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九章 越來越渾濁的歷史大潮

別說此時樂和在雲裡霧裡,就連前知五百年,後知一千載的王倫,對局勢都有點靠猜了。畢竟,眼下發生的這一切,已經變得和原來越來越不一樣了。

就說田虎這廝,在原本軌跡中面對被朝廷招安的梁山軍時,不知哪裡來的底氣,完全一副等君送菜的架勢。直到手下大將相續敗亡之際,田虎纔回過神來想要北投,哪知最終還未成行,旋被梁山剿滅。

此時的僞晉國,說實在的,架子要比從前拉得大多了。雖說此世綠林道上崛起了一個王倫,讓水泊梁山的吸引力空前強大,強大到讓不少真正好漢都無法拒絕。

但其同樣也起到了一個反作用,那就是強硬起來的梁山同時也把綠林中的沉渣,間接給逼到其他三寇勢力之下。所以還在夢中的田虎並不知道他實際上撿了個大便宜,雖說失去了孫安、卞祥等頂樑柱,但被他網羅的小魚小蝦,比起從前,多出十萬都不止。

嘍囉多了,聲勢自然而然便大了。從前不過數州之地的僞晉,此時差點佔據了整個河東。當初在河東立國與宋國爭霸的北漢,最盛之時的地盤,也沒他田虎大。

是以,即便西軍摧枯拉朽,收復失地的速度完勝當年招安後的梁山泊,但還是給田虎留下了足夠多的反應時間,於是一支不曾在河東歷史上出現過的番人騎兵,就這麼神秘的出現了。

至於這支番騎的出現,未來會給大宋的國策帶來甚麼樣的變化。王倫也有些拿不準。是以。連樂和都毫不知情的情報人員“驚蟄”被緊急啓用,足以映襯王倫此時內心的警覺。

只可惜,他現在能做的,唯有等待。等待更多、更真實的情報,來支撐他的判斷,以求爲梁山泊的將來,把準脈搏。

幾乎與此同時。離麴院街口遇仙樓直線距離並不遙遠的東京皇宮內的,大宋帝國的最高領導層,也在就河東戰事進行緊急磋商。

“朕知道他能!”

“哐當”一聲,一塊品相不凡的硯臺被狠狠砸向御階之上,藝術家皇帝趙佶還是很少有如此失態的時候。當然,這種極端情緒的根源明顯不是因爲朝廷將官劉延慶的戰死。

“事到如今,還跟朕說甚麼遼騎不可怕,旦夕便可聚而殲之!這是幾千騎兵的事兒嗎?!說到底,這是宋遼兩國到底能不能維持現狀的問題!” WWW●ttk an●Сo

這是一場小規模的密室會議。參與之人只有身爲百官之首的權相蔡京、因高俅“殉國”而上位的原步軍太尉段常,還有同知樞密院事的王襄,和這三位朝中重臣相比,在場某個小人物的出現,就顯得有些突兀了。他就是被趙佶賜予國姓的秘書丞趙良嗣。

這麼個不相干的人物和在場三位重臣同列,着實顯得有些怪異。雖說此人在大宋朝堂算不上甚麼大人物。但他絕不簡單。說來他曾經還有一個身份。便是遼國的光祿卿,說明他曾經的不低,畢竟混到了三品的俸祿。不過身爲漢人的他好像對遼國並沒有歸屬感,趁着童貫出使遼國的時候,秘獻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可行性計劃,遂深得童貫信賴,秘密將他帶會大宋,並將名字“馬植”改爲李良嗣,後來趙佶“嘉納之”,賜姓趙氏。便有了現在的趙良嗣。

由此人抵宋後盡心盡力給遼國挖坑來看,他絕對不屬於契丹人的間諜,所以趙佶今日在涉及宋遼關係重新定調之時,特意也把他也叫來了。

剛纔趙佶一發火,在場的幾個老狐狸居然沒有煽風點火。太尉段常是頂替高俅上位的禁軍殿帥,其天然立場便與樞密院有些分庭抗禮的趨勢,不然他這個位置坐兩天就會不穩,趙佶絕對不會容忍自己手下帶兵的和管印的搞到一起。就連八面玲瓏的高俅在世之時,對於媼相大人,同樣會時不時表現出自己獨立一極的矜持來。

同知樞密院事的王襄是童貫的副手,雖在軍機重地當差,卻是個徹徹底底的文臣,他調來此處之前的職務是吏部尚書,一看就是手腕不凡的老宦海,趙佶把他調到樞密院,一來擠入宰輔行列,二來未嘗沒有仿製童貫獨大的想法。由此可見,此人也不大可能是童貫的黨羽。

蔡京就不說了,和童貫這些年是又拉又打好不熱鬧,這一公(公相)一母(媼相)兩相之間的恩怨情仇已經不能簡單的歸結到“奸臣都是一夥的”簡單概念中來。往小裡說,畢竟都是各自黨羽心目中的神像,爲了爭奪有限的朝廷資源而培植勢力,不可能不碰撞。往大里說,你管民,我管軍,同得官家信賴,都是強勢慣了的人,就算小事相忍,但執政理念也不可能沒有分歧。

所以,這三人都不可能是童貫的死黨。

但就在官家大發雷霆時,他們卻都沒有上來痛打落水狗,而是眼觀鼻鼻觀心入定一般,只見趙佶發泄一番後,語氣有些緩和:“三千遼國騎兵是不在話下,朕也相信他童貫不會欺騙朕!可三千之後會不會又三千,遼國會不會再繼續派兵前來?我們在河東的仗,會不會最後演變成和遼國的國戰?諸位愛卿,都說說你們的看法罷!”

“遼國出兵河東,此舉深藏禍心。老臣以爲,契丹人無非是想在逆賊田虎身上,重現當年夏賊自立的舊事,以圖牽制、消耗我國,茲事體大,還望陛下慎重對待!”王襄最先奏道,“契丹人既懷如此險惡用心,又不顧兩國百年邦交,切不能讓其偵知京東地界還有一巨寇強過田虎,不然京師無寧日矣!”

王襄的話,讓趙佶不知聯想到了甚麼,剛剛有所緩和的臉色又扭曲起來,好在並沒有繼續砸硯撒氣,只是十分厭惡的望向御案上的地圖,雙眼直視那個被御筆硃紅打了多少遍叉叉的京東大泊。

“陛下,與遼國開戰之事,還請慎重!朝廷近幾年用兵過於頻繁,軍資雖然尚且充沛,然士卒累積損失甚巨,已漸不敷使用。”段常硬着頭皮奏道,都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從前有高俅在前面頂着,還不怎麼覺得,現在輪到他當家了,才知道這個底子已經是千瘡百孔。

“朝廷連連對夏國用兵,种師道和劉法各領軍十萬,從東西兩線威壓夏賊已有年餘,目前處於拉鋸態勢。前番朝廷征討田虎,從前線抽調數萬西軍東進,兩位將軍已經開始叫苦,再要調兵,只怕影響西線戰事。若河東戰事擴大,陛下勢必要對夏國戰事做出調整,不然我大宋將會陷入兩線甚至三線作戰的窘迫境地!”

“西軍雖爲夏賊拖住,難道河北、京東、京西調不出兵馬來?京畿還有數十萬兵馬,難道都不能爲國分憂!?”趙佶這個甩手掌櫃絕對是王倫的偶像,連自己還剩多少家底都不清不楚。

段常身爲新晉殿帥太尉,覺得很有必要跟官家交一次底,不然將來無兵可用導致釀成大禍,這板子還不是要落到他的身上?替死鬼高俅背鍋,這無疑是最蠢最冤的事情。

“三年來,朝廷屢次調派河北、河東、京畿之禁軍征討梁山,鮮有勝績不說,損兵折將屢墜天威!光梁山賊寇,就壞我不下二十萬官兵。京東、河北許多州府,有將無兵,已成空設……”

“夠了!”趙佶一聲厲喝,打斷了段常的叫苦,儘管對方的數字已經是保守得不能再保守了,但還是刺激到了生平以聖君自詡的趙佶,以至於素來寬和的他,此時一而再的失態。

在場之人都是老狐狸了,知道段常是不得已才實言相稟,但他們卻不必背死人的黑鍋,是以都不願在這個時候去觸失了風度的官家的黴頭,頓時現場氣氛陷入一陣冷寂之中。

真是不盤底不知道情況已經嚴重到這個地步,光區區一個梁山,居然就能讓朝廷拿他無處下嘴,即便天子之怒,好像也起不到甚麼實際效果。

除此之外的西線戰場,更是個絞肉機。宋、夏雙方長期是你建一個寨子我來打,我釘一個釘子你來拔,一場小規模戰役下來幾千幾千的傷亡是常有的事情。而雙方打的又是消耗戰,並非決戰,長期下來,註定了損耗不會是小數目。

再加上田虎這個草寇也跳出來自稱甚麼天命所歸,脅迫降卒、百姓數十萬爲匪盜,朝廷官軍就是再怎麼一路高奏凱歌,損失也不可能忽略不計,就說劉延慶帶領四千西軍齊齊中伏,便是一場屈辱的大敗。

那可是西軍啊!

連趙佶都知道,比起其他各路的禁軍來,這個羣體可以說至少是能一個頂兩、一個頂仨的精銳存在,四千人就這麼全軍覆沒了,叫他如何不肉痛?

“徵兵!招安!”

從趙佶的嘴中,最終迸出四個字來。前面兩個字並沒有什麼特殊含義,兵源缺乏便行徵兵之事,常理而已。但後面兩個字,卻讓許多人的命運隨即因此而改變。其中,就有一個叫綠林道上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大人物趁機洗白。(未 完待續 ~^~)

第七零九章 得給女兒找個婆家了第六六九章 暴風驟雨即將至第九十二章 飲鴆止渴第五一一章 意氣消沉的小李廣第三五九章 青史傳名的內政人才第七六九章 敵營XX年模式開啓第二一五章 陽谷往事(二)第八二九章 王慶、田虎的“遺產”第四一六章 我不曉得甚麼叫做前程第一一三章 寶珠寺外夜未眠第七三六章 難道天也要亡他?第八五四章 老奸巨猾的護院第一一五章 去年劫了生辰綱的大盜?第二九一章 兩條腿走路第一三九章 登州系真正的靈魂人物第一五三章 興師問罪清風山(二)第二九三章 小人物李雲第一九五章 劉唐搬來的救兵第三六零章 東京行的最佳人選第一零三章 虎將秦明第八五九章 立志要成爲阮氏三雄的後生們第四六二章 處於暴風眼的史文恭第五二八章 三條腿走路第九零二章 麒麟旗飄揚!第七九六章 嘔心瀝血吳家亮請假條第四十章 胖大和尚第一四一章 黑獄逢故舊第一七一章 吃軟不吃硬,天生犟脾氣第一零二章 特殊人才第三三三章 水滸第一快腳第三六二章 番王的求見第二九五章 揚帆遠航,滿載希望第一五三章 興師問罪清風山(二)第一三七章 兵發登州第一二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八十三章 蒲東三傑得其二第四八零章 金盆洗手第一六七章 再見已是百年身第二七一章 探監第十八章 大賞羣雄(上)第四七七章 晁天王一語成讖第四十四章 做禽獸偏要立牌坊第四六二章 處於暴風眼的史文恭第八一二章 田虎垮臺帶來的連鎖反應第七七九章 越來越渾濁的歷史大潮第六二四章 八十萬禁軍教頭的對決第七一二章 不是每個男人,都是董平這樣的畜第七七四章 朝廷不認諸位,我王倫認!第六零一章 出人意料的黃信(下)第二四零章 祝朝奉“賤賣”欒廷玉第八四二章 賣好,要當面!第七一五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五一四章 賭上性命和榮耀的一戰第七十二章 滿載而歸第七六八章 骨子裡的軟弱第七三八章 梁山泊第一個收穫史文恭友誼之人第五二三章 誰知道她將來回明州又是甚麼身份第五九四章 浪裡白條再擒將第六五零章 山東何人不通樑第七十九章 沒有金剛鑽莫攬瓷器活第七四三章 誰敢比我狠?第八六四章 這分明是在當頭領培養吶!第八十二章 大名府寡將第五二一章 你的名字叫“深海”第七八六章 又出幺蛾子的高麗使節第五四四章 塵埃落定第五二四章 不捨便不要舍第一六八章 王進的態度轉變第一六四章 心驚肉顫的入雲龍第七三零章 致命的疏忽第四四一章 命在旦夕的王慶第四零二章 梁山何止一個盧俊義第四十章 胖大和尚第四三七章 這些人死在這裡,不值!第六四五章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第二三一章 寧罪書生,莫惹孔目第五十七章 吃拿卡要第五七一章 拿不完慢慢拿!第六零三章 人心如面第二百章 切膚之痛第七零五章 我輩再看方臘,如同嚼蠟第二三零章 借你兩個的狗頭一用第六五一章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四三零章 這一個又奢遮第一六九章 反了!敢劫我梁山大將!第五五六章 斬首行動(九)第八六零章 醒不來的噩夢第五零一章 頗有來歷的貴婦第六二九章 殺晚爺的大頑第七十五章 飲馬川三傑第二九四章 鄒氏叔侄的新差事第七三三章 高麗最強騎兵(二)第三三五章 夾擊第八四三章 驅(田)虎吞(倭)狼第七九二章 形勢急轉直下第二十四章 林教頭雪夜上梁山第三三零章 再見,大名!(上)第二一八章 徹底看清這個世道第三一一章 從幕後到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