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新風氣

建國以後,國內百姓們大多都對變法習慣了,在變法政策正式頒佈之前,基本上都要刊登在官報上,百姓們可以提前知曉。

當然,前朝也會在變法前放出風,只不過沒有新朝廷做的這般光明正大罷了。

市面上除了各種新奇的器械、食物,也出現一種名爲理髮鋪的店面,蓋因新朝廷的士兵們都需剪短頭髮以方便行軍打仗,朝廷也未立法讓百姓們留髮或者剪髮。

有的百姓便試着剪短頭髮,真個發覺整個人清爽許多,洗頭用的皁角也不需要用很多,且夏天的時候格外涼快,省去了不少時間打理,人也看起來更精神健朗。

有一個就有第二個,民間這種剪髮的風氣悄然流行起來,於是便出現了專門給百姓們剪髮的理髮鋪或者挑貨郎形式的流動理髮匠人。

當然,大多數中產階級百姓還是不願意跟底層百姓一般剪成寸頭,不過爲了跟隨潮流也象徵性地修剪一下,把頭髮從腰背長短縮剪到肩部,不論是扎、盤、梳洗都比以前方便些。

衛生總署的衛生報也適時地在報紙上刊登文章,說明頭髮剪短的各種好處,要百姓們根據個人情況自行選擇,不過要勤清洗以防疾病。

伴隨着理髮熱的風氣,服裝也跟着轉變,出現了一大批適合短髮人羣的瘦身服裝,一改前朝衣袍寬大走動盪風的特色,雖然總體上還是長身袍的風格,但袖口卻以緊窄爲美。

外衣變化後,內衣也跟着變,出現了方便係扣的圓領、雞心領、三角領對襟上衣和圓筒長褲。

這些改變,讓百姓們在穿衣、洗漱方面的時間花費至少減少了一般,更爲便捷。

人類之所以文明會進步,歸根結底在於一個“懶”字,因爲懶得找山洞遮風避雨,所以學會了建造房屋。因爲懶得天天找食物,所以學會了耕種和畜牧。因爲懶得耗費腿腳趕路,所以學會利用牲畜和馬車。

很多傳統,並不是不可以改變的,關鍵在於統治階級怎麼去帶動,怎麼用一個“合理正常”的理論去把這種改變跟百姓們解釋清楚。

而這,就是報紙輿論的魅力。

新朝廷明確立法“不以言論開罪”,只要不是反國反民族的言論,朝廷是不會管的。議論朝政的風氣大增,才子們可以把文章寄去報社發表刊登,女子佳人們亦可以把自己寫的詩詞“正名”或者“匿名”發報。

當然,想把自己寫的東西刊登在報紙上是要收費的。同時,有的報社若是看中某人的文才好,便會資費那人爲報社長期撰稿,提高銷量。

這其中,屬於官署的報紙最爲受百姓歡迎,購買量最高。商人們爲了提高工廠的貨物銷量,不惜跑到別的地方花錢在報紙上寫“廣告”,於是商務總署借這股風氣專門開了一個“商品報”來財政創收。

有的東西是張林“故意”誘導下去的,有的東西卻是自發出現的,就比如這股理髮風氣和商品報的出現。

再比如官服,新朝廷當然不會繼續沿用宋國的朝服,於是張某人便把官員官帽的兩個翅膀給取消,以帽面中心的珠子顏色來區分官員品級,從一品到九品分三個顏色,分別爲硃紅、暗紫、青綠色。

朝服和官帽統一定色爲秦朝的黑色,料子爲綢。內裡是棉白襯衫,瘦身窄袖。按照品級佩戴三個顏色的官魚袋和手提皮製公文包。不論是文臣還是武官,腰間必須佩掛裝飾用的龍唐刀(細長而薄,比軍隊的殺傷力弱很多,且不準隨意開鋒)。

當然,在進入皇宮後,文武官員們的龍唐刀是必須要上交到侍衛手中保管的。

新朝服穿起來,頗有種後世黑西裝白襯衫的感覺,給人以精神、肅穆、威武的印象,大臣們也都對新朝服讚不絕口。

張林的龍袍當然也要改一改,在風格上縮窄了袖口,加了龍紋肩領。取九五至尊之意,金色衣袍上共繡十四條五爪神龍。

龍袍一般是出席大朝會或者正式活動的時候纔會穿,平時辦公另有亮黑、硃紅、暗紫、青綠等單色外袍,內裡也是棉白襯衫,配金色龍魚袋和龍唐刀。

龍唐刀就是之前改造過的唐刀,只不過換了個名字,全長110釐米,刀刃爲80釐米,全重4.6斤。當然,軍隊中的龍唐刀長度和重量都要比外頭的大。

民間的刀相對窄細,不準未得批准就把刀給開鋒,重量減輕到兩斤八兩。(中華國十兩爲一斤。)

經過一年多的變法,朝廷上已是統一了全新的重量、時間、長度等計量單位,民間全面普及還需要時間。

張林估計,全新的計量單位想徹底取代前朝,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

他也按着自己的心情來調整生活習慣,把“軟墊馬桶”這個東西也帶到了民間。百姓們大小便多是蹲坑形式,但有身份的人自然不會蹲坑。

一般富裕的家庭都用馬桶,上面是硬邦邦的木板挖孔墊着屁股。馬桶一般是不共用的,木板常換常洗,擦屁股大多用木片,少數用“淨紙”。

所謂淨紙就是麻草紙,民間俗稱草紙,跟給死人燒的紙錢是一個製造法,只不過顏色要淺一些,更粗糙。

張林對木片和馬草紙是毫無好感,還曾經用力過猛把菊花都擦得火辣辣來,馬草紙還有碎屑粘菊花的麻煩。在他有錢以後就習慣於用棉布來擦,不過不是擦一次就扔了,而是給下人去洗。

說起來,把擦屁股的“廁棉”讓別人去洗蠻不厚道,不過這個時代就是這樣,他連尿尿都有女人扶小雞……張某人畢竟是有身份的人嘛。

不過他現在已經把尿尿讓人扶小雞的習慣改了,畢竟是元武大帝,這個行爲記在史書上的確不好聽。

一些小東西,比如肥皂目前已是出現在了市面上。

古人是用草木灰混攪動物油的辦法制造皁角,自從軍器監的化學研究室研究出草木灰裡面的成分爲鹼性液體後,就在張林的提醒下用各種鹼水來實驗。不用很麻煩,就發現了燒鹼在製造肥皂方面的妙用。

燒鹼可以用純鹼製作,純鹼這玩意是有天然的礦物,一般在鹽湖裡面挖,或者用草木灰、貝殼灰等等熬煮,產量還算不錯。

雖然製造出了肥皂,不過價格不低,百姓買得起,也很少捨得用。

至於香皂,把豬苓膏的製作方法用科學思路改善一下,就加牛奶和香料熬煮、攪拌、晾乾、固化後很容易就能製作出來,只不過價格更高而已。

第327章 隱秘的政策第136章 建設團體得有口號和理念第479章 海軍建設第623章 鎖國鎖技術第540章 金國身上的刺第587章 旗在人在第364章 推行新漢學第652章 道教發展第453章 鐵軌建設第224章 災雪荒年第178章 二爺不是慈善家第116章 逗弄蔡媛第623章 鎖國鎖技術第496章 乃蠻第101章 白玉蓮第55章 高員外要跑第2章 偶遇武大郎第564章 嚴防技術泄露第414章 高俅求和第312章 捷報南下第667章 民間工程承包制第380章 兩浙商會第51章 孟州來信第237章 救王黼第208章 賤人第561章 教育和科學第429章 追殺金軍第524章 背後襲擊第189章 好女怕郎纏第206章 唆使第127章 二女到達大王鄉第389章 投誠第394章 用武器堆戰爭第9章 買賣大火第696章 藝術戰爭第230章 青州三山第195章 拉攏欒廷玉第71章 鑽營取巧第107章 便宜堂姐第139章 上元節第247章 再會吳用第599章 海商第206章 唆使第437章 吃鍋第316章 慕名而來第271章 改造海船第3章 嫂嫂潘金蓮第22章 玩火第491章 爲人父者第349章 大東亞聯盟第354章 牽牽小手逛逛街第10章 買丫頭第323章 爺什麼都懂第552章 稅種第722章 歐洲聯盟第521章 送行西域商隊第221章 王黼就任第一章 穿到陽谷縣第345章 科學的小進步第48章 拼命三郎第507章 螳臂當車第286章 火炮進展第666章 婚姻法案第532章 官商互動第666章 婚姻法案第350章 水力鍛造第403章 戰爭債券第32章 武大昇天第131章 唆使鬱保四第441章 攻遼部署第671章 知識產權第389章 投誠第656章 技術輸出第538章 規劃教育基礎第459章 時代大環境第387章 乳山縣第21章 監守自盜第9章 買賣大火第78章 籠絡第292章 反攻上岸第237章 救王黼第419章 宋遼摩擦第204章 派對第285章 大校閱第247章 再會吳用第411章 北地劇變第167章 叔叔赴約第482章 金夏滅遼第643章 皇帝只能有一個第639章 計劃生育第160章 與蔡媛瞎掰扯第499章 賜婚第230章 青州三山第170章 嚴懲偷窺第498章 科學瓶頂第521章 送行西域商隊第292章 反攻上岸第494章 河套困局第164章 花魁之期第355章 軍器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