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當其衝,率領從塢壁中奔出的那百餘勁騎衝陣的漢子策馬疾馳,手中鐵槍也疾如閃電般吞吐突刺,他每一槍刺出,必有一名夏軍騎士中槍墜馬,馬嘶人嚎、鮮血激濺間,雖然這撥輕騎人數不多,一時間卻也使得夏軍後陣又是一陣潰亂。
塢壁上方的弓箭手也在射擊策應,姚平仲、牛皋以及率領百餘勁騎闖陣的那個漢子奮力衝殺一番,旋即又接連喝令麾下兒郎驅騎迂迴,絕對不能陷入敵軍的層層堵截之中。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現在姚平仲等人也只能率領輕騎驅縱如飛,爭取時間磨耗到大軍得報後火速來援。
終於在夏軍陣中,有個眼尖的軍官忽然高聲示警,本來從四面八方向姚平仲、牛皋、塢壁中衝出那漢子所統領的騎衆掩殺而去的夏國兵馬忽見陰沉沉的天穹下,有一杆赤色軍旗忽然從地平線的另一頭揚起,大旗之下,黑壓壓大片重甲騎兵正漫山遍野的衝殺過來,但見馬蹄翻飛、泥草四濺,殺機霎時間似充盈天地之間,那一片片鋒利的長矛,鋥亮的鋼刀被高高舉起,閃爍令人心悸的寒芒。
而在宋軍騎陣後隊,范陽氈笠兒上撒的紅纓似彙集成一片火海,大批軍健邁着整齊如一的步伐向前挺進,執旗擊鼓、號角爭鳴,軍陣中弓弩手、長槍手、刀盾手身上的衣甲也是鏗鏗作響,但是見這般大軍調動的場面,便不由的教人望之膽寒!
在忽然殺出的宋軍步陣前方,蕭唐策馬奔出,他睥睨前方塢壁四周的夏軍部曲片刻,旋即將手中鏨金大槍狠狠向前一指,但聽弓弦繃響、機括連發,一蓬蓬利弩箭簇從他身後呼嘯而出,夾雜着尖嘯聲漫天撲向敵軍,箭雨接連襲至,登時使得數百夏軍馬步軍被射得人仰馬翻。
眼見敵軍裹挾着沖霄殺氣旋即便要殺至眼前,夏軍軍陣中的士卒們卻開始紛紛後退。本來這些部曲在打破蕭關之後,只是爲劫掠鎮戎軍治下村鎮糧草物資而來,現在大批宋軍殺至,並且已經佔得先機,夏軍各部的將官也當機立斷,立刻喝令麾下兵馬退卻,打算保存實力待與其他部隊匯合之後,再與這撥宋軍征戰殺伐。
蕭唐很快的也發現了夏國兵馬的意圖,他立即下達了命令,命前陣的重騎輕騎部隊迅疾收縮陣型,組成鍥形的衝擊陣形向敵軍追擊過去。而夏軍且戰且退,衆多步軍也方陣也立刻聚攏成一處,並且徐徐向北面開始退卻。宋軍騎兵的衝鋒騎陣掠着夏軍的方陣先從兩翼飛馳過去,迂迴側翼、且馳且射,可是穩住陣型的夏國軍陣中驀的也射出漫天的箭雨,雙方不時的有人中箭墜地,直到有一隊騎衆從斜側掠過夏軍方陣,開始與邊緣陣列的敵軍步卒開始短兵相接。
關勝手中青龍偃月刀左劈右砍,血光激濺,敵軍方陣一角數十名士卒登時被他劈得屍首分離、血肉橫飛。他憑着他精湛的刀法馬不停蹄的揚起一陣紛飛的血雨,旋即虎吼一聲,揮刀猛劈盪開名夏軍騎將刺來的長槍,順勢一記橫掃,一顆頭顱驟然飛起過後,一腔鮮血也高高的漫天噴射!關勝輪轉寶刀,血光迸濺,近身之敵也紛紛刈草般被剁翻斬殺。
可是憑關勝的驍勇,他縱騎掠陣固然是勢如破竹,可是在騎陣迂迴攻擊夏軍側翼的同時,也有不少輕騎軍健抵擋不住四面探來的長槍長刀,也有百餘人當即連人帶馬撲倒在地,淹沒在密集得的夏軍佈陣之中。蕭唐率軍雖然忽然率部殺出迫使夏軍撤退,這次馳援鎮戎軍治下的此間塢壁也只是一場遭遇戰,而並非是佈置準備充分的殲滅戰,是以只憑幾隊馬軍輕騎追擊掠陣,再以弓箭利弩打擊,也只是使得敵軍又撂下了一千來具屍體,可是大多部曲撤退及時,在蕭唐率領諸營步卒趕至塢壁不遠處時,夏軍也已經後撤至兩三裡地開外的距離。
蕭唐也想到敵勢不明,窮追猛打也有可能反落入敵軍埋伏,是以便發付軍吏命關勝等將官所統領的騎衆折返歸來。這個時候,牛皋也策馬奔至蕭唐面前,雖然他肩膀上插着的那支羽箭兀自隨着戰馬顛簸而不停顫動着,可是牛皋渾若未覺,並對蕭唐說道:“幸虧哥哥來得及時,好歹沒叫此處遭夏賊打破!”
蕭唐眼見牛皋肩膀上插着的箭簇傷口處泊泊流出鮮血,連忙吩咐親隨喚來隨軍的郎中爲牛皋治療箭瘡,還說道:“你這牛黑子,作戰雖然悍勇,可是也須謹慎些。”
軍醫郎中倒也來的及時,牛皋立刻跳將下馬來,卸了甲又扯開身上的衣袍,露出半身黑黝黝的筋肉,身上早已是汗血淋漓。還沒等郎中發話,牛皋便已大咧咧的盤膝坐在了地上,並直起肩處血肉模糊的臂膀,叫郎中在此爲他拔去箭頭,包紮傷口,嘴上還咧笑道:“區區小傷,打甚鳥緊?哥哥來得也快,便是再遲些,俺還能多殺些夏賊耍耍!”
此時姚平仲與統領軍健戎衛塢壁的那個漢子也駕馬奔至蕭唐身前,牛皋見了那漢子,又出言讚道道:“你倒也帶種,百來騎也敢出率騎衝出來與我等併肩子廝殺,看來也是條好漢!”
蕭唐與在場的心腹將官就見那漢子生得頭圓背厚,眉宇間氣清神雋、奕奕精神,他頭裹青紗巾,八尺有餘的凜凜身軀上披掛的是紵絲袍與半身滿是血污的鐵鎧,而那漢子眼見牛皋席地而坐,打着赤膊露出半身黑黝筋肉拔箭包紮兀自面不改色,也不由暗讚了一聲。旋即那漢子瞧蕭唐似是這支宋軍的主帥,他立刻滾鞍下馬,納拜說道“若無衆位相公相救時,小人與塢壁中的兄弟只怕是凶多吉少,潑天也是的救命大恩,小人銘感五內!”
而蕭唐眼見這漢子卻不似是禁軍官將,而又聽牛皋贊說他只率百來騎便敢突襲闖陣策應,無論武藝膽識也的確都是豪傑之輩,心中也起了結交之心,便出言問道:“瞧這位壯士也不似是行伍軍將,不知如何稱呼”
那漢子立刻又拜道:“不敢勞煩這位相公動問,小人祖貫寧州彭原人士,後徙居鞏州,姓李,名孝忠,因家中有些薄財好結納關西豪傑,蒙義友擡舉,但呼小人做遊俠兒李孝忠。因夏賊犯邊,小人也是保毅寨戶出身,遂率秦鳳路治下兩千餘民團鄉勇助官軍拒敵,不想夏賊勢大,卻被困於此處,幸得諸位將軍馳援及時,卻不敢拜問這位將軍高姓大名?”
-----------------------------
李彥仙,字少嚴,本名李孝忠。南宋初年名將,寧州彭原人(甘肅寧縣),後徙居鞏州(今甘肅隴西)。有韜略,善應變,重氣節。靖康元年金兵進犯汴京,李彥仙散盡家財,招募兵馬勤王,被授予承節郎,率三千壯士增援汴京。後得罪秦檜遭追捕,不得不易名逃匿。金兵佔領河東後,李彥仙再度從軍。關東陷落。因李彥仙拼命抗敵,只有陝州獨存二年之久,使金兵無法長驅直入。此間,李彥仙率陝州城軍民大小戰鬥兩百餘次,殲敵無數,終因糧盡援絕而失陷。他死後被追贈爲彰武節度使,建廟於商州,號曰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