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6章 事出預料,夏軍意外的動向

蕭關周圍又一處城寨被宋軍奪回,夏軍被殺四千多人,也幾乎沒有倖存者逃脫出去。如今蕭關天險已不可恃,何況接連兩寨被奪,夏軍也損失了大量的兵力,如今形勢已對蕭唐一方愈發有利。

在宋軍攻打第三座烽燧城寨時,夏軍守兵在那裡並沒有準備足夠的守城器械,從正面、山嶺間包抄過去的的宋軍雲集,裡外足有一萬五千人,敵軍妄想能夠據城死守,同時期盼蕭關乃至北面夏國能夠及時發大軍來援,可是蕭唐也早就另設下兵馬在通往那處城寨的穀道間設伏,蕭關以北的夏軍不來便把,如果引軍來援,正可再打一場伏擊戰。

宋軍組織勇健攀藤嶺,城寨四處高坡山林上皆有弓箭手向斜下方密集的發射火箭,點燃寨中木屋糧倉,柴草樹木,立刻引得處處火起,致使夏國收兵軍心大亂。

烈烈猓生,熊熊烈火烘烤得寨內木製的房舍濃煙滾滾,宋軍待火勢漸緩後立刻便從正面發動猛攻撞城,小半人馬被烈火焚身,餘部也都煙熏火燎的夏國收兵軍心動盪,戰事也無前兩次攻寨那般慘烈,宋軍逐嶺逐城的合擊圍殺,城內夏軍節節敗退收攏,且每退一步都要丟下無數具屍體。

約莫一個時辰過後,大半夏軍盡被殲滅,還有小部分墜入附近山嶺懸崖,餘者也皆跪地乞降,此處烽燧城寨,也重新被宋軍佔據控制得住。

蕭關附近的幾處屏障寨壘盡被宋軍收復,門戶大開,諸寨制高據險,遙相呼應的戰略防禦條件已經消失不見,蕭唐只須故技重施,率部沿坐落在六盤山山口,且山勢連綿、荊棘叢生的嶺道迂迴打擊,佔據蕭關四面的制高點,一面再從正面向關隘發動猛攻,被斬斷左膀右臂的蕭關雖然遠比周圍幾處烽燧城寨防禦堅固,可是以眼下這般形勢而言,奪回這座宋夏邊境的險關的阻力已消減了甚多。

可是正當蕭唐與麾下將官商議,如何解調派兵馬或以正面猛攻、或以迂迴山嶺包抄攻克蕭關時,卻有哨探的斥候急忙回來報道:自七日前開始蕭關城頭把守的部曲越顯減少,直到今日哨探只望深山裡行,越過幾處亂山疊嶂,發現有大隊的夏軍整頓兵馬車仗、撤離蕭關,看來是要往北面夏國境內的方向轉移。

夏國的大軍竟然撤退了!?

蕭唐聞報心中驚愕,就算營帳中的一衆將官也是面面相覷,不得其解。蕭唐隨即派出少量兵馬趁着夜色摸上蕭關牆頭,果然並無一兵一卒防備,蕭關內外死氣沉沉,似乎是在一夜之間只留下座空關,數萬的兵馬早就憑空消失了。

蕭唐立刻率部挺進蕭關,並且又派出牛皋統領輕騎探馬,出關前去搜索掌握夏軍的動向。五天之後,被派出的探馬斥候回來報說在蕭關西北面殺牛嶺附近,發現了大量被拆除破壞的炮具軍械,看來是由於大量器械搬運不便,是以被夏軍就地拆毀,便如蕭關內許多被焚燒砸碎的軍械殘存部件一般。

只是北面被夏軍掌控,牛皋所統領的遊騎哨探也不便孤軍深入,蕭唐再次展開地圖察看周圍宋夏邊境地勢、軍州的分佈,按他想來夏國兵馬長途奔襲,攻克夏蕭關,以北又有夏國西壽保泰軍司、韋州靜塞軍司的兵馬支援、後勤補給,以北大片土地也仍處於夏國的控制之下,死守蕭關不但可以控扼宋夏要害邊地,在此死守也能大量消耗己方兵馬人數,那麼夏軍爲何又要輕易放棄這座險關,將蕭關拱手讓人?

※※

夏國西部軍事重鎮,割牛城(宋國佔據時改名統安,今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一帶)。

在城內節堂中上,有員主帥據正首穩坐,但見他儀表不俗,神色瀟灑從容,雖然他也如節堂內兩側坐定的絕大多數夏軍將領一般,將頭頂刮禿,額前卻蓄着一團劉海,左右還編着小辮兒垂搭過耳,兩隻耳朵上各帶着一隻金光閃閃的大耳環,可是那夏軍主帥五官端正雋秀,頭頂髮式雖然在宋國漢民看來十分違和,卻也絲毫不覺得他扮相古怪醜陋。

而節堂下端坐的夏軍將官各個生得剽悍粗獷,一望便知皆是殺人不眨眼的悍猛武人,可是他們在那個生得十分秀氣的夏軍主帥面前卻連大氣都不敢踹一口,神情也顯得十分恭謹敬重。

而這員夏軍主帥正是當今夏國皇帝李乾順的弟弟,方今夏國軍旅中的首席名將的晉王察哥。

做爲夏國宗室名將,察哥早在十六七歲時便曾隨着夏國大將仁多保忠率軍救援河湟地區反宋的吐蕃諸部,雖然於青唐峗、湟水連番慘敗在宋軍苗履、高永年手中,可是正值全軍覆滅之際,卻是由察哥一箭射殺宋將,旋即率兵反撲,反而使得宋軍倉惶敗走。自此一役,這個夏國皇族子裔也在夏軍軍旅中聲名鵲起,廣受官將敬重。

而後也是察哥在接連與宋軍無數次攻伐中多有戰功,也是他建議李乾順效法宋軍之長,另擇選練蕃漢壯勇,教以強弩,並組織夏國境內諸多部族平時帶弓而鋤,臨戰分番而進。同時整頓重騎鐵鷂子、山地步軍步跋子部曲,因時因地靈活用兵而屢破宋軍,而逐步成爲掌握兵權的夏國軍中頭號重臣......

“察哥寧令,正如恁所料,青唐吐蕃餘部在河湟地域似有動靜,童貫那個閹人也不得已小心提防,西路宋軍分進,而劉法那廝此時也仍率部據守於西寧州一帶,似乎無意率軍北進。”

察哥聽屬下報道,他臉上露出從容的笑意,並說道:“宋人處心積慮圖謀河湟之地,也未免忒過窮兵黷武,那童貫出兵河湟取青唐,待境內人心未穩時又妄圖攻我大夏,可是吐蕃各地部落首領據地而治,童貫那廝雖猖狂,卻也要提防我夏軍聯合青唐羌、吐蕃諸部攻他後路,宋軍貪心不足蛇吞象,熙河開邊、河湟拓土...呵呵,此時卻顧此失彼,宋軍倘若仍要強行再度出兵,倒也正遂了我的心意......”

察哥頓了一頓,旋即又說道:“發封書信,教吐蕃諸部於喀羅川北域地界,宋軍一直打算切斷我大夏與河西之間的聯繫,可是其進勢忒急,忽略了側腹與後方,只要我軍還掌控着湟州北境一帶,也隨時可以南下對河湟之地中被宋軍掌控的地界構成威脅。宋國發三路大軍入侵我大夏,沿邊戰線的糧草軍需供應量也是極大,何況雍涼、河湟等地運輸補給路途艱難,亦可伺機截取宋軍糧道。”

節堂中夏軍將官聞言,立刻轟然領命,而此時又有人向察哥報道:“察哥寧令,東面韋州那面傳來消息,攻佔蕭關的我軍部曲已經北返,想必東路宋軍那個喚作蕭唐的宋將......想必又已奪回關隘。”

474章 寫的是春秋大論,做的是春秋大夢046章 練拳(章節後半部做修改)1122章 飛天神兵?裝神弄鬼的“妖術”275章 梁山,一個哪夠?115章 策反耿恭659章 你欺負孤女寡母,我也能欺負你147章 明年春曉,東京汴梁1761章 守土保社稷,不負身前名1768章 控扼西北邊庭,蕭唐的西軍班底1035章 石寶薦將,不必再自相殘殺的頭領174章 江湖豪客,始興忠武王之裔1423章 皆是降將,不一樣的心態1041章 一念之間,心魔成煞1209章 血海刀山,是兄弟,一起扛!1662章 避虛就實,水路佯攻144章 水滸傳?說岳全傳?098章 識英雄,重英雄1692章 水滸中人,畢竟不是蕩寇奴才225章 公道,你給不了我536章 酷暑天,黃泥崗,獐頭鼠目的漢子066章 喪門神鮑旭564章 鑌鐵雖堅,終亦變壞,以金爲號,永世不滅1362章 江南戰事,已成定局1122章 飛天神兵?裝神弄鬼的“妖術”500章 聖水與神火,蕭唐的舊友540章 義氣之爭,如此厚顏無恥之人1457章 正史的變數,不止蕭唐一個1199章 血染山林,呲出獠牙的蒼狼497章 一個疑團,到底是誰殺了晁天王1416章 賀副統軍,天壽公主062章 廣禪侯常順935章 爲虎作倀,猥瑣怪漢1692章 水滸中人,畢竟不是蕩寇奴才378章 曾頭市的人,爲甚麼會在這裡?871章 君自言必成功,今難之,何也?903章 是禍躲不過,玩命便是!1246章 任俠振臂一聲喊,撩動天下綠林反(5)1219章 亂世出狠人,善惡種難分025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841章 种師道的手諭,劍指銀州1534章 烽火連天,太原會戰(1)1755章 沙場殞歿,最後的了斷260章 黑道梟雄,混江龍李俊545章 寡恩嫉賢,你有個屁心腹?1156章 相生相剋,破軍擒將1777章 兔子急了也咬人,何況是皇帝?1152章 當初用來詐你的話,現在倒來詐我!1619章 清理家門,兄弟成仇340章 師兄,你好囂張2157章 仍要鏟盡不平事,除盡不義人!花和尚、行者的歸宿(2)365章 這姿勢有點曖昧1606章 名將翹楚,豈是易與之輩?777章 性烈剛直,西軍中的都頭官1538章 烽火連天,太原會戰(5)1730章 決戰!金軍最後的菁華(1)1686章 族裔血親,久怨成讎303章 自作孽不可活,算命有個鳥用?965章 惘然的執念,前來弔唁的漢子1017章 出征前的準備,泰安傳來的消息1756章 金國開朝名將,第一個見的是你,最後一個殺的也是你455章 喂,鎮個鳥山的,吃酒不?1438章 狂到沒邊,也的確有狂的資本124章 猜忌的種子1483章 忠烈父女,國賊父女1131章 特立獨行的節級,藺仁入夥聚義582章 就算能封王,我也不稀罕124章 猜忌的種子1181章 誥命夫人不成,壓寨夫人可否?731章 狼吃羊沒錯,但誰是狼?誰是羊?1739章 當初的勁敵,如今的大殺器1490章 惡業殺孽,也該算算總賬了1282章 爲國家大義而入夥,可惜有國賊未殺1071章 這兩個高手,相差的並非是武藝1162章 職事整頓,猛將能人,各盡其責798章 玩硬的不成,我與你講王法812章 出征前的安排,河北連鎖事件1620章 殺你留你,都有道理674章 各懷心思,二虎投梁山1422章 耶律答裡孛,遼女自知亡國恨1077章 不肯落草做賊,卻定要自取滅亡麼?920章 有個法子,潑韓五用過,那位大英雄也用過1537章 烽火連天,太原會戰(4)346章 你這麼誇我,是在罵我1083章 五京留守司,一路數州的兵馬2165章 天地逍遙任我遊,浪子的歸宿(1)579章 覈實真身,又見耶律大石690章 一世的英名,又豈能這般休了?516章 整編馬步軍,新軍的擴建024章 魏家莊081章 宋江,梟雄?小人?666章 鬥轉四門,大軍來援!814章 鄜延路延安府,前來接應的宋將209章 軍監猺剝,房州兵亂1132章 陳希真這廝,終於急了1340章 鬥將、偷襲、全面廝殺809章 忠烈孤膽,奸邪障目458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學關聖的總管1306章 古今小人,一丘之貉1180章 不能留,不必留。說要走,咱就走1324章 割袍斷義,衆叛親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