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六章 潼關之佯攻

西元272年的五月初十,季漢的東征發動了。

當然,如此大的戰役,肯定不會是二十三萬人一起出動。首先出動的,不過是張遵率領的攻擊潼關的三萬人。

季漢前將軍張遵,這一年三十八歲。早年是關彝麾下第一大將,在關彝的軍隊裡,不分兵則罷,分兵肯定是首先讓張遵領兵。不過三年多前季漢拿下長安後,爲了長安的安全,關彝不得已把張遵派駐到華陰這個最爲緊要的關城坐鎮。這一坐,就是整整三年。

這一次,被困了三年的張令行終於可以活動筋骨了。

“你這一路的任務是佯攻。”

“佯攻?兄長,你也忒小看我了吧?爲啥不可以把潼關拿下來?”

“呵呵呵,令行啊,你坐鎮華陰三年,潼關就在你的鼻孔下面,這些年潼關到底怎麼樣你還不清楚麼?爲兄就給你三萬人,你哪來的信心打下潼關?”

“嘿嘿,兄長,正因爲很清楚潼關的情況,弟纔有信心將其拿下啊。說不得,若是戰機出現,你可要支持我。”

“嗯?哈哈哈哈,善,那就一言爲定!”

華陰、潼關,兩地相隔不過四十餘里路,大兵團緩慢行進也不過就是一天的事情。說雞犬之聲相聞是誇張了一點,但兩地之間由於距離太近,彼此之間都非常的熟稔那是一定的。

張遵這三年坐鎮華陰,一個勁的打報告找簡單要水泥。然後不斷的加固華陰城。現在整個華陰城已經從華山腳下慢慢的延綿到了黃河邊上,整個關卡向長安的一面只有一道城牆,而面向潼關的那面,則是三道高達十米的水泥城牆。非止如此,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棱堡也把綿長的城牆點綴得極其怪異。

他這邊都是如此了,馬隆在潼關也沒有閒着:原先潼關面向關中的三道城牆反覆加固不說,還在洛陽方向再新築了第四道城牆。之後馬隆還嘗試着把第五道城牆往着華陰方向修。這個張遵就不幹了,爲此雙方還小規模的打了一場野戰。

之後張遵和馬隆就彼此默契的安靜了下來,由於雙方都是身負才華卻又不得不在這關卡之地坐牢。所以做鄰居久了,居然彼此生出好感來。別的不說,馬隆這邊的各種酒類、牙膏牙刷香皂蠟燭啥的,全都是張遵送的。

而馬隆此人也是個妙人:張遵送給他私人的東西,照單全收,還大大方方的寫信表示感謝。但若是那個商家想要從潼關附近走私,對不住,還是照單全收:繳獲全部分給士兵。在讓張遵恨得牙癢癢的同時,潼關的軍心也日益和馬隆更爲親近。

所以,關彝才說,你又不是不知道潼關的情況,怎麼可能三萬人就能拿得下來嘛。

雖然如此,關彝還是給張遵下達了出兵的命令:佯攻,把聲勢搞大一點,儘可能的讓晉國君臣對我們的主攻方向產生誤判。即便沒有產生誤判,只要讓他們對把主力開向幷州產生猶疑,爲我在幷州立足爭取到時間。你的任務就算圓滿完成了。

作爲遺傳了張三爺粗中有細優點的張遵,爲了完成關彝的命令,儘可能把聲勢搞大一點,還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三萬人的戰兵且不去說他,趁着此時季漢的其他兩路軍隊還沒有發動,整個民夫還顯得很充沛的時候。張遵直接找簡單要了三萬民夫:最近部隊剛完成局部換裝,有不少原有的鎧甲換了下來暫時沒有處置。於是張遵便把舊裝備給其中的兩萬民夫穿戴起來:我不是三萬人啊,是五萬!

“報~~啓稟都督。蜀賊動了,據我等觀察,此次從華陰出來的蜀賊,大約五萬戰兵,一萬民夫。前鋒旗號是‘前將軍張’,後面本隊的旗號是‘大司馬關’”。

潼關華陰,相隔實在太近了,張遵的部隊這邊出發,不到半天,潼關關城裡的馬隆就接到了非常詳盡的報告。

“五萬?關張?哼~~~”聽完報告,馬隆冷冷的嗤笑了一聲:“傳令,甲隊登城,乙丙隊出營士兵歸隊。”

“諾!”

馬隆這三年久鎮潼關,對整個關卡的方方面面都已經很熟悉了。他麾下的三萬人,分成了甲乙丙三隊,每十日一輪,一隊值守,一隊訓練,一隊休假。休假的那隊每次休假的時候可以有部分士兵出營娛樂——雖說因爲關稅極重導致商貿不興,但這裡到底是交通要道,加之又有這麼大一個重兵集團,所以潼關城內,各種服務產業是非常興盛的。

如此做,很好的維持了士氣,也使得這支部隊從三年前的聽馬將軍的話作戰變成了爲馬將軍作戰。

“都督,蜀賊出兵,要不要報知陛下?”

“呵呵,參軍啊,報是肯定要報的,但總不能敵人都沒來到城牆下就慌慌張張的報告吧?來,你我一起去西側城牆觀看張令行那莽夫的行伍。”

“善。”

馬隆現在的參軍是王韜,這是一位曾經跟隨陳泰在關中與姜維對抗的老將,他駐守潼關的時間比馬隆要早得多。但是三年下來,他也非常服氣的承認,和馬隆比起來,他真的不適合做主將——因爲,他始終沒有大事來臨時的靜氣。

兩人登上潼關最西側的城頭後舉目遠眺,約莫大半個時辰後,季漢的前鋒部隊就已經出現在了兩人的視線裡。

過了大約一刻鐘的樣子,旌旗招展中,張遵的大旗也出現了。然後,季漢的士兵們開始在距離潼關城牆約莫三裡開外的地方挖掘壕溝、紮營。

“嗯,蜀賊現在的兵制好像又有進步啊,到了一個地方之後居然先挖掘壕溝,然後直接用壕溝裡的泥土構築寨牆,不錯,這倒是個好辦法。如此,可以最大距離的底近敵方。”

“都督,現在不是稱讚敵人的時候。敵軍正在安營,我們要不要趁機衝殺一番?”

“哈哈哈,不必。我們衝不出去,敵人也打不進來。就這樣吧。”

馬隆說這話倒不是無的放矢,潼關這個地方,卡在秦嶺和黃河的交界處:高聳的秦嶺緊鄰黃河,山河之間的平地,寬的地方十幾米,最窄的地方不足十米。這樣的地方,大規模的部隊根本就擺不開——曹操當年選擇在這裡修築潼關防備關西之敵。這眼光真不愧一代兵法大家。(黃河含沙量到底太多,隨着時間的推移,泥沙沉積,山河之間的平地面積越來越大。潼關的關卡位置也不得不往着北方轉移。當然,這是後話了。)

因此,馬隆並沒有把張遵的這支部隊放在眼裡:管你是幾萬人,就這麼狹窄的地方,你怎麼展開呢?部隊展不開,你如何發揮兵力優勢呢?兵力優勢都沒有,你如何攻城呢?我這裡可是整整四道城牆,其中三道城牆都是防備西邊的敵人啊。

唯一讓馬隆感到遺憾的是:這蜀賊發動東征的時間點太早了:這才五月啊。正是冬小麥即將成熟但又未能成熟的時候。這個時候季漢進軍,不管是不是佯攻,晉國都必須開始全國動員。如此一來,這一季的收穫,肯定是受損極大。

十一日,張遵全軍抵達潼關城下。十三日,數十臺投石機一字排開,開始了投射攻擊。

這樣的攻擊對於潼關來說並不算什麼事:潼關城頭上的投石機也不少,而且由於高度優勢,其射程比季漢的要遠一些。所以,一番交戰下來,漢軍的損失比晉軍要略高一些。

但也僅此而已了,漢軍雖然不斷的小損,但仍然不斷的進行攻擊。在這樣的情況下,馬隆必須要向洛陽報告了。

“臣馬隆頓首陛下,五月十一,蜀賊兵臨潼關城下,十三日,蜀賊始攻城。經查,此路蜀賊酋首乃僞前將軍張令行,行伍中雖有僞大司馬關子豐旗號,但不能確定其是否在此。蜀賊兵力約莫三萬至五萬,雙方接戰兩日,彼此戰損極小。以臣微末愚見,此地乃是佯攻也。陛下可無慮。唯幷州方向,實乃戰略要地,敵之主力至今未見,還望吾皇責令有司加緊打探,早做防備!”

明天的一章主要是地理介紹,比較枯燥。但是又不得不寫,因爲不把幷州及司州西北的地理環境寫清楚,後面的戰事不好展開,見諒。

第三七一章 現在二對二第三三八章 杜武庫點兵(四)第四一五章 全國總動員(三)第五二四章 第一次科舉(二)第三四二章 國家的未來(四)第一三一章 誰敢比我慘(二)第一九二章 大司馬很忙(三)第二一一章 羣鴉的盛宴(七)第九章 婚姻是大事(一)第十五章 壽春第三叛第一四六章 戰爭與和平(二)第四十三章 責任重於山(一)第四九一章 關東之精華(二)第五二二章 長遠的佈局(三)第五三一章 橫掃如卷席(六)第二十一章 三代的理想(六)第二二零章 吾乃司聞曹(一)第三九三章 文明的交匯(三)第二二二章 吾乃司聞曹(三)第七十一章 佈局江陽郡(三)第二三六章 北伐進行時(六)第四八二章 洛陽是雒陽(十)第二五二章 凡事預則立(一)第二七六章 關中大決戰(一)第二四一章 街亭爭奪戰(一)第一零九章 孔雀的最期(二)第一七一章 鹽場拍賣會(一)第四四七章 幷州之會戰(八)第二一六章 羣鴉的盛宴(十二)第二九二章 晉國有新銳(一)第三五七章 刑不上大夫(一)第四七八章 洛陽是雒陽(六)第二九二章 晉國有新銳(一)第五三五章 橫掃如卷席(十)第二九零章 關中大決戰(十五)第二六九章 決戰的序幕(二)第二二四章 吾乃司聞曹(五)第二十六章 深耕涪陵郡(三)第七十七章 無愧於曹姓(三)第三零八章 關中的復甦(二)第三五九章 刑不上大夫(三)第二三九章 洛陽和建業(一)第四一六章 全國總動員(四)第八十九章 天地已變色(三)第四五五章 焦點是冀州第四章 求知涪陵郡(二)第二九二章 晉國有新銳(一)第一五四章 戰爭與和平(十)第四六五章 無奈的晉臣(二)第二六八章 決戰的序幕(一)第三三八章 杜武庫點兵(四)第十九章 三代的理想(四)第二零五章 羣鴉的盛宴(一)第四八一章 洛陽是雒陽(九)第三十六章 蝴蝶的翅膀(二)第三十章 深耕涪陵郡(七)第四八二章 洛陽是雒陽(十)第四八六章 晉祚今終焉(三)第三十九章 蝴蝶的翅膀(五)第二五二章 凡事預則立(一)第二七四章 中線和東線(二)第五二三章 第一次科舉(一)第二四二章 街亭爭奪戰(二)第三四八章 一路向西行(三)第一二八章 復興反擊戰(十)第五三零章 橫掃如卷席(四)第一三七章 復興殲滅戰(五)第三九二章 文明的交匯(二)第一一八章 反擊的準備(四)第三三一章 世家的方向(一)第四五一章 一退和一進(一)第七十四章 壯哉卓筒井第一三一章 誰敢比我慘(二)第四五零章 將軍馬下亡(二)第二五三章 凡事預則立(二)第二七三章 中線和東線(一)第五二五章 第一次科舉(三)第一零五章 向承都進軍(一)第八十一章 彈指三年間(四)第五三二章 橫掃如卷席(七)第四五八章 老驥不伏櫪(二)第一六九章 司馬家的刀第一八二章 小冰河先兆第三五零章 一路向西行(五)第三八三章 進擊的關索(三)第二一一章 羣鴉的盛宴(七)第三九六章 扭頭向東顧第二七三章 中線和東線(一)第一九五章 新生的晉國(三)第四九八章 亡國的皇室(二)第三七七章 處處是南中(一)第二九五章 晉國有新銳(四)第六十章 請放馬過來(一)第八十七章 天地已變色(一)第三五五章 一路向西行(十)第二六七章 好日子到頭第三六七章 不得不出兵(二)第四二七章 彼此的將略第二零三章 我們的目標(二)第一八九章 魏晉之禪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