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四章 晉祚今終焉(一)

大殿之上,司馬炎面帶悲容,語帶哭腔:“諸位臣工,漢軍居然有如此攻城之法,這該怎麼應對?還請各位臣工拿出個主意來……”

迎接他的,當然是一陣難堪的沉默。

“文琚,你有什麼辦法嗎?”

“臣……陛下恕罪,臣愚鈍,臣……無計可施。”

“漢軍的投石機已經可以攻擊到城牆,雖然洛陽城堅牆厚,但是也禁不住如此每日鍛打啊!如若沒有應對之法,恐怕不出一月,漢軍就能攻入城內了。”

“陛下!”

此時大殿內,突兀的響起一個金屬般銳利的聲音,衆人定睛一看:唔?賈車騎?不對,這是賈車騎嗎?

賈充這一年不過五十七歲,由於保養得當,所以原本他的頭髮只是偶有幾根白髮。但是現在,這位車騎將軍的頭髮,卻已經是滿頭花白。非止如此,原本一身富態圓滾滾的賈車騎,這會兒已經是顴骨高聳,雙眼赤紅,光看面相已經是極爲嚇人。再加上這猶如機械般的語音,所有人都不自覺的微微後仰了一下。

“陛下!當今之下,有二策可選。其一,漢軍對城牆的攻擊其實只集中在正南門一段,我大晉可集中所有能野戰的部隊,擇一夜間拼死突擊。若祖宗庇佑,當可收到成效。其二,若不能反擊,則可在城內組織防守。漢軍攻擊的城牆只有這一段,則未來城牆塌陷後,敵軍入城的線路是明確的。我方可提前在該段城牆之後設置障礙、陷阱。漢軍入城之時,必然遭受重大損失。”

“嗯……車騎將軍言之有理。那麼列位臣工,何人願意領兵夜襲漢軍?”

沉默,繼續難堪的沉默。

“這……列位、衆卿,我大晉恩養諸君多年,難道這時候就沒有一個肯站出來爲朕分憂的嗎?”

“…….陛下,臣賈充雖然不擅軍旅之事,但願意爲陛下行此險舉!”

賈充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司馬炎以下,在殿衆人人人搖頭:你賈充搞陰謀詭計是不錯的,但是領兵打仗嘛?呵呵,軍隊的各級組織如何傳達指令你搞清楚了沒有?

看着司馬炎都不說話,賈充狠狠的一跺腳:“陛下,既然不能出城野戰,那就做好城破的準備吧!待得城牆將塌之時,正南門附近方圓十里的房屋全部澆上火油,漢軍一旦進入,就將其全部點燃!”

“車騎將軍,是何言也!”聽到賈充如此瘋狂的主意,裴秀聽不下去了:“洛陽城內房屋都是比鄰相建,一處起火,往往蔓延極廣。更何況戰前我們把周邊的百姓全部集中到了城內,現在城內人口密度極大。把那麼大範圍的房屋全部點燃,最終的結果就是滿城大火!那時候只怕漢軍沒有燒死多少,滿城數十萬軍民卻全都沒了!我們怎麼能做如此喪盡天良之事!”

“哈哈哈哈~~~國家都沒了,要百姓作甚?!裴季彥,不要以爲你收買了我派去的進奏曹我就不知道你在幹什麼?昨夜你府上大擺宴席,朝廷諸多重臣參會。天知道你們商量了什麼?好啊,你裴家子孫衆多,四處投注。聞喜裴氏現在在漢國也有一支,你投降過去,一樣有高官厚祿,當然不必與大晉同殉了!”

“是何言也!陛下,臣昨夜邀請一些同僚到府上聚會,其實也是在商量如何應對漢國的壕溝攻城之法啊!”

“哼!少在那裡假惺惺。分明就是商量如何賣國!賣君!以此作爲自己在新主子那裡的進身之階!”

“賈公閭!莫要口出狂言!”賈充這個地圖炮一開,杜預、衛灌、羊祜、馬隆等人紛紛不幹了,齊齊的站了出來對賈充進行駁斥。一時之間,朝堂之上全都亂了。

司馬炎呆呆的坐在御座上,看着下面吵吵嚷嚷的臣子,只覺得滿心的絕望:下面吵架的,是一羣人對一個人啊。連司馬家的人都沒有站出來幫賈充說過一句話。這意味着什麼,還用說嗎?

糧食,不太夠。

百姓,未依附。

大臣,已離心。

宗室,靠不住。

軍隊,打不過。

援軍,沒見着。

到了這個時候,還一心一意拼命想辦法的,居然只有一個賈充!

只是賈充的這個方法,確實還是太狠辣了。司馬炎其實內心深處也是不願意這麼做:一旦做了,司馬家將被天下所唾棄!

只是不這麼做,該如何才能防禦漢軍入城之後的攻擊呢?

就在司馬炎陷入沉思,整個朝堂越來越混亂的時候。一陣“鐸鐸”的柺杖杵地的聲音,在大殿之上響起。

“咦?平原王,您怎麼來了?”

“我等拜見平原王。”

在衆人的伏拜聲中,司馬炎也從沉思中醒轉過來:“三叔?!三叔您老人家怎麼來了?”

這位三叔,就是司馬懿的三兒子司馬乾。在伯達司馬朗絕後,叔達司馬孚前兩個兒子去世。司馬懿的前兩個兒子也不在人世的情況下。這位平原王司馬乾,就是司馬家現存所有宗室中,輩分最高,年齡最長者!

非止如此,這位司馬乾的母親還是司馬懿的正妻張春華。也就是說,司馬乾與司馬師、司馬昭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在血緣上來說,他和司馬炎的關係最親近。

之所以如此長輩,一直在朝堂中看不到。其主要的問題是,這位平原王有間歇性精神病。

作爲張春華的兒子,司馬乾的智商肯定不低。但是作爲間歇性精神病患者,這位王爺行事乖僻,發病的時間也不定,發作起來也極不靠譜。所以,一般情況下,只能給這位王爺一些輕貴閒職。

不過,雖然手裡從來不掌控實權,但畢竟血緣、輩分、年齡擺在這裡。因此,當這位王爺破天荒的主動上朝的時候,就連司馬炎也主動從御座上下來,親手攙扶這位三叔入座。

但是司馬乾輕輕擺脫了司馬炎拉着他的手:“陛下,臣這會神智清醒,趕緊說幾句話。”

“三叔請講,朕無有不從。”

“且慢說大話。爲叔問你,今日之局,兵可戰否?”

“不能。”

“臣願殉節否?”

這,您老怎麼在朝堂上問這個?還真是直來直去的三叔啊。不過,司馬炎雖然覺得不妥,但還是老老實實的低頭:“不能。”

“那你還撐着幹什麼?”

“三叔,您怎麼說這話?這大晉,是祖父那一代開始,我司馬家花了三代人的心血才建立起來的啊。這立國還不到十年,怎麼能夠如此輕棄祖宗基業?三叔,您這麼看着侄兒幹什麼?”

司馬乾冷冷的看着司馬炎道:“父親在哪裡?大兄、二兄他們又在哪裡?他們的陵墓,現在不都落入漢軍控制了麼?”

“這……”

“這裡只有你!你所捨不得的,不過是所謂的皇位罷了。可是,”司馬乾伸出一隻手,拉着司馬炎轉了一圈:“你看看,這所謂的國家,就剩下洛陽這座孤城。今日你所謂的聖旨,只怕走不出這皇宮半步!這個皇位有什麼價值?”

“三叔…….嗚嗚嗚~~~”

“降了吧。此時開城投降,還能保全城內數十萬軍民。昔年我司馬家爲了這個皇位,做了不少缺德事。如能在此時坦然投降,也算是爲昔年的血債做個補償。”

“三叔……侄兒……嗚嗚嗚…….”

“哎,爲叔前日在府上接見了許琮許子玉和徐燦徐文烈。也通過他們見到了漢國的司聞使……不知道爲何,爲叔最近這幾天神智特別清醒。每晚都夢到父親、大兄和二兄……昔年父親夷了曹爽三族,就除了謀朝篡位之外,再無保全家族的方法。於是大兄、二兄不得不前赴後繼,爲了我司馬家的存續逆流而上。可以說,他們首先想的,並不是這個皇位,而是如何保全家族。現如今,國家破敗至此,強撐着有什麼意思?此時投降,漢國爲了給將來南征孫吳做個榜樣,必然善待我司馬家。如此,整個家族就得到了保全。”

“…….嗚嗚嗚…….侄兒明白了。”

“哎……”慈愛的伸出一隻手,拍了拍司馬炎的肩膀:“只是要苦了你,做亡國之君,成千年笑柄了。不過,爲叔作爲司馬家現在輩分、年齡最長者。也應該要承受這一切罵名。起居郎,且記下來,就說大晉建武六年,平原王司馬乾首議,以死相逼,力勸陛下投降!”

“三叔,您這又是何苦?侄兒身爲皇帝,理當承受罵名,您這樣做……”

“司馬家的男人從頭到尾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保全自己的家人。爲叔也一樣。好了,爲叔覺得頭疼欲裂,怕是又要發病了。爲叔先退下了,降表寫好之後,爲叔親自去交!”

第四八四章 晉祚今終焉(一)第三十九章 蝴蝶的翅膀(五)第九十五章 鍾會的運氣(二)第四八七章 東吳的認知第四八零章 洛陽是雒陽(八)第四四三章 幷州之會戰(四)第一九三章 新生的晉國(一)第一九五章 新生的晉國(三)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第五十五章 弱國的無奈第三八二章 進擊的關索(二)第二十三章 深耕涪陵郡(一)第一六六章 抄家進行時(四)第五十七章 輝煌的一年(二)第四零八章 改元求一統(一)第一六二章 江東之英主第一六八章 司馬家的人(二)第四章 求知涪陵郡(二)第三四九章 一路向西行(四)第二三八章 北伐進行時(七)第二三九章 洛陽和建業(一)第三七零章 我要打兩個第三零五章 戰後的餘波(五)第五十九章 幕後的交易(二)第五三七章 橫掃如卷席(十二)第六十四章 人生不如意(一)第三二三章 大司馬一家(一)第一二六章 復興反擊戰(八)第四四四章 幷州之會戰(五)第五三八章 橫掃如卷席(十三)第四八七章 東吳的認知第一零一章 鄧艾的決心(二)第二零六章 羣鴉的盛宴(二)第四七九章 洛陽是雒陽(七)第一八一章 希望的田野(六)第三五七章 刑不上大夫(一)第二十章 三代的理想(五)第三八三章 進擊的關索(三)第二二六章 北伐的廟算(二)第二八一章 關中大決戰(六)第四六零章 君臣一心否(一)被荒草章推了……第三九三章 文明的交匯(三)第一八八章 魏晉之禪代(一)第二七九章 關中大決戰(四)第三四七章 一路向西行(二)第四十九章 真正的初陣(一)第三三八章 杜武庫點兵(四)第二四二章 街亭爭奪戰(二)第四八一章 洛陽是雒陽(九)第七十五章 無愧於曹姓(一)第二零七章 羣鴉的盛宴(三)第三六七章 不得不出兵(二)第四一三章 全國總動員(一)第四零一章 如此之政變(三)第三五四章 一路向西行(九)第四九七章 亡國的皇室(一)第三五零章 一路向西行(五)第五二五章 第一次科舉(三)第三六三章 閒子變重子第十八章 三代的理想(三)第十六章 三代的理想(一)第四零三章 如此之政變(五)第一一二章 誰敢說投降(一)第一五四章 戰爭與和平(十)第一二六章 復興反擊戰(八)第三七四章 西城攻防戰(三)第六章 求知涪陵郡(四)第四五四章 一退和一進(四)第四一二章 惶恐的晉吳(三)第四四九章 將軍馬下亡(一)第三一七章 河套征伐戰(四)第五一四章 糖是要給的第二五五章 晉國的調整第三二三章 大司馬一家(一)第四零五章 東方的來信第一五七章 權力的遊戲(一)第四零一章 如此之政變(三)第一九三章 新生的晉國(一)第六章 求知涪陵郡(四)第一章 非最慘穿越第九十八章 東吳的目光第二二零章 吾乃司聞曹(一)第四五八章 老驥不伏櫪(二)第三七八章 處處是南中(二)第三十三章 深耕涪陵郡(十)第六十八章 新鮮的血液(二)第三五三章 一路向西行(八)第三六八章 不得不出兵(三)第一八六章 江南的新風(三)第三八八章 局面的反轉(三)第四四四章 幷州之會戰(五)第三零五章 戰後的餘波(五)第四十二章 蝴蝶的翅膀(八)第一一八章 反擊的準備(四)第三八九章 局面的反轉(四)第二五二章 凡事預則立(一)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一二零章 復興反擊戰(二)第五零四章 小衛求學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