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京變

結果興許是時運不濟,姜宥剛至苗西,尚未與龜苗交戰,忽然天降暴雨,整個西北一帶,陰陰沉沉,疾風驟雨下,是接連個把月不見日頭。

苗西連年乾旱,這番久旱逢甘霖,本是愜意之極的事,只是暴雨一起,皆是泥濘水患,浪蒼山下,水勢成災,絕堤而下,黑水河水位上漲,涌過河牀,淹了大片的叢林牧區。

這等天災之下,軍馬難行,戰事只能一拖再拖。

至五月,雨區東移,苗西一帶,雨勢稍減。而龜苗國大軍自雨起之時,便退入浪蒼山脈,再沒見過蹤跡。

而大雨過後,雖經極力預防,有些事還是躲不過去的。天災過後多時疫,更何況是苗西這般不經教化的窮鄉僻壤,當地很多部族或輕或重的發了瘟疫,就連大輝駐軍以及苗西三大重鎮的踏沙城,奔流城和寒鐵城都未能倖免,唯一還稱得上好消息的便是瘟疫以樓峪關爲邊限,樓峪關內暫時尚沒有發現疫情。

只是這個消息對寧國公府和宜兒來說,幾若於無。

因爲姜宥所領大軍駐紮在寒水渡,和踏沙城,奔流城成犄角之勢,以姜宥的個性,軍營在此,他又豈會獨自避往樓峪關?

宜兒和國公府這邊自是戰戰兢兢,華陽郡主甚至在寧豐院裡安置了個佛堂出來,整日裡誦經祈福,祈禱佛祖能保佑姜宥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好不容易等到疫情被控制了起來,龜苗國大軍又撤往了黑水河以西,龜縮於浪蒼山脈,不肯與大輝軍將決戰,並且以桐油倒置黑鴉橋,放火毀橋,拒黑鴉渡之天險而守,加上大雨過後,天空放晴,溫度逐漸回升,浪蒼山脈之巔的積雪融化,黑水河水勢湍急,水位暴升,大大增加了要建橋過河,引軍擊敵的難度。

姜宥無奈,只得臨河駐營,與龜苗國大軍隔河對峙。

結果這一拖滯,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便又被拖了一年有餘,直到啓明五年八月,戰場上的形勢才迎來了新的轉機。

姜宥坐鎮苗西的這一年多的時間,無論是大輝朝堂還是宜兒身邊,都發生了不少的大事小事。

首先是朝堂,啓明帝自打年前一天夜裡着了風寒,痊癒之後身子便大不如前,他繼位之時,已是五十開外,如今年歲長了,精力不濟,也是自個知自己事,於今年年初之時,思慮再三,就冊立了襄王爺楊銑爲東宮儲君,着手打理朝政。同時,當初領軍西征的大將軍秦弼識,被送回昀都之後,雖然身子漸漸痊癒,不過啓明帝以其年老體弱爲由,令其卸職歸家養老。至此,朝堂之上形勢分明,人人都知道樑王爺楊庭一黨算是在奪嫡之爭中徹底敗下陣來。

而苗西戰事久拖不下,朝堂上便起了其他的聲音,只是啓明帝精神不濟,襄王爺楊銑以太子之尊監國,強勢的將這些反戰言論給壓了下來,是以纔沒在朝堂上鬧出更大的動靜出來。

而宜兒這邊,最初隨她的那

幾個丫頭除了青漓和四娘之外,皆是尋到了歸宿,銀蓮銀荷都嫁出了府,雖論不上富貴,但都是正經人家,也算殷實。而留在郡主府的銀鎖最後卻是和同在郡主府作護衛的煙青看對了眼,成了一對。至於銀谷,因着去年西北之地暴雨,最後發展成了澇災,正值朝堂用人之際,她那尚在國子監讀書的弟弟關谷便被提前做了委派,去往延州做了名知府推官,是以關安年紀雖小,卻也算是正經的官老爺了。這邊消息剛剛傳開,不消關安開口,宜兒那裡已放了銀谷出來,讓她們一家團團圓圓的往延州上任去了。

自然了,走的時候銀谷是哭得眼睛都腫了。而在今年年初,延州那邊就傳了喜訊回京,卻是延州知府鄧烽攜其夫人親自上門,爲其幼子鄧鬱向銀谷提了親。

那鄧烽有三子,鄧鬱最小,卻是三兄弟中,最負才學的,剛及弱冠,便在啓明四年的鄉試中一舉奪魁,以解元的殊榮爭得了舉人功名。

是以這等良配,安大娘和關安豈有不願之理?婚事籌備了數月,也於前些日子擺了酒,辦了正婚宴。

而青漓是執意自梳,不肯嫁人了,縱使宜兒爲她相中了好幾個人,這妮子卻是鐵了心,不願鬆這個口了,宜兒無奈,也值得由着她去。相較於青漓來說,四娘便是切切實實的受到過傷害,對婚姻甚至對男人都存了幾絲芥蒂,是壓根就不願再提起這茬了。

因着姜宥在出師苗西之時,特意將門板留了下來,放在宜兒身邊侍候,所以年前宜兒就將他和伍兒的婚事給辦了,門板起先還有些顧忌,有意要等姜宥班師回朝之時再由姜宥給他們正婚的,被宜兒訓斥了一頓,熱熱鬧鬧的,這纔將事辦妥了。

只是這般一來,宜兒身邊的人手就有些緊缺了,好在青漓和四娘頂着,而珠兒也乾脆在宜睿院的後罩房搭了一身鋪子,平日裡無事都是在院子裡帶着,連稻香苑那邊也沒回了。至於杏兒和幾個才提上來的小丫頭,到也都機靈,不消調教多久,都能順利的上得了手了。

綠芙那邊是在去年三月中旬爲東昇侯世子譚琛生了一個男嬰,東昇侯府全府上下皆是欣喜慘了,只是那時剛好遇到苗西戰事爆發,所以譚琛只得歇了原準備大肆慶祝操辦的念頭心思,一家人只相請了幾家熟識的通家之好,稍稍擺了兩桌,點了圈炮竹便作了罷。

啓明五年七月,沉痾多日的啓明帝終於能再度下牀,恢復了幾層精神,並自我感覺甚是良好,一時興起,便決定往飛燕山避暑山莊遊玩避暑,順勢放鬆一下心境。

皇上出行,雖說已極力低調,可也是舉足輕重的事情。皇后娘娘作爲國母,自然要陪侍在側,出發之前,還特地召了宜兒隨行。

七月十七,大吉,宜出行,啓明帝的御駕便浩浩蕩蕩的出了昀都,往飛燕山去了,

啓明帝是留了太子襄王楊銑在京監國的,只是楊銑不放心他的身體,親自護送啓

明帝到了飛燕山的行宮,這才折返回京。

然則就在楊銑返京的途中,途徑寶山谷口的時候,卻突然受到一夥來歷不明的黑衣武士的截殺,這羣黑衣武士人數衆多,訓練有素,一時間竟和護衛楊銑的禁軍展開了慘烈的廝殺。

消息傳回飛燕山,啓明帝龍顏大怒,當即着禁軍統領蕭子方領了一隊禁軍趕往寶山谷口馳援。

只是這怒火一起,氣上心頭,啓明帝在處置完這些瑣事之後,引發了舊疾,人昏昏噩噩的,竟有些不太應人了。

姜皇后是被這突發的狀況驚得有些六神無主了,宜兒隨侍在側,卻是幾不可見的皺了皺眉。

約莫半柱香的功夫,禁軍前營副統領駱塵進來回稟,道:“寶山谷賊子勢大,太子殿下和一衆護衛禁軍寡不敵衆,死傷慘重,雖有蕭大將軍領軍馳援,暫時擊退了賊人,可是太子殿下卻在廝殺中失了蹤,至今下落不明。”

啓明帝本來就昏昏沉沉的,有些力不從心,再經這一嚇,人怒目圓睜,大罵了一句,就倒在了牀上,暈厥了過去。

姜皇后卻是大哭,豈料就在這個時候,行宮外面隱約傳來了喊殺打鬥的聲音,姜皇后更是變了臉色,道:“駱統領,外面又出了什麼事?”

駱塵道:“屬下這就去看看。”說話間,人直起了身,正要出去的時候,宜兒在邊上厲喝了一聲,“拿下。”

立時濺淚驚心一左一右分撲了上去,駱塵始料不及,手上身上已接連遭了濺淚驚心幾下重擊,人癱軟了下去,哪裡還有反抗的力氣?

濺淚從其腰間掏出了禁軍虎牌,福身遞給了宜兒。

姜皇后被眼前這突然的變故驚得目瞪口呆,半響才道:“宛茗,你幹什麼?”

宜兒福身道:“皇后娘娘,此事一言難盡,眼下又是非常時期,請容宛茗事後再跟娘娘解釋。娘娘也請放心,太子殿下如今好好的,怕是已安然的潛回了京都,待一切塵埃落定之時,自然會來飛燕山接皇上和娘娘回京的。”

“你是說,這事是你和銑兒合謀好的?”

宜兒點了點頭,道:“具體的細節宛茗以後再向娘娘回稟,這副統領駱塵,卻是已和樑王爺勾連,有意以寶山谷口之事調走蕭大將軍,然後期望控制飛燕山的禁軍,圖謀不軌。如今這人雖已被我拿下,不過其餘黨部衆尚未全部就擒,娘娘就請先和皇上在此歇息片刻,待宛茗料理了餘下事宜再來回啓娘娘。”

姜皇后聽得雲裡霧裡,只覺眼前這宜兒哪裡還有她印象中那個唯唯諾諾,輕聲細語的模樣?心下大是驚訝,不免又開口問道:“你還要做什麼?”

宜兒晃了晃手中的虎牌,道:“宛茗手中有禁軍虎牌,想來要調動掌控這飛燕山上的禁軍,也非什麼難事。而當前,勤王護駕就全指行宮禁軍了,當務之急,自然是要先確認禁軍是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本章完)

第207章:姐弟母女第292章:相像第300章:若愚第430章:婆媳見第344章:博弈第229章:助產第78章:五爺第139章:攜美出城第74章:不請自來第96章:鍾濘第297章:柔伊公主第100章:紅薯第20章:落水第334章:做戲第261章:應對第199章:琴瑟佩第400章:苗西戰事第60章:送禮第219章:行禮第24章:瘟疫第429章:故人第371章:反轉第408章:計定第423章:失之交臂第374章:安置第111章:不速之客第178章:賞字第176章:獵雁第227章:難產第339章:江南林家第222章:醉酒第280章:大婚第60章:送禮第24章:瘟疫第19章:搶險第89章:牽扯第430章:婆媳見第404章:鉅變第320章:條件第424章:江南第353章:爭吵第349章:形勢第286章:追憶第274章:有所求第414章:商議第22章:活着第251章:審定第100章:紅薯第372章:護短第25章:認女第346章:甦醒第312章:玩伴第358章:弟妹第233章:宛茗郡主府第399章:攆人第177章:醜媳婦見公婆第244章:彭公子第151章:粉墨登場第326章:置氣第93章:真相第405章:西行第392章:拿人第406章:樓峪關第1章:夜涼如水第94章:心結第411章:雷公第172章:吃麪第352章:第89章:牽扯第365章:保人第61章:戴府第175章:到底心善第245章:欠條第149章:宜藏館第357章:挫敗第121章:戾殺第312章:玩伴第341章:擇路第140章:對牛彈琴第208章:各有各思第349章:形勢第281章:洞房第54章:峰迴路轉第102章:褶子裙第427章:害喜第137章:解圍第165章:暈厥第340章:東山事發第221章:兩道聖旨第392章:拿人第6章:橫禍第383章:傷懷第201章:杖刑第47章:惡事第318章:明月集第111章:不速之客第19章:搶險第73章:吃相難看第428:殷勤