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孫兒來遲

最後聖旨二字,頗有點兒犯了忌諱,徐謙不由皺眉,王直雖然謹慎,可是孤懸海外太久,有點兒口沒遮攔,看來讓他去雙嶼港是對的,丟在那裡,管他做什麼說什麼,只要把自己的事辦好,就成。

北風呼嘯,站在城樓上的徐謙覺得有些冷,徐謙吁了口氣在這城樓的過道上踱了幾步,回頭對王直道:“你有什麼打算,這雙嶼港,可有什麼建言?”

王直自然也清楚,這是一次很難得的建言機會,也是一次在徐謙面前露臉的機會,自然不能輕易錯過。

雖然跪在冰冷的磚石上,可是王直一點都不覺得冷,他口裡吐出白氣,沉默片刻,道:“汪洋之上,規矩是靠拳頭立起來的,因此草民第一步,就是要立即籌建武裝,招募水手、官兵若干,組成一支巡視的艦隊,這支艦隊,一方面打擊倭寇,另一方面,則是威懾佛朗機和倭國的大名。其實這樣做,也有一個好處,倭寇之所以滋生,主要在於許多出海之人往往都已破產,這才鋌而走險,想在海上尋些生計,比如倭國的流浪武士,還有大明的許多流民,這些人到了海上,茫然無措,最後大多都走上倭寇的道路,可是草民若是以海路安撫使司的名義招募人員,付給他們薪酬,這就等於給了他們生計,再對他們進行操練,如此一來,這海上做兵的多,做賊的自然也就少了,此消彼長,何愁倭寇不滅?”

徐謙頜首點頭。慢悠悠的道:“這件事,你要和你的上憲商量纔好。”

這意思就是說,招募人手的事,不是你王直想怎麼來就怎麼來的。這事兒得經過鄧健,這支艦隊,自然也是海路安撫使司,而非你王直私人武裝。因此,鄧健肯定要安插骨幹進去。

王直忙道:“這是自然,草民只是協助,主要還是看鄧大人的意思。”

徐謙滿意的道:“可是要養一隻艦隊,這銀子從哪裡來,你要知道,朝廷只會向海路安撫使司要銀子,是絕不可能撥付銀子給你們的。”

王直道:“海貿獲利巨大,比如我們組織了艦隊。又有安撫使司的便利。就可以另外組織一支海貿的船隊。嚴禁走私,從此以後,各國的貨物運送到雙嶼港。由海路安撫使司統一收購,再由海路安撫使司的船隊統一運至大陸銷售。而大陸的絲綢、瓷器,亦由安撫使司的船隊運出去,在雙嶼港發賣給各國商賈,這其中的獲利驚人,譬如真臘的犀角,在雙嶼港,我們只需二兩銀子便可收購到一支,可要是送到大陸,便是二十兩銀子也不愁賣不出去。而大明的絲綢,在大明的行情也不過二三兩銀子一匹,可要是放到雙嶼港兜售給各國的海商,那就是五十兩、六十兩銀子,打個來回,利潤就是十倍甚至二十倍、三十倍,草民心裡估算,用不了多久,海路安撫使司每年的收益,怕是要在千萬兩紋銀以上,大明的絲綢一向爲倭人、佛朗人所稀缺,而他們的貨物送到大明,亦是珍奇,只要操作的好,不出什麼岔子,莫說是養一支艦隊,便是十支,亦是輕而易舉。”

王直的話總結來說,就是壟斷,通過壟斷貿易,打擊其他的走私商人,從而達到利益最大化,徐謙不由對這個傢伙大開眼界,這個傢伙,若是放在佛朗機,那就是妥妥的東印度公司的創始人,通過壟斷來獲得鉅額利潤,聽上去似乎比較邪惡,不過卻正對徐謙的胃口。

因爲在大明海禁的政策之下,想要進行貿易,唯一的方式就是走私,而走私的商人賺了個腰纏萬貫,對國家並沒有任何的好處,因爲這些人是不對任何人負責的,他們賺來的錢,只會給自家用,寧可把白花花的銀子放到自家的炕頭上,也絕不會輕易拿出一文出來救濟別人。

可是官府不同,官府固然再如何貪墨,卻是負有責任,比如出了災情,官府要負責賑災,就算其中有貪墨的現象,可是總比這賑災的銀子給私人拿去的話,因爲私人富的只是一家,而官府爲了政績,又或者說皇帝爲了保證自家的天下,保證自己子子孫孫能夠將王朝延續下去,只要他有銀子,只要地方上出了問題,他終究還得乖乖的將這筆銀子出來。

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道理就是如此,雖然取來的多,用去的在層層剋扣之後已是損耗了一半,可終究有相當大的部分用給了民。至於那些走私商人,縱然是錢給他們賺去,腰纏萬貫,他們至多,也不過假惺惺的拿出一丁點出來,施點兒粥米,就已算是仁善了。

這個銀子,給別人賺,那麼不妨自己來賺,賺來了銀子,一方面交給內庫,解決當前賑濟、修築河堤的當務之急。另一方面,則組建船隊,既保一方平安,又可補充國庫不足,當然,徐謙這邊,也可以藉着雙嶼港,利用如意坊進行擴張,比如海路安撫使司的貨物,可以由如意坊進行消化,畢竟國外的珍奇運進來,總不能讓安撫使司一個衙門來兜售,轉由如意坊兜售,所需的瓷器、絲綢,又可讓如意坊出面收購,這就等於,讓如意坊也轉了一手。再有現在各地都在建制造局、紡織局,將來也可藉由海路安撫使司和雙嶼港,將貨物直接兜售出去。

徐謙微微一笑,欣賞的看了王直一眼,道:“你說的,有些道理,不過本官一向聽其言、觀其行,靠嘴皮子說是不夠的,你懂本官的意思嗎?”

王直忙道:“明白。”

徐謙不再理會他,已是施施然的下了城樓。

發覺徐謙已經走了,王直才站起來,不知不覺間,他竟發現自己的後襟已被冷汗打溼,他不由長吐了口氣,卻也不知爲何,對這個學士如此的畏懼。

…………………………

明報報館,此時這裡已是裡三層、外三層的圍滿了人,大家都曉得徐謙和這裡的關係,也知道徐家的人大多都在這裡,所以許多人涌來,都想看看徐謙的風采。

一個狀元公,百年難出一個的六首,又是年輕輕就貴爲學士的人物,更不必提他帶兵南下解救杭州事蹟,因此徐謙早已成了杭州人心目中的英雄。

英雄,往往容易慘遭圍觀。

大家屏息等待着,專侯徐謙出現。

許多人私下議論紛紛,猜測徐謙的年紀、相貌,甚至有人爲徐謙是坐轎還是乘馬而來吵得不可開交,大家的熱忱都很高昂,雖是冬日,卻都不覺得冷。

結果一直等到天要黑了,也不見人影,許多人才不捨離開。

子夜時分,一輛轎子在衆星捧月下緩緩到了,幽暗的街道,已經沒有了人煙,不過報館門前的燈籠卻不曾熄滅,彷彿是這裡的主人,早已候着貴客到來一樣。

馬車在這裡停落,一個校尉輕輕去拍門。

於是乎,報館裡頭頓時沸騰了。

其實大家都在等,都知道徐謙必定要來,報館裡的徐家人和幾個住在這裡的大儒聽到了拍門聲,一齊開了門涌出來。

而這時候,徐謙亦從轎中鑽出。

“堂兄……”

“謙兒……”

“大人……”

許多人圍上來,這個道:“早知你要來,還備了一桌飯菜,就怕你餓了。”

“堂兄殺倭寇的事能和我說說嗎?”

“瞧瞧,謙兒是真正有出息了,咱們徐家出了學士……”

徐申在人羣裡急的半死,連忙道:“休要鼓譟,休要鼓譟,怎麼能把人攔在外頭,老叔公還在裡頭等呢,他可是半宿都沒有睡。謙兒……呃,應當叫你徐大人,走,咱們進裡頭說話。”

徐謙苦笑,大家似乎是情緒激動的有些過頭,卻也只能摸摸鼻子,點頭道:“走,進去說。”

直接進了報館的後院大堂,而此時,徐家的老叔公戰戰兢兢的坐在椅上,候着徐謙進來,他年紀老邁,況且輩分又高,自然不能效仿其他人咋咋呼呼的出去胡鬧,此時聽到許多人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他立即正襟危坐,儘量使自己不要失儀,可是一手握着柺杖的手又顫顫的顯的有些不安,不管怎麼說,人家是發跡了,已是正兒八經的老爺了,對於連見了縣官老爺都忍不住敬畏顫抖的徐老叔公來說,實在是心情有那麼點兒複雜。

而在這時,徐謙已在衆人衆星捧月下進了大堂,老叔公頓時手足無措,不知該站起來還是依舊坐着,正在思量的時候,徐謙走到堂中,拜倒在地,朗聲道:“孫兒來遲,讓老叔公受驚,實在萬死,還請恕罪。”

()

第169章 御賜第386章 你們死定了第217章 太后不好惹第451章 賊就是賊第231章 好戲還在後頭第299章 六首第639章 抗稅第672章 列土封疆第269章 錦繡文章第534章 民賊第335章 小子,想升官嗎?第457章 楊廷和敢應戰嗎第168章 欽賜麒麟服第342章 就怕你玩不起第218章 君臣第709章 征討第65章 生動的一課第223章 文安伯第四百三十九 奸臣第457章 楊廷和敢應戰嗎第433章 出名了第750章 無路可走第107章 御書第249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523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69章 讀書人的節操第412章 王法第658章 老子也要有德第112章 殺人第374章 狠人狠手段第674章 各懷鬼胎第629章 美好的前途第107章 御書第164章 你完了第658章 老子也要有德第754章 真正的敵人第288章 殿試第207章 好茶第106章 變數第447章 事情真相第44章 給你們開眼界第314章 賢婿第244章 三司會審第608章 衝突第85章 天子有父焉第523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28章 放馬過來第704章 連人都做不成了第734章 多事之秋第228章 學堂第459章 面厚心黑第87章 難得做好人第597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第422章 吃了東家吃西家第290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728章 魚死網破第161章 欽差被坑第353章 國之利器第502章 京師震動第204章 拿下第503章 功勞太大第258章 花兒原來是這樣紅的第610章 老虎歸山第77章 師者如父第717章 囂張部 堂第275章 宮裡宮外擦屁股第691章 魚死網破第540章 論戰第513章 娶妻第185章 宮心難測第400章 慶生第277章 亂套了,全部亂套了第672章 列土封疆第660章 鼓掌第350章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第709章 征討第527章 新政如生意第215章 太后賢德第52章 不畏強暴徐生員第63章 你配嗎第367章 三個男人一臺戲第8章 誰是賤役第698章 封王第216章 缺德啊缺德第188張 鬥法第173章 第一名解元第224章 陛下仁德第573章 升官發財要看自己第102章 趕鴨子上架第447章 事情真相第412章 王法第321章 廷議第576章 軍機第529章 空前絕後第603章 拼了第269章 錦繡文章第639章 瘋狂時代第320章 對決第269章 錦繡文章第384章 就是不給你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