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章 權力的遊戲(三)

開府了,可以自己搭班子了。但是復興社的股東們卻幾乎走空了。

沒得辦法啊,接下來關大司馬即將在蜀漢全國開啓一場改革。不把自己的兄弟們分到各個核心郡去,下面的官員對自己的政策陽奉陰違怎麼辦?沒有掌控住基層政權,明明是給百姓辦好事。最終卻走了樣,利民變爲殘民怎麼辦?

所以關彝不得不把自己的親信大量的派遣到益州北部的各個大郡去做太守。

蜀郡、巴郡、梓潼郡、江陽郡、涪陵郡、巴西郡、漢中郡這七個郡,在蜀漢22個郡中。擁有蜀漢全國六成以上的人口,七成以上的產出。除了廣漢郡和東廣漢郡之外,可以說蜀漢全國的精華徹底被複興系所掌握。有了這個基本盤,關彝推行改革纔有底氣。

偉大的太祖教導我們,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除了掌控地方民政之外,還必須抓住軍隊。

現在,復興系抓住了漢中軍團和中央軍團,在自己的老巢江陽郡和涪陵郡還有可觀的軍事力量。姜維的機動兵團雖然人數最多,戰力也很強。但一方面姜維是復興系的盟友,另一方面則是,機動兵團直接掌控的陰平、武都兩郡並不能獨立供養機動兵團——也就是說,這個兵團的生死其實是操控在復興系手裡的。

不唯機動兵團,新組建的永安兵團其實也是一樣。單單一個巴東郡根本養不起七千人規模的職業軍人,一樣要依靠復興系的供應。

唯一能夠自力更生的,是霍弋的南中軍團。可是南中那地方能夠自成一國麼?

所以,通過一系列的人事變動,關彝事實上掌控了全蜀漢的民政權和軍權。有了這兩條腿支撐,這個大司馬,纔不是浮在空中的。他將來要做事,纔有人聽,有人執行。

可是,要做事,得有人啊。

關彝在二月一日被任命爲大司馬後,當天下午立即頒佈了五條大司馬令。

任命馬過爲大司馬府留府長史(第一副總理,關彝不在成都的時候自動升格爲代總理)。

任命霍弋之子霍在爲隨軍長史(第二副總理,關彝出征或下基層的時候跟隨總理出行)。

任命牽弘爲驍騎從事(騎兵總管,負責組建、訓練全國新增的騎兵)。

任命王頎爲興業從事(大司馬府主管經濟的部門,主要和糜照的大司農衙門對接)。

任命田續爲大司馬府記室(總理辦公廳主任)。

在發佈了這五道人事命令後,關彝又連續發佈了九道徵辟令。徵召郤正、呂雅、常忌、杜軫、李驤、諸葛京、馬義、毛炅、楊稷等九人,進入大司馬府任職。

消息傳出,舉朝譁然。

徵辟,乃是具有開府權利的官員直接給某某人發出通知:我開府了,我覺得你很不錯,來不來我府裡上班啊?

這種事情,從兩漢以來,古已有之。所以關彝發出徵辟令不算什麼——你的親信全都下到地方去了,你肯定是要徵辟的嘛。

但是讓蜀漢的官員們驚訝的是,這九個人中,除了呂乂之子呂雅祖籍荊州南陽,諸葛亮的次孫諸葛京祖籍徐州琅琊,郤正祖籍河南偃師外。其他六個人,全都是益州本土人士!

這是蜀漢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啊!

要知道,蜀漢建國快四十三年了,前面三位取得開府權利的權臣,諸葛亮、蔣琬、費禕,其府裡的官員,無一不是以荊州人爲主。益州人是有的,但往往是點綴。

可是這關彝……居然引入了這麼多的益州人。再加上覆興社裡外出知郡的益州人陳壽、李密,以及破天荒的以益州人的身份出任兵團司令官的羅憲。還有張遵徵辟的何攀,趙毅徵辟的文立……這,益州人的好日子終於要來了麼?

多少年了啊,我們益州人從來都只是蜀漢這個外來政權的點綴,別說兵團司令官了,就是郡守都難得一見!至於在朝廷裡,三大權臣時代就不說了,就說費禕之後恢復了權力的尚書檯吧,有一個益州人嗎?沒有!一個都沒有!(這個是矯情,蜀漢的第四任庲降都督馬忠就是巴西郡人。第三任漢中都督王平也是巴西郡人。但是這兩位一方面出自益州平民家庭,不是世家分子。另一方面是這兩位是堅定的北伐派。而羅憲的出身和馬忠、王平不同。羅家是益州大族,在歷史的本位面,西晉時代的羅家就是益州的土皇帝。)

所以當關彝的這九道徵辟令一出,整個益州世家無疑集體打了一針雞血!

“大司馬,您這樣做。不怕東州派和荊州派的老人們不滿嗎?”

“誒,伯耀兄,跟我說話,請不要用敬語。我不想大家的身份變了,交情卻沒有了。”

“諾!多謝賢弟顧念舊情。不過以後在人前的時候,照還是要對你用敬稱的。”

“這是當然,不過現在就咱們倆,說話請隨意一些。”

“嗯,賢弟啊,還是那個問題,這麼大批量的引入益州人。真的好麼?需知,樊長元的公子也未出仕,宗德豔的三個孫子也沒有官職,還有閻文平的遺孤……”

哎,其實,我也不想這樣啊。但是,作爲無根之木的荊州派和東州派,真的後繼無人了啊!

就說荊州派吧,跟隨劉備入蜀的第一代那真個個都是人傑:龐統、黃忠、魏延、馬良、馬謖、蔣琬、董和、霍峻……人才不要太多好不好?

但是你要知道,這些人,是荊襄九郡近兩百萬人口中的精華。在兩百萬人裡找這麼一批人傑出來,雖然不容易,但也不太難。

而當關羽丟掉了荊州,進入了益州的荊州派們,就成了無根之木。他們失去了荊襄大地持續不斷提供的營養。只能以自身家族的傳承來培育人才。於是,原先選材範圍爲幾百萬人的荊州派,一下子其選材範圍被縮小到了幾百千把人,這當然會導致人才的青黃不接。

而且讓人無奈的是,爲了維持蜀漢政權不被益州世家化,蜀漢政府不得不堅持荊州第一的政治原則。固執的在荊州出身的人中選拔重要崗位的政府官員。這就導致蜀漢一方面大量才華橫溢的益州本地人得不到公平出仕的機會而怨聲載道。一方面是荊州派越來越不能提供優秀的人才治理國家。由此導致蜀漢的管理體系越來越紊亂,國家的實力越來越弱……

所以關彝不得不在成爲蜀漢的執政後,廢棄了荊州第一的這一鐵律,從益州人中選撥大量的官員充實自己的大司馬府。

應該說,益州本地族羣被壓制了四十多年,還是積累了很多人才的。關彝這次徵召的九個人,都是被史實證明非常優秀的人才。

先是三個非益州人。

呂雅,字仲樂。荊州南陽人。前蜀漢尚書令呂乂的次子。其長兄呂辰,現在是成都縣令。在歷史的本位面,蜀漢亡國後,呂雅出仕西晉,聲名卓著。陳壽對其的評價是:清(清正)厲(辦事幹練)有文才。

諸葛京,字行宗。徐州琅琊人。前蜀漢丞相諸葛亮次孫,這一年才十六歲。諸葛瞻父子戰死於綿竹後,這是諸葛亮唯一的直系血脈後人。所以雖說此人年紀還太小,但這塊牌子必須打出來!在歷史的本位面,此人在蜀漢亡國後出仕西晉,做到了江州刺史。

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師人。此人祖籍雖然是河南,但其祖父在劉焉之前就擔任益州刺史。後來他祖父死在任上,他這一支就留在了益州。可以說,他比劉焉入蜀都早,其實就是益州人。而且關彝知道,在歷史的本位面,蜀漢滅亡後,如果不是他,劉禪絕不能善終。這是一個品行如其名的正人君子。

接下來是六個益州人。

常忌,字茂通。益州蜀郡人。其父常閎,曾經做過蜀漢的廣漢縣令。在歷史的本位面,蜀漢亡國後常忌出仕西晉,主要是做地方官。他做地方官做到什麼程度呢?海瑞的程度——哪個地方的世家大族貪官污吏聽說他要來本地上任了,那真是比死了老爹還難受!

杜軫,字超宗。成都人。現在的職位是雒城縣令。在歷史的本位面,蜀漢滅亡後出仕晉朝。擔任西晉九品中正制裡最核心的職務:大州正——這一州之地的所有士子,其品行的評定,仕途的起點和前途,全在他一念之間。

李驤,字叔龍。梓潼郡涪縣人。這個人在後世的評價與陳壽、杜軫同級。而且,他還是這個時代不多見的數學家!

馬義,字躬行。巴西人。蜀漢名將馬忠之孫。在歷史本位面,蜀漢亡國後,他出仕西晉,擔任建寧太守。任職期間,即便是發生了八王之亂,但建寧依然安寧。

毛炅,字孟明。雲南建寧人。這是一個真正的猛男。在歷史本位面上,此人在蜀漢存續期間被埋沒。西晉初期出任叛離東吳歸降西晉的交趾郡太守。孫皓第一次派了一支軍隊來攻擊他,他把人家打了個全軍覆沒。第二次孫皓派了三支軍隊一起進攻,他堅守到城內糧食吃盡,全城軍民餓死近半都讓吳軍無計可施。後來因爲部將背叛,城破被俘。寧死不降,最後慘遭破腹殺害。

楊稷,字寧國。益州犍爲人。在歷史本位面,蜀漢期間被埋沒,西晉年間任交州刺史。和毛炅一起守城抵抗吳軍。城破後英勇就義……

誰說蜀漢後期人才少?人才何其多也!只不過,由於那變態的荊州第一的鐵律,讓這些優秀的本土人才得不到發揮罷了。而在關彝這樣的穿越者看來,最多五年,他就要發動蜀漢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北伐,一旦北伐取得成功——拿下涼州、雍州。那麼,益州人自然就不會獨大。而在這個時候看起來吸納了過多益州人的幕府,自然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沒錯,這就是穿越者的自信!

第二六七章 好日子到頭第四五九章 皇室的示範第一零八章 孔雀的最期(一)第三九八章 異族的準備第二五七章 郿縣防禦戰(二)第一六三章 抄家進行時(一)第七十一章 佈局江陽郡(三)第一四一章 復興殲滅戰(八)第二八六章 關中大決戰(十一)第一八五章 江南的新風(二)第二四三章 街亭爭奪戰(三)第六十章 請放馬過來(一)第三零九章 關中的復甦(三)第二一三章 羣鴉的盛宴(九)第二二三章 吾乃司聞曹(四)第五一六章 有人造反了(二)第二二六章 北伐的廟算(二)第二零零章 真彩雲之南(四)第四十七章 朝廷也無恥第二零六章 羣鴉的盛宴(二)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第四七零章 大陸澤之戰(五)第三二三章 大司馬一家(一)第四一六章 全國總動員(四)第一章 非最慘穿越第四九八章 亡國的皇室(二)第五十二章 真正的初陣(四)第一四七章 戰爭與和平(三)第四四四章 幷州之會戰(五)第二五四章 糧食的問題第一五八章 權力的遊戲(二)第六十七章 新鮮的血液(一)第四四九章 將軍馬下亡(一)第三二九章 西方的情報(二)第七十三章 開始暴兵吧(二)第一七六章 希望的田野(一)第四四一章 幷州之會戰(二)第二九八章 異族的未來(一)第三十四章 深耕涪陵郡(十一)第二二五章 北伐的廟算(一)第四一六章 潼關之佯攻第四十六章 步家的黑手(二)第三一二章 關中的復甦(六)第二一七章 羣鴉的盛宴(十三)第二十四章 深耕涪陵郡(二)第三七七章 處處是南中(一)第一二七章 復興反擊戰(九)第二二一章 吾乃司聞曹(二)第五四一章 事了拂衣去(二)第五三五章 橫掃如卷席(十)第二六二章 異樣的春耕(二)第四八七章 東吳的認知第一五七章 權力的遊戲(一)第二五三章 凡事預則立(二)第五零七章 江山真如畫(一)(爲月半窗書友加更)第四五四章 一退和一進(四)第二三零章 晉國的應對(一)第一二零章 復興反擊戰(二)第五二四章 第一次科舉(二)第四七零章 大陸澤之戰(五)第二十四章 深耕涪陵郡(二)第二四八章 石苞的奮迅(二)第九十六章 寧做傅僉死第三零八章 關中的復甦(二)第四七七章 洛陽是雒陽(五)第四六四章 無奈的晉臣(一)第二一七章 羣鴉的盛宴(十三)第一九零章 大司馬很忙(一)第五二零章 長遠的佈局(一)第六十九章 佈局江陽郡(一)第二六八章 決戰的序幕(一)第五章 求知涪陵郡(三)第三四九章 一路向西行(四)第六十五章 人生不如意(二)第五零零章 魂兮歸來兮(一)第一九五章 新生的晉國(三)第四四二章 幷州之會戰(三)第九章 婚姻是大事(一)第四九二章 最強的敵人(一)第三五零章 一路向西行(五)第四六七章 大陸澤之戰(二)第一七一章 鹽場拍賣會(一)第一九三章 新生的晉國(一)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二十二章 三代的理想(七)第二二四章 吾乃司聞曹(五)第五二零章 長遠的佈局(一)第三十四章 深耕涪陵郡(十一)第二十七章 深耕涪陵郡(四)第五二六章 橫掃如卷席(一)(爲書友履誠加更)第四七一章 大陸澤之戰(六)第一零六章 向承都進軍(二)第四一零章 惶恐的晉吳(一)第三零五章 戰後的餘波(五)第十六章 三代的理想(一)第五二零章 長遠的佈局(一)第四十四章 責任重於山(二)第三九零章 未來的大將第一零九章 孔雀的最期(二)第三七二章 西城攻防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