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五章 經典套路紅白臉

感謝各位好漢的理解與支持,病人下週一辦理出院回家調養,週末這兩天江湖應該有些空隙可以用來碼字,爭取不斷更。

……………………

“甚麼?郡主已經被你們的人接走了?!”

佇立在高麗禮成港外的碧瀾亭,大宋使節路允迪此刻的心情壞到了極點。他實在沒想到,堂堂高麗國的使節竟是天生的狗臉,在東京時一個模樣,簡直要多恭順就有多恭順,結果一出明州,立馬變成另外一番嘴臉,完全將“前恭後倨”這個詞彙詮釋得活靈活現。

事情發展到眼下這種地步,別說這位大宋賜婚使沒了剛接到出使任命時的興奮勁兒,此時此刻他甚至對能不能完成這次原本以爲“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外交使命,都有了明顯的憂慮。因爲種種跡象都在暗示他,高麗人不靠譜的本性又開始發作了。

“敝國國主已有旨意,王后將提前進入王京,就不隨大宋使團同行了,還請貴使體諒我國國主急切的心情!”

領銜負責接待大宋使節一行的,是一位年過五旬的高麗老臣。聽說,此人曾是叛臣李資謙當初在朝堂中的死對頭,時下操着一口彆扭的福建方言,應該是從在高麗朝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泉州人那裡學來的。

“本使受天子之託,總領大宋使團在高麗一切事務,貴國怎能不知會一聲,便將郡主‘請’走?於情於理。這都不合規矩!退一萬步說。貴國國主志在郡主一人,又怎能自行將船上護衛、宮女,都一併強行押解進京?”

路允迪是個內圓外也圓之人,基本很少動肝火,這也是趙佶選擇他出使高麗的主要原因之一。哪知此時高麗人難看的“吃相”將其深深刺激了數回,此時路允迪已經是忍無可忍,頗爲少見的指責起高麗國上下無禮來。

“郡主在大宋爲鹹平郡主。在高麗則爲主母王后,敝國臣子恭迎主母進京,請問有何不妥?至於宮女、護衛人等,皆是主母的陪嫁,一併接走有甚奇怪?貴使不免有些大驚小怪了罷?”

路允迪聞言愣住,他原本自持大國使臣身份,以爲自己發火對方多少該有些收斂,哪知面前這個高麗老臣竟不吃這一套,言語無禮就不說了。居然竟反駁起自己來。

這還了得!?

路允迪已然有些慍怒了,即便此人在高麗屬於“蔡京”一類的人物又怎麼樣?就算他姓路的在大宋朝廷再怎麼微不足道,但背靠的國家又豈是這蕞爾小國所能比擬的?上國大夫貴過下國卿相,這話豈止是說說而已的?

“強詞奪理!我大宋爲天子之邦,萬事皆有規矩,高麗這般不顧體面。肆意非爲。你叫本使回朝如何向天子交待!?”

要知道他一路上原本就憋了一肚子火,提轄人船禮物官徐兢的死訊他回去還不知道怎麼跟樞密院的一班老爺交待,眼下這姓韓的又在他面前擺譜,實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放肆!汝雖是宋國使節,銜天子御命出使吾邦,難道就能這般倚強凌弱、仗勢欺人?如此跟野蠻之女直人又有甚麼區別!貴使這番指責,實在讓人失望!比之大遼使節,失禮太甚!”

不出意料,高麗韓姓權臣還是半句不讓,繼續倒打一耙。就當着兩國官員的面差點和路允迪撕破臉面。

作爲追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之境界的大宋官場精英,路允迪依然被當場氣得臉色發紫,偏偏又發作不得,一肚子苦水無處傾倒。

不是別的,只因此番官家的目的性實在是太過明確,若是因他一時之小不忍而亂了食肉者的大謀,回國之後,就是官家不出手,童貫也會讓他吃不了兜着走。

“既然今日貴使舟車勞頓,口不過心,便請先在驛館歇息一日,也好穩穩心神,明早再去開京拜見吾主罷!”高麗權臣丟下一句冷嘲熱諷夾槍帶棒的話,竟然十分失禮的拂袖而去,只留下一班大宋官員大眼瞪小眼,這該是高麗官員應有的做派麼?怎麼看起來比契丹人還拽!

“胡鬧!簡直胡鬧!高麗國就靠這樣的人輔政!?”路允迪也是氣極,雙目怒視對方漸行漸遠的背影,指謫之聲不禁脫口而出。

好在負責接待宋使的高麗官員就只這一個“奇葩”,其他人在大宋使節怒不擇言後並不敢頂牛,只是這並不能讓路允迪釋懷心中的沮喪,畢竟官當到他這個地步,受點屈辱其實不算甚麼,最要緊的還是自己的前途。可對方表現出來的這個調調,明顯是要壞他的錦繡前程啊!

“你們且各自準備罷,本官陪天朝使節說說話!”

就在路允迪心情一片灰暗之時,一個並不起眼的高麗官員突然從人羣中走將出來,緊接着一句很是流利的大宋京東方言,頓時叫路允迪倍感親切:“貴使勿憂,韓大人他就是這個脾氣!只不過,在對宋方針上,哼哼,他還做不了主,吾主心中自有明斷!”

“敢問……閣下是?”

雖然支開了衆同僚,但是敢當着外國使臣的面,非議本國權臣,這傢伙若不是不想混了便是有大依恃。但無論如何,路允迪都把對方當成了一個人物。畢竟看他官服裝束,也是三、四品的大員。混到這個地步而口出狂言,多半是背後有人。

更重要的是,此人發話之時,其他高麗大臣皆面帶敬畏之色,事後又都依言告辭,路允迪下意識裡感覺這個人的分量應不一般,頓時對他的身份頗感興趣。

只可惜路允迪實在想不起來此人的身份,其實高麗人派來的接待陣容還是很豪華的,掛着執宰之名的重臣就有好幾位,韓大人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但路允迪想破腦袋也只是隱約記起此人好像姓吳,想必其頭上所頂的頭銜並不顯赫。

“不才吳能,原是大宋京東人氏。只因小弟年幼之時,隨船抵麗,幸蒙劉司空(泉州人劉載)提攜,如今官至太常少卿!”

聽此人自表來歷,路允迪臉上並無驚訝之色,畢竟宋人在高麗爲官早已不是甚麼稀罕事了,只是一個小小的太常少卿就敢非議風頭無兩的當朝功臣兼權臣,莫不是高麗蔘當飯,吃頂了?

“說來這太常寺,小弟也待不久了,這兩日就要轉去吏部,這不,即將上任,心裡沒底,誠惶誠恐,如履薄冰,只好向父母之邦求援了!”吳能故作靦腆道。

去太學要人的始作俑者竟是他!

路允迪心中暗驚,且看這人一副小人得志的架勢,去吏部即便不是做尚書,估計侍郎是跑不脫的,而且他能說動王俁到大宋要人,看來,此人的根子不淺啊!

再聯想到吳能剛纔很有針對性的那番話,路允迪彷彿騎虎難下之人突然找到下馬石一般,心中豁然開朗,只見他慌忙行禮道:“失敬失敬,原來是貴國吏部天官吳尚書!”

吳能見說只是矜持的拱手還禮,並沒有否定路允迪的猜測,等對方几乎要相信他就是高麗內定的吏部尚書時,他方纔含蓄一笑,“鄙人資歷尚淺,尚書是不敢想的,怎奈吾主天恩浩蕩,加我爲吏部侍郎,罷去李資謙逆黨後,又不復再設尚書,愈叫小弟惶恐不安!”

這番明謙實耀的說法,叫路允迪心中有些膈應不過,只是剛纔那姓韓的吃錯藥一般的態度,眼前這個人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

“恕小可愚鈍,聽吳天官方纔所言,韓大人和貴國國主……似有分歧?”

“何止分歧!”

面對宋使的詢問,吳能忽然憤慨起來,“貴使有所不知,這韓大人是當初吾主一手扶持起來的,哪知李資謙敗亡,他倒是順勢坐大,隱然有李資謙第二的傾向。只因當初李資謙主張親宋,他便主張親遼,時至今日仍持此念,還是吾主英明,知道契丹人不可靠,雖然除去反賊李資謙,但親宋的念頭一直不曾改變……”

吳能細細碎碎說了一堆話,官場老手路允迪漸漸理出一絲頭緒來,原來以這吳能爲代表的一批人,乃是高麗國主新近扶持起來對抗老棋子的新棋子,這批新棋子想要在高麗朝堂站穩腳跟,難度不是一般大。

原因很簡單,儘管他們踏上這片土地已有幾十年,但對於盤根錯節的本土勢力來說,他們始終是外來人。

怪不得高麗竟然向大宋請求輸出官員,路允迪直到此時方纔恍然大悟,本來嘛,這世上萬事皆可缺,皆能缺,皆會缺,卻斷然沒有缺官之理,原來這區區一百多學子,竟然和高麗官場內部的角力,聯繫得如此之深!

其實他心中明鏡一般,和大宋親近很有可能只是王俁穩定國內勢力的手段之一,難保其並非發至內心的親宋。但是,如果將來這一百多個種子,在高麗的土壤上生根發芽,憑着大宋學子的聰明才智,就算十年二十年後舵手想轉舵,也要問問他們這些掛帆的,開船的意見了。

敏銳的發現了這個契機,路允迪再看吳能時,簡直是越看越喜歡,彷彿在對方身上看到了一條金光閃閃的升官大道!甚麼徐兢,溺亡便溺亡了罷!甚麼韓大人,本官就當個屁把你放了!甚麼不合禮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他現在心裡就想着兩件事:

穩住王俁,結好吳能!(未 完待續 ~^~)

第三七九章 給你們一個舞臺第三二零章 盧俊義的心結終身大事第六五八章 王倫,你這也太欺負人了!第四八二章 老大,我們給人賣了!第五六四章 讓他們先關起門來玩會兒第三八七章 楊家寶刀、雁翎金圈甲第一五五章 興師問罪清風山(四)第六零五章 既然接着混,那便上份禮第一一四章 陸上豪傑險吃鱉第五二二章 捉拿明教妖人第八七七章 童貫打算收工了(二)第八十四章 揹負神聖使命的男子第八十六章 翠雲樓際遇第二二一章 別了,都頭武松!第五四三章 平地一聲雷,梁山起波瀾(七)第六九七章 梁山泊主的氣魄第四六八章 從此世無曾頭市第一二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七三五章 山窮水盡史文恭第一五二章 興師問罪清風山終身大事第三十三章 昔日座上賓,今夜賣刀客第三四六章 畫虎不成易類犬第二零二章 白毛虎的承諾第六十七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五二九章 大哥還在,二哥哭喪?第八二六章 我的報復,太過仁慈第八二三章 濟州島慘案第二零七章 錢糧又告急了?第四六九章 周處除三害第八二九章 王慶、田虎的“遺產”第二八五章 步軍羣豪會麒麟明天手術第五百章 “拍花子”的神秘道士第七六三章 安東都護府第七一三章 高麗變局第五零八章 不死不活的田虎,纔是好田虎第七七七章 神秘秀才第六六六章 矇在鼓裡第五一一章 意氣消沉的小李廣第六零六章 連狗都嚇不住的節度使第六十七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六十三章 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病情有些麻煩第二三六章 殺一虎擒一虎第一五零章 大蟲易除,心魔難去第二三五章 大戰臨近,各人心思第五五一章 斬首行動(四)第四二四章 鎖定疑犯第二二八章 建立一支什麼樣的軍隊第三九零章 驚天大案第五零五章 呼延氏聚首梁山泊第七九五章 經典套路紅白臉第四一一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八四九章 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梁山(二)第四三六章 武松的殺手鐗第三九九章 把水攪渾第二七六章 韓世忠鏖戰病尉遲第五六三章 斬首行動(十六)第三七六章 被當作番子的李都頭第三七五章 爲什麼替耽羅復國第四九六章 白虎堂前躇躊將第二五九章 來歷不明的下人第一六一章 各家山寨的喜與憂第六零五章 既然接着混,那便上份禮第八五零章 梁山要完,遲了就趕不上趟了!第二九一章 兩條腿走路第五三四章 吳用的大禮包第一二二章 浪裡白條張順第五十二章 墨家後裔第七三一章 波譎雲詭第五二四章 不捨便不要舍第八六五章 穿小鞋,偏疾行。裝糊塗,欺世人第五九五章 屠龍手軟禁晁天王第六八四章 出人意料宋三郎第八八零章 從龍心切的義軍領袖第六二六章 王教頭髮威了!第五章 王公吐哺,上下歸心第三一四章 炮灰的悲哀第三四五章 危機並未解除第八三八章 再給他個機會,好麼!第六七七章 什麼!方臘也投王倫了?第四十七章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第二二二章 傷疤,軍人的勳章第八三四章 歸屬感,是需要培養的(二)第二六零章 鎮戎曲家第七二二章 自古創業多艱辛(二)第六十一章 蓼兒窪英雄小聚義第一三一章 梁山義診第六二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十章 沉重的榮光第三九五章 凌振落草第四五八章 表忠心的來了(求雙倍月票!)第三零六章 槐樹坡冤家聚首第三八六章 委曲求全,只爲保義第一次單章,說點心裡話第二二九章 汝鍛造體魄,吾雕刻靈魂第九十三章 能讓王倫給面子的人第四四七章 三雄會凌州(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