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赴湯蹈火

回到內閣暫歇。

楊廷和愁眉不展,過不了多久,就要準備發喪了,而後,百官都要入朝,趁着這個間隙,楊廷和和一些大臣,要趁着這個時候,趕快小憩片刻,因爲過不了多久,所有人都要忙得腳不沾地。

只是現在,楊廷和卻沒有功夫歇息,他當然清楚,眼下時間緊迫,就算是想歇一歇,也實在沒有這樣的精力。

沉吟片刻,他喝了一杯茶水,許多大臣都坐在他的下首,一動不動的看着他。

其實益王入宮代政,卻是足以讓大家歡欣鼓舞,解決了這件事,讓許多人心裡舒服了許多,心裡的一塊大石落了地。

許多人一陣輕鬆,甚至忍不住要彈冠相慶。

益王對士大夫階層,一向友善,他在江西建昌府時,就曾對新政多有抨擊,他坦言新政此舉,實乃荒唐,再加上平時對讀書人的禮遇,自身又是王學大儒,大家幾乎可以想象,一旦益王代政之後,第一件事,怕就是開始着手對付新黨了。

內閣首輔乃是楊公,宮中代政者又是益王,從前新黨得勢,來自於天子的支持,而到時候,天子年幼,做不了主,等於是天子的權利全部落入益王手裡,後果如何,幾乎可以想見。

只是大家見楊廷和依舊是愁眉不展,卻是犯了迷糊,有人不禁道:“楊公爲何不發一言?現在大事已定,楊公又爲何不悅。”

楊廷和嘆口氣,道:“老夫所憂的。是徐謙爲何不據理力爭,他在太皇太后那兒敢掀桌子。可是到了張太后面前,卻是不發一言。”

張進用忍不住道:“許是他自知理虧。再者張太后又極力支持我等,心知大勢已去。”

楊廷和似笑非笑:“是嗎?老夫不這樣看,這個人銳氣之盛,可謂前所未有,一個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輕易放棄自己的主張,況且這件事,關係重大,關係到了他的前途。他會無動於衷?一個掀桌子的徐謙,老夫並不畏他,可是一個不說話的徐謙,老夫反而有點兒擔心了,老夫擔心,他會狗急跳牆,會鋌而走險啊。”

“這個人,一旦打定主意做某件事,就非要辦成不可。若是有人阻止,他必定會不顧一切,諸公可聽到宮外的爆竹聲嗎?”

衆臣精神一震,那一陣陣的爆竹聲。雖然犯忌諱,可是有人拼着犯忌諱,也要燃放爆竹慶祝。某種意義來說,就是全盤的否認了嘉靖皇帝。至少證明他們現在所做的事,都是對的。

楊廷和道:“老夫擔心。張太后那邊,還有外頭的爆竹聲響,會刺激到這個徐謙,他畢竟不是個因循守舊之人,越是不說話,就越是要提防啊。”

張進用冷笑:“莫非他要造反?”

楊廷和苦笑:“反與不反,得看成不成,歷來都是成者爲王敗者爲寇,那唐太宗弒兄而有天下,照舊還是據有天下,爲天下景仰,爲何,因爲他做成了,因爲他成九五之後,與民休息,文成武德,可見爲政者,私德不重要,重在能不能成事。”

大家沉默了。

楊廷和見大家灰心,又不免振奮精神,道:“不管如何,他未必敢鋌而走險,走這一條路,稍有差池,就是死無葬身之地,諸公也不必憂心,況且,他手中無非就是皇家校尉和新軍還有勇士營而已,不過兩萬餘人,而京師之中,三大營還是忠於朝廷的,十萬精兵在這裡,又怕什麼?我等做好自己的事,他未必有這樣的膽子,一旦他敢動手,消息傳出去,京畿和大同、通州、山東等地軍馬立即勤王,數月之內,便可聚集大軍二十萬,姓徐的,未必有這樣的膽量。”

楊廷和說罷,站起來,負着手:“我等,還是專心等候益王吧,益王殿下只要入了宮,見過了太后,委託了政務,第一件事,必定是替換宮中的禁衛,到了那時,徐謙便沒有任何倚仗了。”

“不過,此事關係重大,我等也不可不防,老夫這便修書一封,讓三千營和五軍營,做好應變的準備。”

……………………………………

這一次入慈寧宮,徐謙並沒有光明正大,而是穿着侍衛的衣甲,在一隊校尉的掩護下直接要求見太皇太后王氏。

王氏聽到徐謙又來覲見,傳報的太監又是小心翼翼,立即知道里頭有什麼蹊蹺,於是便在較爲偏僻的寶相樓裡見他。

“徐卿……”看到徐謙穿着校尉的衣甲,王氏皺眉,道:“你這是何意?你好歹乃是欽賜的郡王,是戶部尚書,爲何如此行蹤詭秘?”

徐謙直截了當的道:“微臣想見中山王殿下。”

王氏皺的更深,她久處宮中,自然曉得事有反常既爲妖的道理,不過對徐謙,她倒頗爲信重,吩咐了一聲,便有人抱着朱載基來。

朱載基不過半歲過,前幾個月又生過一場大病,差點夭折,所以身子很是孱弱。

徐謙上前抱住他,道:“殿下,蕭薔之禍要來了。”

王氏身軀一震,面如土色,道:“你這是什麼意思?”

徐謙戀戀不捨的抱住朱載基,道:“張太后已經同意,命益王入宮代政,這件事,娘娘可知道嗎?”

王氏不由道:“哀家略有所聞,張氏那個人,滿腦子想着的就是如何鞏固自己,哀家早看她不順眼,只是她終究是太后,再者,朱載基做了皇帝,益王只是代政……”

徐謙道:“宗室代政的,歷來有哪個有好下場?”

這一句話倒是將王氏問倒了。

“宗室本就是宗親,按理來說,大行皇帝能以宗人而克繼大統,那麼益王的身份,又爲什麼不能?”

每一個問題,都像是大錘一樣,重重的擊打在王氏的心上。

“益王代政,他難道就一點都不擔心,因爲權柄過重,將來天子長大之後,收拾了他嗎?”

王氏眉頭皺的更深。

“既然如此,益王又怎麼會甘心代政,他有資格克繼大統,又有大臣擁戴,一年之內,便可站穩腳跟,三年之內,便可剷除所有擁護中山王殿下的黨羽,五年之後,不需要宮變,只需命人在宮中下一點毒,中山王殿下便死無葬身之地,到時天下必定擁簇他爲天子,將這代政,變爲親政。”

王氏打了個冷戰,道:“你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可是,他真的敢?”

徐謙看着王氏的眼睛,道:“有何不敢?英宗被俘,代宗登基,說好了將來英宗皇帝的嫡子將來要登基,可是後來,還不是照樣反悔?若不是他沒有了兒子,而英宗皇帝又趁機發起了政變,只怕代宗寧願另擇宗室藩王入京,也絕不願意將天下交給英宗的血脈手裡,這裡頭的關係,還請娘娘深思。”

王氏警惕道:“那麼你想做什麼?”

徐謙道:“大行皇帝待微臣不薄,如今直遺下中山王殿下一條血脈,微臣願赴湯蹈火,爲中山王殿下披荊斬棘。”

王氏眼眸眯起來:“你要宮變?”

徐謙決然道:“是他們要宮變,想要江山易主,微臣要做的,就是剷除奸黨。”

“誰是奸黨?”

徐謙道:“楊廷和、益王,俱都是奸黨。”

這句話道出來,連王氏都嚇了一跳。

徐謙道:“箭在弦上,已是不得不發,微臣前來,並非是請娘娘懿旨,也不必娘娘出面。一旦事敗,微臣一人承擔。”

王氏道:“你可知道,一旦除了他們,天下非要大亂不可?”

這是實話,王氏還是頗有見地的,楊廷和如今已是某個集團的代表,而益王又是某個階層衆望所歸的人物,假若徐謙動了手,就算穩住了宮中,宮外怎麼辦?十三省又會怎麼辦?

徐謙朗聲道:“事到如今,微臣想的是保住中山王殿下的性命,一旦益王代政,中山王殿下必死無疑。”

王氏踟躕了,最後幽幽嘆口氣,道:“你是非要如此了?”

徐謙將懷中的朱載基交還給身邊的太監,拜倒在地,道:“大行皇帝駕崩之前,唯一放心不下就是中山王殿下,微臣不過是完成他的遺願而已。”他深吸一口氣,道:“微臣前來慈寧宮,只是想要告知娘娘,待會無論發生任何事,娘娘都要保重,不必驚慌,假若事成,自然好說,就算事敗,娘娘大可以立即降下懿旨,聲言微臣的罪狀,暫時先保住自己。微臣言盡於此,告辭。”

王氏驚了一下,道:“且慢。”

徐謙駐足,道:“娘娘還有什麼吩咐?”

王氏道:“你爲中山王,哀家難道不可以爲哀家的孫兒嗎?你敢赴湯蹈火,哀家莫非就不敢鋌而走險?”()

第176章 天子必有父,有父必有母第342章 就怕你玩不起第284章 完了……第564章 霹靂總督第152章 龍顏大悅第198章 心繫天下的天子第650章 漲了 漲了第535章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第151章 打臉第375章 拼命第121章 開張大吉第101章 攤牌第379章 大案要案第707章 動粗第211章 移駕慈寧宮第353章 閃亮登場第327章 恩旨第718章 打的就是你第251章 你死定了第213章 玩出花樣第52章 不畏強暴徐生員第727章 人頭作保第41章 縣試第一第208章 皆爲利來 皆爲利往第543章 坑死你的節奏第604章 大哉吾師第352章 騰飛第523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214章 有功要賞第584章 就怕太監有智商第457章 楊廷和敢應戰嗎第638章 天子殺人第295章 過關第586章 翻桌子抄傢伙第373章 好色第639章 瘋狂時代第236章 內閣之爭第642章 開宗立派第483章 我即是聖第121章 開張大吉第491章 賊王第747章 誅殺黨羽第521章 臣謹遵聖旨第741章 赴湯蹈火第312章 徐編撰是‘好人’第38章 應考第237章 觸怒宮中第550章 二道販子威武第133章 人證物證第467章 升遷第470章 瘋了第17章 行善積德徐公子第396章 功在千秋第440章 倭人斃命第342章 就怕你玩不起第692章 臣萬死第707章 動粗第691章 魚死網破第46章 年少輕狂第506章 發達第90章 挖坑者死於坑第390章 殺手鐗第111章 金錢如糞土第564章 霹靂總督第649章 清算的時候到了第266章 有賬要算第33章 誰纔是傻瓜第587章 崇文殿對決第347章 動手第642章 震動第89章 曙光第186章 進宮第512章 良知爆發第578章 殺機第172章 中了第374章 狠人狠手段第259章 助你一臂之力第385章 誤入白虎堂第754章 真正的敵人第3章 贗品第743章 再說一遍第638章 你知不知道第338章 閣老被扒灰第728章 魚死網破第751章 塵埃落定第674章 各懷鬼胎第493章 胡漢三又回來了第639章 瘋狂時代第380章 你死我活第662章 陰謀得逞第760章 兄弟反目第564章 霹靂總督第62章 我需要作弊嗎第475章 變天第752章 安撫人心第635章 暗潮第352章 大鱷第463章 你這是作死第536章 上有所好第329章 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