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齊週二戰

姜琮並不甘心失利,十年間大力整治軍備,天禧十四年,剛剛出師青陽真人的楊徵投身邊軍,從一名普通士卒開始,憑卓決武藝,經三年軍功積累,升至營指揮史,駐守太行山下的檀州。天禧十六年,風雲突變,一代梟雄赫連大地突然病逝,北周三王四子奪位,王庭血案連連,朝內動盪不安。姜琮見時機難得,再次御駕親征,驅十萬精騎,四十萬步卒,不宣而戰。第二次齊周大戰爆發。2

開戰伊始,突然發難的齊軍如泰山壓頂,勢如破竹,一月之內接連收復幽北五州,奪得十七處關隘,僅餘位於燕山中部的鎮遠關久攻不下。鎮守此關的正是退防至此的周朝天南大都督老將蕭撻。鎮遠關經蕭撻十餘年經營,建有內城、外城、甕城,依山而建的騎牆、邊牆箭樓密佈,城內糧草水源充足,可謂固若金湯。加上蕭撻也不是一味死守,一有機會就出動騎兵奇襲,七日之內齊軍拋下萬具屍體,仍是不能動搖鎮遠關分毫。1

此後只能困而不打,在齊軍足足圍困五個月後,擁有重兵的遼王赫連春山承襲哥哥赫連大地大寶,周廷初定。赫連春山力排衆議,舉全國之力,發馬步兵各二十萬,自鎮遠關攻入,齊軍不敵,退守燕京、范陽、涿郡等十餘座大城,不過這一次周軍作了持久戰的準備,一城一池均不放過,死守者,破城後屠盡男丁。被北周接連攻破兩城後,震動了立足未穩的齊軍,有一半的城池都降了北周,而楊戰的大哥涿郡守將楊伐因死守不降,就是在城破當日戰死的。原北燕境內僅剩城防堅固的燕京城被三十萬周軍圍困四個月後仍在堅守,齊帝姜琮也一直被困城中,河南補給已被周騎完全切斷,城中斷糧六日,齊帝無奈選擇棄城突圍。

當日午夜,五百御林軍騎兵加上一百多名皇家侍衛與普通士兵互換軍服,擁齊帝自西北門出,另有六千騎從另外八個城門各自突圍。齊都本位於燕京南方,從西北突圍只是無奈之舉,周軍在城南兵力雄厚,已圍殲了幾次齊國的援軍,姜琮只能選擇出奇不意地從西北門出,經太行山,繞道回洛陽。九路突圍隊伍最終都有人突圍成功,可惜的是,蕭撻馬上判斷出齊帝的方向,因爲西北突圍的隊伍雖然人最少,但突圍之人身手最佳,且最終有二百餘人衝出重重包圍,其他幾路最多的也只有幾十人突出。2

蕭撻親率九路輕騎,圍追堵截。就在突圍當日,燕京城五萬守卒、十萬百姓降周。且說這姜家尚武,皇家子弟人人習武,姜琮本人亦是高手,再加上有先祖遺風,英氣勃發,深得官兵敬仰,二百餘人的突圍隊伍,多爲大內高手,人人誓死效忠,一路且戰且退,三日不眠不休之後,餘十六人逃到位於檀州的太行山腳下,就在進山之前,不幸被二百騎龍捲風包圍,更可怕的是這二百騎中居然還藏着三位八脈高手,更有一位密宗護法隨行。

正在姜琮慨嘆天亡我也之時,有一隊百餘人的騎兵自山中衝出,與周騎展開搏殺,戰力更勝周騎,那二百騎追兵最終僅餘十餘騎見勢不妙,逃回去報信,四位高手悉數死於救兵帶隊之人手上。 不過苦戰之後,救援的一百餘人也僅剩下三十餘騎,護着姜琮退入太行山。

那帶隊之人正是楊戰,自周軍進入關內後,在燕京被圍期間,原北燕境內的齊軍基本被肅清,檀州守軍主將未經一戰就降周,楊徵率營中四百官兵冒死突圍,最終逃入太行山中,伺機收攏殘兵,攻打小股周軍和投降的齊軍,楊徵的士兵大多跟着他習武,不僅學得一身武藝,更是感染了一身正氣,故楊徵的隊伍戰力極強,對上龍捲風亦可佔盡上風。在楊徵的一路護送下,姜琮輾轉千餘里,最終回到洛陽。

這赫連春山之能絕不在其兄赫連大地之下,一舉攻得北燕全境後,周軍繼續南下,三百里內無人攖其鋒芒,一舉將齊軍全部趕回黃河南岸,周軍主力更是隔黃河與齊都洛陽相望。所幸齊軍將國都附近五百里黃河上的船隻盡數鑿沉,且洛陽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易守難攻,周軍一時也無法渡河。只是當時齊都朝野震動,由於姜琮生死未卜,羣臣遷都、議和、立新帝之爭不絕,更有大批權貴南遷,洛陽一時竟有不攻自破之象。所幸姜琮在楊戰護送下及時趕回洛陽,姜琮力主堅守,願以天子守國門,一日之內連斬十三名絕意遷都和準備南逃的大臣,總算穩定下局勢。

赫連春山因暫時無法南下,且新攫取的大片土地和大量人口需要消化、治理,故提出和議。齊國這一戰,包括御林軍在內的十萬騎兵盡沒,四十萬步卒僅十餘萬退回河南,再無一戰之力,對於周國的議和條件,姜琮無奈幾乎全盤接受。

戰後在齊境東北,雙方以太行山、黃河爲國界,齊國歲供白銀五十萬兩,絹絲二十萬匹,設榷場,齊帝稱弟於周帝。此戰過後,姜琮痛定思痛,一邊徵民夫加固黃河防線,一邊廣開言路求對敵之策。同時發罪己詔、屠叛將家屬、賞有功之臣。楊徵因救駕有功,從七品校尉提至五品遊騎將軍,其兄楊伐因力戰而亡,被追授三品忠武將軍,封鄉侯。

楊伐之所以被破格追封,主要是還皇帝驚歎於楊徵的武功,想一力重用楊徵。經數日廷議,內閣整理出此戰失利原因,共計周之十勝並齊之十敗,分別爲:周人擅騎射,齊人慢於行;周人強體魄,齊人弱體格;周人尚武藝,齊人重科舉;周人善國戰,齊人喜私鬥;周人多軍馬,齊人無牧場;周人強者在國家,齊人武者在江湖;周人身經百戰,齊人久疏戰陣;周人兵將常相隨,齊兵臨陣組將兵;周人願吸納中原之長,齊人鄙夷胡人之風;周人自統一後兵力強盛,齊人自統一後武將凋零。1

前朝大梁時期,草原各部尚未開化,無文字,少工匠,部落繁多,各自征戰,雖各部對中原時有侵略,但大多不足爲患。但大梁末期,外戚、內宦作亂,草莽軍閥割據,先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數十個國家。爲逐鹿中原,各國爭相用重金、土地、人口引援草原上擅騎射之部落,中原漢人越戰越弱,而草原胡人則相繼崛起,紛紛反客爲主,引入中原帝制,在中原建立政權。各胡人政權繼續混戰,前後二百餘年,史稱後梁離亂。直至姜氏驅胡人,統一中華,建立齊國。

姜氏爲中原望族,建族已歷千年,在大梁時期被封於齊地,故定國號爲齊。而在中原亂戰時,西北草原党項族赫連氏默默崛起,歷經大大小小百餘場戰事,從西至東,征服千餘草原部落,建立周國。因赫連氏崇尚千年前中原王朝周朝的強盛,自視爲周朝遺民,全力仿效中原體制,定國號爲周。

周國重用中原流民;全面推廣漢字;建立科舉制度。本來北方胡人勝在體魄強健、弓馬嫺熟,但自後樑離亂時,大量武林人士進入周國,周國天龍教竭力禮遇中原高手,教授大量党項青年武學;再加上中原匠人的涌入,周國冶煉、鍛造兵器的能力亦與中原王朝無兩。加上境內多鐵礦,短短几十年,小小的党項兵甲之盛在草原部落裡如鶴立雞羣,一統草原後,氣勢更是穩穩壓過齊國。

齊國姜氏本就是個尚武的大族,位於洛陽的雲門派武功卓絕,自古就是姜氏的私家門派,僅教授姜氏子弟,姜氏能在大梁離亂時勝出與此也關係重大。當時齊國境內門派林立,絕學大多不外傳,還有不成文的規矩,拜師之後如轉投他門,就會被視爲欺師滅祖,遭到追殺,以致中原武學竟有凋敝之象,由於亂世日久,這些門派輕視官府武力,只知江湖規矩,而不理朝廷法度,很多門派的金錢來源都不正當,明裡是教授武學,暗裡是勾結地方官府設青樓、開賭坊、欺行霸市、走私鹽鐵;更有甚者還會幹起打家劫舍、通敵暗殺的勾當;民間有大量江湖人士枉法而朝廷無力緝捕。1

當時深得朕寵的楊徵建議姜琮效周朝設立武校,開武舉,治理江湖,收武士爲國所用。姜琮深以爲是,故頒國策如下:在國子監下設立武備館,下轄四所武校,命楊徵爲國子監右祭酒兼領武備館;命楊徵整治江湖,召集天下高手爲武備館教授,徵集天下武學典籍爲教材;大開皇家教派雲門派門禁,廣招天下俊材爲國所用;推行禁武令,封禁江湖,在刑部下設武察司,除天下六大門派外所有門派、武館均須受武察司節制、戰時需聽從官府調遣。

此令一出,江湖沸騰,當時楊徵率先說服師兄,齊國國教全真教掌教元通真人決定大力支持武備館;雲門派亦是全力投入。楊徵又攜同雲門派、華山派五位高手按江湖規矩,轉戰江湖,稍有名望、規模的江湖門派都受到了六人的挑戰,戰敗的門派必須接受朝廷監督管轄、繳納稅賦、服兵役勞役,當然沒有什麼門派願意接受這樣的條件,輸了大多散夥了事。而稍有勝績或爲武備館貢獻良多的門派則可以不受朝廷節制、免稅免役,朝廷甚至還按這些門派的功勞歲撥公帑。

天禧十七年,軍隊少了一名遊騎將軍,江湖多了六名絕世高手,人稱天家六仙。楊徵領銜的這六人,每挑戰一個門派,對方都可以選擇戰三場、五場或一場定勝負,一年之內,轉戰十六省、二百餘門派,歷七百餘場打鬥,天家六仙僅負四場,而楊徵更是百戰百勝,名震天下。

齊境內大大小小的門派幾乎在一年內關了一大半,大大小小的武夫因此生計斷絕,均轉投他路,當時江湖便傳出民謠:一流武夫進廟堂;二流武夫進虎堂;三流武夫進刑堂;四流武夫進鏢堂;五流武夫入行伍;末流武夫進澡堂。說的就是一流高手被武備館、大內吸收;二流高手被徵召爲軍官;三流高手大多進了遍佈天下的武察司衙門;四流高手則進了鏢局或爲豪門看家護院;五流的武者則只能從軍吃餉;而不入流的武者則被調侃爲空有一身氣力,卻只能當澡堂的搓澡工,當然很多人還是回家種田去了。

在那年治理江湖的過程中,很多確有劣跡的幫派、江洋大盜是真正遭到了滅頂之災,有數萬人被六仙及背後的官府剿滅、緝捕,一些人從此進山爲寇;有一些真正的高手、散人不願受朝廷節制,也會選擇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這天家六仙到後來漸漸被叫成天家鷹犬、朝廷走狗、姜家六魔等等,而楊徵被當成天下第一高手的同時,也被喚作了天下第一魔頭。

天禧十八年,江湖治理初步完成,齊境內只餘六大門派受皇帝敕封,分別是全真派、雲門派、華山派、金陵派、峨眉派、天山派。這六派也是組成武備館的基石,貢獻了大量的武學典籍和教員。雲門派在清理江湖的過程中吸收了很多精英,成功越過金陵派,成爲天下第一大派。

朝廷在每三年一屆的文科科舉後,次年舉行武舉,從天禧二十年首屆開始,越來越多的青壯通過武舉入仕,以恢復中原、驅逐胡虜爲己任的武備館自此成爲每一個青年武者的夢想之地。而賀齊舟從小的願望,就是進入武備館,打敗北周,完成義父楊徵的遺願。

第四百八十五章 斷案第一百十三章 做客第六十六章 撤離第一百七十二章 故人故事第五百八十六章 變招第三百六十三章 鹽幫攻城第五百十八章 都跟我走第三百五十七章 十萬火急第五百八十一章 修改規則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解第一百八十八章 全真分三派第二百五十四章 天池美景第一百五十三章 殿試前的啓奏第九十九章 四校賽第三百二十九章 懸紅榜單第十八章 進城第七十二章 武道院第二百十七章 誰是內應二第十六章 還是沒逃掉第二百七十二章 千鈞之力第二百八十章 戰銀龍第五百八十一章 修改規則第六百二十三章 萬馬奔騰第一百九十六章 靈越連勝第五百十五章 天都觀談判第一百七十章 賽馬第二百三十一章 烏石第五百二十九章 付之一炬第二百八十九章 過冰河第四百四十三章 多虧你保佑第五百三十六章 暗流第三百三十七章 裴家的包圍圈第五百二十六章 都是我不好第三百七十三章 不用死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看座第五百七十九章 癡情種第三百七十四章 捷報第三十五章 是誰作的案第三百二十九章 懸紅榜單第三百九十一章 節約用水第五百七十二章 三爺的人楔子 五鬼拍門第六百三十六章 殺入青城第四十七章 關鍵的水師第五百六十六章 志向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守第五百九十五章 交椅之爭第六十九章 絕美絕境第六百二十一章 排山倒海第二百九十五章 國師林虎第四百十九章 被告人第二百十四章 一路艱險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戰定掌教第六百四十九章 兵臨洛陽第四百十二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真無鞋第二百零五章 醉話第六百六十章 是你第三百九十章 風流人物第二百八十一章 至陰之物第一百六十九章 什麼鳥第五十六章 止損第三百二十二章 龐大商隊第五十七章 仗義的柳家第五百四十三章 追擊第五百十五章 天都觀談判第五百八十章 瘋婆子第五百六十八章 比武招親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軍第三百七十七章 工部欠契第一百五十一章 獨門心法第五十八章 回購第一百四十九章 張沐風第四十三章 易容第三十四章 問話第四百零七章 放過我吧第五百零七章 大將軍是誰第四百六十二章 天時地利第五百零四章 傳聞是假的第一百零四章 世子也很強第四百八十四章 命案第二百五十六章 套馬的部族第六百四十四章 平定州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通消息第六百二十九章 我來勸勸第二百八十三章 真面目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網成擒第九十四章 這次是個壞太監第二百八十九章 過冰河第四十五章 分髒第四百四十五章 太爺爺第四百四十七章 援軍到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我背第四百七十五章 重建蓮花幫第三百八十五章 上茶第五百四十二章 伏擊第四百九十一章 破綻第三百七十章 國師高見第一百十三章 做客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