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美婦(求訂閱!)

東京郊區。

由十五輛馬車組成的一個車隊正從遠處駛來。

待到車隊近一些,一些路人愕然發現,這個車隊的主人竟然是一個美婦。

這美婦,一身白色的拖地長裙,寬大的衣襬上繡着粉色的花紋,臂上挽迤着丈許來長的煙羅紫輕綃,芊芊細腰,用一條紫色鑲着翡翠織錦腰帶繫上,烏黑的秀髮用一條淡紫色的絲帶系起,幾絲秀髮淘氣的垂落雙肩,將彈指可破的肌膚襯得更加湛白,臉上未施粉黛,卻仍掩不住其絕色容顏,她神情淡漠,恍若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一般。

這美婦姓“李”,丈夫姓“趙”,原是淄州留守。

一年前,金人敗盟南下,趙留守因平定地方逃兵擾亂秩序有功轉一官,眼見着前途就要更加璀璨。

可沒想到的是,僅僅時隔半年,金人就再度南下,遼東王李衍也出兵中原。

趙留守乃飽讀詩書之人,怎會做那二臣之事?

在中軍,嗯……那時應該還叫梁山軍,打到淄州時,趙留守實在是無力抵抗,只能掛印而去。

在那之後,趙留守與李氏過起了你耕我織的田園生活。

夫婦二人本想就這樣一直到老。

不成想,不久前趙留守突聞噩耗,老母死於江寧(後世南京市),於是匆忙南下奔喪。

趙留守走後不久,李氏得到一個消息——趙康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成爲趙宋的第十位皇帝。

又過不久,李氏又聽到了一個消息,中金開戰,宋軍大敗退致長江以南。

眼見着,中宋就要畫江而治。

李氏不禁擔心起來——淄州與江寧之間的距離雖然不算遠,可一旦中宋畫江而治,那麼兩地就會分屬兩國。如果兩國的關係緊張些,那她再想見到她丈夫趙留守,可就是千難萬難了,說不定,兩人會就此天各一方。

思索了兩日之後,李氏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南下找自己的官人去。

李氏也不想如此,可李氏深知,官人不願也不會做中臣,因此,一旦中宋分屬兩國,那麼官人很可能不會再回來了。

所以,爲了不與官人天各一方,李氏着手整理遴選收藏準備南下。

李氏並非那世間俗人,除了其珍藏之典籍以外,沒甚麼是她割捨不了的。

不過,僅僅是書籍和一些衣物,李氏仍裝了整整十五輛大車。

這讓李氏爲了難——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從淄州運十五輛大車去江寧,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李氏本想走水路,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可如今水路被中軍封死了——連年災荒加上兵禍,讓中原地區大量缺糧,中原百姓飽受飢食之苦,爲了解決缺糧這個大難題,中軍集中了中國所有運力從高麗、日本、臺灣三地同時往中原地區運送糧食,同時,交通部還下令,有償徵召所有船隻,暫封所有水路,集中全部力量往中原地區送食。

在這種情況下,李氏走水路去江寧的計劃自然是難以實施的。

如此一來,李氏只能走陸路前往江寧。

老實說,李氏很不願意走陸路前往江寧。

在李氏看來,陸路必然盜匪潰兵橫行,她能順利到達江寧的可能性很小。

可李氏更不願意跟丈夫天各一方。

所以,咬咬牙,李氏最終還是選擇走陸路去江寧。

然而——

讓李氏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路上遠比她所想象的安全。

這一路之上,到處都有中軍維護秩序。

而且,李氏還聽說,中軍正在四處剿匪,並且,截止到目前爲止,山東有名有姓的土匪,基本上已經全被中軍剿滅了。

另外,三十里一館,十里一驛站,五里一亭,李氏走到哪都能找到安全的休息地方。

就是驛館、驛站、驛亭的價格比別的地方要貴上幾倍。

不過李氏也能理解——這些驛館、驛站、驛亭都有大量的護衛維護治安,而且供應當下所急缺的時蔬、新鮮魚肉、美酒,比私店貴一些,也很正常。

總而言之,本以爲這將是一場艱難之旅的李氏,無驚無險的就從淄州來到了東京。

這一路走過、一路看過,李氏隱隱有了一個想法:由遼東王來坐這天下,似乎也不錯的樣子。

經常與丈夫討論民生民計的李氏,非常清楚,這幾年山東、河北等地的百姓過得有多疾苦。

金人南下的這兩年就不說了,兩地的百姓幾乎就是活在地獄當中。

就是金人沒南下的前幾年,兩地的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到處都是亂兵土匪,各處都是餓死之人,很多地區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情況,人人都沒了盼頭。

這一路走過來,李氏觀察到:

百姓們的臉上雖然仍有些菜色,但路上已經沒有餓死之人了,更沒有亂兵土匪。

到處都有接濟點。

每個驛館附近還有免費爲百姓瞧兵的醫療點,連藥材都免費送。

而且,哪哪都有有償招工,到處都在修路,清理河道,建驛館,建學堂,建醫館,建錢莊,修建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而只要不懶,一個成年男人幹一天活,就能得糧食一斗、錢二分,足夠一個五口之家吃上兩三天的了,就是女人和孩子,也可以應招,幹些不需要出大力氣的活,幹一天活,也能得糧半鬥、錢一分,可以說,百姓們全都有了活路。

飽讀詩書的李氏,怎麼會不明白,大中朝廷這是在搞以工代賑?

看着百姓們一點一點恢復生機,可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聽着到處都在歌頌新皇、新朝廷,一直隨丈夫忠於趙宋的李氏,不禁有些動搖了,他不斷的問自己:“趙氏復辟,會比大中做得好嗎?”

這個問題困擾了李氏一路,至今都沒有答案。

車隊進入東京範圍內,又往前走了一陣,前面突然出現一個驛館。

離得老遠,就有驛卒大聲喊道:“客官,進館裡休息一下吧,這是到汴梁城前的最後一個驛館,錯過了,您就只能貪黑趕路明早再進城了。”

初春三月,雖然天氣已經開始變暖,可夜裡還是能凍死個人。

再者說,李氏也不着急趕路,她甚至還計劃去汴梁城裡走一走親戚,在親戚那裡住幾日,然後再南下。

所以,聽見驛卒的召喚,李氏衝坐在車轅上的跑腿小廝吩咐道:“順子,你去通知一下,今夜咱們就在驛館歇了。”

叫“順子”的小廝,聽見了主家的吩咐之後,應了聲諾,然後挨個通知馬車車伕,之後引着車隊向驛館駛去……

……

第五百六十八章 天祚帝被俘(求訂閱!)第三百零七章 第一高手(中)(求訂閱!)第三百六十章 錢莊和紙幣(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五章 來日方長(求訂閱!)第二章 夜襲第四百四十六章 方臘末路(求訂閱!)第四百五十八章 兵強馬壯(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九章 敢死隊(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九章 敢死隊(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遼亡了(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二章 定數(下)(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肚(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 直接決戰第五百六十章 入主平安宮(求訂閱!)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臣之心?(求訂閱!)第三百九十三章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求訂閱!)第七百五十一章 朕對你們不好嗎?(求訂閱!)第八百零五章 南宋成爲了歷史(下)(求訂閱!)第六百九十二章 一日夫妻百日恩(求訂閱!)第八百三十三章 越來越富強(求訂閱!)第二十三章 比力第四百九十三章 赤膽忠心,永不叛衍(求訂閱!)第七百五十五章 陛下已經輸了(求訂閱!)第四百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求訂閱!)第三百九十二章 螳臂當車(求訂閱!)第五百一十八章 合縱連橫(上)(求訂閱!)第二百零九章 不上她,妄爲男人(爲“吉諾的憂傷”道友加更1/2)第二百零三章 救世主(求訂閱!)第三百九十六章 陽謀(求訂閱!)第七百五十九章 父子(求訂閱!)第七百零九章 美婦(求訂閱!)第五百一十六章 天佑大宋(求訂閱!)第六百五十章 大丈夫何患無妻無女(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七章 梁山新人(求訂閱!)第六百五十九章 御口金言(求訂閱!)第六百九十三章 帶女真人回家(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九章 軍事改制和擴軍(求訂閱!)第七百三十四章 英雄(求訂閱!)第八百四十四章 癡心妄想(求訂閱!)第二百四十章 漢四郡(求訂閱!)第三百九十四章 吃相太難看了(求訂閱!)第七百二十七章 朕幫你報仇了(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二章 靖康元年(求訂閱!)第四百五十五章 西軍(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三章 門戶大開(求訂閱!)第七百三十六章 天生的皇帝(求訂閱!)第七百一十章 重寶找到了(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不想成爲第二個田虎(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九章 牛皋(求訂閱!)第五百二十九章 交割燕雲(求訂閱!)一百萬字了,感慨兩句。第五百七十二章 喜當爹(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七章 天命在我(求訂閱!)第八百六十三章 李衍有子初長成(五)(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八章 盡人事,聽天命(求訂閱!)第九十章 小聚義(下)第四章 生辰綱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都督萬歲(求訂閱!)第四章 生辰綱第七百一十五章 把李清照電得暈乎乎的(求訂閱!)第五百五十四章 李衍的日本(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七章 征討曾頭市(求訂閱!)第五百九十六章 底蘊(求訂閱!)第八十六章 早晚是一家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占城稻、玻璃和香皂(求訂閱!)第四十九章 萬里投主第七百三十九章 四面楚歌(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二章 鼠目寸光(求訂閱!)第二百一十四章 重甲騎兵(求訂閱!)第六百四十一章 奇取汴梁城(十一)(求訂閱!)第七百二十六章 雷聲大雨點小(求訂閱!)第七百二十一章 食色性也(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二章 別怪我(求訂閱!)第七百七十七章 遷都(下)(求訂閱!)第三百三十章 在下岳飛(求訂閱!)第十一章 當婊子還想立牌坊第六百三十一章 奇取汴梁城(一)(求訂閱!)第一百二十章 怒殺閻婆惜第七百三十五章 明天你一定會後悔的(求訂閱!)第六百一十八章 不宣而至(求訂閱!)第六十九章 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第一百三十八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求訂閱!)第二百三十一章 都嫁?(爲“風雨戲紅塵”道友加更1/1)第二百九十五章 一夜白頭(求訂閱!)第三百二十八章 會是岳飛麼(求訂閱!)第七百二十九章 姐妹夜話(求訂閱!)第三百四十四章 誰射的(求訂閱!)第四百四十四章 北遼(求訂閱!)第六百九十四章 背水一戰(求訂閱!)第五百九十八章 聯合滅金?(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一章 兵貴神速(求訂閱!)第一百零七章 水滸裡最不幸的女人第六百三十八章 奇取汴梁城(八)(求訂閱!)第二百七十章 賭徒(求訂閱!)第六十二章 衝冠一怒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決戰(求訂閱!)第七十七章 打服第八百九十九章 蕭規曹隨(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一章 慫貨(求訂閱!)第六百三十一章 奇取汴梁城(一)(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