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羣鴉的盛宴(十)

對於賈充這樣的陰謀家來說,一個東西如果有利用價值,那一定要讓這份價值發揮到最大。既然打定了主意讓這羣曹魏舊將後人們鬧事。那就要趁機讓蜀漢和東吳也發生點摩擦。所以,他的一份情報同時賣給了雙方。而無論是關彝還是鍾會,收到這樣的情報後都傾盡了全力。

當呂雅這個蜀漢大特務頭子不惜親身犯險,千里迢迢的從成都跑到西陵來勸說張虎的時候。東吳新任的大特務頭子也親自出動了。

“在下大吳典校正王誠王順民,拜見鄚侯。”

鄚侯,是張郃生前的封號。他死了之後是其子張雄襲爵。現在的張雄,也是六十來歲的老人了。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建國四十多年來十幾次北伐,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其實是西元228年的第一次北伐。那次北伐的終點,就是街亭的戰敗。賜予蜀漢這份最大苦果的,就是張郃。

非但如此,在張郃後期的戎馬生涯中,他的官位也主要是由蜀漢將士的累累屍骨所鋪就。當然,最後張郃也是死於蜀漢之手。

所以,於情於理,對於呂雅來說,他的第一訪問對象都不會是張郃的後人。

而對於東吳來說呢,張八百那些年殺得江東小兒不敢夜啼。那真是被張遼打得好慘啊!所以,王誠的第一接觸對象也絕對不會是張遼的後人。

“嗯?順民?看典校正的容貌,應該不是我大漢人士吧?”

“鄚侯果然慧眼如炬。不錯,在下原本是夷洲土著,幼年被大吳船隊帶到江東,並被賞賜給了當時的太子。如今已有三十五年了。”

“原來如此。老夫現在一介平民,就不要說什麼鄚侯了吧。說起來都是恥辱啊。老夫表字伯陽,順民,你我表字相稱吧!”

“善!”

接下來的事情,就和呂雅與張虎的接觸差不多了。不過東吳這邊開的條件是:一、西陵大戰完結後,張雄要把這支隊伍全部帶到東吳的江夏郡。東吳拿出兩個縣的地盤對其安置。二、東吳承諾,典校處將竭盡全力找一位曹家的後人到江夏,然後封這位曹家後人爲魏王。就此揚旗後,吸引忠於曹魏的勢力前來投奔。三、吳帝國下面的魏王國,將永遠是吳帝國的藩屬。如果晉帝國發動對魏王國的戰爭,吳帝國需要提供保護。如果未來吳帝國一統天下,將至少拆分一個郡作爲魏王國的封地。四、吳帝國的典校處承諾,儘可能的把幾家的家人送到江夏。

十月初八的深夜,夷道城北,晉國曹魏舊將軍營內。

託王渾的福,在離開了晉軍大營後,原先還必須要做出姿態以避嫌疑的五子良將的後人們,終於可以坐在一起商討大事了。

大帳之內,很是擁擠的坐了二十餘人。爲首的兩人,一個是張虎,一個是張雄。

“諸位賢侄,蜀國那邊的條件就是如此。比起剛纔伯陽賢弟說的吳國的條件來呢,地盤需要我們自己去打!即便打下來了也要我們自己去守!何去何從,大家思量一下吧。”

這次會議,根本沒有人問要不要反的問題——這TM是廢話啊!祖墳都被人刨了還不反?!你是不是男人?!以前大家分居於晉國的腹地,勢孤力弱也就罷了。現在難得晉逆的腦袋發暈,讓大家聚在了一起,怎麼可能不反呢?

不過,怎麼反,這是一個大問題。因爲大家心裡都很清楚,這一步踏出去之後,就要一直在刀尖上跳舞了。

在一段較長時間的沉默後,一個聲音響起。

“兩位叔父,徐霸以爲,當奔上庸。”

“哦?文伯爲何有此言論?”

“兩位叔父,諸位兄弟。觀蜀吳兩家之言。霸以爲,蜀國的條件更有誠意,而且思慮深遠。第一、上庸三郡,雖然要我們自取。但現在上庸三郡的兵力其實不足兩千。若是晉逆在西陵戰敗,我等趁虛而入。當可將三郡拿下。就算拿不下三郡全部。這魏興郡我們也一定能夠拿下。這一郡乃至三郡之地,作爲大魏復興之基。豈不比蝸居在兩縣之地要好得多?

第二、這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字。真是深得我心。昔年魏武皇帝剛剛接到漢獻帝,自任大將軍,開府治事。結果袁紹表示不滿後,武皇帝就趕緊將大將軍的頭銜讓出。不重虛名,只重實務,乃是武皇帝能夠成就如此功業的關鍵。如果我們去了江夏,擁戴武皇帝后人做了魏王。必然被晉逆視爲眼中釘肉中刺。定會不斷興兵攻打。難得有休養生息的時間。而實力越來越弱的我們對東吳的依賴也會越來越緊。同時,由於江夏郡並不直面晉逆兵峰,晉逆發兵,首先東吳要受其衝。這一次兩次也就罷了。三次四次呢?東吳會不會覺得得不償失?萬一哪天就被東吳給賣了呢?需知在這一點上,東吳可沒有西蜀靠得住啊。

第三、和江夏郡完全被東吳的南郡、蘄春郡所包裹,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必須要經過東吳允許不同。上庸三郡,背靠蜀國的漢中郡,可以得到蜀國的支援。面朝晉逆的南鄉郡和南陽郡。若是我們實力不足也就罷了,若是經過幾年生聚力量夠了呢?我們要打出去,根本不需要經過西蜀的批准!而西蜀想賣我們也沒那麼容易!最後,這魏興郡,這口彩實在是太好了!以上,就是徐霸的一點淺末之見,還請兩位長輩,諸位兄弟指正!”

這邊徐霸剛剛落座,那邊樂肇就跳了起來:“文伯兄說得好啊!小弟拜服!兩位叔父,各位兄長,樂肇乾脆敞開天窗說亮話吧。去江夏,地盤雖然小了點。但都是現成的。去上庸,要自己打,打不下來搞不好我們全都死在那裡!所以,東吳的意思,就是把我們當成豬一樣圈養起來。有用的話就繼續養,沒用的話就殺了吃掉抑或賣掉!而西蜀呢,是把我們當老虎看。老虎,自己找不到吃的,餓死不是活該嗎?就憑這一點,我樂肇就高看關子豐一線了!諸位,我樂家的遭遇人所共知。司馬家爲了篡逆,生怕我父親不滿,故意派我父親去揚州送死!而各位叔伯兄弟家呢?從高平陵之變後,紛紛被當成豬給圈養了起來。現在,連豬圈都不給我們了!我們當豬的時間還不夠長嗎?還想繼續去東吳當豬嗎?!”

“好!子引賢弟說得好!我張統今年不過三十二歲,我可不想在晉逆那裡當了十幾年的豬之後還要到東吳那邊當豬!父親,是時候下決斷了!還請您帶我們去上庸吧!”

可以說,樂肇的話,屬於話糙理不糙的典型。這番話語,徹底的激發了這些五子良將後人們胸中那始終存在的熱血。

看着下面雙目通紅的年輕人們,張虎擡頭看了看張雄:老兄弟,四家人,三家都表態了。你們家的意思呢?

“兩位賢侄說得都很有道理。但老夫心中還是有疑慮的。”

“不知伯陽有什麼疑慮呢?”

“哎,昔年魏蜀兩國算是打得最慘烈的。這雙方的恩怨……好吧,老夫其實就是一個意思。聽說當年被先父擊敗,導致身首異處的馬謖之幼子,現在是西蜀權臣關子豐的第一親信。”

“哈哈哈,伯陽啊。這你就真的無需多慮了。西蜀這方面可比東吳做得好得多。你看東吳那個新皇帝,上來之後就清洗魯王黨。這南魯黨爭過去多少年了?這傢伙還念念不忘。一點王者的氣度都沒有。而關子豐呢?鍾會差點搞得他全軍覆沒,可他是怎麼對鍾會的?陽安關十幾萬俘虜,換我做統帥的話就學白起了,他又是怎麼做的?當然,這關子豐是權臣,且不去說他。夏侯仲權(夏侯霸)呢?他的父親可是死在西蜀手上啊!”

“……如此,小弟無異議。願以兄長爲首。西陵之戰後奔上庸。”

“多謝賢弟信任。”

“兄長,小弟還有兩個提議。”

“伯陽請講。”

“其一,小弟繼續與那夷洲人虛與委蛇,免得東吳的典校在轉運我等家眷一事上搗蛋。其二,我等要起事,最最關鍵的,還得虎侯家的那小子支持!”

“嗯,這第一件事當然應該如此。老夫料想以鍾士季的爲人,即便我們的家眷被東吳的典校取到而我們有沒有去江夏,他也不會爲難我們的家人。這第二件事嘛,虎侯的兒子倒是個有忠義之心的,可惜被殺了。但這孫子到底怎麼樣,不是很清楚啊。”

可以說,曹魏的這些舊將,在司馬家的天下里,待遇是不一樣的。至少,許褚的牟鄉侯這個爵位,晉國建立後,並沒有被除封。而且許琮和鍾會有殺父之仇,而西蜀和東吳這會兒又是盟友。站在許琮的立場,他沒有背叛晉國的動機和理由啊。

但是,現在張虎他們就是在和許琮的兩千中軍一起行動啊。

正當兩個老頭子大眼瞪小眼的時候,一個雄壯的聲音在帳外響起:“兩位叔父,諸位兄弟,許琮求見!”

第一九一章 大司馬很忙(二)第三八五章 西城之反擊(二)第四五四章 一退和一進(四)第五四零章 事了拂衣去(一)第四二四章 悔不早遷都第二一零章 羣鴉的盛宴(六)第五零零章 魂兮歸來兮(一)第三八五章 西城之反擊(二)第一四八章 戰爭與和平(四)第一四一章 復興殲滅戰(八)第四七六章 洛陽是雒陽(四)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五十一章 真正的初陣(三)第四六八章 大陸澤之戰(三)第二二四章 吾乃司聞曹(五)第八章 裙帶何其多第三八二章 進擊的關索(二)第二六八章 決戰的序幕(一)第四十七章 朝廷也無恥第一零三章 前面是江油(一)第二四九章 關彝的日常(一)第四零四章 此職甚安樂第四四九章 將軍馬下亡(一)第一二四章 復興反擊戰(六)第九十三章 沓中大轉進(三)第一九四章 新生的晉國(二)第三九三章 文明的交匯(三)第三七六章 永安烏龜流(二)第一四三章 復興殲滅戰(十)第八十四章 風雲初涌動(四)第三一一章 關中的復甦(五)第一九三章 新生的晉國(一)第一二二章 復興反擊戰(四)第二零一章 真彩雲之南(五)第二零九章 羣鴉的盛宴(五)第三二六章 都是牆頭草(二)第一零零章 鄧艾的決心(一)第十九章 三代的理想(四)第二七七章 關中大決戰(二)第二零三章 我們的目標(二)第四七九章 洛陽是雒陽(七)第五十六章 輝煌的一年(一)第四零九章 改元求一統(二)(爲書友逐日2005加更!)第三六一章 廉者當自警第三三八章 杜武庫點兵(四)第二五三章 凡事預則立(二)第四十五章 步家的黑手(一)第四二三章 太原糧食多第四一五章 全國總動員(三)第四七七章 洛陽是雒陽(五)第四九零章 關東之精華(一)第二五八章 郿縣防禦戰(三)第三八九章 局面的反轉(四)第五一六章 有人造反了(二)第三十五章 蝴蝶的翅膀(一)第十一章 來個下馬威第一四六章 戰爭與和平(二)第四三六章 會戰之前奏(二)第九十九章 你是白癡麼第三一零章 關中的復甦(四)第四七三章 洛陽是雒陽(一)第三九九章 如此之政變(一)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一九七章 真彩雲之南(一)第二三零章 晉國的應對(一)第三三三章 世家的方向(三)第一九四章 新生的晉國(二)第一七四章 桓王之再生(一)第一三一章 誰敢比我慘(二)第四七八章 洛陽是雒陽(六)第二六五章 蝗災如約至第三四三章 五原的商路(一)第四二六章 幽燕起烽火第一二八章 復興反擊戰(十)第五十六章 輝煌的一年(一)第三九八章 異族的準備第一八二章 小冰河先兆第一八六章 江南的新風(三)第七十七章 無愧於曹姓(三)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四十四章 責任重於山(二)第九十章 天地已變色(四)第二二八章 入場的東吳第一三三章 復興殲滅戰(一)第四九二章 最強的敵人(一)第四零三章 如此之政變(五)第四六七章 大陸澤之戰(二)第三十九章 蝴蝶的翅膀(五)第四一三章 全國總動員(一)第三十四章 深耕涪陵郡(十一)第三二四章 大司馬一家(二)第三二零章 詭異的建業(二)第四八七章 東吳的認知第五二一章 長遠的佈局(二)第一二一章 復興反擊戰(三)第一四二章 復興殲滅戰(九)第五三零章 橫掃如卷席(四)第八十二章 彈指三年間(五)第十四章 尚書檯一日第一一九章 復興反擊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