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章 戰後的餘波(三)

總體而言,蜀漢朝堂的諸多官員基本保持了原位。

接下來,是地方官員職位的角力。

當年陽安關大捷後,關彝雖然揹負着挽救國家社稷於危難之間的巨大聲望。但那時候復興社到底是根基太淺,而且蜀漢原來的三大派系都還存在着相當的實力。所以關彝在那時候不得不做出了妥協:比如,默許了羅憲、霍弋這兩個在復興系之外的軍頭的存在。

現在情勢完全不同了。大司馬前些年在國內夯實內政,百姓民生得到極大改善,聲望是紮紮實實的樹起來了。大司馬之外,蜀漢最有實力的軍頭姜維呢,這時候已經完全人生圓滿,對幫助他實現畢生理想的關彝充滿了感激。而羅、霍兩家呢?先不說這兩家現在已經是復興社的股東,每年分紅已經是賺得壇滿鉢滿的問題。更爲關鍵的是,這兩家的繼承人已經成了關彝的鐵桿!

所以,這一次,關彝將不再允許獨立於復興社之外的軍事集團存在了。而羅憲、霍弋也提不起反抗的興趣。

除了永安軍團和南中軍團的司令官要換上覆興社的人之外,需要大家一起協商的還有一個重頭戲:各個地方的主官。

首先是雍涼二州的刺史人選。毫無疑問,作爲對益州支撐蜀漢政權四十多年的補償,這兩州中至少一州的刺史,得是益州人!

按照關彝的意思,最好這兩州的刺史都是益州人。但是當霍在把這個意見提出來之後,遭到了霍弋等人的強烈反對。最後經過反覆磋商,大家總算是達成妥協:雍州刺史,柳隱柳休然。

事後關彝在知道這羣人的商量結果後也是無可奈何的笑了。

沒錯,柳隱是益州人,又是堅定的北伐派(荊州派能接受)。陽安關大戰後還成了太子的老師(皇室能接受)。其本人功勞夠大,能力也足。是難得的多方都認可的人選。但是你要看看人家的年紀啊!七十八歲了!

接下來是涼州刺史。這個位置毫無疑問還是得留給荊州人。但是人才凋零的荊州派選來選去,不得已把董厥給推了出來——董厥年輕的時候在諸葛亮的丞相府摸爬滾打了很多年。後來還做過一段時間的尚書令。這能力是沒什麼問題的。有問題的還是年紀:這也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啊。

至於益州刺史,現在的步闡步仲思肯定是不能繼續擔任了:從此之後益州就是整個蜀漢政權的大後方。益州刺史的責任就是維持穩定,給雍涼提供錢糧、兵器甲仗、士兵壯丁。這樣的工作,步二爺怎麼做得了?

而且,作爲這次剛剛納入蜀漢版圖的雍涼二州而言。他們那裡世家和百姓的情緒也是需要照顧到的。

所以,這益州刺史的人選是關彝親自定下的,根本就不允許其他人發表意見:皇甫晏。

至於步仲思,讓他來長安做個光祿大夫陪太子聊天吧。

敲定了三州刺史後。接下來是幾個軍團的司令官人選。

首先,雖然羅憲在歷史本位面守禦永安打出了極漂亮的成績。但到底他在永安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無論關彝還是劉諶,抑或羅憲本人,都不願意繼續讓其在永安任職了。

所以,羅憲被拜爲衛將軍,進入中央。永安都督的位置則是交給了現在的巴郡太守,復興社的元老孫剛孫定烈。

南中軍團,霍弋的年紀也大了。而且看着關彝這次北伐勝利後也沒有提出封公的要求,加之因爲自己兒子的關係,霍家早就和關彝綁定在了一起。霍弋也就熄了抑制關彝的意思,主動的急流勇退了。

新任的南中都督,是剛剛在那裡取得了巨大聲望的王頎王孔碩。

羽林軍團暫時是在成都,但以後是要搬到長安去的。但即便如此,這麼大一個益州,在成都平原這種膏腴之地留下一支機動兵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關彝思來想去,把它交給了牽弘。

毫無疑問,這兩位降將,在蜀漢內部毫無跟腳。除了緊緊的依附關彝之外,他們別無選擇。

之後是三州別駕。

陳壽擔任益州別駕,李密擔任雍州別駕。除了協助刺史管理當地民政之外,其主要的工作是繼續掌控住復興社在這兩個州的產業。

而涼州別駕,當然是陳袛之子,陳璨陳伯玉——如此,三州的實際政務,其實還是牢牢的掌控在復興社之手。

基本上,關彝通過隱忍(以他現在的功勞,他是完全可以正大光明的出任丞相併且封公的),放棄虛名等方式。在實際操作中實現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

“嗯,以上就是朝廷對封賞和各地官員最新的安排,高尚書可有異議?”

我能有什麼異議啊?我就是一個來聽結果的。總算你們還尊重人,知道事先讓我們曉得這些分配。不要直接在大朝會上宣佈出來,那是多麼的打臉啊。

“呵呵。”看着面部表情極爲尷尬的高逢,劉諶微微一笑:“好讓高尚書知曉,朝廷現在新增兩州十七郡,加上益州原有的二十二郡。這裡面有許多太守的位置都需要動一動。這三十九郡中,有五郡太守,需要交給以高尚書爲主的諸位朝官。還請高尚書不要推辭。”

原來我殘存的東州派,就只有這點價值了啊。不過,也算不錯了。

“多謝殿下,臣豈敢推辭。請殿下放心,臣不管被分到哪個郡,都一定在那裡爲大漢做好牧守一方的本職。同時,臣回去之後,也會知會雷家、張家等家主,在朝堂之上,決然配合殿下和諸位上官的決定。”

“呵呵呵,如此,孤就多謝高尚書了。”

……

西元268年,九月五日,成都皇宮,大朝會。

“陛下,自先帝肇建基業四十八載以來,我大漢十數次北伐,至此終於拿下雍涼。漢室之復興,已見曙光矣。臣等謹爲陛下賀!”

“我等爲陛下賀!”

“呵呵呵,諸位愛卿免禮,同賀,同賀。”

在一陣過場般的互相道賀後,劉諶出列:“兒臣啓奏父皇,王師北伐獲勝,諸多將士埋骨沙場。這些將士的撫卹,需要早日定下併發放。另外生還將士的封賞,也需要早日定下方案並迅速執行。”

“呵呵呵,太子可以提案?”

“兒臣斗膽做出了一個基本方案,還請父皇審閱。”

這個方案當然就是劉諶和各方代表一起弄出來的東西。作爲已經人老成精的劉禪,這時候哪裡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

在認真的看完了這整套方案後,劉禪輕輕的鬆了一口氣:“總算是沒有提出封公,任命丞相或者相國的要求啊。”

“太子思慮周到,可行。”

“謝父皇。父皇,雍涼新入,還需要酌選操行、能力均爲可靠的官員出鎮這些地方。同時,雍涼也有大才,應該吸納這些人才,爲我大漢效力。”

“善,太子可有預案?”

“已經做好預案,請父皇審閱。”

“可。”

這些過場都走完之後,尚書令樊建出列。

“陛下,大司馬、大將軍等聯名上奏,請求將行在遷往長安,並定都於長安。此議可行否?臣等伏啓陛下聖斷。”

“朕,乃劉氏後人,高祖苗裔。長安光復,理當前往長安拜祭長陵等先祖陵寢並遷都於長安。此議可行。然,遷都乃是事關國本的大事,還需要諸位臣工先拿出一個穩妥的方案來。嗯,尚書令,此事就交給你們尚書檯來辦吧。”

“臣樊建領旨。請陛下定下期限。”

“半年籌備,半年遷徙。一年之內,朕要到長安遏陵。”

“諾,臣明白了,必不負陛下所託。”

至此,在九月初五的大朝會上,劉禪作爲橡皮圖章,對這一整套利益的重新分配方案做了背書。於是關彝在基本穩定了蜀漢國內政局的同時,最大程度的把兵權和政權都抓到了自己的手裡。大司馬對這個國家的掌控,前所未有的牢固而全面。

第四十九章 真正的初陣(一)第三零七章 關中的復甦(一)第三一三章 關中的復甦(七)第五十三章 我是好人哪第一三八章 復興殲滅戰(六)第一二零章 復興反擊戰(二)第二三零章 晉國的應對(一)第四五八章 老驥不伏櫪(二)第五十三章 我是好人哪第二三零章 晉國的應對(一)第四三二章 幽燕多壯士(五)第三七三章 西城攻防戰(二)第三四五章 五原的商路(三)第一七七章 希望的田野(二)第一二三章 復興反擊戰(五)第一九九章 真彩雲之南(三)第一零零章 鄧艾的決心(一)第一五零章 戰爭與和平(六)第二五五章 晉國的調整第二三四章 北伐進行時(三)第四十章 蝴蝶的翅膀(六)第四二四章 悔不早遷都第二七五章 中線和東線(三)第一五三章 戰爭與和平(九)第九十一章 沓中大轉進(一)第五十二章 真正的初陣(四)第六十五章 人生不如意(二)第四九二章 最強的敵人(一)第三六三章 閒子變重子第二八一章 關中大決戰(六)第一零六章 向承都進軍(二)第二十二章 三代的理想(七)第三四九章 一路向西行(四)第四三七章 會戰之前奏(三)第五十一章 真正的初陣(三)第五二一章 長遠的佈局(二)第四八八章 軍隊的重置第二一二章 羣鴉的盛宴(八)第一四零章 環球同涼熱第一五四章 戰爭與和平(十)第九十四章 鍾會的運氣(一)第二十三章 深耕涪陵郡(一)第一九五章 新生的晉國(三)第四一九章 由此向東渡第五零七章 江山真如畫(一)(爲月半窗書友加更)第三二八章 西方的情報(一)第三四八章 一路向西行(三)第四三五章 會戰之前奏(一)第二八七章 關中大決戰(十二)第一一四章 誰敢說投降(三)第二八九章 關中大決戰(十四)第三五二章 一路向西行(七)第一六四章 抄家進行時(二)第九十三章 沓中大轉進(三)第一六四章 抄家進行時(二)第四一四章 全國總動員(二)第二五一章 關彝的日常(三)第三五七章 刑不上大夫(一)第五三九章 漢室已復興第一零二章 晉公司馬昭第二二零章 吾乃司聞曹(一)第二六六章 皇后的力量第三一三章 關中的復甦(七)第二四九章 關彝的日常(一)第四五六章 目標是癭陶第二五三章 凡事預則立(二)第五三六章 橫掃如卷席(十一)(爲書友“一串很長數字ID的書友”加更)第四五三章 一退和一進(三)第三九九章 如此之政變(一)第二五七章 郿縣防禦戰(二)第四七五章 洛陽是雒陽(三)第四十三章 責任重於山(一)第一七二章 鹽場拍賣會(二)第四三二章 幽燕多壯士(五)第三一四章 河套征伐戰(一)第三五六章 一路向西行(十一)第五一七章 記憶當長久第三五四章 一路向西行(九)第八十四章 風雲初涌動(四)第三零四章 戰後的餘波(四)第五二四章 第一次科舉(二)第五三零章 橫掃如卷席(四)第二九四章 晉國有新銳(三)第一三八章 復興殲滅戰(六)第五零九章 江山真如畫(三)(爲天山唐門書友加更)第二八八章 關中大決戰(十三)第六十二章 請放馬過來(三)第一一七章 反擊的準備(三)第三七六章 永安烏龜流(二)第一一六章 反擊的準備(二)第五三三章 橫掃如卷席(八)第一零五章 向承都進軍(一)第二六五章 蝗災如約至第四零五章 東方的來信第二五八章 郿縣防禦戰(三)第一四四章 復興殲滅戰(十一)第四零零章 如此之政變(二)第一四零章 環球同涼熱第二十八章 深耕涪陵郡(五)第一八六章 江南的新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