而不論是李成,還是鐘相,他們所率領的起義軍,全都是典型的農民起義,根本就無法跟劉邦、朱元璋、李衍相比。

先說李成。

李成最早是宋王朝的試弓手,累次遷升至淮南招捉使,後來聚衆爲盜,鈔掠江南,藉着中宋大戰,一點一點壯大起來的。

而李成這夥義軍之所以能從衆多義軍中脫穎而出,並大量收編其他義軍,是因爲李成勇猛強悍,而且號令甚嚴,臨陣身先諸將,士卒未食不先食,有病者親視之,不持雨具,雖沾溼自如也。

換而言之,李成之所以能成事,靠得是他個人的魅力。

可是,李成的行事風格,雖有些名將之風,卻沒有帝王之風——他的格局太小,自出道以來,一直都是在到處搶地盤,根本就沒有培養文官人才經營自己的地盤,只知道搶搶搶,然後到處流竄。

這樣的一夥人,怎麼可能鬥得過越來越強大的大中帝國?

再來說鐘相。

鐘相在起義之初,確實提出了“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這樣的政治綱領。

可勢力壯大了以後,鐘相和其核心部下楊幺等人,漸漸背叛了“等貴賤,均貧富”的宗旨,衣食住行無不窮奢極欲,甚至連睡覺的牀都要金玉鑲嵌,而其部下士卒和治下百姓卻困苦潦倒。

鐘相他們這種作法,又如何能長久?

所以,當李衍得知岳飛將南宋東南部的絕大部分疆土都攻打下來了只剩李成和鐘相所佔的部分地區還沒有歸屬大中以後,已經在已得疆土上安排好了能官幹吏的李衍,就暫時將目光從東南地區收回來,然後將目光又投到了川陝地區。

其實——

形勢即使是到了南宋徹底失去陝西、蜀地的大門被中軍打開,宋軍還是可以有一些迴旋的餘地的,畢竟,蜀地是出了名的易守難攻,又糧草豐富,關鍵是,宋軍雖然遭逢大敗,但其實還有十幾萬兵力。

可就在這時,張浚又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張浚不考慮他自己的過失,而將戰敗的責任全都推諉給了都統制劉錫和最先潰逃的趙哲,然後先將前者貶爲海州團練使,安置在合州閒居,又將後者斬首問罪。

最關鍵的是,張浚還將他們好不容易纔收集起來的潰兵軍團給解散了,讓他們分守各地。

這無疑是一個昏招。

要知道,此時,北山系雖然被中軍攻破了,但宋軍現在其實還可以集中兵力扼守六盤山,保有六盤山以西的廣大地區。

如果宋軍這麼做,那他們的戰略縱深不會變得如此狹窄,也因此還能有點翻盤的機會。

可張浚沒有這麼選擇。

但話又得說回來,張浚這麼選擇,也有他的理由——此番大敗,讓宋軍的糧草盡失,沒有了糧草支撐,張浚除了解散軍團,其實也沒有其它太好的辦法。

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南宋滅亡的消息傳來,伴隨這個消息一塊來到的,還有趙構和潘太后聯名下的投降命令。

與此同時,吳玠也親率大軍殺入蜀地。

一面是南宋滅亡了的事實。

另一面是漫山遍野的兇悍中軍將士大舉殺過來。

再加上,還有趙構和潘太后給的投降藉口。

最重要的是,李衍所建立的大中政權,是漢人政權,不殘暴,無苛政,相反還很得民心,總之,大中並沒有甚麼難以接受的。

所以,中軍所過之處,大批大批的宋軍將士選擇走出關隘投降。

這就導致,中軍一入蜀地,就勢如破竹。

短短几個月時間,中軍就打到了興州。

丟了陝西以後,張浚就逃到了四川,在興州將川陝宣撫處置使司的牌子重新張掛起來,隨後張浚做出了扼守蜀口力保四川的決定,並深入部隊,到處哀死問傷,作自我檢討,選拔優秀軍官擔任要職,想要以此來穩定部隊,給南宋留一口氣。

不成想,這才短短几個月時間,吳玠就打到了興州。

張浚想繼續往西逃,逃去閬州,然後繼續抵抗。

可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事。

川陝宣撫處置使司退到了興州之後,張浚想起了被貶責的曲端,十分內疚!

但是,張浚又不願承認當初貶責曲端是錯誤的,而是採取間接肯定曲端功勞的辦法,宣佈:“以富平之役,涇原軍出力最多;既退卻之後,先自聚集;皆前帥曲端訓練有方。”

張浚定下的這個調子,爲的是既不傷他自己的面子又能重新任用曲端。

起初,張浚打算任命曲端爲左武大夫,興州居住,以便隨時任用。

可是後來,因爲曲端以前太過剛愎自用,得罪了太多的人,這就導致,不少人在看出來了張浚複用曲端之意後,紛紛跟張浚說曲端的壞話,阻止曲端東山再起,有人更是跟張浚說:“曲端再起,必然對張公不利。”,嚇得張浚打消了啓用曲端的念頭。

見曲端如此不得人心,樹敵森多,確實難以維繫川陝宣撫處置使司的內部團結,張浚便準備,不撤銷對曲端的處分,不起用曲端,但也不再懲罰曲端。

這對張浚來說,原本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對曲端來說,也不失爲是一個較好的結局。

可曲端一案隨着其社會影響的擴大,已愈來愈複雜了——一方面,四川士人拼命的爲曲端喊冤,都說當初如果由曲端掛帥,不至於輸了富平一戰,也不會使川陝線的形勢變得如此之差;而另一方面,忌憚曲端復起的勢力,又逼着張浚非嚴懲曲端不可;再加上,中軍入侵的腳步越來越近,其內部需要統一。

於是,張浚決定對曲端痛下殺手!

張浚召集幕僚討論這個問題。

在會上,吳瑜起初並未吭聲,但到後來,他見張浚遲遲下不了決心給曲端定罪,便在自己手心上寫下“曲端謀反”四個宇,出示張浚,迫使張浚下令以謀反罪逮捕了曲端。

而曲端曾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不向關中圖事業,卻來江上泛扁舟”一句,分明是指責趙構不思進取,實屬大逆不道。

於是,曲端便被張浚關進了恭州監獄。

張浚還特意命與曲端有仇的武將康隨任夔州提點刑獄,專門審理曲端一案,並授意康隨在獄中害死曲端,以消除後患。

康隨根據張浚等人的意思,先派獄官設法親近曲端,騙取了曲端的信任。

其後,獄官又欺騙曲端,讓曲端親筆寫了病狀,謊稱可以此爲由,爲曲端申請出獄。

康隨拿到病狀後,隨即用酷刑屈打曲端,想將曲端害死在獄中,然後以病狀爲憑證,謊稱曲端在獄中因病身亡。

康隨對曲端極爲殘忍——康隨命令監獄官吏把曲端捆綁起來,堵住他的嘴,用火燒烤曲端,曲端想要水,康隨卻給曲端烈酒,如果曲端忍不住喝了那烈酒,就會七竅流血而死。

可就在曲端忍不住準備喝下那烈酒之時,原曲端的心腹趙彬,趁着中軍打到了興州到處都是亂糟糟的,帶人攻入恭州監獄,救出來了已經被折磨得不成人樣的曲端。

遭逢如此大變,曲端對南宋失望透頂,更恨張浚等人謀害他之仇,於是召集部曲打回興州,在半路上捉了正在往西逃的張浚以及他的幕僚。

曲端命人將張浚等人悉數砍了腦袋,然後帶着張浚等人的腦袋投了吳玠。

這理順便說一句,康隨和用火烤曲端的監獄官吏,全都被趙彬以同樣的方式給殺死了。

自那以後,蜀地的大部分地區都被中軍所佔,只有一小部分地區,還在一些被宋王朝洗了腦的人的帶領下頑強抵抗。

不過——

這些抵抗勢力,東一塊,西一塊的,各自爲戰,沒有統一的指揮,又沒有統一的精神支柱,這注定成不了事,早晚會被中軍徹底平定。

到了這時,李衍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大中成爲比肩漢唐的大帝國,基本上已經板上釘釘。

也就在這時,西夏使團,大理使團,蒙古草原上的一些部落的使團,中南半島上的諸國的使團,西天諸國的使團,甚至就連阿拉伯地區的一些國家的使團,陸續來到大中朝賀,一個龐大的、讓所有鄰邦都懼怕的大帝國誕生了……

……

……

PS:這是二合一的大章,所以,今天就這一章了。

第六百六十八章 已經被李衍生米煮成熟飯了(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五章 你怎麼會在我房中(求訂閱!)第三百章 你贏了(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五章 天縱奇才(求訂閱!)第六百七十章 四海八荒(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都督萬歲(求訂閱!)第八百五十一章 西夏滅亡(求訂閱!)第一百一十八章 備戰(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李衍有子初長成(五)(求訂閱!)第五百八十四章 東皇大帝(求訂閱!)第六百二十二章 勒索(求訂閱!)第五十九章 最被低估的高手(上)第二百四十章 漢四郡(求訂閱!)第八百三十三章 越來越富強(求訂閱!)第二百八十章 聯姻(求訂閱!)第五百零四章 提前慶祝勝利(求訂閱!)第七百三十六章 天生的皇帝(求訂閱!)第七百五十六章 攘外必先安內(求訂閱!)第七百二十三章 同命相連(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二章 升賬第五百三十二章 直插(求訂閱!)第九十章 小聚義(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懷上了(求訂閱!)第六十七章 混戰(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皇命難違(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九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七章 都統制(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一章 羨慕嫉妒恨(求訂閱!)一百萬字了,感慨兩句。第六百四十六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九章 稱藩(求訂閱!)第六百八十五章 完顏宗望死了(求訂閱!)第三百零五章 我只能幫你這些了(求訂閱!)第六百九十八章 趙構的妃嬪在哪?(求訂閱!)第一百九十一章 習習籠中鳥(求訂閱!)第二百五十一章 不瞞(求訂閱!)第八百三十七章 烏蘭巴托的夜(上)(求訂閱!)第七十五章 義結金蘭第六百二十二章 勒索(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六章 丈人(求訂閱!)第七百二十四章 乞降(求訂閱!)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都督命小人接娘子回家(求訂閱!)第三百零四章 誅仙軍和日不落艦隊(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守(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污了清白(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安(求訂閱!)第八百五十章 貪得無厭(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五章 會中十友(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九章 誘惑太大(求訂閱!)第二十二章 該不會是叫我造反吧第四百四十章 堂堂正正(求訂閱!)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悅臣服(求訂閱!)第八百六十六章 寢食難安(求訂閱!)第六百三十九章 奇取汴梁城(九)(求訂閱!)第四十九章 萬里投主第七百九十二章 苗劉兵變(求訂閱!)第六百一十九章 你不行,我替你(求訂閱!)第一百七十六章 兵臨城下(求訂閱!)第五百四十六章 兵發日本(求訂閱!)第七百五十六章 攘外必先安內(求訂閱!)第五百一十八章 合縱連橫(上)(求訂閱!)第四百三十章 豐厚繳獲(求訂閱)第六百零七章 驚弓之鳥(求訂閱!)第四百二十章 消失了的兩萬人馬(求訂閱!)第二百零五章 坐龍椅睡龍牀(求訂閱!)第四十四章 那是死路一條第五百六十七章 相(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四章 共襄盛舉(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七章 暴遣天物(求訂閱!)第九十四章 擴軍第四百四十四章 北遼(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寨風範(求訂閱!)第四百章 逛青樓(求訂閱!)第八百三十一章 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將、二十功臣(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五章 無法避免(求訂閱!)第二百三十八章 後宮小日常(下)(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五章 天縱奇才(求訂閱!)第六百零六章 不敢不慎重(求訂閱!)第五百一十六章 天佑大宋(求訂閱!)第六百五十三章 賞罰分明(求訂閱!)第一百一十章 哥哥該不會是看上小妹了吧第八百四十六章 老流氓(求訂閱!)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被同眠(爲“男人三十六”加更1/1)第五百四十九章 這個時代的日本(求訂閱!)第七百九十七章 天命所歸(求訂閱!)第七百四十八章 英雄落幕(上)(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二章 浮屠氏實有人(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錯就錯(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不想成爲第二個田虎(求訂閱!)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尖不商(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三章 親厚(求訂閱!)第七百零五章 官家真是天底下最懂我岳飛之人(求訂閱!)第八百三十五章 草原戰略部(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九章 萬萬沒想到(求訂閱!)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捷(中)(求訂閱!)第七百七十八章 大興土木(求訂閱!)第二十五章 招匠買甲第七百一十二章 與衆不同(求訂閱!)第五百三十章 直搗黃龍(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