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是雙向的互動,而非閉門造車。光中華國國內發展技術和生產貨物不行,得賣出去。但類似於高麗、日本、交趾這些小國家也吃不消多少的絲綢、瓷器、棉布貨物。那怎麼辦?”
張林笑道:“那咱們就幫他們發展經濟,他們國家富裕了,咱們再把貨物賣給他們。當然,幫也得有個幫法,不能一股腦兒把軍械、船隻都送出去。咱們要幫他們發展單一的經濟,何謂單一經濟?就是其地什麼物產豐富,就幫他們大力開發哪一項物產,礦多便開礦,土地肥沃便專門養殖種植,不能幫他們從民生到軍工全面發展。不聽話者,則挑撥他們民族矛盾,讓其國內戰後分裂,咱們再介入其中勸架,拉攏一方,制衡一方地控制他們。這就叫經濟控制,咱們既賺他們的錢,又把他們牢牢控制在手翻不了身。”
“陛下英明。”
這種戰爭方式很新穎,但道理聽起來異常高端大氣上檔次,不是很難,也不是歷史上無人幹過。只是這般粗獷淺顯地說出來,還是很讓內閣大臣們心悅誠服的。
張林道:“滅掉金國後,甚至現在,咱們就可以慢慢入手實行了。比如蒙古諸部,移民是一部分,另外則是讓他們專職畜牧,在其地設立商站,有效控制他們的貿易。但有風吹草動,及時派兵鎮壓。當然,移民過後,他們事實上也不敢再造反。咱們吶,眼光要放長遠些,只要他們肯配合咱們的政策,就不要把他們當異族看待,也不要區別對待,誰犯法誰功勞,與咱們漢人一般賞罰分明,都是中華國國民。做到這一點,蒙古百姓們是不會有造反心思的。”
“另外,則是咱們的第一期五年發展計劃要接近尾聲了,現下也該提早佈置第二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朕打算在甘肅、天津(燕雲)、成都、貴雲、永興、太原郡、大名郡、西江(江南西路)、應天郡、大理(未收復)打造十個工業城池。把人口往西、北轉移、東南,東北沿海則重點發展海商貿易、漁業等民生經濟。”
說到這,張林道:“現下有百姓也在報紙上說了,蜂窩煤、冶鐵廠天天燒煤,煙氣燻人,這也是經濟發展的弊端,對環境影響太大。暫時還看不出什麼,但幾十年上百年後,難保不會天上下酸雨。所以啊,一些地方要多植樹,污染的廢水要好好整頓,咱們現在先預防着,總比以後整治要省事。這都是關乎子孫後代的大事,馬虎不得,也偷懶不得。”
中華國的煤炭儲量並不少,但大多是含硫重的劣質煤,燒起來就冒黃煙,煙氣遮天蔽日,尤其是許多工業區百姓抱以怨言。百姓們從報紙上知道這煙氣不致死,但卻是有害身體的,冶鐵廠的工人都是戴棉(塞墨粒)口罩幹活。
所以,現下很有必要提前一步開戰計劃經濟,趁着時代還不是那麼文明的情況下,用奴隸、戰俘等大肆在內地修建工業城,一方面是改良南北東西的經濟差距,一面是把經濟發展的項目給劃分開--內地主工業,沿海主商貿和科技研究。
所以,這又涉及到一個大問題,那就是修建道路。
五年經濟發展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修煉國道,既是在原官道基礎上翻修砂石路,在中、大城池周邊和相隔之間一段一段地修建木包鐵的軌道,以加強交通運輸。
這事兒說難也不難,只要奴隸、戰俘管夠,幾十萬上百萬人一齊動工,十餘年就能把全國交通網也修起來。
所以,目前制約國內經濟發展的問題主要就是勞動力人口,蓋因朝廷財政不是那麼豐厚,支撐不起招募漢人勞動的花費。
未來幾年,隨着異族女人的涌入,漢人新生兒將迎來一個高峰期,保守估計將突破每年一百萬。
而且商道開通和新的人口涌入導致經濟發展加,內需猛增,一些奢飾品、酒水、娛樂餐飲行業是是時候放開管制了。但爲了穩定物價,朝廷是必須要勒令各地加強農業建設,尤其是農場建設,列入政績考覈之一,各地糧倉不得低於三年儲量。
也就是說,人均消耗糧食最低爲三百五十斤,正常爲五六百斤,比如一個地方官署下轄五千人,那麼其地糧倉不得少於525萬斤糧食。
當地不適合種植的話,那麼當地隸屬的行省大糧倉總數不得缺少,種不出來則從別地買,沒錢買就提前遞交札子上報朝廷!朝廷會幫其地發展適合的工業建設或者經濟作物。
這是硬性規定,是朝廷爲了防止自然災害而做出的政策之一,是國策之一。
就比如河內行省(包括河套地區),因爲地質糧食儲量不夠,那就發展畜牧業,用畜牧經濟跟朝廷換糧食。工業城糧儲不夠,那就發展工業經濟。
總之,每年都會有農政總署專門派人去各地驗查糧庫,計入政績。
當然,現在的中華國還達不到這個條件,但國策是不容變更的,只能朝這個方向努力,讓各地主官配合朝廷制定政策發展當地經濟。
另外,則是朝廷在經濟發展基礎上,爲了充裕國庫,調低營業稅的同時,新徵收了印花稅和車船稅。
這兩個小稅種主要是針對日益蓬勃發展的商業,在資產階級還未勢大之前,這個時間點再合適不過了。
至於營業稅則變改爲4%到10%,根據各地的經濟情況上下靈活調動,調動一次的最短時間爲五年。西北經濟剛發展,就設低點,促進商人去開發西北。東南經濟富裕則設高點。
印花稅的徵收主要是經濟發展的所涉及到的技術、財產、土地、房屋、貨物、專利、店鋪牌照、商標、借貸等商業活動的有效憑證,統一按0.05%收取。
這兩個小稅種對於普通百姓、小商販幾乎沒多大影響,大商販也感覺不到肉痛-九牛一毛差不多,但對於國家財政確是一劑強心針,每年至少可增加兩千萬以上的稅錢。
而朝廷所付出的,不過是印刷貼花票和一些處理稅錢的機構人工成本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