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恩旨

嘉靖自然是個極有主見的人,這樣的人除非是自己最信服的人,否則絕不會去聽取別人意見。

而偏偏……黃錦雖然算是嘉靖還算親近的內侍,可是信服二字卻是無從談起。

現在他來徵詢黃錦的意見,無非就是兩個原因,其一:他現在依然舉棋不定。其二:他心情極好,不免想分享一下喜悅。

又或者這兩種原因兼而有之,只是不管如何,黃錦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把握嘉靖的脈搏,猜測嘉靖的心思,做出得體的回答。

沉吟片刻,黃錦道:“既然是重賞,無非就是封爵和升官而已,徐家新近封了伯,他們暫時沒有戰功,現在加封很是不妥。以奴婢之見,也該升官了。”

見嘉靖的臉色如常,對他的話並不反感,黃錦就預料到,嘉靖似乎對自己的話也頗爲認同,因此有了一些信心,繼續道:“可是他是路政局掌印百戶,若是晉升尋常千戶,這路政局該怎麼辦?奴婢想來想去,路政局一向是徐家人操辦過手的,而陛下內帑都出自路政局,萬不能有絲毫差池,若是讓其他人接手,出了什麼岔子,只怕要壞了陛下的大計,所以這路政局必須還得由徐伯爺管轄。”

嘉靖微微頜首,欣賞地看了黃錦一眼,他最糾結的就是這個,升了千戶,路政局掌印就肯定要換人,可是路政局過於重要,放手給別人去終究不放心,就算是有幾個放心的人,嘉靖也擔心接任者能力不足,到時候出了差錯,錢糧一斷,他的養兵大計就要夭折,好不容易換來了平倭之議的勝利,這個政治風險,是他絕對承擔不起的。

可要是仍掌路政局。只是把百戶提爲千戶,就有點掛羊頭賣狗肉的味道,這是忽悠呀,大家都不是傻子,說是給人升官,可是職責仍然是那個職責,只是俸祿稍許變了。還談得上什麼重賞?

嘉靖一時沉吟不定,愁眉不展地道:“你說了這麼多,到底想說的是什麼?”

黃錦連忙開動腦筋,苦笑道:“奴婢在想,何不如這樣,照樣是升任千戶。也督管路政局,若是還有什麼差事也可讓徐伯爺兼任起來,如這路政局乃是百戶衙門,可要是再設幾個百戶衙門,其上再設千戶衙門對其進行管理,這問題豈不是正好解決了?”

嘉靖淡淡地道:“你的這個想法,朕不是沒有想到。問題其實也在這裡,新設百戶衙門,這百戶衙門去做什麼?擔當的是什麼干係?”

黃錦啞口無言,苦笑道:“這個……這個……”

嘉靖不由微晃腦袋,滿是頭痛地道:“朕是許諾了要重賞的,況且這次徐家勞苦功高,尤其是徐謙,與毛紀爭鋒相對。這份忠心,朕若是食言而肥,如何給人交代?朕來問你,這親軍裡頭,眼下最缺的是什麼?”

廠衛不分家,雖然這廠衛之間也有許多齷齪,可是要說了解錦衣衛親軍的。怕只有東廠了,黃錦沉默一下,道:“眼下親軍散漫風氣太盛,管理也是鬆散。尤其是江彬被誅之後,整個錦衣衛親軍已是形同虛設,所以奴婢以爲,眼下錦衣衛親軍最大的問題在於吏治。”

黃錦當然不敢對着嘉靖說謊,若換做是在正德朝,他就是劉瑾,因爲正德皇帝好忽悠,不忽悠你忽悠誰?可嘉靖不同,嘉靖太聰明,只有他忽悠你,哪有你忽悠他的份兒?其實換句話來說,就算是劉瑾生在嘉靖朝,估摸着也會成爲老實人。

其實太監的好壞,又或者是囂張跋扈還是老實忠厚,都取決於天子,天子的性格決定了太監的性格。

嘉靖要黃錦說一下眼下錦衣衛的問題,黃錦連想都不想,就老實答了。

他說的倒是實情,錦衣衛全盛時期就是正德朝時江彬任指揮使的時候,那時候的錦衣衛在江彬的帶領下風光無限,任誰都沒有放在眼裡,就算是內閣,也對其畏如蛇蠍。

可是江彬處死之後,錦衣衛隨之而來便進行了一場清洗,幾乎所有的高級武官紛紛以江彬黨羽的罪名下獄、處死,而填補真空期的武官卻又大多數是嘉靖的人,這些人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有過在興獻王府辦差的經歷,讓他們乖乖聽話可以,可是一旦受到重用,讓他們立即管事,就有點能力不足了,比如朱宸,他身爲都指揮使,固然是對嘉靖忠心耿耿,可他從前在王府就是個下級的侍衛首領,你能指望他能有什麼手腕?

暴發戶終究是暴發戶,再加上嘉靖登基,爲了保持賢明形象,對廠衛並不待見,錦衣衛的權勢日漸沒落,從前是他們欺人,現在卻是過街老鼠,連個御使都不敢輕易得罪。

問題也就來了,權利少了,油水也少了,而新任的武官又管理混亂,最後的結果就是整個錦衣衛內部十分混亂,人人離心離德,大家各自撈取自己的好處,早把身上的職責丟去了爪哇國。

這樣下去,自然不是辦法。

嘉靖似乎也對錦衣衛近日的表現不太滿意,他不由苦笑道:“有本事的,朕不放心,可是朕放心的,卻總是把事情弄得一團糟,哎……其實這也怪不得他們,朕畢竟是藩王身份進的京,不比那些太子,身邊圍着這麼多忠實且又能力出衆之人,朕信得過的,都是興獻王府的老人,而這些人大多都在安陸這窮山惡嶺呆了近半輩子,耳目早已閉塞,指望他們辦事,不如求他們不要把事辦砸了好。”

這其實也嘉靖的癥結之處,他是個有疑心的人,別人不放心,可他又不是正常登基,若他是太子,那麼勢必會按照接班人來培養,他將住在詹事府,在他的身邊,勢必圍繞着最頂尖的人才。

嘉靖圍着暖閣踱了幾步,最後重重嘆口氣,似乎想起來了什麼,慢吞吞的道:“朕明白了,朕眼下最缺的是人,錦衣衛最缺乏的,也是能幹的親信。”

黃錦突然想起什麼,道:“陛下,既然如此,不妨將親信的子弟們進行培養,從前興獻王府的這些人,他們都是仰仗陛下才有今日,不妨效仿內書堂,將他們的親信子弟聚集起來,設一個親軍書堂,也是百戶的編制,由徐伯爺轄制?”

“內書堂……”嘉靖突然來了興趣。

內書堂的設立,確實是大明朝的一個奇景,到了大明朝的中期,由於權柄逐漸向內閣轉移,而皇帝大多懶惰,爲了制衡朝廷大臣,皇帝漸漸開始信任身邊的太監,並給予太監們一定的權柄,可是問題又出現了,太監一般都不識字,也不讀書,若是家世良好,能讀書寫字,誰肯來做太監?靠一羣文盲來分割文武百官的權利,本身就是個笑話,於是內書堂就出現了,內書堂出現之後,確實優化了太監的隊伍,也培育出了一代代有才的閹貨,幾乎所有權傾一時的太監,都曾在內書堂讀過書,當然,他們的培養方式和尋常的讀書人是不同的,內書堂培養太監的目的就是爲了皇帝服務,這些太監或許並非博學多才,但也是因材施教,正是因爲如此,從內書堂出來的太監很會來事,至少皇帝的目的達到,利用這些來事的太監,確實達到了節制日漸膨脹的文官集團的目的。

而現在,嘉靖這個半路出現的‘和尚’,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手中無人,宮裡的太監,除了黃錦,還真沒幾個可以信任,而親軍就更悲劇了,終其嘉靖一朝,錦衣衛的高官更迭很快,駱安、王佐、陳寅都是嘉靖在安陸興王府的舊人,嘉靖對他們也很是倚重,可是每隔一些時日,總是因爲這些人能力不足,最後無奈換上其他人替換,可問題在於,新換上來的指揮使比前任也好不到哪裡去,直到陸炳掌握了錦衣衛,才漸漸使得錦衣衛漸漸興起,將這些人凝聚起來。

從嘉靖朝對錦衣衛指揮使的任命來看,嘉靖絕不會將錦衣衛輕易交給外人,他深知錦衣衛的份量,與其同時,他的選擇面又極其的小,在這個小圈子裡,充斥的都是一羣低下武官侍衛,根本沒有受過訓練和培養,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眼下這個問題很難解決,不過黃錦卻是給了嘉靖一個提示,既然身邊沒有這樣的親信,何不如像內書堂一樣,對自己的親信進行培養呢?

嘉靖不由欣賞的看了黃錦一眼,對黃錦很是滿意的點點頭,隨即道:“由你來擬定旨意,於親軍十二衛中增設學堂,百戶銜。再升任徐昌爲錦衣衛千戶,轄制路政局、學堂,至於這學堂如何操辦,讓徐昌立即入宮覲見,朕要親自詢問他,看他有何主意。”

黃錦忙道:“奴婢遵旨。”

………………

第141章 聖旨下第454章 封賞第404章 這就是水平第119章 皇帝的試練第649章 咬牙拼了第14章 別惹我第409章 世事難料第513章 娶妻第82章 提學點案首第718章 打的就是你第505章 取而代之第440章 倭人斃命第94章 不識擡舉第327章 恩旨第661章 最最關鍵的問題第692章 臣萬死第88章 糖衣炮彈第716章 你犯事了第142章 建功立業只在今日第217章 太后不好惹第433章 出名了第211章 移駕慈寧宮第719章 不撞南牆不回頭第482章 非清非濁第189章 鬥法(二)第158章 一腳踢開第47章 名士第277章 亂套了,全部亂套了第308章 人得而誅之第337章 皆大歡喜第586章 翻桌子抄傢伙第109章 水太深第54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184章 陰刀子,下絆子第411章 強龍過江第241章 棄子第266章 有賬要算第470章 瘋了第546章 萬歲第727章 人頭作保第354章 陽謀第255章 栽培第85章 天子有父焉第375章 拼命第193章 面聖第317章 天子多心第43章 一入仕途深似海第144章 好說,好說,一切好說第742章 號角第685章 誰是反賊第578章 殺機第356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661章 最最關鍵的問題第308章 人得而誅之第401章 久別重逢第471章 開拓進取第136章 一封奏疏第230章 生財第1章 東窗事發第476章 你敢殺人?第116章 滾第535章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第80章 君子篤於親第726章 你發達了第182章 朋友,你是來賣萌的嗎第358章 漢賊不兩立第153章 展翅高飛第392章 決一死戰第11章 亢奮了第233章 上貢好處多第55章 你跑不掉的第197章 升官發財第759章 目標首輔第465章 徐侍讀巧識奸計一百六十章 坑人第651章 開足馬力第715章 藉機發難第293章 抄家滅門第219章 你拿捏得住嗎?第17章 行善積德徐公子第646章 不能不義第316章 平倭第363章 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第332章 報復第218章 君臣第36章 後孃養的第737章 我的天下第764章 滿門皆富貴第643章 全瘋了第256章 造孽啊第120章 徐公子辦事給力第636章 滿盤皆輸第146章 你要造反嗎第71章 聽徐生員講道理第727章 人頭作保第319章 交鋒第402章 高下立判第330章 上陣父子兵第4章 赴湯蹈火第163章 有人要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