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3章 伐蜀

建興八年五月,曹魏太皇太后卞氏崩,諡武宣卞皇后。

柩停於殿內,曹睿哀哭,羣臣百官陪位,皆衣白單衣,白幘不冠。

曹睿悲傷過度,連續十日不能處理政事,近臣紛紛勸說,讓曹睿以天下爲重。

曹睿這才勉強收了悲傷,重新上朝。

武宣皇后生有文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東阿王曹植、蕭懷王曹熊。

其人怒不變容,喜不失節,生性約儉,不尚華麗,無文繡珠玉,器皆黑漆。

不但深得武皇帝曹操所重,同時以身作則,創曹魏後宮樸素節儉之風,又常抑外戚之勢,有母儀德行,爲百官所敬。

如今駕崩,魏國上下一片痛哭。

時至七月,開高陵(曹操之墓)羨道,與武皇帝合葬,長樂太僕、少府、大長秋典喪事。

洛陽城一片素白。

就在世人的目光都落在皇太后卞氏的葬禮上時,太極殿的東堂,本應親自送葬的曹睿卻是參以白素,坐在皇位上。

下邊陪坐的,皆是曹魏重臣與皇帝近臣,如司空陳羣、太尉華歆、中書令孫資、中書令劉放、侍中劉曄、中領軍楊暨等等。

擺在曹睿案頭的,是鎮守關中的曹真派人加急送過來的一封奏章。

裡頭提到:

蜀人趁大魏不備,襲取隴右,斷絕涼州,窺視關中。

如今又聞蜀人進逼涼州,涼州危如累卵。

若涼州有失,則蜀人就可全力侵入關中,關中驚擾,則中原不安。

不若趁現在涼州人心依舊向魏,從關中發兵,或從斜道伐蜀,或西進隴右,復通涼州。

臣謀劃已久,關中將士齊心,諸將數道並進,可以大克。

曹睿讓人把這份奏章傳抄數份,遞給下邊的人觀覽,開口問道:“諸公以爲,大將軍之法,可否?”

陳羣看完曹真的奏章,眉頭就是一皺。

武宣皇后如今正準備下葬,皇帝不按禮儀前往就算了。

畢竟蜀吳兩虜,窺視在旁,國事爲先,倒也說得過去。

只是曹真身爲皇室宗親,國喪期間,居然欲慫恿皇帝妄動兵戈,非爲臣之道。

更重要的是,皇帝不但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反而召自己這些大臣前來商議,其心不言自明。

他微微一轉頭,果見有不少人目帶憂慮地向自己看來。

陳羣知其意,而且他身爲輔政大臣,自然要第一個站出來:“陛下,伐蜀之事,事關重大,不可不慎。”

“昔日太祖皇帝欲攻張魯,事先多收豆麥以益軍糧。然張魯未下而糧草已乏。今關中荒涼,無以因地就糧。”

“若是從關東運糧,損耗又太大,且斜谷阻險,難以進退,蜀人熟悉地形,必定會選精兵襲擊糧道。”

“如此一來,唯有多留兵把守要處,這樣又要多費兵力,不可不熟慮也。”

曹睿點頭,“司空所言甚是。不過司空有所不知。這兩年多來,從關東運糧草到關中,晝夜不停,早已足夠供給關中軍中。”

“故糧草一事,倒是不足慮。至於斜谷阻險,更不是問題。大將軍也說了,自關中入漢中,非單單斜谷不可。”

“特別是子午谷,可以直接從長安直達漢中。即便是子午谷不能行,亦可走回中道,取隴右後再下漢中。”

陳羣本就是以治世見長,對軍中之事不甚熟悉。

他只聽過蜀道險阻,對於這斜谷子午谷之類的,只聞其名,未見其詳。

如今被曹睿這麼一說,雖然覺得不對,但又不知從何諫起。

再加上浮華案的風波纔剛剛平息,作爲唯一一位在洛陽的輔政大臣,身份確實有些敏感,不好說太多。

不過有了陳羣開頭,自然就有人跟着勸諫。

太尉華歆也站了出來:“陛下聖德,處成康之盛世,願先留心於治道,以征伐爲後事。”

“但使中國無飢寒之患,百姓無離上之心,則二賊之釁,則可靜待而滅。”

這種大而空的話,曹睿不知聽了多少次。

他張口就說道:“賊憑恃山川,武皇帝與文皇帝在時,猶不克平,朕豈敢說必滅之哉?”

“只是二虜兇頑,軍中諸將以爲不進兵探取,難以自敗,是以用兵以窺其釁。”

“若天時未至,朕亦有前事之鑑,可學周武王伐紂,會師盟津而回軍,敬不忘所戒。”

華歆聽到皇帝連周武王都搬出來了,知道皇帝心意心決,心裡嘆息一聲。

看到司空與太尉皆勸不住皇帝,有一人實在看不過眼了,站出來大聲說道:

“陛下,此時伐蜀,萬萬不可!”

曹睿定眼一看,原來是中領軍楊暨。

楊暨雖是皇帝近臣,但卻是持不可伐蜀之議最堅。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反對伐蜀了。

曹睿斥道:“汝不過一書生,安知兵事?”

楊暨拜謝道:“臣出自儒生之末,蒙陛下重恩,拔臣羣萃之中,立之六軍之上,臣有微心,不敢不盡言。”

“吳國陸遜,亦不過一書生,卻能敗劉備於夷陵,陛下安能以書生不足言兵事?”

曹睿惱火道:“汝可自比陸遜否?”

楊暨再拜:

“臣愚鈍,敢問陛下,蜀人與吳人才公開結盟,若大魏伐蜀,吳人必躡其後。若復太和二年之事,則大魏危矣!陛下不可不慎。”

曹睿聽到這個話,臉色頓時難看之極。

太和二年的兩場大敗,乃是他一生之恥辱,此時被楊暨當衆提起,心裡惱怒異常。

“太和二年之事,乃是蜀人趁我大魏不備,這才襲取了隴右。吳人無恥,不顧信義,誘之以降,大司馬這才受了騙。”

“如今乃是大魏主動進攻蜀人,再加上我在東吳早有準備,吳人不會再有機會!”

曹睿想起自己在東吳的安排,心頭更是添了幾分把握。

對於皇帝所說的安排,楊暨自然明白是什麼意思。

因爲當時還是他親自領着隱蕃去見曹睿。

想到陛下當時所謀,竟是爲今日所備,楊暨更是明白過來,原來陛下早有伐蜀之意。

大將軍所上奏章,不過是給了陛下一個藉口罷了。

只是楊暨想明白歸明白,卻是依舊沒有退下,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

“既然陛下覺得臣言誠不足採,然侍中劉曄先帝謀臣,常曰蜀不可伐,陛下不可不聽。”

“你胡說!”曹睿怒道,“侍中與吾言蜀可伐!你欲欺君耶?”

楊暨毫不畏懼,目視曹睿:“臣安敢欺陛下?劉侍中亦在殿中,不如請之一問。”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坐在那裡,一直未曾發言的劉曄。

劉曄垂目靜坐,不言不語,如同沒有聽聞曹睿與楊暨的爭論。

曹睿性急,連呼道:“劉侍中,問你話呢,如何不答?”

劉曄聽得曹睿叫他,這才連忙離開座位,起身出來,對着曹睿行了一禮,然後肅手而立。

衆人以爲他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哪知等了許久,劉曄仍是站在那裡一言不發。

曹睿皺眉,正欲再催,忽然想起,自己登基以來,劉曄似乎甚少在朝中發表意見。

他若有所思,於是暫且罷了朝議。

然後又讓人單獨把劉曄留下。

“公以前常與吾商議伐蜀之事,方纔在衆臣面前,爲何又不開口?”

曹睿私下裡單獨見劉曄,面有不滿之色。

方纔羣臣皆反對伐蜀,本以爲劉曄平日裡支持蜀,會力排衆議,支持自己,沒想到卻是不發一言。

哪知這時的劉曄,與朝常上的沉默寡言完全不同。

只見他面容嚴肅,目光炯炯,直視曹睿,義正辭嚴地斥責道:

“伐國,大謀也,臣得與聞大謀,誠惶誠恐,先是感陛下之恩於內懷,後又恐己嘴不嚴。”

“甚至害怕自己說夢話裡會說出這個事情,這樣的話,便是泄秘之罪。”

“夫兵詭道也,大軍未發,不厭其密。如今陛下公開商議此事,臣恐敵國已聞之矣。”

“諸葛亮,人傑也,得知此事,定知陛下有伐蜀之意。到時蜀人有了準備,只怕陛下所謀之事,就要多生波折。”

曹睿聽到這番話,悚然一驚,連忙起身謝之。

然後又問道:“伐蜀之事,朝中重臣皆反對,公可有教我?”

劉曄受了曹睿這一禮,坐在座位上,淡然一笑:

“朝中諸公,安坐廟堂,焉知邊疆兵事?兵事一道,陛下不聽鎮守邊疆的將軍之言,反求問於朝中之人,何異於緣木求魚?”

曹睿一聽,猛然醒悟,如黑暗忽見亮光,恍然大悟:

“吾幾爲朝中書生的所誤!”

心中對劉曄更是親近敬重。

只是他想了一下,又有些猶豫地說道:“此事朝中重臣皆反對,我若是一意要大將軍發兵,豈非被人說獨夫?”

只聽得劉曄又道:“凡爲人主,當獨掌乾綱,否則易爲臣子所欺。”

“而爲人臣者,則不可專權,否則易生驕橫之心,欺瞞君上,此君臣有別是也。”

曹睿忍不住地叫好:“此言大善!”

“人主當獨掌乾綱,吾解其意矣!”曹睿長嘆一聲,深有感觸地說道,“只是這臣子專權,幸好吾未曾見。”

劉曄聞言,臉上似笑非笑,也不接話。

曹睿看到劉曄這神情,心中一動,試探着問道:“莫不成公別有說法?”

只聽得劉曄徐徐說道:“臣子專權,陛下只怕未必沒有遇到。只是陛下大度,不予追究罷了。”

“哦?此話何解?”

“臣曾聞,陛下嘗去尚書門,欲案行文書,卻被尚書令陳矯所攔,不讓入內,說案行文書乃是尚書令之職。”

“最後還以免職相脅,逼陛下返宮?此難道不算專權麼?”

曹睿聽到劉曄提起這事,臉色一變,強說道:“陳尚書令說得也有道理,乃是直臣……”

當日他聽了陳矯之語,還慚愧地向陳矯道歉,此時自然要維護先前所說的話。

“昔高廷尉(高柔)拒不從文皇帝之詔,與陳尚書令相比,乃算直臣乎?然陛下屢次前往聽充觀臨聽審獄。高廷尉可曾勸說陛下?”

所謂高柔不聽文皇帝之詔,指的是當年曹丕因對御史中丞鮑勳有宿怨,借有小過失而要枉法誅殺他。

誰料時任廷尉的高柔堅決不從,一定要按法令處理。

曹丕不得不找了個藉口,把他暫時調離,然後再讓人執行詔令。

殺了鮑勳之後,這才把高柔重新調回大理寺。

“故依臣看來,高廷尉那般所爲,才叫在其位,守其位,乃是真正的直臣忠臣。”

“至於陳矯,不過以邀名之舉,行專權之實罷了。”

曹睿聽到劉曄的話,默然不語。

兩人又談許久,曹睿這才把劉曄放出宮來。

哪知劉曄才被人送出宮來,就遇到了中領軍楊暨。

原來楊暨竟是一直守候在宮外。

“子揚,吾在這裡等候多時了!”

楊暨對着劉曄行了一禮,他面帶焦慮之色,“陛下久有伐蜀之意,今日朝上,又有大將軍所奏。”

“吾見陛下臉上有意動之色,心中只怕早就同意了大將軍所奏。”

“子揚深得陛下所重,平日裡又常對我說蜀不可伐,方纔在宮中可曾勸陛下……”

楊暨話還沒說完,劉曄臉色就大變。

“休先請慎言!”

楊暨被劉曄這一聲斥呵,這才反應過來,他看看周圍,連忙向劉曄致歉:“子揚,我實是太過心急,非有是有意。”

劉曄長嘆一聲,低聲道:“休先且與我回府上再說。”

“好,好!”

楊暨連連應道。

兩人坐同一輛馬車離去。

回到府上,劉曄與楊暨進入書房,還沒等楊暨說話,他就搶先開口道:

“休先可知垂釣乎?”

楊暨不明其意。

劉曄解釋道:“夫釣者中大魚,則縱而隨之,只待可制後,方可牽線而起,則無不得也。”

“夫人主之威,豈是大魚能比,故若是不顧顏而直諫,只會事與願反。”

“今日朝堂之上,司空,太尉雖勸,但不與陛下相爭。唯有休先,屢有進諫,陛下不悅久矣。”

“子誠直臣,然計不足採,不可不精思也。”

楊暨聽到劉曄的話,想起今日自己所言,確實有些過激,而且陛下臉色確如子揚所言,有些不好看。

心頭頓時一驚,連忙拜謝:“原來子揚不願意在衆人面前說話,是爲這般,是吾思慮不周。”

想到劉曄不但有佐世之才,就連做臣子之道,亦遠在自己之上,楊暨心裡更是敬重。

第0992章 千里不留行第0069章 種族的分隔第0174章 文盲算術第0641章 十六線程的操作能力第0470章 搞個先例第0108章 這不是玄幻第581章 奔襲第0468章 丞相,你信嗎?第0365章 信仰第0153章 舅子哥第0366章 有棗沒棗打兩杆子第0881章 只有大漢將士,哪有什麼部族?第0159章 一切順利(大章節)第1223章 來了第1121章 選擇第0517章 軍議第0448章 我有一個想法第1250章 又昏了一個第1261章 城頭對罵,城下對質第0932章 孫權伐合肥第0202章 一波神操作第0399章 閒極無聊第0677章 抉擇第0175章 飢不擇食?第0813章 馮郎君再現江湖第0233章 少年戒之在色第0337章 張溫黜罷第0299章 李慕的背叛第0466章 東州派第1114章 毒計第0592章 傳說第0089章 我才十六歲啊!第0992章 千里不留行第1306章 並幽之事第1281章 易勢,移民實邊第0818章 初戰第0352章 養蠶第0928章 隔空交手第0013章 隱世山門的誤會第1209章 破城第0107章 兩個虎女第0256章 選大選小?第1247章 襲取茅津渡第0526章 一個典故第0123章 心腸狠毒第0040章 姓劉的都不是好東西第0385章 南鄉事第0510章 我們一起種甘蔗吧第0565章 前夕第0715章 假到真時假亦真第1186章 攻城第0419 張星彩所憂第0340章 一見馮郎情難逃第0393章 萬般學問,你學了多少?第1205章 歸心第0722章 女中諸葛第0392章 隱隱地擔心(二合一)第0342章 一罈酒的價值(哈哈哈,我騙你們的!)第0236章 好色之徒第1264章 大意了,太大意了第0344章 李慕的進化第0872章 建興九年的冬天第0672章 試探第0245章 糧食第0862章 大勢所趨第1279章 鋒芒畢露第0821章 甲騎具裝第0808章 我走了,我又回來了第0673章 只道平常卻難尋第0249章 翻車第0609章 厲害吧?第1025章 試探第0032章 莊戶的孩子們第0150章 糧食換羊毛計劃第0618章 有兵無糧第0340章 一見馮郎情難逃第1237章 不同的選擇第0949章 意料之外的鹿第0546章 別有所圖第1048章 撂擔子第0905章 教學資源第0515章 販賣市場第0025章 錢與權第0488章 天意難測第0199章 何五郎第0711章 當歷史遇到虛構第1311章 考驗(二)第1303章 變量第1093章 韭菜第0454章 爲何小妹就不能早生幾年呢?第0525章 論平日哄好老婆的重要性第0676章 打算第0644章 摸着石頭過河第1129章 第一次上朝第0891 異常第0097章 紛紛擾擾說漢中(下)第0271章 人口第0374章 人面桃花相映紅第0458章 論北伐第1203章 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